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對於白雲村衆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充滿喜悅又豐收的時節。
村裡前後忙活了一週的時間,才終於把採收的大白菜全做成了辣白菜,前幾天是村裡人自家醃製辣白菜,後面幾天則是幫着基地醃製大白菜,也算是一個工分任務了。
當然,村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白菜都醃成大白菜,還是有留了幾分地的白菜給自家吃,畢竟這也是村民們日常飲食中,最主要的蔬菜食材。
而辣白菜的任務結束後,村民們又開始投入新一輪的農活了。
在鄉下本就沒有什麼特別清閒的日子可言,只是忙與繁忙的區別而已,對於勤快的人來說,幾乎每個月都能找到農活做。
五月底,在年前十月份種植的小麥可以收割啦!
放眼望去,地裡全是一大片金燦燦的麥子,金色的麥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着一陣陣金光,看着就很討喜。
“哇啊!這麼多麥子?”
“瞧瞧那穗子又大又飽滿,今年肯定大豐收了。”
“那用得着你肯定,這不是明眼就能看得出的事嘛。”
“夏小姐提供的麥子果然與衆不同,比咱們以往種的麥子強多了。”
“是啊,不僅長得好,還長得這麼密,產量不知道會多出多少?”
“我活了這把年紀,還是頭一回在五月份收麥子,真是稀奇哩~”
“好了,別墨跡了,趕緊開始幹活吧,這麼多的麥子怕是要忙上好幾天。”
“看着這麼多的麥子,就是再累我心裡也舒坦。”
“鄉親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啊~”
於是,轟轟烈烈的割麥子行動開始了,因爲心中有信念與期盼,所以鄉親們埋首苦幹,忙得熱火朝天。
這一次的農活任務,夏檸就沒參與了,割麥子可不是一般的輕鬆活,很容易造成皮膚又癢又紅腫,所以宋家的女眷都沒參與。
再者,年前的人力有限,所以也並沒有種太多的麥子,自然也就用不到全村人出動了。
不過宋家人以自家的名義給下地收麥子的村民,每天給他們送一次冰糖綠豆沙,讓大家去暑解熱,雖然現在還不到炎熱的夏日,但五月底的陽光還是有些熱度,再加上大家還要一直待在地裡幹活,那就更熱了。
喝綠豆湯不僅能解熱消暑,還能給一直消耗體能的鄉親們補充能量與體力。
而今日,宋安邦還帶着隊伍進入深山打獵,準備好好的犒勞一下在地裡勞作的鄉親們,雖說基地的條件已經比其他受災的村子要好上不少,但在吃肉上還是有限的。
畢竟村裡只有極少人才有打獵的本事,大多數村民都是普通的莊稼漢子,哪敢隨意進入深山打獵啊。
所以相對條件好點的,五六天七八天還能吃上一回肉,解解饞,而家庭條件差點的,怕是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打打牙祭了。
沒辦法,村裡人的根基就很單薄,還是來了白雲村之後才慢慢改善,一點點好起來的,可每家都是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好不容易熬過了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也纔剛剛緩過來,如今就等着收了麥子能分到一點點糧食。
小麥算是細糧了,大家也沒打算留在家裡慢慢吃,而是準備拿去縣鎮上換成粗糧,如此就能撐到秋收的時候了。
原本春種就忙活了兩個月,之前又是做辣白菜,現在又是收割麥子的,村裡人幾乎是不得閒,這連續長時間的勞作,身體根本就吃不消。
基地村委會也不想就此讓村民們累垮了身體,所以就有了宋安邦帶隊上山的事。
肉攤上的肉或許買不起,但山裡的野味總可以吃一吃吧。
“小姐,大爺他們打獵回來了,打了好多的獵物啊,現在大家都跑去村委大院了,你要去看看嗎?”
巧心第一時間就進屋給自家主子彙報村裡的最新消息,作爲貼身丫鬟,本就應該掌握村裡的任何風吹草動。
“二爺他們都沒事吧?”
夏檸順口問上了一句,但仍然埋首在書桌上,這次進山她家那位也閒不住,也跟着隊伍一起進山了,說是想再深入大山裡查勘下深山裡的地質情況。
估計是想再看一看山裡還會不會有別的礦產物質吧,之前讓他發現了煤礦,倒是讓他信心大漲,總覺得山裡還有其他的礦物質寶貝。
反正,如今一個煤礦已經滿足不了他了,折騰夠了就想再整點其他的礦產出來。
只不過礦物質哪是那麼好找的,之前能在山裡找到煤礦也已經很不錯了,而且一個地方的礦物質也是有限的,那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啊?
但夏檸也不好打擊男友的積極性,只好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得償所願吧。
“沒事,我看他們都好着呢,而且我感覺二爺好像還挺高興的樣子。”巧心回想剛纔看到的畫面,笑着答道。
夏檸擡起頭來,“呃?很高興嗎?那看來今日的收穫真的很大啊。”
說着,她收起了桌面上的資料與圖紙,然後起身往外走。
“走吧,咱們也去湊湊熱鬧。”
能讓她家男友如此情緒外露,必然有什麼出乎意料的好事情,不然以少欽平日裡從容不迫的樣子,如果只是一些很尋常的事情,他應該不會表現的這麼明顯。
這就讓她有些好奇了,難不成他今日進入深山還真有什麼意外發現了?
想到此,夏檸的腳步加快了不少,她現在的好奇心完全被吊了起來,一路上主僕倆遇上了不少村民,幾乎都是往村委會大院去的。
看來消息傳得蠻快的,大家都知道打獵隊伍滿載而歸了。
等到夏檸到了的時候,村委大院已經圍滿了人,大多數都是老人跟孩子,當然也有少部分的男人。
而這些沒在地裡收麥子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家中比較受寵的兒孫,家裡人捨不得讓他們繼續在地裡受累。
雖說夏檸的一些言行,確實影響了村裡不少的人,特別是婦女同胞,但做出改變的更多還是年輕一輩,至於村裡的那些老一輩,思想觀念早就根深蒂固了,很難有較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