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先帝狠,周武帝更狠
太史令選出的吉日在五日後。屆時,周武帝會帶着滿朝的文武大臣和兒子們前去京城郊外的田地插秧。
每年春耕時期,周武帝都會帶着大臣們和兒子們下田插秧。這是周武帝自己弄出來的活動,爲的就是讓百姓們知道朝廷對春耕非常重視。
雖說這麼做有些裝模作樣,但是百姓們看到皇帝對春耕這麼重視,心中自然是十分感動。
春耕關乎着一年的糧食的收成。每年春耕的時候,農民都非常在意。如今見皇帝這麼在意春耕, 百姓們自然會更加地鄭重地對待春耕。
除了這方面,朝廷還在其他方面表現出對春耕的重視。比如說百姓家的糧食種子沒有發出好的秧苗,可以向當地衙門“賒借”好的秧苗。如果家裡的糧食種子沒了,或者壞了,也可以向當地衙門“賒借”。等到糧食收成的時候,把賒借的賬還了就可以了。
這個“賒借”是先帝定下來的。大周剛建立的時候, 很多地方別說糧食,就是糧食的種子都差點被吃完了。有不少糧食種子還被毀了。
在大周成立前的十幾二十年, 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又加上年年打仗,糧食非常緊缺。那個時候,人們餓得都快要死了,只能把作爲種子的糧食吃了。
大周建立的第一年,先帝下令讓各地的衙門彙報當地的糧倉裡有多少餘糧,又有多少糧食種子。當時報上來的數量,少的驚人。
爲了能讓百姓有種子種,當時先帝非常強硬地讓門閥世家捐獻出糧食種子。這些人當然不願意捐, 百姓有沒有糧食種,有沒有糧食吃, 會不會餓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謝家是第一個主動捐獻糧食種子。按理說, 謝家捐了, 其他世家也該捐, 但是這些世家想要通過捐獻糧食種子來跟朝廷換取好處, 遲遲不捐。
朝廷自然沒有理睬這些世家想要換取好處的想法。沒有好處,世家們當然不願意捐。先帝直接下令把他們抓起來關入大牢,讓他們的家人拿糧食種子來贖人。不給糧食種子,那就一直關着。
關着他們的時候,不給他們吃飯,讓他們深刻地體會餓肚子的感覺。如果在規定的期限內,他們家還是沒有人拿糧食種子來贖人,那他們只有一個下場——死。
一開始,這些人以爲先帝只是嚇唬嚇唬他們,不敢殺他們,結果先帝真的把他們殺了,而且還是拉到菜市口,當着全天下百姓的面殺。
那個時候,殺了不少人,而且都是門閥世家的家主。
先帝先禮後兵,先客氣讓這些世家捐獻種子。如果他們不同意,那他就只能來硬的了。
在建立大周之前,先帝率兵打了大大小小無數場仗,是從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人。再者,在戰場上,他什麼樣的人都見過,這些門閥世家想要在他面前玩手段, 也要看他理不理。
先帝是個殺伐果斷的人,說殺就殺,一點都不留情。大周剛建立的時候,那些門閥世家見先帝出身草根,就以爲他很好拿捏、鉗制,結果被拿捏製裁是他們。
因爲捐獻糧食種子一事,先帝殺了不少門閥世家的人,自然惹怒了他們。就在他們想要什麼報復先帝的時候,先帝直接派兵鎮壓。
雖然這些門閥世家很有實力,也有自己的部曲,但是他們的部曲哪能跟身經百戰的朝廷將士相比。
那些不願意捐獻糧食種子的世家的部曲被先帝派人殺了一大半,殺的那些世家怕了。他們相信如果他們再不乖乖地捐出糧食種子,他們就要被先帝抄家滅門。
爲了避免滅門之禍,他們不敢再有遲疑,乖乖地捐出糧食種子。從那以後,朝廷要他們捐東西,或者讓他們做其他的事情,他們不敢再拿喬。
直到現在,每年門閥世家都會主動地捐獻出一些好的糧食種子。其實,在周武帝登基後,朝廷和當地衙門都有了不少糧食種子。周武帝沒有像先帝那樣強逼着門閥世家捐獻糧食種子,但是這些門閥世家卻非常乖巧地主動捐。
比起先帝,京城的門閥世家更怕周武帝。
別看周武帝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但是他說變臉就變臉,完全不給他們反應的機會。等他們反應過來,就已經大禍臨頭了。
先帝搞事情前,會先禮一番,然後再後兵。可是,周武帝不是,他是先兵後禮。先帝狠,周武帝更狠。最可怕的是周武帝還非常聰明,門閥世家要是想在他面前耍聰明,無異於班門弄斧。
玩陰謀詭計玩不過,硬打也打不過,門閥世家們只能在周武帝的面前乖乖的。好在周武帝沒有一個勁兒的打壓他們,只要他們做事不過分,周武帝一般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年,先帝他們父子建立大周的時候,京城的門閥世家見他們父子是農民,以爲他們好拿捏,決定讓他們父子做他們手中的傀儡,就連謝家也是這麼想的。
等他們見識到先帝和周武帝的手段後,他們不敢再小瞧先帝他們半分,也不敢仗着自己是世家身份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或者威脅什麼的。
讓京城的門閥世家徹底懼怕周武帝是先皇后病逝的那一年,周武帝下令殺了不少太監和宮女,還有後妃。
這些人都是門閥世家按插在宮裡的眼線,當時被拔出的一乾二淨。
除了宮裡來了一個清洗,官場上也來一個肅清,清除了不少官員。這些官員不是被砍頭,就是被流放,被關入大牢。這些官員都是門閥世家的人,或者是他們精心培養出來的。
周武帝直接在早朝上,笑眯眯地跟這些門閥世家說,不要在他面前耍聰明,更不要在他面前搞小動作,也不要在他眼皮子下安排一些有的沒的人。他心情好的時候,可以不計較。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別怪他心狠手辣了。
那天的早朝,不少人嚇得面如土色,雙腿發軟。等早朝結束,不少人直接嚇得癱軟在地上,半天站不起身。
自這件事情後,門閥世家不敢再試探周武帝的底線。因爲試探後的後果,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這些年來,門閥世家們也漸漸地摸清楚周武帝的底線在那裡,所以沒敢再搞大事情。
除了糧食種子,先帝當初還逼着門閥世家捐地。
這些門閥世家原本就強佔了很多田地。趁前朝大亂的時候,他們又霸佔了不少田地,弄得百姓們沒地可種。
先帝強硬地從他們手裡收回不少田地,並把這些田地分給百姓種。先帝和周武帝還鼓勵百姓們開坑荒地。開出來的地,歸開荒者自己所有,不會被衙門收走。除了這個,當地衙門還會獎勵些東西給開荒者,比如說糧食、種子,還有免交三年的稅。對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落戶。
因爲戰亂,各地出現不少流民。這些流民四處奔波,居無定所。
大周剛建立的時候,京城裡都沒有少人。在前朝,最鼎盛的時候,京城的人口有一百多萬。但是,大周初期,京城只有二三十萬人口,只有前朝鼎盛時期的五分之一的人口。
爲了增加各地的人口,先帝就制定了一個政策。流民只要開墾出田地,並居住一年,就能在當地落戶。
因爲這個政策,流民們不在四處遷徙,留在了當地,並積極地開墾田地。這不僅增加了當地的人口,也增添了很多耕地。
目前爲止,大周開墾出來的耕地已有五、六百萬頃。這個數字咋一聽,覺得很多,其實並不多。按照大周的總人口來說,並沒有達到每個人都有耕地的程度。
其實,在前朝最爲鼎盛繁榮的時期,開墾出來耕地七百多萬頃。但是因爲戰亂和天災,不少開墾出來的耕地被毀。這些被毀的耕地,大多數都徹底變成了毫不用處的荒地,無法再恢復成耕地。
大周初期,能種糧食的耕地只有兩三百萬頃。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大周的耕地增加了兩倍,變成了五六百萬頃。還有,各地的人口也成雙倍的增長。不過,離周武帝想要的目標還差了不少。
周武帝和何相他們決定再好好地休養生息五年,屆時耕地和人口會再次成雙倍的增長。這就是何相之前對沈虎他們說,爲什麼這五年裡不能攻打蜀地的原因。
接下來的五年,對大周來說非常重要。只要在這五年裡,人口和耕地,還有糧食達到周武帝他們定下來的目標。那麼,接下來收復蜀地完全沒問題。還有,抵抗匈奴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話說回來,當然先帝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他自己身先士卒,帶着周武帝和他手下的將士開墾出好幾畝田地。
周武帝每年春耕插秧的田地,就是他們父子親手開墾出來的。
當然,周武帝也讓太子和代王開墾出一塊屬於他們自己的田地。
周武帝規定,凡成年後的皇子必須在一年之內開墾出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他們開出來的田地產的糧要是多,還能獲得獎賞。
他和先帝開墾出來的這幾塊田地挺肥沃的,每年產的糧食還挺多的。
一有時間,周武帝都會來這幾塊田地查看情況。如果田地裡長了不少雜草,他會親自下田除草。如果長蟲了,他也會親自下田除蟲。到了收成的時候,他也親自下田割稻子。
先帝在世的時候,經常說他們是農民,不能忘了本,更不能忘了怎麼種地。即使做了皇帝,也不能忘了這些,因爲這是他們趙家的根。如果以後他們趙家失去了江山,還能回去繼續做農民種地養活自己。
周武帝小時候經常幫家裡做農活,從小到大都是做農活的一把好手。他自然也要要求他的兒子們從小就會做農活。
一衆皇子,除了小兒子趙曜沒有下地做過農活。其他皇子每年都做,並且做的都還不錯。如果他們做的不好,周武帝會毫不客氣地揍他們。
三皇子他們曾經因爲不好好下地做農活,差點被周武帝打死。還有,在下田做農活的時候,他們要是敢叫苦叫累,怨天怨地,周武帝也會揍他們。
皇帝和皇子們都種地幹活,大臣們自然也要。雖然周武帝沒有強制大臣們學他們,但是大臣們不敢不學着做啊。
他們種地幹活肯定不如農民,但是他們能最起碼會種地。還有,他們能深刻地體會到農民的不易,也明白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
最接地氣的皇帝。
今天愚人節,老鐵們有沒有被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