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書友私信我,可以以閃電戰儘快打敗砂隱,沒必要把內容拖得那麼長,不然缺乏對各國的威懾力,還是沒辦法讓鬼之國在戰後處於安全之中。
這個怎麼說呢,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像我們這些寫東西的,放到實際中,都只是在紙上談兵。對我來說,只要戰略佈置上,合乎一定的邏輯就行了。
如果我真的能寫出什麼讓人無可挑剔的戰略,那我很可能就不幹這行了。
至於缺乏威懾力,這個後面白石肯定會放出所謂的‘威懾力’的,讓各國權衡利弊,與鬼之國開戰的後果,能不能承受。
畢竟白石打的是風之國,即便是巖隱和雲隱知道了結果,在忌憚鬼之國的同時,估計看到風之國的慘狀,心裡也會樂開了花。
國與國之間,如果真的是要談什麼和平的話……老實說,不太現實,也過於理想化。
一國一村時代,本就是一個容易動盪的時代,一國一村時代成立還不到六十年,就發生了三次忍界大戰,將很多大國、小國捲入進來。
從原著第二次忍界大戰時期,雨之國的破敗,也可以看出,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是何等的悲慘。
長門父母是因爲在戰亂區,被闖入家裡的木葉忍者誤殺。
爲什麼長門父母不帶着長門離開戰亂區,一個可能是來不及跑,戰爭太突然,另一個就是雨之國已經被戰火包圍,哪裡都是戰爭,根本沒有所謂的戰亂區和安全區說法,去哪裡都是死。
基於這樣的背景,第三次忍界大戰規模更大,捲入進來的小國也越多。
從忍界的大背景看,第三次忍界大戰得以平息,是因爲大國開始承受不住戰爭帶來的惡果,並不是爲了所謂的和平才罷手。
雖然各國都有所損傷,但大國卻通過戰爭,進一步穩定了自己的地位,被捲入進來的小國,只能說是倒黴,或者說,在這個動亂不安的時代中,弱就是罪惡。
彌彥就是最好的例子。
想要以和談的方式解決戰爭,在原著裡,到處碰壁,無論是木葉還是巖隱,或者是砂隱,都對他的理想不屑一顧。
團藏更是毫不猶豫出手,設計將曉剷除,確保木葉的勝利,以及穩定火之國的地位。
白石發動戰爭,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鬼之國發展太快的緣故。
商業繁榮,軍工業和民工業開始興盛,距離‘大國’這個目標就剩下一步之遙。
那麼,小國和中立國的身份就是掣肘。
當然,也可以不向前發展,讓鬼之國的商人少賺點錢,民衆的生活變樸實一點,再給點錢孝敬大國,依舊可以保持中立國的地位。仔細想想,這樣的生活還是挺美好的?
所以,這個時候,已經不完全是白石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而是整個鬼之國在無形之間推動他前進。
至於缺乏威懾力,白石一開始也說了,他是拎着兩‘殺器’過來的,戰爭不是爲了玩,也不是請客吃飯,會死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