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此戰我軍糧草盡失,不若請莒侯郯侯再派遣大軍幫忙配合我大軍撤離?」旁邊的王成父道。
「恐怕不行!」管仲搖頭道:「此番莒國和郯國已經抽調大軍前來,國中剩餘大軍並不多,一旦抽調,幾乎無人可守,淮國大軍可長驅直入。」
「那如何是好?」齊侯臉色也是不好。
「君上帶領大軍回國,臣下留下來斷後!」王成父上前一步說到。
斷後!
就現在的這種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士卒士氣低落,留下來斷後,不過是送死罷了。
王成父語氣鏗鏘有力,眼神堅定,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齊侯看向他的眼神都變了,沒想到在如此困境之中,他居然願意站出來。
齊侯嘆息道:「王卿,你是我齊國上將軍,乃是齊國擎天之柱,這些年破紀國,平萊夷,敗魯國,驅楚國,所向披靡,齊國若是沒有您,以後該怎麼辦呢?」
「斷後之人交給其他人吧!」
王成父搖搖頭道:「君上,自從跟先祖由王畿入齊,迄今爲止已有百年,王氏受齊國禮遇百年,如今齊侯有難,臣等怎能不效死力?況且大軍人心惶惶,若沒有老臣鎮守,淮國來攻,只怕立刻就要潰敗!」
「君上,齊國可以沒有臣,但是不能沒有您和仲相!還請您和仲相立刻離開。」
齊侯直接走了過去,一把拉起王成父道:「國家危難之際,國士挺身而出,此戰是孤的罪過,孤發誓,會讓王氏子嗣繼任上卿,並加食邑一千戶。只要王氏不負齊國,齊國也不負王氏,上將軍還請保重!」
王成父後退一步,跪在地上大禮參拜:「老臣成父,叩謝君上!」
營帳之中,其他諸侯、卿士噤聲,只有王成父一人大聲拜謝!
在十幾位諸侯,數十位上卿面前,王成父說願意效死,留下斷後,爲衆人換取生路,這讓所有的諸侯,卿士都要領他的情。
當即所有的諸侯、卿士都對着王成父鄭重其事的行了一禮。王成父那堅毅的表情,深深的刻印在衆人腦海之中。
王成父的執行能力很快,大軍糧草不足,同時也是擔心撤走軍隊多了會引起淮國的注意,因此大軍撤離的時候帶走的軍隊並不多。民壯更是悉數留下。
諸侯們只是將精銳士兵抽調,用來保護他們離開,王成父藉助調動大軍對那些諸侯卿士們進行掩護。同時也是進行調兵遣將,熟悉配合。
他很清楚,自己不是淮國大軍的對手,即便是糧草充足,他也沒有把握勝出。和之前徐茂的對戰,雖然有軍隊不聽號令,指揮不得當的原因,但是他明白,就算是換成齊國精銳,也是他輸。
更何況,淮國的那位淮公也是戰功赫赫的人物,此時的淮國可謂是人才濟濟。但是王成父並不怕。
此番他已經抱着必死的決心和淮國對陣,除了報答齊侯的知遇之恩外,另一面就是爲王氏的興盛。
王晟並不知道齊侯等諸侯已經提前逃跑了,他正想着如何將眼前這二十餘萬大軍吞下去。都已經將糧草焚燒殆盡,大軍缺糧了,不將這二十萬大軍吞併,都對不起他自己。
王成父做好了一切準備,將他自己可以做到的,全都做到最好,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會因此發生多大改變。
王成父雖然是沙場宿將,指揮大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但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更何況王晟、徐茂、衛鈞、公羊朔幾人一起對付他,聯軍又失去了兵力優勢,並且是在經過前面的幾次大戰之後,淮國已經牢牢佔據上風。
面對淮國全方位的碾壓,即便是王成父拼命努力也是無濟於事。最終二十餘萬大軍和精壯,連戰連敗,被徹底包圍。
大軍缺糧,士氣低落,最終王成父自刎而死,大軍投降。
在收降了二十餘萬聯軍士卒之後,王晟也知道了那些諸侯已經逃離。
徐茂看着空蕩蕩的營寨道:「君上,此戰沒有將那些諸侯抓獲,沒有得到最大的戰果呀!」
「不過此戰能夠一舉擊敗邦周諸侯聯盟,淮國必然威震天下,而齊國的霸主之位也變得岌岌可危了!」
「此戰邦周諸侯各國只怕十年之內是無法恢復元氣了!」
在擊敗諸侯聯盟之後,王晟大軍趁機將郯國直接滅掉。郯國就在淮國之北,此戰郯國也出兵,這一次同樣損失慘重。
周圍的齊魯莒等國都是國力大傷,根本抽調不出兵員來幫助郯國抵禦淮國大軍。再加上淮國大軍攜大勝之威,天下諸侯驚懼,不敢與之爲敵。郯國只能獨自面對淮國。
結果自然是郯國大敗,徐茂統帥五萬大軍進攻郯國,郯國不敵,一月城破,自此,郯國滅亡。
郯國滅亡之後,王晟直接將郯城人口遷往鍾離,又從鍾離和淮地遷移人口入郯城。
郯國的國君國破身死,其中一些公室逃至齊國,剩下的則是衛鈞下令斬殺。那些卿士貴族們也被全部遷徙至吳地。
並且王晟將這些卿士貴族全部拆分,可以說郯國上層力量幾乎是煙消雲散。
與此同時,王晟在郯城留下和下邳留下五萬大軍鎮守,防止地方反叛,同時也是爲了抵禦北方諸國。
雖然現在北方諸國被打的一蹶不振,但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不顧國力發瘋?
淮國大軍得勝之後,開始押送着俘虜返回淮國,此次俘虜的人數實在太多了,齊國諸侯聯盟這裡有二十餘萬,另一邊楚國也有兩萬,這一次天下諸侯伐淮大敗,淮國整整俘虜了超過二十五萬人。
很多小諸侯國全部的人口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
淮國經過此戰,聲威之隆,天下聞名,諸侯莫敢試其鋒芒。
經過這次大戰,王晟的名望可謂是如日中天,若不是淮國是殷商遺民,此番完全可以頂替齊國成爲諸侯霸主了。
不過即便淮國是殷商遺民,周圍的一些小國也攝於淮國之威,向淮國臣服並尊其爲盟主。
【春秋霸主政治開啓。】
【你的九世孫成功擊敗了邦周諸侯聯軍,淮國國勢大漲,淮國受到邦周天命氣運反噬增強。】
【你的九世孫擊敗了春秋首霸齊侯,終結了齊國稱霸,並且繼任爲新的霸主,你起氣運值增加。】
【你獲得人階道具·護身符。護身符:可以幫助主人抵擋一次致命傷害,注意:傷害超過上限,同樣會受傷。商品已加入到商城之中,花費氣運值可以購買。】
看到這護身符,子珏微微一愣,這東西應該是防止刺殺的寶物,一般來說殺死一個人造成的傷害都能抵擋,除非是遇到了連續天災。
可以給淮國的公室子弟使用。子珏打開商城看了一下,一枚護身符需要一萬氣運,這價格可不便宜。
超過二十五萬青壯對於任何國家來講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對於淮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二十五萬壯年男子,並不認同淮國,而且基本上都是經過了軍事訓練的,淮國就算將他們貶爲奴隸使用也必須要有士兵進行看守,防止其反叛逃亡。
至於說讓其內附淮國,淮國往哪裡去找二十五萬適齡女子和他們結婚,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中原諸國贖買了。
中原諸侯同樣願意對這些士兵進行贖買,這些士兵、青壯可以說是他們國中的中堅力量,沒有這些青壯,很多小國估計連周圍的夷狄都無法壓制了。
王晟同意交換俘虜之後,中原列
國總算是鬆了口氣。不過緊接着淮國提出的條件就讓他們也感到一陣肉疼。
每一個青壯都需要兩到三個成年奴隸進行交換,這些交換的奴隸大多都是諸侯國中的夷狄。實際上說是夷狄,但是和國人長相基本一致。只不過生活習慣,文明程度有些差異。
當年淮國也是不斷兼併這些夷狄開始壯大的。
這一次王晟用戰俘交換奴隸,索要的基本上是男女比例均衡的。當然這其中也並非所有俘虜都被交換回去了,就像那些民壯很多都沒有交換。
同時這次俘虜的還有大量小貴族,這些小貴族的價值同樣很高。總體上來說,這次大戰的俘虜用了三年時間纔算是交換結束。
最後淮國交換到了約有四十萬的奴隸,以及數萬被中原諸侯國放棄的民壯,以及大量青銅等物資。
將近五十萬的奴隸讓淮國的人口暴增。自從淮國立國的時候,文王就已經制定了法律,其中就規定了奴隸在爲國工作五年之後,沒有反叛、偷懶就會赦免其奴隸的身份,並且會被錄入各地官府名冊。
這算是春秋時期的編戶齊民,同時在錄入名冊之後,可以獲得一塊荒地,墾荒三年後纔會繳稅,並且這段時間可以向官府借糧,只需要三年後歸還便是。
也是因爲如此寬宏的政策,讓淮國的人口提升很快。淮國作爲殷商遺民,從立國之初就面對着巨大的危機,人口不豐。因此子珏當初力排衆議廢除人祭,人殉,而是以陶甬替代。
並且依靠這些寬宏的律法,將淮夷、東夷奴隸轉化爲淮國野人或者國人。讓淮國的人口從不足一萬人增長到了五十萬,爲淮國的強盛立下根基。
這將近五十萬人的奴隸被分配到鍾離舊地、郯地以及淮地。至於說爲什麼不遷徙至吳地,乃是因爲吳地環境潮溼悶熱,中原之人容易水土不服,同時野外湖澤很多,生活着很多犀牛、鱷魚。
連續吞併吳地、鍾離、郯國,淮國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土地直接擴張了一倍還多,國力迅猛發展。只不過這樣飛速擴張讓淮國暫時達到了極限。
土地並不是打下來就結束了,還需要進行治理。淮國雖然有書院教育,但是短時間內擴張了一倍,各級官員也變得捉襟見肘。
如果不能夠將這些土地消化掉,一旦淮國出現問題,這些地方很有可能就要反叛,或是被其他國家奪走。
王晟取得對諸侯聯軍的勝利後,特意派出使者,以朝貢的名義去朝見了周天子,並且宣揚了自己的功績。
周天子就算心中很不爽,在面對淮國這種強勢大國也不敢所說什麼還要對他勉勵一番,畢竟淮國是按照周禮進貢的。
至於說讓周天子承認他的霸主之位,賜下天子禮樂、鼎器、車馬、儀仗什麼的,使者也沒有提。
當然雖然周天子沒有賜予,但是九鼎祭祀淮國早就已經使用了。畢竟自從周室衰弱之後,很多諸侯國都已經僭越使用天子禮樂了。
王晟在下邳舉辦了一次會盟,周圍的幾個諸侯諸侯國,莒、彭、薛、鄫、向、陽、蔡等,以及徐國等諸侯都前來參加。
這些諸侯國距離淮國很近,真要是惹惱了淮國,淮國要是大軍來攻,估計還沒撐到其他國家前來救援,就已經被滅了。
淮國成了繼齊國之後,第二個稱霸的諸侯,只不過淮國的諸侯霸主之位,並沒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認,但是你敢說他不是諸侯霸主嗎?
這一次會盟更多的是要展示淮國的軍威,用來震懾天下。
同時王晟也開始大力支持書院的發展,將書院擴大成了學宮,允許淮國的國人進入學習。有天賦者,不僅全部免費,甚至還有公室進行資助,讓其衣食無憂。
在接下來的幾年
時間裡,淮國沒有再對外動兵,諸侯各國也沒有去興兵討伐,經過上次大戰後,邦周各國實力大損,就連相互之間的爭鬥也沒有了,都在積極恢復實力,或者討伐夷狄。
一時間天下各國竟然相安無事,不得不說,這居然成了一個黑色幽默。淮國:天下太平還要靠我呀!
齊國雖然損失頗大,但是因爲吞併了萊夷,人口興盛,疆域廣闊,又有賢臣輔佐,恢復的很快。只不過恢復過來的齊國並沒有再敢前來討伐淮國,而是開始幫助其他各國抵禦夷狄侵擾。
因爲上次諸侯聯軍大敗,一些諸侯國損失慘重,就連抵擋夷狄都有些困難。而通過這種方式,齊國的聲望也開始漸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