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若有了高車肥馬,貂皮大裘,也希望能和師長朋友一起共享榮華富貴,倘若只能獨享,若盡數拋棄這些東西,他也不會後悔。

苟富貴,勿相忘,這就是子路的另一個志向。他變得知禮,變得忍讓,但骨子裡的硬氣,卻半點沒消減。

子路的大嗓門把嚇了孔姣一跳,正在俎上切肉的手不小心割破,也把高柴到嘴邊的話憋回去了。

只見子路藉着酒勁對趙無恤拱手道:”卿士……不,子泰,由說話直來直往,今日便在此放肆了。正是因爲你的緣故,夫子離開了魯國,一走就是八年。你恐怕不知道,他與師兄弟們一年裡飢寒參半,時常遇到困厄,如今在楚國葉縣雖然好轉,但寄人籬下的滋味豈能好過?“

趙無恤緘默不言,這些事情,他何嘗不知道?但權力的遊戲就是這樣,成者爲王,敗者爲寇。當時的情形,要麼他竊國成功,孔子離開,要麼是孔子維護魯國秩序成功,魯侯得政,趙無恤灰溜溜地踏上流亡的旅程。

子路繼續說道:”放在十年前,你尚未竊魯,未逼走夫子時,只要一句話,由也願意做你的馬前卒,隨你一起與齊人交戰。“

”如今情形下,要由做趙氏的臣子,做趙氏的鷹犬?“子路搖了搖頭。

“由捫心自問,做不到!“

堂上一時間一片寂靜,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到。

趙無恤沒有再理會子路,他的目光看向了孔姣,她臉色蒼白,茫然無助地跪坐在席子上,不知道爲何事情會變成這樣子,剛纔被嚇了一跳後,刀割破了手,鮮血正從指尖冒出來。

”怎麼這般不小心?“

他皺了皺眉,走了過去,爲撕下一塊紗,爲她將傷口包了起來,動作輕柔,卻又不容反抗。

心如猛虎,細嗅薔薇,這一幕讓子路也把劍收了回去,面對夫子女兒臉上的淚水,儒俠有些手足無措。

趙無恤起身後,指着他道:”子路,我知道你想要什麼。“

”你想要孔子歸鄉,對不對?“

……

”不錯。“子路眼裡的敵意化爲一絲殷切,他赫然下拜道:”若子泰能好言相勸,將夫子迎回魯國,只需要你一句話,由便可以爲你赴死!“

趙無恤卻搖頭道:”就算我屈尊親自去接,孔子他就會回來麼?之前又不是沒讓子貢代我去邀請他到臨漳學宮做祭酒,孔子是怎麼說的?道不同,不相爲謀!“

無恤知道,孔子,其實是在和他賭氣,他在政治上輸的一敗塗地,卻不肯承認自己從理念上就錯得離譜,他必須堅持,他必須四處遊走,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他成了在野反對趙氏的一個標杆。

子路默然起身,嘆了口氣:”你說的不錯,夫子他絕不會輕易回來,所以……我也不會仕趙。“

”更何況。“他擡起頭,眼裡的那份哀求與殷切不再,只剩下士人的堅毅。

”食其食者不避其難,此時此刻,我不會離開衛國,不會離開孔氏!”

趙無恤冷笑道:“子路這是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爲,衛國有難?孔氏有難?”

子路正色道:“然,由是個笨人,只能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猜測,卿士絕不是無的放矢之人,汝行經之處,邦必有難!國必有亂!”

……

”行經之處,邦必有難!國必有亂!”

聽了這句話,趙無恤難得變了臉色。

”大膽!“

眉間尺大怒,在他的帶領下,趙氏的那些披甲持銳的羽林侍衛們已經朝子路、高柴圍了上來,只需要趙無恤一聲令下,便能將他們剁爲肉泥!

高柴文弱,緊張兮兮,子路則按着劍,若是趙無恤翻臉,他也不吝於拔劍相向,必要殺出一條血路出去。

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起來。

孔姣還跪坐在地上,手指上的傷被趙無恤仔細包紮起來,止住了血,但她卻心如刀割,一邊是父兄,一邊是夫君,如何選擇?

孔子家裡的教育,可不是祭仲家的:“父與夫孰親?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而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標準的婦人三德。

孔姣別無選擇,無論在德行上,還是她內心的親近上,她只能從夫。於是她站了起來,理順裙襬,快步走到劍拔弩張的兩撥人中間,攔在他們面前,隨即面色嚴肅地對子路說道:“子路師兄,請慎言!”

子路頓時愣住了。

隨即她回頭,對趙無恤擠出了一個哀求的笑容:“夫君,妾有些累了,今日筵席,可否能到此爲止?”

趙無恤點了點頭,孔姣旗幟鮮明地站在他這邊,同時也不希望剛纔的其樂融融化爲血光之災,於是隨着趙無恤一句輕斥,羽林位們又退回了原來的位置。

子路也收了劍,對孔姣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嘆了口氣,向她拜別。

在羽林侍衛們警惕的目光下,子路和高柴踏出了廳堂,天上一輪彎月掛在半空,映照着他們的前路,樹影斑駁。

他側過臉道:“子羔,你不必跟出來,若想留,便留下來罷。“

高柴本來若有所思,這會一愣神,反問道:”爲何?“

子路咧開嘴笑道:”夫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我和雕漆開,原憲那些人不同,我不想用道德綁架旁人,就像那次贖回奴隸,卻被夫子批評了一番一樣,人的追求,豈能個個都一樣呢?”

他對高柴正色道:“你我乃至交,故我知道你的本事和志向,你任衛國獄吏期間,不徇私舞弊,按法規辦事,爲官清廉,執法公平,有仁愛之心,受到民衆的讚揚。衛國太小,水中太渾,你應該去趙氏,造福更多人。留下!”

高柴一陣感動,拉着子路道:“子路,你我一同留下,現在向卿士請罪,還來得及……”

“不,我不會回頭。”

子路甩開了他的手臂,用劍在月光照耀的地面上劃了一條線,然後遁入樹影,讓高柴看不清他的面孔。

“你走你的敞亮大道,我走我的狐鼠小徑,你我從此殊途!”

……

高柴留了下來,但子路的背影卻越走越遠,潛伏在帷幕裡的黑衣死士鑽出來,向趙無恤請示要不要追上去,割下此人的人頭,但趙無恤的氣已經消了,讓他們不許擅自行動。

“我以前還認爲子路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到了今晚,我才發現,他已經今日昔比了。不但知禮,有節,且膽識過人。“

而且一眼看穿了他打算在衛國掀起一場大亂的心思,不簡單啊,自己以前是看輕他了。

高柴在旁邊小聲說道:”子路在離開魯國後,比以前更加好學,一旦停車駐馬,便無時無刻不讀書,手不釋卷。“

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着子路那漸漸消失的背影,趙無恤露出了微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子路,已非輕俠仲由了。”

他外在的俠義,和後天學到了禮樂仁義完美結合到了一起,此時的他,在趙無恤看來,堪稱“大將之才”。

無恤遺憾地說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在若他回頭向我叩拜,我會讓他做一郡司馬……”

可惜子路不會回頭。

趙無恤也不會,他的這一生,在沉了範嘉,從棘津出奔開始……

不,是從他重生到這個時代,看到季嬴溫柔似水目光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和子路說的一樣,衛國大亂在即,而且是趙無恤一手推動的,勸說子路和高柴追隨自己,何嘗不是想救他們一命。

可惜,子路不領情啊,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執意回頭,趟進這汪渾水裡去,他對自己的命運,依舊茫然無知呢……

在原本的歷史上,子路也來到衛國,做了孔氏家臣,在蒲邑做宰,但那已經是孔文子死後的事情了。正好在趙鞅支持下,流亡國外的太子蒯聵回國爭奪君位,孔氏也捲入這場大亂中,被蒯聵之黨脅迫。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要求他釋放孔俚,停止叛亂,但當時蒯聵已掌控帝丘,趾高氣揚,千人注視下,子路單人挺立,與叛黨爲敵。

英雄難敵四手,在數十人圍攻下,子路身被數創,最後更被戈擊落冠纓,子路浴血,卻仍擊退敵人道:“君子死,冠不免!”於是在繫好帽纓的過程中被蒯聵之黨砍成肉醬!

他用一命換取退出政治紛爭又不失武士的忠心,最後更在臨死前保住了作爲士最後的尊嚴,讓人敬佩又辛酸。

孔子得知後非常傷心,從此不吃肉糜,因爲一看到,就會想起自己最親愛的大弟子的結局……

而這一世,歷史已經大不相同,但帝丘的亂局,卻依然在朝未知的方向奔去。這次大亂總的方向,趙無恤可以操控,但漩渦內的小人物命運,他卻管不過來。

趙無恤一拂袖,回頭進了廳堂,明天黎明,他就會離開帝丘,將這座都邑留給衛侯蒯聵,還有對他充滿憤慨的公子、卿族、國人。

至於子路是生是死,就看他的造化了!

……

趙無恤來的時候舉國沸騰,走的時候也萬人空巷,衛侯和衆卿大夫親自來送,一直送到了帝丘之外,他們本來還想郊迎郊送,被趙無恤以僭越爲由拒絕。

三條大船,連帶數百趙卒漸行漸遠,而衛侯蒯聵在送走趙無恤後,臉色卻突然陰沉了下來。

他將自己的親信石乞(與楚國人石乞同名同姓,非一人)、壺黶二人傳喚到跟前,對他們說道:“公子郢與石圃謀反,立刻差人捉拿!生死不論,勿必不能讓其走脫!”

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3章 趙樂聯姻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958章 意外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894章 孫武子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44章 大風(1)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002章 跖之徒第774章 搬山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410章 會師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774章 搬山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934章 天道遠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27章 遠送於野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52章 欲殺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61章 姍姍來遲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73章 泮宮公學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644章 大風(1)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653章 大風(10)第361章 邾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283章 擲矛兵第55章 冬至(四)第966章 熵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4章 老豺範鞅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705章 試探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