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召的孩子們最終還是被召喚了,他們無法呆在自己的學校當中,要去進行爲期三個月的特訓,也就是傳說中的國家集訓隊。
這三個月的培訓之後,將會從這六十三名選手中挑選出六位來參加今年的IMO賽事。
能夠成爲最終的獲勝者,也就最終站在了奧數神座的寶座之上。
對於IMO的賽事,方超從來不敢大意,距離CMO賽事已經過去了數月,可是比賽卻宛如昨日一般。
與家人告別之後,又與學校老師彙報之後,方超就是踏上了前往首都之路。
鄭美玲本來要來送方超,但方超說自己已經快要成年了,老媽你不用太擔心我,我一個人沒事的,等我到了首都之後,我會給你報平安的,老媽別擔心……
於是方超一個人踏上了國家集訓隊的征途。
乘坐大巴到了機場,又從機場直達首都。
三個小時之後,方超下機。
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接近兩點半。
從機場離開之後,方超就是看到了接機口的位置豎起了一個巨大的牌子,數學競賽選手這邊集合。
原本還打算打一個電話諮詢一下,現在看來是不必了,方超看到了一位熟人,在國決賽事上監考的其中一位老師,他的髮量引人注目,方超一下子就發現了他。
“方超同學,這邊,這邊!”
那名老師也是發現了方超,第一時間就是招手。
“老師,你還認識我?”
那名老師笑着說道,“國決賽事上的第一名,還是唯一一位滿分得主,想不讓人記住都難啊,我可還聽說你連北大、清北都給拒絕了,小子,有個性啊。”
方超頓時有些尷尬,這些事兒都已經流傳出去了?還丟人的說。
“不敢不敢,只是我還沒有那麼快決定而已,所以先行拒絕他們,也許以後還是會去也說不定。”
“沒事沒事。”接待的老師笑着道,“還是要歡迎你,方超同學,你可是我們今年參與IMO賽事的王牌選手,期待你接下來三個月的表現,我叫沈浪,你可以叫我浪哥。”
“浪哥好。”
方超很想開口說話,浪哥,你的頭髮可比你的名字浪多了。
只是一想到自己的髮量也不是很旺盛,他就住嘴了,何必自取其辱呢?
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定要和每一位遇到的人打好關係,據說首都的人比較排外,方超害怕自己受到排擠。
不過看樣子,沈浪對自己還是很不錯的。
沈浪的年齡大約在二十七八歲左右,比方超多出十歲的樣子,而其個頭也是擁有一米八三這樣,佩帶着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充滿學問的樣子。
“方超,你是一個人來的?”
“是啊。”
“不錯不錯,很多選手還是有父母陪同,直到到了地方他們纔是回去,比起他們來說,方學霸,你很不一般啊。”
方超連忙謙遜道,“浪哥你可不要開我玩笑了,只是我爸媽比較忙,沒空送我而已。”
“真正算起來的話,你還應該要叫我前輩。”
“前輩也是來自於榕城?”方超擡頭望着沈浪。
“不不不,”沈浪搖頭,“我只是早幾年也參與過CMO賽事而已,也正巧被國家選拔,進入到了國家集訓隊,還順利殺出重圍進入到了那稀有的六個名額當中。”
“果真是前輩!”
方超頓時驚爲天人,區區一位來接機的人都不同凡響,曾經入選國家集訓隊,可見數學水平絕對不低,這樣一個人來接自己,讓方超受寵若驚。
“不敢不敢。”
“前輩是哪一所院校的師哥?”
“唉,說起來也是人生中一件憾事,我沒有參加過高考就被直接保送到了清北,如果有機會的話,真想感受一下那種萬人考試的緊迫感,然後通過成績進入到這樣子的大學當中,可惜啊,我永遠不會有這麼一個機會,那些學弟學妹們千辛萬苦的考入進來,我就羨慕的要死……”
方超:“……”
沈浪:“……”
彷彿遇到對手了,方超已經不知道要如何形容沈浪了,這絕對不是一般人,同樣也是一個逼王,而且境界未必就在自己之下。
只是一個來接機的人就是來自於清北這樣子的院校,還是那代表國家隊參與IMO賽事的六人組之一,這讓方超內心中激情澎湃,對於這一次的集訓越來越充滿了嚮往,如此臥虎藏龍之地,一定特別的有意思。
“浪前輩,那你現在已經脫離北大了麼?還是專門負責培訓國家集訓隊的選手?”
方超想要通過沈浪來了解這一次的集訓內容以及一些重要資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沈浪聞言,隨口說道,“那也沒有,我還是清北的一員,只是現在當清北教授的助手,平時幫助他處理一些事務,至於這一次來國家集訓隊,也是順帶來幫忙的,說到底還是來打雜的,我哪裡有那個本事可以帶你們啊。”
方超更驚。
一個教授的助手,國家隊的選手居然在國家集訓隊這裡只是淪爲一個打雜的,太驚人了。
“沈浪前輩,那你在IMO賽事上拿到了什麼名次?”
“也就一個金牌吧,就那樣,馬馬虎虎。”
方超:“……”
“方超這邊走,因爲這一次來參加國家集訓隊的都是來自於不同省市的年輕高手,所以他們落地的時間都沒有辦法統一,一共分派三部車,只要人滿了就發車,更晚到的話只能讓他們自己打的或者地鐵,然後我們給報銷,走吧,你不是第一個,但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需要再等五六個樣子的選手就可以出發去集訓營了。”
沈浪一邊說話,一邊帶着方超走向一處地方。
方超跟在沈浪的身後,大約七八分鐘之後就是看到了一輛大巴,大巴明顯是屬於舒適型的,其配套設施非同一般。
“別傻呆着,國家隊的選手本來就應該享受高待遇,在這一點上面,國家對高新人才的培育可謂是不留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