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停不下來的腳步

勝友如雲,走心的不多;高朋滿座,知己難求。爬上山巔的時候無人比肩而立,跌入谷底的時候獨自撫慰傷痛,這是褚時健長期以來面對的現實。要說英雄,也是一個寂寞的英雄。

在失去自由的那段時間裡,褚時健停下了腳步,他終於有機會薰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包括朋友和親人,他面臨着一次全面的內心整合。

擴展,還是擴展

傳承:做實業的社會價值

特立獨行的隱者

迴歸:負責任的人生

2014年5月24日清晨,習慣站在果園眺望遠山的褚時健,出神地看着遠處的羣山。哀牢山灰藍色的巨大身影在晨曦中一點兒一點兒明亮起來,他轉過頭。攝影師楊克林抓住了這個瞬間,他沒有笑容,鏡片後,平靜的目光裡蘊藏着豐富的內容。

擴展,還是擴展

公司還在擴展,原有的2000多畝果園,現在變成了5000畝,這是公司的核心產業。

公司在漠沙鎮海拔1300-1500米的山區新擴展了一片面積3000畝的果園,種植沃柑。這是一種高糖低酸的品種,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現在已經種下了7萬棵果樹苗,它的上市時間是每年春夏之交,和褚橙在時間上形成了互補式的銜接。

另外,在普洱市鎮沅縣,另一片面積4000畝的土地準備種褚橙,目前正在做水源系統的配套工程。

總體來說,現在已知的果園面積會達到12000畝。另外,金廠的2000畝地不能種果樹,經過多方考察,準備種紅椿,也已經進行到了育苗階段。

就在果園的路邊,22座新戶型的農家小屋的建造已近尾聲。新建的房屋更寬敞、更人性化,前突的廚房、衛生間排列在左右,讓過去平面的房屋有了小院的感覺。作爲農戶住房的升級,近大半的住房早在2013年就改造成了白色的平房,加上新建的二十多座,一百多戶農家住房的升級改造在2014年全部完成。

在褚時健身後,新建的褚橙莊園進入了最後的裝修階段。

據老兩口說,這座莊園不是出自他們的創意。2013年,新平縣部署在戛灑新寨樑子打造以褚橙莊園建設爲代表,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做大做強莊園經濟的新型農業示範區。從那時起,褚橙莊園成了這片果園的代稱。

不管褚時健對“莊園”這個名稱喜不喜歡,他的發展思路和新平縣的遠景規劃必須協調。一個貧困縣的**需要一個榜樣的力量,而一個依靠當地土地和水資源發展的企業,也需要**的扶助。

關於莊園怎麼做、以什麼方式經營,老兩口探討過,也爭論過。褚時健不願意要那種可以接待訪客的賓館,也不喜歡在莊園裡搞什麼採摘活動。果園的管理必須十分規範,那片果樹什麼時候可以採摘,採摘幾天必須停止,作業區都有明確的安排。這些年來,每到果子成熟期,總會有許多前來參觀和購買的人。褚時健有個原則,採摘少量的幾斤、幾十斤可以滿足,要多了,對不起,沒有,銷售部門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果樹就在路邊,累累果實隨手可摘。褚時健會提醒來客:“你們千萬不要動手摘樹上的果子,這是農戶的產品,他們會不高興的。”馬靜芬何嘗不知道果園管理的嚴格,她同樣頭痛莊園以後的出路。按現有的莊園經濟模式,採摘不就是吸引人眼球的一招嗎?還有,莊園遠離城鎮,客人們住下總要有個玩耍休閒的地方。老兩口最後拿出了一個討論的結果:來客可坐電瓶車在果園遊覽。又在魚塘邊修建了風雨亭和農家樂餐廳,喜歡田園生活的人,可以在這裡採摘真正的有機蔬菜,吃自己釣來的魚。

2013年,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的莊園動工了,這個投資2000萬的項目,總負責人是馬靜芬。從選擇設計圖紙到決定建築材料,馬靜芬進入了一個她過去很陌生的領域,又一次讓人看到了她強大的能量和無法想象的創造力。一位八十出頭的老人,一趟趟往返於昆明、玉溪、果園,她有自己的車、自己的司機,自己決定每天的日程。

2013年歲末,馬靜芬在家裡摔了一跤,肋骨和腰椎都受了傷。這麼大年紀,傷筋動骨的,怎麼還不得躺一兩個月。誰也想不到,不出一個月,馬靜芬又坐着自己的車出門選石頭去了。原定於2014年上半年完工待客的莊園,拖到了年底。馬靜芬說:“這個工程我們自己、縣裡、市裡、省裡都有投資,不過現在什麼東西都在漲價,看來預算要突破。”修好後的莊園有三十多間客房,一次可接待四十多位來客,員工的遴選和培訓正在進行中……

擴展後的褚氏產業,將是一個集團公司,有獨立的經濟覈算,有自己的股份。褚時健的外孫女任書逸和外孫女婿李亞鑫現在主管着公司的銷售和財務,大孫女褚楚在搞公司管理,兒子褚一斌開始了擴展鎮沅4000畝果園的工作,老伴馬靜芬除了對莊園全權負責外,還兼顧漠沙鎮磨皮村那3000畝沃柑的開發管理……

“公司的核心產業就是現在這5000畝,目前還由我來掌控。剩下的讓他們挑大樑,看他們能幹到什麼程度。如果順利,現在種下的果樹四年後將有收穫,梯次結構的發展,產量逐年上升,到七年後,也就是2020年以後,產量將達到5萬噸。”

擴展,再擴展。褚時健的規劃超出人們最初的想象不知有多遠了。實際上,這樣的規模也遠遠超越了褚時健自己當初的想象。

褚時健自己感嘆:“一開始搞橙子,一部分是爲了消磨時間,另一部分是想幹點兒事情。到後來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哎喲,停不下來了。”

馬靜芬說:“最初搞果園,是要解決養老的問題。後來越搞越大,他是想證明自己,這個‘煙王’不是靠雲南菸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政策得來的。”

紛至沓來的媒體人、企業家、經濟學者,從他這種“擴張的野心”中,看到了榮譽感、責任感、安全感、自我價值的證明、企業家不變的追求……

褚時健剖析自己的心態:“搞到這一步,和個性有關,還是要把事情做好,做不好心不安。在我的經歷中,不管當年的國有資產,還是現在的私有財產,不論爲國家、爲自己,還是爲子孫,都要做到最好。”

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在褚時健這裡,不是目標,不是理想,只是一種性格。

2013年的正月十五,褚時健的兒子褚一斌在玉溪爲父母親高調舉辦了生日晚宴,到會的親朋坐滿了整個酒店宴會廳。褚一斌請了昆明的京劇演員,上演了一出《八仙祝壽》。晚輩們排成兩隊、分兩次爲老兩口祝壽,四世同堂,十分熱鬧。就是在這天的會上,褚時健大聲地說:“我和老伴都是屬牛的,這就是說,我們一輩子都要幹事情。我85歲,老伴80歲,但我們的事還沒幹完,只要幹得動,還要幹下去。”

而現在,面對蒼茫遠山,身邊是蔥綠的果園,他緩緩地說:“更多的東西也不想搞了,沒有精力了。現在看來,這輩子只能在山裡種橙子了。還剩幾年時間,把這輪擴展搞成功,讓後代子孫的生活有條出路。”

傳承:做實業的社會價值

記得在二十年前採訪褚時健的時候,我們聊起過朋友。

褚時健說:“固定下來的朋友很少,有些很談得來的朋友,大家各忙各的,真正坐下來好好聊聊的時候不多。”

褚時健有一些青年時代的好友,那是他人生道路初形成時期的同學和戰友。這些朋友帶着那個時代濃重的氣息,面對着同樣的境況,有過同樣的思考,走着大體相同的人生道路。隨着時光流逝,這些朋友大多數相忘於江湖,變成了人生一個溫暖的背景。褚時健說:“後來事情越做越大,大家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好不容易在一起,談得最多的是我的事情,工作上的、家庭上的,真正談感興趣的事情談得很少。”他認爲自己在這一方面有很多“虧欠”。

勝友如雲,走心的不多;高朋滿座,知己難求。爬上山巔的時候無人比肩而立,跌入谷底的時候獨自撫慰傷痛,這是褚時健長期以來面對的現實。要說英雄,也是一個寂寞的英雄。

在失去自由的那段時間裡,褚時健停下了腳步,他終於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包括朋友和親人,他面臨着一次全面的內心整合。

對於一位從高峰跌落的古稀老人,這無疑是一次殘酷的自我修復和重塑。獨自面對自己走過的大半生,面對生命最單純的真相,面對刻骨銘心的親情……

一生要強的褚時健完成了打破後的修復,一生的寂寞在那一刻獲得了補償。他變了,變得寬容、隨和,珍惜生命中屬於自己的一切。

褚時健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傾訴的人。也許因爲性格使然不愛傾訴,也許因爲內心強大到不需要撫慰,更可能是因爲他從小到大的經歷教會他的是承受而不是宣泄。總之,褚時健和人交談,有着嚴格的界限,他不談及自己的情感,不談及自己的家人,給自己和家人留下私密的空間。看看擺在桌面上長長短短的寫他的文章,你會發現它們驚人地一致,他爲採訪者打開一扇門,卻關了所有的窗。因此面對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什麼都是你知道的,下筆的時候,你會發現,他離你仍很遠。

褚時健的家庭情況,他不願爲外人道。

從做“紅塔”老總的時候起,褚時健就一直有一條規矩,不讓親屬參加廠裡的商業活動,這可以理解成一種事先的防護。不過當時的環境那麼特殊,總有些渠道和門路是你堵不住的。即便這樣,他的親屬們在他管轄時的玉溪捲菸廠也都沒有謀得什麼好的職位。他一生中有過幾次大起大落,整個家庭和他一起掙扎,一起沉浮,一起渡過難關,家曾經是他休憩身心的港灣。他說:“節假日全家到山裡頭打獵、撿菌、野炊,全家人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平日在傢什麼都不做,不是不會,是沒有時間。但外出野炊燒烤,我做菜的手藝很不錯。那個時候,我對我們這個家是很滿意的,家人也給了我不少的支持。”

1995年開始,這樣的全家外出活動戛然而止,此後發生的變故,給褚時健留下了終生的傷痛。不過,時光讓這傷痛慢慢變得柔軟,不再那麼尖銳清晰。現在的褚家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四世同堂,家裡十分熱鬧。

褚時健夫婦與重孫、重孫女

現在,褚時健經營的企業屬於自己,每一分錢都掙得明明白白,褚時健也坦言要爲後代留下立身之本,後輩們進入公司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出事的時候,兒子褚一斌在國外學習,此後長時間留在了國外。他和父親長得極像,這些年回國做事,極少出現在公衆視野中。女兒褚映羣留下的唯一骨肉就是褚時健的外孫女任書逸。留學回來的時候,任書逸接到了銀行的錄用通知,褚時健對外孫女說:“回來,到我們的公司來,你來學着搞企業。”外孫女不理解外公的苦心,她覺得在家族企業乾沒有出息。褚時健說:“銀行給你多少錢,我翻倍行不行?”最後,外孫女和外孫女婿留下了,大孫女褚楚也留在了爺爺身邊。到現在爲止,褚家的後代們都站在長輩身後,褚時健和馬靜芬像大樹一樣,細心護佑、培養着後代。

人們只能從褚時健處理公司業務的記錄中,看到他們成長的印跡:

銷售季節,褚時健害怕接聽電話,“因爲找我的,都是叫我跟圓圓(任書逸,褚時健外孫女)他們說說,要整點兒橙子賣賣。我說,我不管了,他們負責銷售,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這個事情他們做得了主。”

“現在公司正在整理和細化管理的規章制度,褚楚就在做這個工作。”

“鎮沅擴展的4000畝果園,也是種褚橙。現在還處在搞水源設施階段,由一斌負責。”

“他們各自承擔一塊,看他們能不能幹好,公司以後獨立覈算,如果能做到贏利,算是合格,給60分。”

很明顯,褚時健要傳承給後代的,不僅僅是財富的累積,更是做實業的社會價值、企業家的責任感和爲人處世的擔當。

特立獨行的隱者

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一家雜誌做了一期專題策劃,以當年聲名赫赫的企業家爲對象,其中有褚時健,當時的文章稱這批企業家“一時風光,永久寂寞”,更尖銳的說法爲“中國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歷史進程中的失蹤者”。而就在這時,“失蹤者”中年紀最大的褚時健,悄然迴歸人們的視野中。

和別的成功人士不同,褚時健是一個真正的隱者。他選擇的致富路徑避開了那些吸錢最多的熱門行業;他遠離了一切公開露面的場合,拒絕了一切純社交的應酬,哪怕是那幾年褚橙創立品牌時期的商業公關;他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以不變應萬變,遠離繁華,紮根深山,穩穩地推進自己的事業,過着自己喜歡的生活。

他仍然關心着國家的發展形勢,以自己的經驗點評着財經領域的風雲變幻,和到訪的朋友探討時下的金融話題。但這一切都是淡淡的、平靜的。隨着年齡的增大,他的聽力有些衰退了。耳朵不靈後,世界開始安靜起來,這也符合他的心境。領略過“山高人爲峰”的成功,見識過世事變幻的波翻浪涌,褚時健不再需要表白,也無須證明,他變成了一個特立獨行的隱者。

2011年,褚時健的果園利潤超過了3000萬元,固定資產超過8000萬元。

2012年,公司的固定資產突破億元。

這時,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專程託人詢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時健橙子的口碑和贏利能力,有意運作褚橙登陸股市。

褚時健聽了,連連擺手:“沒的這個心腸玩上市。”對上市,他表達了三層意思,這也多少代表了他對中國股市的一點兒看法:“其一,上市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賺錢的是公司的投資人和大股東,老百姓買到的都是高價的股票;其二,雖然我們現在賺的都投到再發展上了,但這個錢我花得踏實,我不想去幫別人打工賺錢;其三,我84歲了,管不了幾年,以後交給我外孫女和她丈夫。說實話,他們管管銷售還行,但還沒掌握種植技術,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如果果子以後品質下降,不行了,那不虧了股民嗎?”

“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說他“悄然”一點兒不過分,褚時健並沒有想把這種迴歸當成一種榮耀。就像一開始進入深山創業,他沒有看成一種屈辱一樣。可果子會說話,“煙王”成了“果王”,一種對人們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食品,其意義超越了會給人們身體帶來傷害的香菸。就算登臺時沒有鑼鼓聲伴奏,褚時健和他的產品的亮榴,還是獲得了衆多的掌聲。

2012年11月5日,北京各報的顯著位置,刊登了褚橙進京的消息。《京華時報》記者胡笑紅報道稱:褚時健種橙的第十個年頭,首次大規模進入此京市場,他選擇了由鴻基元基金投資的新興電子商務網站——本來生活網。11月12日,更有媒體稱褚時健親自到京賣橙子,報紙上登了褚時健手拿橙子、笑容滿面的大照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就從這一次開始,“悄然”變成了“轟然”,備類新興媒體巨大的宣傳能量,將褚時健從幕後拉到了前臺。他被冠以“勵志爺爺”的美稱,褚橙因此變成了“勵志橙”。

本來生活網和金泰公司簽訂了200噸的合同。當時的本來生活網市場總監胡海卿提供了一項數據:11月5日上午10點開賣,前5分鐘賣出近800箱,24小時之內銷售1500箱。到了9日,賣出3000多箱。首批進京的20噸褚橙五天售罄。到了18日,預約等待的超過了3000人。

本來生活網趁熱打鐵,簽下了2013年獨家網絡銷售合同,這一次是2000噸。胡海卿稱,他們的合作規劃了未來二十年的市場。

褚時健並未到京,銷售最熱鬧的時候他在果園。看到報紙的人紛紛打電話詢問,他笑眯眯地說:“我怎麼會去賣果子?這兩年我哪裡都不想走了,腿腳不方便。”不過他不排斥媒體的稱呼,“要說勵志也可以,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在找出路、找靠山,我八十多了還在果園摸爬滾打,這也是一種活法。”

對於自己被推到前臺亮相,褚時健認爲,你搞實業,人氣旺是好事,如果門可羅雀,那纔是可怕的。

迴歸:負責任的人生

褚時健迴歸公衆視野,對他最關心的,是中國企業界人士。

波導手機公司董事長徐立華認爲“褚時健是中國天字號的企業家”。

《激盪三十年》的作者、國內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褚時健本身戲劇性太強,一直到今天,像他這樣具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的企業家被判刑的也不多見。”

王石稱褚時健爲“最崇敬的企業家”。

金洲集團董事長俞錦方說:“我是懷着朝聖的心情來拜訪褚老的。”

浙商全國理事會發展部原總監張敏等人提出,一批浙商想來集體拜訪老人家,想聽聽他講課。

褚時健聽到這些消息,微笑着表示:“謝謝,難爲他們還記得我。”

對於講課的要求,他說:“講什麼課?現在的企業和過去不同了,經濟環境和政策也不一樣,再像過去那樣搞,肯定是不行了。現在互聯網那麼發達,商業的概念不同了,我玩不了概念、虛擬,我就是幹實業的。”

胡海卿談到關於勵志的話題,他認爲,對於正在走出困境、全力打拼的中國企業家來說,“他們太需要一個勵志故事了”。他更希望企業家、顧客能從褚時健那裡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種常態,而企業家精神是可以堅持的。

褚時健說過,自己已經淡出了原先的圈子,和政界、企業家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他現在在企業界有了一位“老朋友”,他認爲:“這個人說話實在,有自己的想法,我和他有些地方一樣,我們談得來。”這個人就是王石。

之所以說是老朋友,是因爲在王石的回憶裡,他第一次見到褚時健是在2002年。那個時候的褚時健剛開始他的二次創業,而王石作爲地產大亨,名頭十分響亮。他的到訪讓褚時健從心底感受到暖意,感到在重創中企業家圈子對他的一種惺惺相惜。他們就在當時還是滿山紅土的果園裡談了兩個多小時。大概戴着破草帽,穿着破舊的圓領衫,正在和修水泵的人爲幾十塊錢討價還價的褚時健給了王石極大的衝擊,他在以後的多次談話和文章中,記錄了這個細節。

褚時健對王石的每一次到訪都十分看重,他曾經告訴我們,王石在他果園剛剛搞起的時候就來過……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嘴角帶着微微的笑意。他從不談王石的業績,不談對他作爲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的評價,就是一個朋友,一個不是在他第一次輝煌時期或再次成功後來表示敬意的朋友,而是在他還在“谷底”時就關注他、理解他的朋友。

王石的確有人氣,他看望褚時健後,寫過一篇文章《哀牢山上冰糖橙》,很多企業家就是通過這篇文章瞭解了褚時健的現狀。而他引用巴頓將軍的話“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形容褚時健的“觸底反彈”,也成了被千萬次轉發的微信。

2014年S月,王石再次造訪,他有個新的提議,請北京大學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們做一個案例,把褚時健的成功做一個全面的總結,王石說:“我想讓更多中小企業家能系統地知道他。因爲褚廠長把一個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了,而且這種成功是可示範、可借鑑、可學習的。”

對王石的建議,褚時健十分上心,雖然他自認爲自己搞企業的才能一半靠苦幹,一半天生成,但只要對別的企業家有用,對年輕人有用,總結一下未嘗不可。

6月2日,研究生們進入了褚時健的果園。

王石在6月24日發文寫道:“我有很多粉絲,但我是褚時健的粉絲,他不僅是雲南人的驕傲,更是我們這些企業家的驕傲。所以,我每次來不能說是看望他,應該說,每次都是帶着崇敬的心情來取經的……他一直給我非常強烈的內心觸動……褚廠長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精神,一種在前進中遇到困難,並從困難中重新站起來的精神。”

相信王石談的是他的真實感觸。

2013年,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企業家來到了玉溪,他就是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他給褚時健帶了一件禮物,聯想集團的當家產品——兩部黑莓手機。

褚時健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基本屬於掃盲階段,複雜的功能他一概不會使用。但聽說是聯想的當家產品,他很怕浪費了柳傳志的一片好心,便把手機送給了自己的外孫女和孫女。

交談中,褚時健得知柳傳志已經調整了企業佈局,開始向農業方面投資種植藍莓和獼猴桃。褚時健和柳傳志探討了新型農業發展的模式和將要面對的困難。褚時健說:“種水果,水和土的問題必須解決,沿海地區有些土地重金屬含量超標,水質污染,土地成本又高,應該慎重考慮投資的地區。”

聯想的獼猴桃上市,柳傳志邀請褚時健一同出面,褚時健說:“我去不了了,不能再坐幾個小時的飛機了。”金泰公司派了褚時健的外孫女婿李亞鑫出席,以示支持。一時間,有了“褚橙柳桃”的說法。

還有投資者和企業家看重老人家的判斷力,請他出山幫忙看看項目。2013年年末,他到中越邊境地區去幫人考察種植項目土地。一看到當地的環境,褚時健立刻拿出了意見,他對請他看項目的人直說:“你們請我看,我就說,你不能做,有精力也不能搞這個。水在低處,春天旱季抽不到水,山頭到水源有400米高,要提水上去,費力費錢,成本太高。最不利的是那些山頭不長樹,就像昭通的大山包。”

他說:“做事情不能跟風,要搞農業、林業、果品種植,必須講天時地利人和,地方要選對,熱量要充足,水源要充足,還有物流、產品的市場。在這個地方投錢搞林木,不如拿錢做點兒實實在在的慈善事業有意義。”

褚時健最看不上的是那些對投資不負責任的經營者,他認爲這樣的人不光坑了投資人,還坑了下游的工人和農民。他說:“搞企業的人是要有社會責任感的。我們不能傷別人,坑人的事情不能幹。就像我們現在搞的基地,這麼多貧瘠的山地,我們通過種植,改變了它的性質。可以說,把土地養好,讓中國土地上的財富快點兒堆積起來,不光對我們,對社會、對中國的國土資源都是好事。如果把土地養好了,同一塊地的水果產量能從一噸提升到兩三噸,就能省出千百畝土地,我覺得這就是有意義的事情。”

2014年7月3日,網上流傳一篇《成都商報》記者劉木木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話“褚時健最近有點兒煩”。文中說:幾乎每天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企業家、崇拜者,懷着各種訴求,通過各種手段,活動在玉溪市大營街道附近或者新平縣戛灑鎮新寨樑子的果園裡。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來自全國各地要求指點迷津的年輕人。他的看法是褚時健“不堪其擾”。

2013年,一個年輕人出現在大營街褚時健家門口,他沒有敲門,而是在門外蹲守。馬靜芬終於發現了這個年輕人是奔着自己家來的,她問他:“你是來找我們的?”年輕人點點頭,看看他的神情,馬靜芬已經心裡有數,問:“你是不是討教致富秘方的?”年輕人來自南京,他覺得一個月幾千元工資,猴年馬月才能發財。馬靜芬說:“我可以告訴你,找準目標,堅持千下去,只要吃得了苦,就能富起來。”

2014年,一個想要自殺的青年,在和褚時健談話之後,幡然悔悟,理由是褚時健這麼大的年紀還在拼搏,自己無論如何不該放棄。

《中國青年報》的記者也在2014年7月採訪了褚時健,他們想知道,那麼多年輕人崇拜褚時健,他對現在的年輕人怎麼看。褚時健說:“來了這麼多人,我發現他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總想找現成、靠大樹、撞運氣。其實,這個世界哪裡有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八十多歲了,還在摸爬滾打,事情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做,本事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學,才能一步一步把成功的本領學到手。”

褚時健想對來訪的年輕人說:“不要把我看成神,我也是一個人。我只能說,機會始終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你不注意,它就過去了。但是有了機會不一定能幹成,還要吃得了苦,要有想法。”

可以預料到,再次登頂的褚時健,還將面臨更多的“打擾”。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一位紮實沉穩、不停前行的老人,告訴年輕人一個道理,勵志可以屬於任何年齡段、任何境遇中的人,重要的是堅持、努力、能力。

迴歸是一種心靈需求還是一種社會認同需求,對於褚時健這樣經歷的人來說,已經無須探討。

他一直在做從少年時就認定的自己,走自己的路。一路走來,摸爬滾打,用一個生命,活出了“活着、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三重意義。

褚時健說:“我這一生就講一點,要負責任。任何情況下,我都要有所作爲。只要活着,就要幹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價值。不管境況如何變化,對自己、對事業、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心不變。”

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兒子、丈夫、父親……和企業家。

(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四章 煙外出拳,締造帝國第九章 第一車間革命(上)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九章 第一車間革命(上)第五章 玉溪捲菸廠的風和雨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六章 等待變化的日子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內部裂變第五章 玉溪捲菸廠的風和雨第四章 山中歲月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一章 故鄉的記憶第七章 1982年——褚時健元年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八章 把握問題 問道歐美第六章 等待變化的日子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六章 煙王隕落(上)前言 見證風雨二十年第四章 山中歲月第一章 故鄉的記憶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七章 煙王隕落(下)第十七章 煙王隕落(下)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七章 煙王隕落(下)第十三章 亞洲煙王的巔峰之路——關索第八章 把握問題 問道歐美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內部裂變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五章 玉溪捲菸廠的風和雨第五章 玉溪捲菸廠的風和雨第十二章 紅塔山的崛起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六章 等待變化的日子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前言 見證風雨二十年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六章 煙王隕落(上)第九章 第一車間革命(上)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十六章 煙王隕落(上)第四章 山中歲月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一章 故鄉的記憶第一章 故鄉的記憶前言 見證風雨二十年第八章 把握問題 問道歐美第十四章 煙外出拳,締造帝國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十二章 紅塔山的崛起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十六章 煙王隕落(上)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內部裂變第一章 故鄉的記憶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六章 煙王隕落(上)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九章 第一車間革命(上)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內部裂變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第九章 第一車間革命(上)第十二章 紅塔山的崛起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三章 亞洲煙王的巔峰之路——關索第十五章 步入巔峰的人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五章 玉溪捲菸廠的風和雨第六章 等待變化的日子第十章 第一車間革命(下)第四章 山中歲月第三章 燃情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