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

另一邊,壽縣中的羣臣得到太子橫終於從宮中出來,而且還是一臉難過的出來,可是隨後,太子橫與令尹昭雎在馬車上說了一會兒話後,便面帶憂鬱的回了太子府。

得到這個消息,羣臣全都若有所思。

現在,大王並未放棄遷都壽縣的想法,所有下朝後留下太子,並用君父的威嚴壓服了太子。

而令尹昭雎在朝議上的傾向也是很明顯,是反對遷都的,所以,剛剛在車上,令尹昭雎一定遊說了太子,從太子內心深處激起了太子的抵制之心。

而太子橫之所以猶豫,那肯定是大王的威嚴太盛,連太子橫也不敢直面相抗。

所以,此時此刻,要想抵制大王遷都,必定得堅定太子橫的抵抗之心,只要太子橫反對,只要楚國的儲君未來的楚王反對,那麼,即便是大王真要強行遷都,那也得思量一二。

否則,總不可能是大王強行遷都千里外的壽縣,然後,等兩年,新君即位,然後新任楚王再把都城遷回千里之外的壽縣。

這樣折騰下去,何必呢。

一念及此,羣臣不約而同地行動起來。

司馬景缺:“來人,備車,本司馬要去見太子。”

三閭大夫屈署:“來人,雖本大夫去見太子。”

上將軍昭浪:“來啊,把本將的重寶大珍珠拿來,我要去太子府。”

孫浩:“走,去太子府!”

······

與此同時,左司馬鄧陵光已經進入宮中。

“大王,剛剛知北涯探子哪裡傳來急報,還請大王過目。”

熊槐一聽急報,立即從鄧陵光手中接過木盒,然後取出消息一看,接着便深深皺起眉頭。

這消息說的太子橫與令尹昭雎會面後,太子橫便神情恍惚地回到太子府。

雖然現在熊槐還不知昭雎跟太子橫說了什麼,但是從太子橫的表現來看。

顯然,太子橫被昭雎說的動搖了。雖然他現在不知道太子橫是否真的被昭雎說服,是否已經下定決心,但這種動搖本來就明顯說明了問題。

要知道,從太子橫離開王宮這纔過去多久,他前腳纔將太子橫說服,後腳他就被昭雎說動。

在關乎國家根本的大事上,他意志竟然如此不穩,短時間內竟然兩次從根本上改變心中的想法,做出截然相反的決定。

他本以爲太子橫只是在智慧上只是常人之資,但做了幾十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做了幾十年儲君,做了那麼多年監國太子,他應該已經有自己的主見看法,旁人是難以動搖的。

但,現在看來,他又錯了。

雖然,此時他可以立即召來太子橫,然後再次將他說服。

但是,熊槐沉吟了許久,最終還是放棄了心中的想法。

沒必要了!

▪тт kǎn▪¢ ○

四十多歲的兒子,勉強使他屈服,只會適得其反。

更何況,只要大多數的人贊成遷都,即便太子反對,那他的反對也毫無意義。

而想要大多數的人贊成遷都,其中的關鍵就是實力最強大的昭景屈三族,以及需要獲得江淮貴族的支持。

而想要說服他們,光憑他這個楚王,就有許多事情不方便說。

這就需要一個說客。

想起說客,熊槐猛然想起令尹昭雎的學生黃歇來。

黃歇這人熊槐已經期待了多年,他本是黃君的庶子,沒有繼承權。

當初太學建立,熊槐要求各地舉薦學子來郢都時,黃歇便被他父黃君派到了郢都。

當初黃歇初到郢都,年紀尚青,熊槐雖知道他,也保持了關注,但卻並沒有打擾他成長。

等到他在太學揚名,等到拜師昭雎,等到他正式行冠禮後,熊槐這纔將召到身邊用事,充當傳令的謁者。

經過幾個月的瞭解,熊槐已經確定,他現在身邊的這個黃歇,肯定就是後世的春申君了。

雖然現在黃歇剛剛行冠禮沒多久,但既然有了才能,那就可以試着予以重用了。

熊槐心中略一沉吟,立即吩咐道:“來人,召謁者黃歇來,寡人要見他。”

“唯。”

不久,黃歇來。

“大王!”

“嗯。”熊槐看着面前的自信中略帶一些丁點緊張的弱冠青年,頓時一陣出神,此刻,他彷彿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見到屈原的時候。

兩人同樣的年青,同樣的博學多才,同樣的口才了得,同樣的風采過人。

不一樣的是,屈原天賦異稟,看書只需看一遍便可,人人稱讚他博聞強識。而黃歇不同,他先在太學苦讀數年,苦讀衆多經典,再加上諸子薰陶,學識已然出衆,然後又拜昭雎爲師,極大的增長了見聞,這才能在學問見識上趕上同樣弱冠之齡的屈原。

同樣,二人雖口才了得,但屈原更擅長外交辭令,出使他國,從不讓楚國受辱。而黃歇則不然,就他在太學的情況來看,他更多的是擅長辯論,說話有理有據,氣勢磅礴,讓人佩服。

同時,屈原的思路猶如天馬行空,看問題犀利敏銳,窺一斑而知全豹,從細微的變化就能透徹背後的變局,同時,屈原書生意氣極重,撞破南牆也不回頭。

而黃歇評論天下事全都入木三分,看問題總是從全局入手,心有天下,眼有各國,更重要的是,黃歇更懂得變通。

或許,論才情,十個黃歇加在一起都不如屈原,而論大局觀,十個屈原加在一起都不如黃歇。

當然,兩人最直觀的不同,就是屈原比黃歇更順眼三分。

此時,黃歇立於楚王面前,這是他第一次得到楚王單獨召見,心中有些激動,也有一些期待。

只是,他在楚王面前站了許久,卻不見楚王開口。

微微一擡眼,他便見楚王背對身後的地圖,目光似乎有些飄忽,好像已經走神的樣子。接着,他又看到楚王身後的地圖上,齊宋魏三國地圖上標註似乎比起其他國家更多一些,各縣各城乃至山脈河流也比其他地方詳細一些。

接着,黃歇想起不久前朝議上,楚王與羣臣爲了遷都壽縣不歡而散的消息,目光微微一凝,心中便對楚王的想法有了些許猜測,甚至連楚王爲何召見他也有些微微揣測。

只是,此時楚王不開口,他也只能保持靜止的站姿,如同一個透明人一樣,一動不動的站在楚王面前。

良久,熊槐收攏神思,看着面前一動不動,神態自若地黃歇,他微微頷首。

面前的黃歇雖然年青,但是養氣功夫卻已經入骨了。

想着,熊槐頓時長嘆道:“唉~~”

嘆完,熊槐看着黃歇問道:“卿可知道寡人爲何唉聲嘆氣?”

黃歇一聽楚王這沒頭沒尾的一句話,心中頓時一鬆,然後拱手應道:“回大王,臣以爲大王在爲打算遷都壽縣而朝中諸公反對而嘆氣。”

熊槐聞言,笑而不語,黃歇的推斷很明顯,常人也可推測一二,若是黃歇的話只是如此,那黃歇還得在昭雎身邊多呆幾年。

此時,黃歇見楚王沒有迴應,知道楚王對他的話並不滿意。

於是,他接着道:“不過,遷都壽縣對羣臣來說是大事,但對君王來說卻是小事。無論是否成功,都是一件小事。所以,臣以爲遷都一事還不足以讓大王嘆氣,更不用說哀嘆。

如此,臣大膽推測,大王之所以哀嘆,那一定就是在爲楚國的未來而哀嘆。”

熊槐聞言,立即昂首挺胸,自傲的搖頭道:“你錯了,大錯特錯,寡人的國家,地超七千裡,人口超千萬,天下各國無有與寡人比者,雖天下來攻,寡人也毫無所俱。寡人擁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又怎會爲楚國的未來而擔憂呢?”

“大王何必欺臣年少。”黃歇笑道:“若是大王不爲楚國的未來而擔憂,那大王爲何兩次啓用左徒變法呢,若是大王不爲楚國的未來而擔憂,那大王何必在諸公的反對聲中,執意要遷都呢!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大王屢屢在國中進行大變,這不正是擔憂楚國的未來,認爲現在的楚國亟待改變麼!”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三百章 會盟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