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鹽粒

南子這次在魯國呆的時間很長,從立夏呆到小滿——趙無恤已經讓樊遲把民間流行的八節氣擴展爲後世的二十四節氣,但時間根據實際情況作了一定修改。

或許是因爲小別勝新婚,或許是對未來子嗣的渴望,南子索求甚烈,趙無恤也放浪形骸,兩人也沒有像過去那樣採取一些保護的措施。

但當南子離開時,趙無恤仍然能看出她的猶豫。

“妾若爲君子生子,並非子姓,而是嬴姓啊……”如此一來,宋國數百年社稷,不就要毀在她手裡了麼?

“他的父親就是玄王,是天生神降,是子是嬴又有何區別?”趙無恤在她耳邊輕聲誘惑。

他利用南子創建的宗教,在宋國造勢近十年,也是時候結出應有的果了。

他在衛國做的,是移花接木之策,在三邾做的,是釜底抽薪之策,在宋國要實行的,則是偷樑換柱之策……三管齊下,趙氏的三個盟邦,就相當於進行了一場顏色革命。只是宋國關係到東南局勢,只能徐徐圖之。

南子不傻,她自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擁有“平天下”野心的趙無恤要讓宋國也變成趙氏的江山。無論如何,現在中原大勢很明顯了,趙氏一家獨大,宋國是未來趙氏秩序裡的重要一員,趙無恤的手遲早會伸過來的,與其讓宋國便宜了樂氏,或者是趙無恤未來的某個兒子,還不如留給自己子嗣血脈呢……

除非……南子背離趙無恤的事業,爲了保全子姓宋國的社稷,與趙無恤爲敵。

但趙無恤認爲,在個人的地位和一姓社稷的抉擇上,南子會毫不猶豫地選前者。他只希望,南子對別人是亮出茲茲毒牙的蝮蛇,在自己面前卻是承歡於膝下的小貓,她會繼續乖乖合作,不要將她的爪子對準昔日主人。

“我是不是變得太大男子主義了?”他自嘲一笑,真是時代改變人,前世的他可不是這樣的啊。

他目送南子的車輦離開,雖然她提出要多和趙無恤待一段時間,甚至去晉國“訪問”,但考慮到孔姣和女兒還要同行,趙無恤可不想一路偷情,把那張白紙的三觀給毀了。

等他回到曲阜準備歸晉時,正值五月初的芒種,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冬小麥就快有收成了,可萇弘預測的大災,卻遲遲未到。

“或許學宮的預測有誤?”趙無恤心懷僥倖,後世高科技的天氣預報還沒個準呢,萇弘再厲害,還能連續兩次預見天災麼?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趙無恤也讓魯國這邊同樣做好準備。

就在他要啓程離開曲阜那天,趙無恤收到了一條來自東方的消息,不是壞消息,而是好事情。

分在莒國琅琊管理鹽政的商吏卜祝雙手捧着一碗青色的鹽,小跑着追上了趙無恤的車駕,跪在他車前,稽首道:“恭賀上卿!大喜,琅琊曬鹽大獲成功!“

……

那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趙無恤利用子貢在外交上說服莒國用一處海濱之地與魯國的一個小邑做交換,從此趙氏便有了莒南三十里長的海灘,就算像齊國一樣發動海濱民衆大量煮鹽,每年能產幾千鍾就不錯了,趙氏領地用鹽依然有巨大的缺口。

所以趙無恤便突發奇想:要將海水變成鹽,不光可以用煎煮,也可以利用陽光,利用海風。鹽本就是溶於水的,海水一干,不就析出一層層的鹽了麼?這便是後世廣泛使用的曬鹽法。

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趙氏在莒南缺少人力,所以直到近年完全控制琅琊後,有徐承建立的舟師保護海岸,杜絕近海盜寇的襲擾,纔有了曬鹽和運輸的條件。

而且古人又不是傻子,豈會放着簡單易行的曬鹽法不用,卻用煮成1鍾鹽約耗木柴400斤的煮鹽法呢?海水不比安邑鹽池,裡面除了氯化鈉外,還有許許多多雜質,直接取海水曬出的鹽苦澀難吃,吃多了還會中毒,只有最貧賤的人才會吃這種劣鹽。

靠這種劣質的鹽,可沒法與齊、魏的鹽競爭。趙無恤猜測,這是沒有過濾海水中雜質的緣故,於是他讓魯國鹽商卜祝帶着數百鹽工去琅琊摸索了幾年,終於設計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子!

”被徵發的莒人在海邊建築圍堤,開挖一些田畝,靠前的田畝淺而廣。謂之爲蒸發池;靠後的田畝稍微深一些,謂之爲結晶池。再讓人開挖溝渠,或者利用潮汐讓海水灌入蒸發池,春夏烈日暴曬,海風吹刮。大概幾後海水便能蒸發許多,析出鹽來……但色澤與海灘上的細砂無異,故稱之爲砂鹽。“

”但這種砂鹽在市場上賣不起價錢,所以再刮取砂鹽用少許海水澆淋,製成較濃的滷水,用海里取出來的海綿過濾一道,再運到新的池子再曬,若是陰天,則用火煮。由此製出來的海鹽,色澤青黑,顆粒較大,味道當然比不了安邑鹽,但與齊國、燕國、吳國煮出來的海鹽已無甚區別了。“

卜祝介紹完後,趙無恤伸手拎起一顆鹽粒,嚐了一口,果然除了鹹味外,還有淡淡的苦澀,跟後世包裝袋裡白花花的食用鹽自然沒法比。

”這是最上等的青鹽,次一等的是黑鹽,再次一等的是砂鹽。“

趙無恤關心的不是味道,”成本各是多少?“

卜祝面帶喜色:”曬鹽法人力簡而天功多,青鹽的話,僅爲齊鹽的三分之一,安邑鹽的二分之一!黑鹽僅爲其一半,砂鹽就更便宜了!“

如此說來,琅琊鹽已經具備了與齊鹽、魏鹽競爭的質量和價格。

趙無恤追問:”全面開工的話,一年能產多少?“

”若能有數千人手,除去陰雨天,琅琊一年大概能產鹽五萬鍾,當然,大多數是黑鹽……“

”五萬鍾!“趙無恤欣喜地從車上站了起來,來回踱步。

青鹽是貴族和富人吃的,國人吃得起的,也差不多是哪種青黑的大顆粒鹽。

齊國煮鹽一年也只能得到十萬鍾鹽,除去自己的需求和囤積外,剩下不到一半賣到整個北方,各國都分不到多少。

但光是琅琊一地百里海岸,依靠曬鹽就得了五萬鍾,效率是煮鹽的數倍,成本卻大大降低。這麼多鹽,完全能滿足兩百萬人口一年的用鹽需求。

若是在莒國多開設幾處鹽場的話,產量只怕還要更多。

趙無恤想了想,回過頭道:”我記得河內、陶丘、衛地,都依仗魏氏的安邑鹽。”

他的筆吏們一翻文書,應諾道:“正是如此。”

“從魯國再派些人過去,讓琅琊那邊增加人手,力求曬更多的鹽出來。所得之鹽,統統運來魯國,再從魯國通過泗水、濟水、衛渠運到陶丘、帝丘、朝歌去。讓子貢囤積琅琊鹽,再以低於安邑鹽的價錢拋售,具體要如何做,他比我更清楚。”

至於晉國本部,自然有計然來操作,加上太原大滷的產鹽,說不定今年趙氏就能實現食鹽的自給自足了。

趙無恤目光炯炯,他已經預見到了,從下半年開始,一向價錢高昂的魏氏安邑鹽將遭受重創。在陶丘、濮陽、朝歌的市場上被蜂擁而入的琅琊鹽打壓,這對陷入河西泥潭的魏氏而言,將是雪上加霜……

不過在算計別人的同時,趙無恤也被老天算計了。

等他的車船回到晉國境內時,這裡已經近一個月沒有下雨了,一場大旱,正在冀州全境肆虐!

下車後,頂着豔陽,看着因缺水而耷拉腦袋的粟麥,趙無恤面色凝重。

“萇弘預測的沒錯,大災來了!”

ps:1點還有一章

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894章 孫武子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80章 陶瓬之器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995章 叔侄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892章 過河卒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413章 獵國(下)第960章 銅鞮宮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86章 汔可小康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01章 當國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548章 濟清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576章 繼業者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53章 冬至(二)第261章 天生尤物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136章 樓煩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61章 姍姍來遲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33章 魏舒方陣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649章 大風(6)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492章 侯犯第84章 蹴鞠練兵第82章 振振公子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5章 東門館驛第1217章 獲麟第65章 暮春三月第340章 巫頌(下)第1162章 大道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152章 欲殺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