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黎明之錘,俗稱的超大功率動能武器。
黎明之錘的前端是一塊完全實體的金屬材料,由娜娜控制的負責分子演算量子計算機,在幾年前發現的一種廉價耐3000攝氏度高溫,更有着1.5萬攝氏度氣化溫度的特殊材料鈣晶膜構成,可供調整多個尺寸,包括5000噸級別的,5萬噸級別,50萬噸級別的,甚至是長寬高100米,比一艘長陽級飛船還要龐大,完全得用拖運方式運輸,而不能裝載在飛船內部的,達到500萬噸級別的“彈體部分”。
而尾部則裝載了一個小型的廉價的一次性的聚變能反應堆引擎,用來作爲產生動能力量之源,可以輸出大致區間爲50公里/秒到5000公里/秒的速度。
至於黎明之錘的殺傷方式非常簡單, 那就是“碰撞”,靠着龐大金屬坨子在高速墜落情況下蘊含的強大動能,可以產生單位面積比核彈還要恐怖的破壞力。
如果知道1994年的木星蘇梅克-列維9號星球大碰撞就會知道,當時作爲彈頭部分的彗星,長寬高約爲4公里,速度約爲50公里/秒,在墜入木星大氣層後,升起1000公里高度的蘑菇雲,相當於3萬攝氏度的局部高溫,以及直徑1900公里的局部暗斑。
再比如6500萬年前,終結恐龍時代,迎來哺乳動物時代的小行星大碰撞,當時墜入地球的小行星直徑爲10公里,事後造成全球80%生物滅絕,大氣層溫度甚至短時間內上升到1500攝氏度,在玉米國境內遺留下直徑180公里的大坑洞。
由此可知,殺傷方式同隕石撞擊相似的動能武器是多麼恐怖,電磁炮在黎明之錘面前簡直是螞蟻一樣。
當然的,到目前爲止,東銀河公司研究出的動能武器纔剛到50萬噸級別的,相比較以上提到的幾個大傢伙,還有相當距離,否則的估計就離殲星武器差不遠了。
可是這樣的武器,想要頃刻間把巴黎這樣的超級大城市直接從地圖上徹徹底底的抹去綽綽有餘,甚至哪怕是故意打偏,墜入到海上,足以掀起高達百米,綿延四分之一個星球的超級海嘯,引發驚人災難。
隨着黎明之錘準備就緒,距離完成加速進入到地球還有十幾分鍾,白蓮又在忙着調整另外一樣戰略武器。
“輪到死光,目標是北海漁場,面積1萬平方公里,持續時間500毫秒…參數設定完成,預計將在30分鐘後正式發射。”
死光,它的殺傷方式是高能伽馬射線,作爲一種超短電磁波,伽馬射線的殺傷力比高能光束更加可怕。光束炮靠着高溫,在照射到目標表面後,由於溫度變化產生出熱,進而導致分子間作用力的削弱,直到改變性狀;伽馬射線則是直接的用作在構成物質的原子之上,將會導致電子,質子和中子彼此間穩定結構破壞
。
因而,死光的主要殺傷方式是輻射,本質上是新一代的核武器,只不過更加純粹,熱核彈的破壞方式主要是高溫和衝擊波及少量輻射,中子彈的破壞方式主要是穿透建築殺傷人員,死光的主要殺傷方式是純粹的輻射。
這種輻射的計量要比核彈爆炸產生的輻射可怕上幾千,幾萬倍,加上伽馬射線強大的穿透性,唯有高原子序數的材料,例如鉛板纔可以有效防護,哪怕單位面積上強度不高,足以在瞬間殺死廣域面積上所有人類。
以上兩種戰略武器都是足以毀滅人類文明級別的,之所以研究出來,是爲了防備盤踞在數千光年之外的深潛母型未知,假設人類掌握這樣程度的可怕武器,是否就可以抵擋住敵人呢?
總之,隨着死光的武器參數輸入完畢,白蓮開始靜候武器的發射。
最先的是黎明之錘,只見到距離地表500公里的軌道空間上方,一團模模糊糊的黑影鑽出第一作戰船隊旗艦的船體,靠着尾部的推動引擎加速朝着地球衝去。
鈣晶膜優異的性能,導致它不會像是普通隕石穿過大氣層時,起碼要消耗掉90%的質量,這種材料將在3000攝氏度熔化爲液體後,仍然包裹住彈頭的表面,吸收更多數量的熱量,直到徹底蒸發。
黎明之錘唯一的缺陷是,如果它被攔截,威力會大打折扣,況且它的自保能力還挺弱的,必須得配合無人單位護送,纔可以產生全部效果。
隨着黎明之錘扎入大氣層,地球上的天文觀測臺頻繁響起預警聲,驚醒的天文學家們在監控畫面中看到,這塊朝着地表墜落的龐然大物居然是一塊人造物,臉上露出驚疑,或者說,因爲沒有抓拍到東銀河公司投彈的瞬間,根本沒法第一時間找到追魁禍首,唯有緊急上報。
就在他們做出反應的同時,黎明之錘已經完成加速逼近海面,經過大氣層的打磨,剩餘的彈體殘餘超過2000噸,當它保持着600公里/秒的速度,以及5000攝氏度以上的表面溫度砸入海面時,周圍的海水瞬間劇烈翻騰涌動發出爆響。
隨後是上百米高的海嘯,衆所周知,英吉利海峽是維多利亞國同高盧國之間的一條天然壁壘,致使這兩個歐陸強國在長達10個世紀的歷史中,始終沒有辦法親密的大打一場。
可惜到了現代,英吉利海峽560公里的長度,240公里的寬度對黎明之錘根本算不了什麼,根據估算,正面經受黎明之錘打擊,哪怕是最小尺寸的,都會讓一座幾千平方公里的城市從地圖上抹去,更不用說武器裝備組設想中的黎明之錘終極形態——將一顆上千億噸質量,數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改造爲彈體,再通過多個聚變能引擎加速到1萬公里/秒的速度,簡直能把地球從南極到北極徹底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