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丞相一臉的惶恐,跑在大殿之上,“皇上,臣沒有,臣真的沒有啊!”
此時皇上與許閣老自然不會聽信太皇太后一派之言,可是心裡也沒底,這謝丞相的所作所爲,確實有些地方太不正常了。
果太皇太后所言屬實,那麼謝丞相就極有可能是前朝的餘孽,就定然留不得。許閣老百轉千回,謝丞相此人心思極深,自從皇上登位之後,就開始慢慢與自己爭權了。
不滿足於丞相的權利,想要得到更多。此人還真可以尋來審問審問,看看到底是不是什麼前朝的餘孽。
“謝丞相,你有沒有,可不是你自己紅口白牙說沒有就沒有。皇上要的是證劇,只要謝丞相可以證明,你不是前朝的餘孽,自然就能讓皇上信服。
也好過謝丞相在此處一味的喊冤枉強,謝丞相覺得呢?”許閣老其實早就想慢慢接手謝丞相手中的勢力了,有個機會除掉謝丞相何樂而不爲呢?
謝丞相又不是笨蛋,會不明白許閣老打的什麼算盤,全不明白許閣老的爲人。謝丞相只是沒想到,自己費心經營這麼多年,居然就在差最後一步時,讓人揭出老底了。
這讓謝丞相如何能甘心呢?謝丞相明白,今日太皇太后敢扯出自己,也許還真是有備而來。看來今日就得反了,不反了不行。不過也不能讓太皇太后一逼就反,那樣豈不是虧死了。
百官們對於謝丞相是前朝餘孽。也是將信將疑,不過顯然已經懷疑上了。
首先就是有人居然開始故意的離謝丞相遠一些,好像謝丞相就是反臣一樣。就怕沾到惹晦氣。
太皇太后冷眼瞧着,明兒早就把謝丞相的野心告知自己了,不然自己怕是也不會相信,一路從小官爬上來的謝丞相,居然是前朝的餘孽。
“皇上,您可不能聽信太皇太后片面之詞,太皇太后此時不過就是爲了分化皇上與臣。好讓咱們君臣離心。
太皇太后正好得利,至於太皇太后如此誣陷於臣,到底有何意圖。皇上您難道不明白嗎?皇上可一定要三思,不能中了太皇太后的鬼計纔是。”謝丞相一幅正義凌然的樣子,別提有多委屈。
劉月早就知道謝丞相的事情了,也是莫離說過的。說謝丞相出身不簡單。同樣野心也不簡單,絕對不會只限於做一個丞相。
劉月當時還不明白,可是從莫離走後,京城這一系列的變化,哪一件沒有謝丞相的手筆。
就說謝丞相突然倒戈,說是爲了謝若雨,可是自從謝丞相支持皇上登位後,謝若雨依舊關在牢裡。也沒見謝丞相把她弄出來呀!這若真只是爲了謝若雨,或者說是報復南宮明。也有些說不過去。
而謝丞相在這次謀反中所起的作用,劉月卻一清二楚,沒了謝丞相拿出的御林軍,沒有謝丞相在宮中的眼線,傳出太上皇重病的消息。皇上能下定決心反嗎?
從這裡面不難看出,這位謝丞相真的不簡單,在宮中人脈頗多,而且還能支使的動御林軍,這樣會是一個甘於人下的人嗎?
也就只有皇上纔會不管事,纔會覺得謝丞相只是想穩固丞相的權利,而沒有其它不臣之心吧!
今日太皇太后拉出謝丞相,肯定有大動作,只是皇上與許閣老真會收手,或者說他們能明白見好就收。
讓太皇太后留他們一條生路嗎?太皇太后手裡捏着另一半御林軍的兵權,同時還有宮中多年的積威,與皇上鬥一鬥也不是不行。
只是守城兵馬司在皇上手裡捏着,太皇太后取勝的可能性一半一半吧!
南宮明如果回來也許結果不一樣,可是南宮明遠在北疆,莫離已經接到皇上的密旨了,這局勢真是亂透了。
皇上一時也搖擺不定,到底是信謝丞相,還是不信呢?而朝中有幾人居然已經開始支持謝丞相了,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謝丞相那些門生們。
“皇上,請皇上務必相信丞相大人的清白。丞相大人從龍有功,而且一直敬重皇上,更是盡心的輔佐皇上,臣等可以力證丞相大人的忠心。
太皇太后若真有證據證明丞相大人是前朝餘孽,爲何不拿出來。皇上定要三思方可,不能中了她人的反奸計。”
謝丞相看着自己的門生爲自己求情,臉上和緩多了,有這麼多人爲自己力證。太皇太后又能耐自己如何呢?
太皇太后冷冷一笑,“謝丞相,你如何扶持皇上上位,如何在朝中發展勢力,別人不知道哀家還不清楚嗎?哀家不過是想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如今你逼哀家出手,哀家就定要把你打回原型。”
說完對身邊的順公公道:“還那人上來,讓她好好的同大傢伙說說,到底謝丞相是什麼身份,也省得哀家在這裡讓人質疑。堂堂皇上忠奸不分,真是可笑,可笑!”
衆人一臉的期待,太皇太后打的什麼牌呢?劉月也好奇,到底太皇太后夫帶何人進來呢?
可是當那人出現在靈堂裡時,衆人卻覺得合情合理了。沒錯,此人正是謝若雨,就是謝丞相的女兒。
謝丞相看到謝若雨時,臉上立馬一片灰白,指着謝若雨:“你就如此大逆不道,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要誣陷不成?”
謝若雨根本不理會,只是走到太皇太后跟前,跪下請安。太皇太后滿意的點點頭:“你起吧,哀家給你一次生的機會,只要你能說清楚謝丞相的身份,哀家就會放你一條生路,哀家說到做到。”
謝若雨雖然被人收拾過,可是一臉色發白,雙目無神,一身不太整潔的囚服。這樣的謝若雨放在衆人跟前,哪還有半點當初的京城第一美人的樣子。
謝丞相到此時已經暗恨不已了,早知是今日這種結果,就不該留下這賤人。怪只怪自己一時心軟,想着讓這賤人死在牢中,哪知卻讓太皇太后撿了便宜。
“太皇太后明查,謝丞相其實是前朝餘孽與民女的後人,爲了掩人耳目,所以就用那女子的姓氏,故改姓謝。而謝氏族人大多也是前朝的皇室,他們一路扶持謝丞相。
讓謝丞相從一個學子,到今日的丞相。而民女正是謝丞相與青樓女子所出,後來謝丞相居在派人殺了那青樓女子,只將民女帶回京城,直接對外說是謝夫人嫡出,從小由謝夫人親自教養。
謝丞相與謝夫人從小就教民女勾心鬥角,告訴民女必需爲謝家盡心心力。
民女並不想去害人,也不想傷害任何人,可是謝丞相在民女嫁給南宮王爺之後,不僅沒有安份下來,反而讓民女故意挑撥南宮王爺與仁孝太子之間的關係,本來謝丞相是想利用這兩人的不和,製造爭鬥,
從而達到他從中得利,直接奪回皇位的目的。不過很遺憾,仁孝太子太自我,又不是個能經事的。所以很輕易的就把他的那盤好棋下死了,這下謝丞相只能希望落空。
之後南宮王爺一直與謝丞相不合,可以說是南宮王爺單方面的不與謝丞相有任何的交集,也不接受謝丞相的任何示好。完全就是不理會這門姻親,謝丞相爲此沒少讓民女從中緩和,
可是南宮王爺卻不肯,只說謝丞相心術不正。而之後又發生許多事情,想必不用民女多說,各位大人命婦們,也能明白了。謝丞相扶持皇上,同樣也是爲了坐等皇上與南宮王爺鬥,這樣才能從中得利。
兩敗俱傷時,纔是謝丞相出手的最佳時機。皇上登位時,謝丞相訓練的一千死士,可是沒少出力。試問堂堂丞相,爲何要去養這麼多的死士呢?這動機是不言而喻,只是皇上與許閣老看不出罷了。
真以爲謝丞相不過是求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只求這丞相之位罷了。真是笑話,若謝丞相真只求丞相之處,助不助皇上奪位,於他又有何異呢?”
說到此處衆人連連點頭,不得不說由謝若雨來指證謝丞相,比大家在這裡求死求活,你爭我吵的強的多。
至少現在,算是大部分人都認定,事實就真如同謝若雨所言一般,真是謝丞相有了不臣之心。想要藉助南宮王爺與皇上之間的爭鬥,來一個漁人得利罷了。
皇上與許閣老也算是全信,心裡也不由暗暗後悔,怎麼當時就信了謝丞相的鬼話呢?
許閣老更是後怕,當初自己怎麼就真以爲謝丞相是因爲於御軍統領有恩,所以人家纔會幫着謝丞相支持皇上,這裡面會如此簡單嗎?
許閣老同時也明白一個理,太皇太后纔是這後宮不倒這人,也是這後宮第一人呀!
太皇太后請動謝若雨指證生父,也太絕了。不過這謝若雨的出身,也太低賤了。
這樣的人,難怪會被南宮王爺所不喜。難怪就算懷上子嗣也沒生了來,妓女所出之女產下皇家子嗣,這算咋回事?豈不是丟盡了皇家的顏面,讓太皇太后,讓先皇蒙羞嗎?
這薑還是老的辣,瞧瞧太皇太后這手段,立馬就把謝丞相的壞心思查了個一清二楚,相比之下皇上真是太沒心計和心眼了。只要人家幫他就是好人,也不想想爲何要幫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