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人道彌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趙無恤“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的理論,但趙氏的救災事業,依然以此爲基準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邯鄲郡各縣傷於旱情,免除今年租賦,以蘇民力。”這是免稅降稅。

“長子郡大旱,官府賜百姓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食。”這是官方出面,出借糧食、種子和耕牛農具,希望能幫助百姓渡過災荒,也避免了私下的高利貸。

而在靠近黃河,受災較輕的河內郡,則要承擔輸糧救災的重任,常平倉裡的存糧陸續放出,維持糧價,避免城邑市民崩潰。趙無恤從魯地調撥的糧食也通過衛渠源源不斷進入河內,沿途免不了要分給衛卿趙伊一部分,如今趙衛一家,的衛國在趙氏的行政體系裡,和一個郡沒什麼區別。

除正常賑濟外,在組織度較高的鄴城周邊,還有“加賑”,即根據災情追加的賑濟措施。另外,趙氏也提倡鄉里賙濟,民間以什伍裡聚爲單位進行自救,作爲政府賑濟的補充形式。

所以雖然受的是同一場旱災,趙氏的情況卻比臨近的魏、韓,要好多了,除了積極的政府行爲外,趙氏過去幾年在河北保護植被,改良作物,改進農耕技術的做法,竟然也在旱情中顯出奇效來!這倒是趙無恤未曾想到的……

……

若是飛昇數千米,俯瞰華北平原,那就會發現,在後世被砍伐殆盡,只剩下一片田畝種着單一農作物的大平原上,現在處處都是茂密的森林。林木帶從東陽的柏人向南延續,覆蓋了邯鄲、河間、鄴城大部分地區,究其原因,河北被開發還不到百年時間,所以植被保持完好。只有較早開發的河內郡農田比例較大,不過那裡近鄰大河,水量充沛。

管仲曾經說過,“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春秋先民已經認識到保護林木與水旱災害之間的某種聯繫。過去幾年裡,趙無恤禁止大肆砍伐森林,鄴城周邊保持了一定的綠地,在漳水邊保持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而防旱災。另一方面,趙氏也放開了對山澤的禁令,農民們拿起獵弓,進入森林捕捉鳥獸,採集果實、蒼耳等野菜充飢,之前對森林山澤的手下留情,現在換回了報答。

反觀生態破壞嚴重,有些山丘被砍伐得光禿禿的魏氏河東地區,尤其是新絳、故絳、曲沃、安邑周邊,因爲生態單一,水土流失比河北更嚴重,所以旱災越發肆虐。

而趙氏推廣開的代田法,在旱災裡也擁有極大的優越性。

趙氏的農民在勸農官的指導下,把耕地分成相間的甽和壟,種子播在甽底以保墒,幼苗長在甽中,也能保持一定量的水分。每次中耕鋤草時,將壟上的土同草一起鋤入甽中,到暑天時,壟上的土削平,甽壟相齊,起到耐旱抗風的作用。這種耕作方式讓趙氏領地的粟苗雖然萎靡,卻不至於枯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爲江海,我十年前做下的事情,竟然在今天起到了效果,真是出乎意料啊。”

趙無恤在接到樊遲稟報此事時,也感慨冥冥中的註定,唯一遺憾的,就是缺少抗旱作物了。

除了傳統的五穀外,趙氏還有從燕國引入了戎菽,這是高產而耐旱的作物,平日與小麥、粟米、高粱雜種,充分利用它固氮的特性增加作物產量。到了旱災的時候,其他作物枯萎不已,戎菽卻依舊長勢旺盛。

不過只有戎菽可不夠啊,趙無恤渴望更多的抗旱作物,只可惜農作物的培育選種需要幾十年甚至數百年時間纔有成效,急不來。他甚至打起了耐旱、對土壤適應性強的苜蓿的主意,可惜中原與西域尚無直接交流。就算是在西戎有很大影響力的秦國人,往西所知的最遠處,不過是河西一帶以中轉玉石貿易的“隅支人”,趙無恤猜測,這就是後世的“大月氏”。

想要穿過西羌數百野蠻部落,橫渡流沙萬里抵達蔥嶺以西大宛,簡直難於上青天,這不是趙無恤現在能考慮的事情,當年周穆王究竟是用了什麼法子,才能抵達崑崙的呢?

總之,趙氏沒有費力討好鬼神,而是將人力治災的嘗試進行到極致,魏氏河東之民在小飢時,趙氏河北之民卻能維持粗飽。

等到七月份時,持續三月的大旱終於迎來了尾聲。

……

“昊天仁慈,讓雨師降雨了!”

魏氏,安邑,天上陰雲密佈,感受着降雨前夕溼潤的風,魏曼多老淚縱橫。

他和兒子分工合作,魏駒在河西駐守,防禦秦國人持續不斷的試探,魏曼多則留守河東,力圖解決這場讓他們焦頭爛額的旱災,在搜刮數不清民脂民膏,連續祭祀了月餘後,積雨雲終於在河東積累。

“這是吾等努力修德,虔誠奉神的結果。”他信誓旦旦地對臣僚和民衆宣稱,雖然打心底裡,魏曼多是不相信鬼神賞罰的,但魏氏光對付秦國就捉襟見肘,組織不起有效的抗災來,魏曼多隻能通過愚民矇蔽,將他們的希望寄託到鬼神身上,這纔不至於有人鋌而走險爲盜。

現在,他的表演卻仍未結束。

“這是昊天在賞賜魏氏的虔誠,此乃魏氏之福!”

“至於不敬天的人,專擅國政的人,將繼續受到懲罰!治下百姓也會遭殃。”

魏曼多嘶聲力竭,指桑罵槐地進行譴責。他認爲,魏氏會在旱災裡如此困難,差點支撐不住低聲下氣地向趙氏借貸糧食,都是去年趙氏便利用商賈,大肆高價購買周邊邦國的秋糧,在所謂的“常平倉”裡進行囤積。

“趙無恤一定已經知道今年有災,卻不對吾等做任何提示……”他在雨中咬牙切齒,發誓自己一定不會忘記這次損失的。

只可惜,魏氏現在十分虛弱疲憊,還得繼續靠趙氏支持才能在河西泥潭裡與秦國角力,他縱然心中有恨,卻不能表露出來,只能默默詛咒,趙氏最好年年旱災。

秋雨大滴大滴地落下來,滋潤了乾涸的土地,魏氏萬千農夫喜極而泣。

鹽池邊,鹽氏之女倚着門,看着在雨水滋潤下重新舒展身軀的瓜蔓和作物,也長長舒了一口氣,雖然減產是肯定的,但總不至於顆粒無收。

而她,也不至於因爲家裡口糧不夠而被迫改嫁了。

五年,她已經守活寡五年了,剛從絳都逃回來時,她父親一直逼她再嫁,但鹽氏女咬緊牙關不從。因爲戰爭雖然結束,但她丈夫的屍體卻一直未找到,他的那些同僚大半死傷,她苦苦尋訪到的幾人也語焉不詳,究竟是被殺,還是失蹤逃亡國外了?誰也說不清楚。所以對他的生死,鹽氏女一直抱着一絲希望。

她總覺得,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突然站在她的面前,就像他們兩心相悅,爾卜爾筮的那天一樣……

……

讓魏曼多失望的是,這場大雨是因爲暖溼氣流再度吹拂太行東西,而不是因爲他的“虔誠”,“鬼神之澤”沒有偏袒,沒有大肆事神的趙氏領地,也迎來了秋雨,這陣及時雨在鄴城引起了沸騰。

“雨彼公田,遂及我私!”

西門豹看着祖輩叔伯,還有父親母親跑到雨裡狂歡,唱着古老的詩歌讚頌,便懵懵懂懂地意識到,或許他不用再每天都喝粥,吃野菜醃製的鹹菜了……

這場雨沒持續多久,很快,乾燥的北風再度吹拂,但少許的雨水,便足以讓農田裡的作物堅強生長,苟全性命,農夫們無不期盼一個月後的秋收,至少他們還有收成不是?聊勝於無啊。

然而,正當冀州全境,趙魏韓數百萬生民以爲逃過一劫的時候。在太原郡南部的霍太山地區,負責太原和上郡、代地貿易的猗頓停下了車隊,他和所有人一樣,正驚恐地看着頭頂,一片巨大的陰雲遮天蔽日,正乘着北風,朝南方席捲而去。

它們成羣結隊,不知有幾千萬之多,覆蓋了幾十裡地域……

它們震動翅膀,發出巨大而恐怖的聲響……

它們所過之處,野無遺孑,寸草不留……

它們是古代最恐怖的殺星,農業國家的災殃……

“是螽蟲!”

猗頓眼睜睜地看着蟲羣呼嘯南去,拉住隨從,說道:“快,快乘快馬去鄴城告知上卿,螽災來了!”

(~^~)

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659章 謝幕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600章 阿姊(上)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475章 舟師第656章 大風(13)第71章 封建制度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48章 請君憐惜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762章 降 下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208章 成之誓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441章 用人第256章 趙武卒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653章 大風(10)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648章 大風(5)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519章 漁父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912章 沸鼎(下)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43章 刑人(下)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22章 贈我緇衣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504章 夫差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892章 過河卒第306章 孔仲尼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29章 威風凜凜第937章 神蝗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999章 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