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馬永成的舉動自然是引得天子還有李桓二人的注意,眼見馬永成拿着一封密函快步而來,目光自然是落在了馬永成手中那一份密函上面。
行至近前,馬永成向着天子一禮道:“陛下,東廠的探子剛剛送來的消息。”
朱厚照眉頭一挑一邊自馬永成手中接過密函一邊道:“哦,是什麼消息?”
馬永成開口道:“是四通商會那邊的消息。”
朱厚照此時已經將密函打開,目光掃過密函的內容,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一邊將密函遞給李桓一邊道:“還真的是一羣商賈之輩,眼中只有利益。這陳家當初也是四通商會的主事人,結果這麼輕易的就被他們給拋棄了。”
李桓接過密函看了一番,聞言輕笑道:“陛下所言甚是,商賈之輩最是重利忘義,陳氏犯事,他們若是不捨棄陳氏纔是怪事。”
這會兒朱厚照輕笑道:“看來這徐家認爲搭上了卿家的線,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取陳氏而代之。”
李桓微微點頭道:“自古以來鹽鐵之利最重,我朝所得鹽稅相比歷朝之數,簡直無法與之相比,其中鹽鐵之利盡入商賈之手,徐氏自然是迫不及待。”
聽得李桓這麼說,朱厚照不由的輕嘆一聲。
做爲一代帝王,朱厚照自然清楚大明朝的鹽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身爲帝王翻看史書記載,不說與蒙元相比,單單是與那前宋相比也是差了太多太多。
蒙元一朝在鹽稅上面每年所得稅銀數以千萬計,同樣前宋以東南半壁江山卻是得稅銀數千萬之巨,其中幾乎半數便是鹽鐵之稅。
而與之相比,大明在鹽稅上面,每年所得稅銀竟然只有上百萬之數,這數目簡直是讓人難以置信。
要知道即便是後來清廷單單是在鹽稅一項上每年所得也有上千萬兩之多,歷朝歷代鹽稅便是朝廷所得賦稅的大頭,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個朝廷的興衰。
大明在鹽稅上面所得稅銀之少,放在歷朝歷代之中可謂是令人難以置信。
“太祖曾言,鹽稅關乎民生,若然鹽稅過重,必然會導致鹽價飆升,最終受害的還是百姓,所以太祖對鹽稅並沒有課以重稅,便是希望能夠惠及底層百姓。”
昔日太祖朱元璋對於鹽鐵、工商之稅所定額度簡直是低到了極點,其他不說,單是鹽稅這一項自開國之初也就是上百萬兩,上百年過去,大明百姓人口至少暴漲了數倍。
正常情況下來說,人口多了,那麼百姓日常所消耗的食鹽數量也應該隨之翻倍纔對,與之對應的,鹽稅因爲食鹽消耗增多,那麼鹽稅也應該隨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纔對。
可是大明承平百年,人口暴漲,鹽稅卻是沒有什麼變化,較之上百年前,鹽稅非但是沒有增加,甚至還多少減少了那麼一些,要說這其中沒有問題的話,說出去怕是都沒有人會相信。
發出感慨的朱厚照此時眼眸之中閃過一道厲色道:“太祖本意是惠及百姓,卻是不曾想太祖的一番好意並沒有惠及百姓,反倒是便宜了這麼一羣商賈之輩,催生了一羣號稱富甲天下的鹽商出來。”
以往朱厚照對於鹽商的瞭解有限,在朱厚照樸素的認知當中,鹽商就是一羣四處販賣食鹽的行腳商人而已,賺的都是一些辛苦錢,也賺不了什麼銀錢。
可是這些時日,無論是李桓呈上來的關於大明鹽商的資料還是在其命令之下,東廠所收集而來的關於鹽商的那些消息,讓朱厚照對於大明鹽商的認識一下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如果說不是東廠、錦衣衛所收集的資料無比翔實的話,朱厚照都不敢相信在大明,區區鹽商之家中的豪富之家竟然有着上千萬兩的身家,或許有着上千萬兩身家的大鹽商寥寥無幾,但是大部分的鹽商至少也有着百萬身家。
朱厚照陡然看到關於鹽商集團的消息的時候,整個人當時是發懵的,或者說是都有些無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那些消息。
都說皇家乃是天下公主,當富甲天下才是,可是就算是皇家內庫之中存銀也不足千萬兩,這還是託了李桓這幾年抄家滅族給內庫輸送了大量的金銀財富的情況下,若非如此的話,皇家內庫存銀其實也就幾百萬兩之多。
數百萬兩的金銀這絕對是一筆驚人的財富了,朱厚照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可是當朱厚照從東廠、錦衣衛蒐集來的關於鹽商的消息當中發現,數百萬的財富對於鹽商而言,也就只能算是一般般,可以想象得出身爲天子的朱厚照心情會是何等的複雜。
朱厚照吐出一口濁氣,似乎是因爲四通商會那些鹽商而心情變得頗爲不痛快,看着李桓道“李卿,這次鹽商集團的事朕便交給你來處置。”
本來這件事情便是交給了李桓辦理,這會兒朱厚照又再次重複了一次,可見朱厚照此時內心的不平靜。
李桓點頭道:“陛下儘管放心,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所望,定然會嚴整鹽課。”
行至一旁,朱厚照在一張座椅之上坐下,同時示意李桓落座。
聽了李桓的話,朱厚照深吸一口氣向着李桓道:“大明鹽政積弊已深,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員不知有多少靠着鹽鐵之利得利,李卿若要對鹽課動手,須得小心謹慎纔是。”
朱厚照可不會天真的認爲整頓鹽政是一件輕鬆的差事,這其中所涉及的不單單是那些大大小小的鹽商,更是涉及到無數牽扯其中的官員。
尤爲重要的是這些官員從地方到朝堂,密密麻麻,交織出一張利益大網,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利益集團,哪怕是朱厚照這位天子都清楚其中的困難程度。
李桓臉上露出幾分鄭重之色道:“此事雖難,然則爲大明長遠考慮,必須要有人來打破這一利益集團,既如此,便由臣來做此事吧!”
說着李桓嘴角露出幾分笑意道:“反正臣一直以來便沒有什麼好名聲,也不差這一遭。”
朱厚照聞言眼中滿是感動,這種事情可不是誰都敢做的,一個不小心的話便有可能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卻說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這一日突然迎來一隊錦衣衛。
做爲鹽運使的金利可以說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主官,鹽運使的官職品階雖然不高,甚至在地方衙門當中都不怎麼出名,但是隻要是清楚運鹽使司是幹什麼的都知道這鹽運使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肥缺。
鹽運使這個位子如果說不是有着足夠的背景以及關係的話,那可不是誰都能夠坐上去的。
坊間更是有戲言,做爲鹽運使,便是拿一部侍郎來換,都未必有人樂意。
大明有六大鹽運使司,分是兩淮、長蘆、兩浙、福建、山東河東轉運鹽運使司,另外還有廣東、海北、四川、雲南、黑鹽井、白鹽井、安寧鹽井、五井等七個鹽課提舉司以及陝西鹽課司,可以說這十三處衙門差不多便掌管了偌大的大明帝國的鹽業事務。
而兩淮所產出的食鹽差不多佔了大明幾乎一半,可以想象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在大明鹽業當中有着什麼樣的影響力。
做爲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的一把手,金立這位鹽運使絕對是一位風雲人物。
這一日,金立正在衙門之中如同往常一般簽發、覈查兩淮鹽引以及統計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所掌管的兩淮鹽場所產出的食鹽數額。
鹽場所產出的食鹽別人不清楚,但是做爲衙門裡的一把手,金立卻是要弄的清清楚楚,當然這並不是因爲要替朝廷徵稅的原故,而是兩淮鹽場所產出的食鹽數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他的收入。
大明官方鹽場所產之鹽有正鹽、餘鹽之分,正鹽便是朝廷規定的鹽戶每一人每年所必須要上交的食鹽數量,而餘鹽便是除了交給朝廷的定額之外所多產出的一部分食鹽。
按照朝廷的意思,正鹽屬於鹽戶的核定完成任務數,是鹽戶必須要完成的,只要完成每年的定量,那麼朝廷就會給予基本的糧食。
至於說超額的便劃給餘鹽,朝廷會以高出市場鹽價的價格予以回收,以這種方式來防止餘鹽私下流出鹽場,成爲市場上的私鹽。
可以說朝廷的政策絕對沒有什麼問題,即給予鹽戶一定的基礎生活保障,又以高價收取超出的餘鹽改善鹽戶的生活。
但是政策是沒有問題的,到了地方上具體官員手中執行起來可就有了太多的操作空間。
正鹽暫且不提,就說那餘鹽,餘鹽本就是超出朝廷計劃外的產出,這可是沒有什麼定量的,超出多少完全就是各個地方上運鹽使司衙門來統計,如此一來,數量的多少可就全由這些地方上的運鹽使司衙門來決定了。
最關鍵的是朝廷本意是高價由運鹽使司衙門自鹽戶手中收取餘鹽,但是到了這些地方官員具體施行就變成了低價收取餘鹽,然後高價轉賣給與之相勾結的鹽商。
再加上運鹽使司衙門又掌握這開具正鹽鹽引的權利,往往一份鹽引到了鹽商手中便能夠銷售出數份鹽引的食鹽數量。
大明一直以來只有正鹽才具有合法的鹽引,正鹽數量乃是定額,也就意味着鹽引的發放數量也是一個定數,這也就導致大明所能夠收取的鹽稅不會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豈不知大明人口暴漲之下,對於食言所需又怎麼可能會不暴漲呢,偏偏上百年來,大明鹽稅就是一點起伏變化都沒有,真正的原因就是大量的餘鹽頂着正鹽的帽子流入了市場。
這一部分餘鹽的數量之龐大甚至遠超正鹽的數量,甚至是正鹽的數倍之多,偏偏這一部分餘鹽是沒有鹽引的,沒有鹽引自然也就無法課以鹽稅。
大量的餘鹽在官商勾結之下堂而皇之的進入鹽商之手,流入了尋常百姓之家,其中蘊藏的龐大的鹽利自然而然的成了官員以及鹽商的囊中之物。
翻看着不久之前方纔彙總出來的上個月的兩淮鹽場的食鹽產出,金立臉上忍不住露出了幾分笑意。
除了要納入正鹽的食鹽之外,上個月所多產出的餘鹽價值數十萬兩之巨,哪怕是到時候要上下打點,可是最後分到他手中的也至少有萬兩白銀。
每月至少有上萬兩白銀入手,一年下來就是十幾萬兩之多,這還只是他坐在這個位子上面所分得的好處,還不算他背後家族從事鹽鐵生意所得更是數倍之多。
金立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水,他得了陳文良保舉,在這鹽運使的位子上一坐就是近十年之久,想當年他還是初入官場的兩榜進士,因爲拜了陳文良爲座師,後來更是娶了陳氏女爲妻,自此便入了鹽運使司衙門,只一年時間便成了衙門的一把手,這一呆就是近十年過去。
他金家原不過是一介寒門而已,可是就因爲他一朝高中進士,休了糟糠之妻,拜在陳文良門下,短短不到十年時間,金家已經成爲了揚州赫赫有名的豪紳之家,家財數以百萬計。
翻了翻賬冊,金立滿意的點了點頭,準備回府之後便派人去通知族人還有陳家、徐家、趙家各家將鹽場的鹽轉運走。
忽然之間就聽得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金立聽到那腳步聲不禁皺了皺眉頭,向着廳外看了過去。
當看到來人的時候,金立不禁沉聲喝道:“金三兒,何事這般匆匆忙忙!”
金三兒乃是金立的書童,跟着金立足足有二三十年之多,可以說是金立最爲倚重的心腹,此時金三兒臉上滿是驚慌之色。
氣喘吁吁的金三兒向着金立道:“老爺,不好了,錦衣衛……一羣錦衣衛出現在衙門外,這會兒怕是已經闖進來了!”
金立聞言先是一愣,緊接着皺眉道:“錦衣衛百戶孫暢前幾日纔在老爺我這裡支取了三千兩紋銀……”
金三兒連連搖頭道:“老爺,這次來的不是孫暢,看上去全都是生面孔,根本就不是孫暢那一夥人!”
【有月票的給砸下月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