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江湖武者,雖然也能利用一下,但同樣由於人數太少,跟明軍拼消耗游擊戰,首先會把自己先玩死……
在冷兵器時代,地方門閥和地主鄉紳的力量是很大,有人有錢有裝備,但那是在正面戰場上,而不是打游擊!
除此之外,涼州城一旦陷落,涼州城的高層必然會被唐國清算,這可是邊關重鎮啊,十幾萬人被兩萬多明軍攻破,不自殺殉國還有臉回來?
因此,涼州城守軍高層很快得出一個結論,涼州城守衛戰必須打下去,無論如何都要城在人在!
等到城不在的時候再跑也不遲……
城牆守不住就打巷戰,反正死的都是下面的人,這幫高官絕對會呆在安全的大後方遙控指揮,並且備好馬匹和浮財,隨時準備跑路。
哦對了,家眷什麼的都要提前送出涼州城,畢竟涼州城的巷戰守軍高層沒有多少把握能贏……
那可是跟亡靈軍團和悍不畏死的西域軍團打巷戰,士氣低迷的涼州城守軍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只有天知道……
就這樣,放棄了城牆守衛戰的涼州城高層開始忙着整頓軍心士氣,準備打巷戰,放任雙頭巨人傑克在那裡拆牆填河……
沒有人打擾,雙頭巨人傑克的效率還是蠻高的,不到半天功夫,就填出了一條寬敞的大道,城牆也被拆出了一個大口子,隨後就是精銳的亡靈軍團呼啦啦的跨過護城河,從大口子裡衝了進去!
當然,一馬當先的仍然是破壞之王雙頭巨人傑克!
外牆雖然被拆了,但涼州城畢竟是一個軍事重鎮,還有內城和城內堡壘支點防禦,這都需要拆遷隊長雙頭傑克操勞。
爲此,李察的兵在進入外城牆後,首先是給雙頭巨人傑克運去了幾車生肉給他補充體力消耗!
隨後,亡靈軍團也沒有冒進,只是清理外牆上的殘餘守軍,等着雙頭巨人拆遷完之後,再步步蟬食。
這能最大化的降低亡靈軍團攻城時的消耗。
這種穩紮穩打的方式在最大程度降低了亡靈軍團死傷同時,也給了涼州城內的守軍充分時間撤出外圍城防體系,並重新整頓亂哄哄的守軍。
如今涼州城雖然僅僅丟掉了外圍城牆,但守軍和開戰之前比起來簡直是兩種軍隊,這主要體現在心態方面。
開戰前由於地主鄉紳大戶和地方門閥,乃至官府與江湖武者全都是同仇敵愾,有人出人有錢出錢,下面的大頭兵也被各種戰時犒賞喂得飽飽的,再加上大批武者深入基層帶隊,和敵我雙方兵力對比,士氣高的不像話!
然而,僅僅大半天功夫過去,十幾萬守軍中,幾萬涼州城內臨時徵召的青壯民兵就不說了,他們沒有徹底散掉已經是涼州城官僚體系超負荷運轉的最佳結果了……
佔據多數的地主鄉紳武裝和地方門閥擴建的私軍也是畏敵如虎,這不光體現在底層大頭兵身上,連一部分武者和地主子弟都不願意面對那個刀槍不入的雙頭巨人!
高層之所以還敢戰,主要是因爲他們不用自己親自上戰場!
就連那三萬唐軍,也是士氣低迷,人沒死多少,但一個個都畏敵不前,丟盡了唐軍的臉面……
當然,自從安祿山兵臨長安城下開始,唐軍的脊樑骨就被打斷了,那些將榮譽看的比生命都重的唐朝精銳,不是跟着安祿山一起造反,就是被安祿山徹底殲滅,不然的話唐朝能讓安祿山打到首都城下?
唐軍顛峰時期的常備野戰正規軍,早已在安祿山造反的內戰中消耗殆盡,如今的唐軍武器裝備雖然差不多,但裡面的人卻換了一茬,遇到強敵畏縮不前也可以理解。
因此,涼州城高層對守軍的整頓僅僅只是維繫了原本的組織,並沒有提升多少戰鬥的士氣,特別是面對雙頭巨人的作戰任務,沒有一支隊伍願意接下!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意味着雙頭巨人出現在哪裡,涼州城守軍那裡的防線就會崩潰!
涼州城的外圍城牆佔地面積極廣,光是清理一面就一直持續到了夜晚,當然,這也與李察不急着進攻有關。
夜色降臨後,吃飽喝足的雙頭巨人再次向前衝去,沿路如同一個壓路機一般,所有具有威脅的碉堡箭樓全部被他拆掉,後面的亡靈軍團則隔着一段距離跟隨着,清掃雙頭巨人留下的殘敵!
涼州城守軍高層的能力還是有的,涼州城的地主鄉紳和地方門閥勢力也不甘心就這麼讓明軍佔了涼州城,從而鯨吞整個涼州,那樣的話他們的祖業就沒啦!
因此,一個個都出手大方,在大筆財力的揮灑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所以,涼州城的巷戰終究是打起來了,除了幾萬涼州城青壯民兵一觸即潰外,其他部隊多多少少都開始了巷戰的抵抗,還有模有樣的將涼州城城區和內城分成了一塊塊防禦支點,設計了一旦潰敗向那裡撤退,重新組織抵抗等等作戰計劃。
在這方面,唐軍的將領們算是專業對口,大唐雖然沒落了,但能打仗的將軍還是有的,能統帥如今三分之一唐軍的將領自然是唐國中數得上好的大將!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與之相比,勢如破竹的明軍就很尷尬了,名將基本上沒有,原因很簡單,明軍的勝仗全都是靠着李察御駕親征,帶着亡靈軍團和系統軍團打下來的,土著人類組成的軍隊一直都擔任的二線部隊。
沒有勝仗的積累,怎麼可能誕生名將?
再就是,明軍中的土著軍隊在東亞地區跟強軍是畫不上等號的,哪怕是唐軍後來重建的10萬精銳野戰部隊,也超過了明廷組建的正規野戰軍。
從裝備訓練到軍心士氣,明廷的土著人類軍隊都無法跟掉了一個檔次的唐軍相比。
北部防線給明軍土著軍隊中的老兵不斷放血,以至於明軍的戰鬥力不光沒有提升,反倒緩慢下滑……
當然,安祿山那面的燕軍也面臨着這種尷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