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進入金字塔內,因爲,進入金字塔,會讓你們所有人丟掉性命!對,是所有人,相信我,我比你們任何人,包括,進入過金字塔內的美國政、府知道的都要多得多。就說這些吧!”
陳銳關掉q/q,合上筆記本電腦,將電腦放進孕海珠空間,離開了山洞。
進入孕海珠空間。
在孕海珠空間大睡了一覺。
第二天。
陳銳起了一大早,離開孕海珠空間,向昨天美國士兵闖入山洞的反方向行進,神秘金字塔可能就在附近。
二個小時。
陳銳發現了神秘金字塔。
看到金字塔的陳銳顯然也被震驚到了,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神呆滯。
一塊巨大的、透明晶瑩的尖錐形的晶石構成金字塔的塔尖,在太陽光線的折射下,耀耀生輝。
晶石是一種能量晶石,正在不斷吸引被無形力場壓縮數億倍龐大的太陽能量,將能量傳輸到金字塔內。
這個情況,並沒有在阿努比斯軍團計劃文件中描述。
陳銳猜測,可能有兩點。
其一,在文件中,關於這部分描述被燒掉了。
其二,當時的一隊德國士兵進入金字塔的時候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並沒有發現塔尖上的晶石。
在金字塔下面,有一片開闊的空地,這時停了幾十架直升飛機,以及大型的運輸飛機。
在這些直升飛機,或大型運輸飛機上漆着各國的國旗標誌。
在直升飛機的旁邊還有穿着各國軍服的士兵,美國。中國,俄羅斯,英法,日、本等國家的士兵,簡直就像個支小聯合國軍。土兵們忙忙碌碌的。整理裝備,搭建宿營地,從運輸飛機上卸下一些物資、儀器,以及警戒。
各國的現役士兵穿着軍裝,荷槍實彈的出現在這裡,說明這次對金字塔的行動得到了埃及的允許。
不允許不行啊。畢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給埃及施加了壓力。
在金字塔下面,一些穿着襯衫,便裝,以及一副冒險者打扮的受僱於各國的考古人員,探險者。地理學家等人員,正在對着金字塔開始研究。
他們再一次發現金字塔的神奇。
金字塔是由一塊塊巨大的岩石堆徹成,切削得非常平整,這點,可能連現代人都很難做到。
岩石跟岩石間的縫隙非常嚴密,連刀片都插不進去。
金字塔塔尖到地面,12.7米,這不是金字塔的高度。他們驚訝的發現金字塔的大部分都在地底。
更讓他們驚訝,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通過對金字塔的各種測量。得到一些神奇的數字,這些數字跟地球,太陽,以及太陽系的一些週期都能夠完美契合起來。
還有些神秘的數字連現代人類都搞不清楚,他們猜測很可能是一些太陽系外的宇宙的一些信息。
對於,塔尖的尖錐形能量晶石。各國可以望眼欲穿了,都在打能量晶石的主意。
但。能量晶石可不是好得到的。
美國人首次發現金字塔,想得到能量晶石。但,很快美國人發現能量晶石附近有一層無形的能量力場。
凡是進入這層能量力場的東西瞬間就像強大的能量流分解成虛無,渣都沒有。
他們還看到一隻誤闖入能量力場的鳥,進入後,直接消失了,肉,血液,骨頭,羽毛什麼都沒有,直接分解成比分子。
他們又試着朝能量力場射擊了一粒子彈,同樣,子彈在進入能量力場的瞬間,沒了,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樣,是被強大的能量力場瞬間分解了。
在金字塔下面,還有一堆扛着長槍短炮的全世界的記者,對着金字塔好像焦片不要錢似的拍了起來。
然後,快迅傳輸回國內,很快就出現在各大媒體,報紙,電視臺,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這片峽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他們還發現,在金字塔附近籠罩着一層無形的強磁場,在靠近金字塔100米內,任何信號都會失靈。
也就是說,各國的士兵進入金字塔後,他們所有的對外,互相的通迅,以及各種電子設備都不能使用。
在,一個大帳蓬內。
各國的代表正吵成一團,爲了得到更多的金字塔內的東西和秘密。
“金字塔是我們埃及的國土上,我們已經允許你們進入金字塔行動,但,我們希望得到金字塔內更多的東西。’埃及軍方代表納比.阿拉勒說道。
“金字塔是我們首先發現的,爲了探索金字塔,我們犧牲了12名士兵,我們應該得到金字塔內更多的東西。”美國白宮總統顧問,美國一方的代表賴斯.蘭德說道。
“不,賴斯先生,金字塔並不是你們發現的,而是陳銳發現的。”法國人說道。
“事實上,確實是陳銳發現的,是陳銳來到這裡尋找‘阿努比斯軍團計劃’文件中的金字塔,把你們帶到這裡來,才發現的金字塔。”俄羅斯一方的代表也說道。
“如果說,按賴斯先生的說法,陳銳是我們中國人,我國應該得到金字塔內更多的東西。”中國一方的代表說道。
其它各國的代表不論置否。
各國爭論一團,各種妥協,各種許諾,最終基本上達到一些臨時的協議。
要知道,對金字塔內的秘密知道得最多的陳銳可是給各國警告了:“別進入金字塔,進入金字塔,可能讓所有人丟掉性命!”
雖然,陳銳這句忠告不可能讓各國打消進入金字塔的念頭,畢竟金字塔的可能有一些外星人的東西和秘密,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誘惑。
但各國沒有蠢人,陳銳的這句警告是對各國善意的提醒。
意味金字塔內非常危險,很可能進入金字塔內的人誰也不能從金字塔活着出來。
因此,各國爭得面紅耳赤爭着要得到金字塔多少東西,這些,沒用。
一切準備後。
來自各國的第一批300多名精銳士兵進入金字塔。
各國打算派一批不夠,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