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

次日。

在令尹景翠的請求下,熊槐正式下詔,准許百姓自薦,前往楚國賓館報名,以參與十一月初一的考覈,但凡通過者,將則由選拔爲楚國各縣的屬吏,若是特別優秀者,則可直接任命爲縣尹。

消息一經傳出,郢都頓時一片沸騰。

雖然這只是在招募各縣的屬吏,但是,一句優秀者可擔任縣尹,便足以令人激動難耐。

雖然楚國現在已經在給各縣安排屬吏,縣尹的權勢將會被削弱,但是,這好歹也是一縣之長。若是以前,縣尹可自稱爲公,在一縣之地爲所欲爲的時候,縣尹縣公之職,那可是非大賢貴戚不可擔任,擔任縣尹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楚國公室之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楚國的縣尹除了權勢大意外,地位也是極高的。若是被楚王召回朝中用事,最起碼都是一個下大夫的職位。若是任上優秀,被任命爲卿甚至是令尹也不是沒有可能,這都是有先例的。比如說孫叔敖與吳起,這兩人就是直接從地方升任令尹的。

現在,楚王竟然下詔,可以准許人自薦,即便只有半成機會,那也是機會極大了。即便做不了令尹,那也還可以做屬吏。

成爲屬吏,升任縣尹,被楚王看中,任命爲令尹···

如此人生,簡直完美,一些人彷彿已經看到自己走上孫叔敖的人生軌跡,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美名,可以不朽矣。

於是乎,楚王下詔招賢的消息,猶如爆炸一般,迅速從郢都擴散開來,向各地傳播。

此時。

景翠府中,得知景翠向大王進言下詔招賢后,大夫景邵立即趕了過來。

“令尹,如今大王聽信屈原的讒言,改變我楚國維持了數百年的舊制,攪得整個楚國都人心惶惶,霍亂我楚國不淺矣。令尹無法勸阻大王也就罷了,爲何還主動進言,請大王招賢以充實地方呢?”

景邵看着景翠,嘆恨不已的繼續道:“令尹如此,不就是在表明我景氏贊同屈原之言,打算改變各地舊制嗎?如此一來,各地抵制令尹也站在大王屈原那邊,豈不人心惶惶,可不終日矣。而且,還極大的助長了屈原的囂張氣焰,令屈原更加目中無人!”

景翠聞言,長嘆道:“在下豈能不知,只是,各地舉薦的人,實在難以入目,若是不如此,待考覈之後,數百人竟無一人合格,且爲之奈何。”

景邵搖頭道:“如此,豈不是更好嗎?大王見此,知道大勢不可爲,必然會如上次一般,驅逐屈原,以穩定人心。”

“大王驅逐屈原,是一件大好事,怕就怕···”景翠看了景邵一眼,心中閃過一陣無奈,搖頭道:“就怕到時大王驅逐的人,不僅僅只有屈原一人啊!”

“除了屈原,還有誰?”景邵疑惑的問道。

“難道你忘了虞丘子之事了嗎?”

“虞丘子!”景邵聞言一愣,隨後臉色一變,接着沉默了下去,不在言語。

現在他知道景翠爲何向大王進言了,若是真的對各地舉薦的那些賢才不聞不問,等到考覈之日,雖然大王很有可能會知難而退。

但是,身爲主持招賢的令尹景翠,遍訪全國,卻找不到一個可用之人,那麼天下人會怎麼看。

到時,爲了替大王堵住天下悠悠衆口,非得搭上主持此事的令尹不可。

而且,地方縣尹雖然對景氏很重要,但是,景氏一族的根基,還是在朝中。就算用十個縣尹換一個令尹,景氏都要虧得吐血。

想着,景邵吐出一口氣,然後向景翠拱手道:“令尹請放心,在下已經明白了,稍後就去族中安撫族人。各地對大王的詔令陽奉陰違,實在是太過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景氏這一次一定會站在大王這邊的。”

“好,那就有勞了。”景翠頓時鬆了一口氣。

就在此時,一個賓客前來稟報道:“君上,上官大夫他們求見。”

景翠聞言與景邵對視了一眼,然後微微搖頭道:“邵,羣臣來訪,必然是爲了大王的詔令,本君不便與羣臣相爭,還請邵爲本令尹安撫羣臣。”

景邵沉重的點了點頭,拱手道:“請令尹放心。”

說完,便向外走去。

就在景邵與前來拜訪景翠的大臣說話的時候,另一邊,道墨農儒四家領袖,也得到了一份楚王親筆書信,邀請他們派出青年弟子前去參加十一月的考覈,以爲楚國各地屬吏。

郢都城外,一間臭氣沖天的工坊中,工尹已齒拿着楚王的書信,與一旁的左工許行對視了一眼,然後長長的一嘆。

“許子,不知大王所請,你意下如何?”

許行聞言,毫不遲疑道:“既然大王有請,自然是聽從大王的詔令了。在下的那些弟子們,一直跟從在下規劃水渠,如今水渠的規劃已經全部完成,並且今年大王會修養生息,不會徵召百姓修建水渠。”

說着,許行笑了笑道:“在下的門人子弟不比墨家人才濟濟,故而,爲了替大王分憂,在下打算將所有學有所成的弟子,全都派去參加考覈。”

已齒聞言搖頭笑道:“許子說哪裡話,我墨家雖然人多,但是大都是一些遊俠工匠,這些人,大都已經在大王效力,自然無法去參與考覈了。而通曉治理地方熟悉地方事務的人,我墨家卻也沒有多少。”

許行聞言,笑道:“工尹說笑了,天下人都說,遊仕之人,不是儒生便是墨者,儒墨並稱當今兩大顯學,豈會無人。”

說着,許行沉吟了一下:“工尹,在下門人稀少,也就這幾年,弟子才增加到百人,其中學有所成的,不超過二十人。能治理一地,恐怕不出一掌之數。”

此時,許行看着已齒,試探的問道:“不知墨家能拿出多少人?”

已齒想了想,纔開口道:“十年前,我墨家爲大王堅守丹水,八百墨者幾乎全都死在戰場上,幸得大王仁慈,拿出錢糧撫育戰死勇士的妻兒,讓他們的子嗣跟隨我墨家學習。如今十年過去,我楚墨元氣已然恢復,這次···大概能拿出一百多人吧!”

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