南部大陸國家很多,北部是老大奧利薩帝國,西部海岸中部四個王國,不過北部的米羅王國雖然稱爲王國,但實際上一百多年前就變成了奧利薩帝國的一部分,只不過內部保留了行政等部分自主權利而已,屬於奧利薩帝國內的邦國。
南邊的三個國家則是鬆散的聯盟,而背後則是佔着好幾個大國!
南大陸東海岸的話,北部靠近奧利薩帝國的科切利亞王國,這地方也非常的特殊,這地方五十多年前的時候還是奧利薩帝國的直屬領土,恆奧戰爭後,奧利薩帝國和東海岸四國聯盟以及中部聯盟爆發戰爭,戰敗後這一片土地被迫獨立建國。
不過該國獨立後,也沒有加入四國聯盟,反而是成爲了四國聯盟和奧利薩帝國的緩衝地帶。
但是,這地方的民衆依舊是奧利薩人,當地人都不想要獨立,所以這些年一直都是謀取重新迴歸奧利薩帝國,這麼多年過去後,這地方實際上某種程度上已經迴歸奧利薩帝國了,只不過名義上還是獨立國家而已。
東北海岸有東海岸四國聯盟,別看人家四國聯盟國土小,但是軍事強悍,可是北邊力抗奧利薩帝國,南邊不斷給奧爾王國施壓的小強。
更南邊的奧爾王國則是帶着兩個窮小弟結盟自保。
最南端的五個國家裡,有兩個是克魯爾王國的殖民地王國,還有三個國家也是結盟自保。
從這也就可以看的出來爲啥奧爾王國找大恆帝國採購武器,而不是找克魯爾王國了。
因爲克魯爾王國的殖民擴張都已經是伸到奧爾王國的家門口了,估計正在琢磨着如何奧爾王國這個黃金產國一口吞了。
縱觀南部大陸的局勢,林子然認爲這地方是大有可爲!
東海岸四國聯盟以及西海岸中部三國聯盟,這些都是大恆帝國可以拉攏的對象!
他們本身就和奧利薩帝國不對付,扶持他們對抗奧利薩帝國的話很有賺頭。
如果還能夠從他們身上獲得大量軍事裝備訂單,那就更好了。
只不過難度也不小,四國聯盟之所以強悍,那是有克魯爾王國在背後支撐着,想要從克魯爾王國搶走訂單估計難度不小。
倒是西海岸中部三國有點可能。
還有最南部的三國,爭取他們的訂單可能性也不小。
南部大陸那邊,努力努力武器市場還是有的。
其他大陸的話,王國大陸不用說了,那可是克魯爾王國的自留地,靠近克魯爾王國的斯瑞爾王國以及巴赫尼亞王國,在最近二十年裡陸續變成克魯爾王國的傀儡王國了,甚至克魯爾王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同時也是上述兩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等這兩國傀儡國王一死,那麼克魯爾王國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就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上述兩國,最後把三個王國徹底整合,成爲一個聯合王國。
西邊的安洛爾聯合王國以及伊薩雅圖王國,雖然還勉強保留着獨立性,但是經濟工業等方面已經是遭到了克魯爾王國的全面滲透。
這兩個王國的軍隊的指揮權,甚至都是以王國大陸聯合軍的名義,被克魯爾王國所掌控。
王國大陸,這地方就是克魯爾王國的地盤,其他國家想要進入其中,你得先幹掉克魯爾王國的世界第一海軍再說。
而位於大恆帝國西部,與海相隔,位於王國大陸東部的‘西部大陸’,這地方更復雜,這破地方面積大,強國如林。
和克魯爾王國隔海相望的瓦利亞帝國,妥妥的世界第二強國,擁有世界第二大的海軍噸位。
而其他國家大多也不差,世界十大海軍強國裡,西部大陸能佔一半。
林子然覺得基本不用指望在這裡搶佔什麼武器市場了,這裡強國太多,而很多中等國家也都是擁有自己的國防工業的,武器在這裡怕是不太好賣。
倒是王國大陸正南方向的西南大陸,這地方簡單一些,雖然大陸面積大,但是大多南部地區都是荒漠,其南部地區除了少量沿海據點外,內陸地區都是無人區,西南大陸的主要國家集中在大陸東部區域以及北部區域,也就是環無盡海沿岸。
這裡努力努力,估計也能收穫幾個國家的武器訂單。
對武器出口貿易,林子然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這玩意是大恆帝國目前僅有能夠大規模出口創匯的工業產品了,而且利潤極高。
甚至爲了和奧爾王國那邊達成新的採購協議,林子然都是親自出面接見了奧爾王國的代表團,並宴請了率領奧爾王國代表團的奧爾王國第一順位繼承人,奧爾王國王儲霍利巴特。
宴席裡,林子然化身推銷員,對着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大十多歲的奧爾王國王儲推銷。
熱情的甚至讓霍利巴特有些尷尬。
那啥,大家都是體面人,你是高高在上的大恆皇帝,我呢,好歹也是王儲,全球擁有最多黃金的王室繼承人,我們這樣身份的人,坐下來談自然是該談一些大事,聊一聊全球局勢什麼的。
但是現在談戰艦的細節,陸軍火炮的細節有點不像話啊!
最後,經不住林子然的熱情,霍利巴特在宴席裡一下子沒忍住,又是下了兩艘巡洋艦的訂單!
這會林子然就更高興了:“貴國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我們在建造巡洋艦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實力!”
土豪奧爾王國的訂單,一定程度上是讓大恆帝國的造船廠以及相關的國防工業得到了更高速的發展。
大恆帝國海軍自身的訂單雖然也不少了,但是內部的訂單利潤有限,遠不如外貿訂單來的賺錢,這賺錢了有利潤了才能夠進行船廠的擴張,技術的升級啊。
林子然親自出面,再加上之前雙方也談的差不多了,加上拿出來的設計方案讓奧爾王國那邊比較滿意,所以雙方的新一輪訂單也算是正是確定了下來,並簽署了正式合同。
根據合同,奧爾王國將會訂購兩艘七千五百噸級的戰列艦、追加一艘海岸級岸防鐵甲艦、訂購兩艘穹甲巡洋艦、兩艘無防護偵查巡洋艦,以及八艘只有幾百噸的淺水重炮艦以及幾艘近海巡邏艦。
同時還簽訂了後續意向訂單,兩艘改進型戰列艦。
這僅僅是海軍的訂單,陸軍方面,他們追加訂購了十五萬支羅安三型步槍以及部分後裝陸軍火炮以及大批的十三毫米全金屬子彈以及各口徑炮彈。
奧爾王國方面的訂單將會讓帝國的國防工業再一次吃的滿嘴油。
而趁着這個東風,陸海軍內部也是加速了新型裝備的換裝。
陸軍方面很簡單,繼續換裝羅安四型步槍,根據目前預計後續的羅安四型步槍的產量來看,今年應該能夠裝備二十五萬支羅安四型步槍,明年是三十萬支,後年也是三十萬支。
通過三年積累,完成對整編後的八十萬常備軍的制式步槍的初步換裝工作。
後續的生產主要是正常替換、儲備以及裝備預備役部隊,同時將會啓動新型步槍的設計研發工作。
火炮方面也很簡單,就是換裝七十五毫米二十七倍火炮以及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同時繼續裝備部分重大口徑火炮。
上述裝備的換裝工作,將會按照計劃穩步進行。
相對陸軍換裝的簡單,海軍就要複雜的多。
雖然第二期海軍發展計劃已經是確定下來了擴張規模,但是對戰艦該怎麼設計,怎麼使用,實際上海軍內部一直都是存在着分歧。
就連永林級戰列艦都是如此,雖然已經設計完成並已經有兩艘開始建造,但是海軍北部對永林級戰列艦依舊存在分歧,一部分將領認爲永林級戰艦很適合大恆海軍,而有一些則是認爲不適合。
這種分歧是多方面的,包括艦炮,防護,動力等各種方面,而折射出來的是海軍內部對未來海戰的不確定性。
海軍的戰略戰略發展,是明確的,那就是建設一支強大的頂級海軍,長期目標是力壓克魯爾王國成爲全球第一海軍。
戰略規劃雖然明確,但是具體到未來的戰艦該如何發展,未來的海戰會怎麼進行,海軍內部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而這種分歧也不僅僅是大恆海軍內部存在,其他國家海軍裡同樣存在着。
甚至這種情況在克魯爾王國海軍這個全球第一海軍裡更加嚴重,要不然話克魯爾王國海軍的戰艦也不會同時存在着炮塔戰艦,中央炮廊戰艦,甚至連船旁列炮戰艦都有了。
這裡頭主要是設計到了對未來海戰的設想問題!
由於最近幾十年,尤其是最近二十年裡技術發展的非常快速,各種技術更新換代極快,層出不窮的技術直接導致了各國海軍發展的混亂。
最近十幾二十年裡,雖然藍星上爆發過一些海戰,比如大恆帝國內戰裡,就發生過幾次中等規模的海戰,但是這些海軍依舊沒能爲藍星各國海軍指明發展方向。
比如前幾年的可凱爾帝國海軍和伊伯安帝國海軍發生了一次中等規模的海戰,當時的可凱爾帝國海軍採取了船頭對敵的雁式戰術大獲全勝,戰鬥裡甚至用撞角擊沉了伊伯安帝國的一艘主力艦。
但是吧,幾乎同一時間裡,克魯爾王國在和西南大陸迦菲亞帝國的一次海上衝突中,卻是使用了,使用強大的側舷火力幹掉了迦菲亞帝國的一支分艦隊。
大恆帝國內戰裡,幾次海上戰鬥是有船頭對敵戰術,也有側舷對敵的縱隊戰術。
這些年的海上戰鬥,各種各樣的都有,甚至就連船旁列炮的戰艦都能找到閃光點,而一些看似先進的炮塔戰艦也有被吊打的例子。
各種各樣的實際戰例都有,直接就導致了當代各國海軍對未來海戰的猜測陷入了混亂!
他們很難徹底的判定,未來的海戰會是什麼樣子的,無法預估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戰術,也無法預估應該發展什麼樣的戰艦。
如此也就直接導致了戰艦建設上出現了混亂。
同爲導致這年頭啥樣的戰艦都冒出來了。
克魯爾王國海軍作爲第一強國,面對這種情況那是多條退走路,你說未來海戰模式將會是船頭對敵,好,他們就弄一堆的中央舯部佈局,在舯部左右兩側弄兩座雙聯裝主炮塔,使得戰艦的四門大口徑主炮能夠同時向正前方射擊。
你說未來海戰會是側舷對敵模式,那麼他們就搞了一堆的發揮側舷火力佈局的戰艦,其中不乏中軸線前後主炮塔布局的戰艦。
安德烈號戰列艦就是典型!
總之人家家大業大,不同路子,不同的技術路線都可以同步嘗試,而且而且克魯爾王國搞兩條腿同時走路的時候,其實也是留了個心眼,那就是繼續奉行壓制策略。
他們克魯爾王國不管未來海戰會變成啥樣,甚至他們的造艦計劃都不是根據自己的猜測去制定,而是根據其他國家的造艦計劃而制定的。
這就是克魯爾王國海軍裡很流行的:同步計劃!
這個同步計劃就是某一國家發展了某種具有威脅的戰艦後,克魯爾王國也應當同步發展同一類型的戰艦,而且還要更多更好。
也就是說,甭管以後怎麼變,他們克魯爾王國海軍都能應對。
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比較困難了,畢竟不是每個國家的海軍都能和克魯爾王國海軍一樣,能夠針對多個國家,同時採取多條路線。
大恆帝國雖然潛力龐大,也是野心勃勃,但畢竟是剛統一,資金有限,不可能說把所有路線的戰艦種類都弄一堆出來。
他們必須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同時最符合未來海戰發展方向的路子來,針對性的制定海軍發展戰略,包括造艦、戰術制定等等。
其中爭論最大的自然是船首對敵還是船舷對敵了。
這一點藍星各國海軍都爭論十幾年裡,現在也沒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來,甚至連過去幾年的幾場海戰裡也沒能徹底的凸顯出來這兩種論調的明顯優劣。
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壞處。
這就是這兩種論調在當代的特點。
不僅僅是船首還是側舷對敵之爭,還有副炮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