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河間攻勢

時間回到三天前,被齊國佔領的河間,靠近河邊名爲“平丘山”的地方。

從堯舜時代起,就有人在當時還有九條支流的大河兩岸聚居,漁獵拓荒,繁衍生息,到了春秋之際,演化爲半耕作半採集的戎狄部落鄋滿。此地最初被中行氏控制,臣服於晉國,在六卿內戰時,被陳氏鑽了空子佔領,至今已有六年了。

對於當地的鄋滿部落而言,他們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雖然勞役是多了點:陳氏爲了守住這片高唐的屏障之地,每年兩次徵發他們爲齊國築城。

這一天風和日麗,齊國陳氏的小宗子弟陳豹,率領百餘名親兵和十乘戰車,正在巡視平丘山旁的河岸,隔着一條大河支流,對面就是鉅鹿之野。

這只是一次例行的巡邏,河間地廣人稀,足足有半個魯國大小的地方,卻僅有不到十餘萬人口,所以齊人也無法在這廣闊的土地上駐紮重兵,只能以新建立的小城邑爲據點,囊括附近的戎狄部落。再派人巡邏,平時的重點只是檢查過往的商旅,越境遷徙的戎狄,而現在,重點則變成了偵察對岸趙軍的動靜。

因爲自從開春以來,沿邊的局勢就變得很緊張,趙氏去年大舉進攻了代國,輕易就蕩平代地,雖然只是一個遙遠的戎狄之邦,但還是給諸侯很大的震撼。通過其他渠道,陳豹的堂兄陳恆認定,春耕後,趙氏也要對齊國大舉用兵了。

齊國已經風聲鶴唳,不過陳氏又覺得自己還有時間,因爲正值春耕,到處都是在田地裡忙碌的身影,趙氏也不例外。陳恆猜測,戰爭很可能會在三四月的時候到來,而且主攻的方向應該是邯鄲、衛國,乃至於魯國那邊。因爲趙氏與齊國以冠氏邑爲分界,冠氏以南歸趙,以北歸齊,那裡沒有河流阻隔,更容易進攻,所以陳氏的重兵駐紮在冠氏,與趙氏新建立的城邑”館陶“對峙。

縱然如此,河間依然很緊張,早在月初,這邊就開始封鎖邊境,杜絕商旅,要求河間守軍每日都要向高唐彙報一次,每天都必須有軍隊在界河巡邏……

往常一直無事,然而這一日,正在巡邏的陳豹卻突然聽到隨從大喊道:“那是什麼?!”

他忙順着衆人手指的方向,回頭望去,卻見隔着平邑山的北方,一道筆直的狼煙正嫋嫋升起……

這平丘山附近的河道又最爲狹窄,寬度不足百步,對岸甚至能往這邊射箭,因爲齊軍人數有限,附近沒有駐軍,只有一個烽燧。平日的防務,就只能靠在西河裡遨遊的幾條船隻,以及烽燧中駐紮的十來人負責。

烽燧本來是宗周用來防禦犬戎的邊境哨塔,齊國在修築南部長城後,又在河間設置了烽燧用作示警,見烽燧,如見敵情!

陳豹的心頓時沉了下去。

“御者,調頭!”陳豹聽見自己本能的大聲吼了起來,“所有人往狼煙方向走!”

等他們繞過平丘山,卻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西河中央的一條齊國小翼已經插滿了箭支,被點燃了船身,船尾已經沉沒下去,而它旁邊幾百步的地方,黑壓壓密密麻麻的趙軍正有條不紊地架設浮橋。

陳豹倒吸了一口涼氣,粗略一算,對岸竟足足有兩三千人之多!

履行升起狼煙職責的烽燧也已經淪陷,一隊泅水過來的趙兵殺光守卒,正在用水和土熄滅狼煙,同時也發現了陳豹一行人。

“撤退!”己方只有兩三百人,陳豹沒有狂妄到以一敵十,趙軍入寇的消息,已經被烽燧不斷往後傳遞,傳遞到河間的中心東武城,再傳到高唐、臨淄,他沒必要在這裡造成無謂的犧牲。

但趙軍似乎不打算放過他們,那邊纔剛剛從浮橋上過來,已經有數十騎兵跨上戰馬,打算追擊他們了!

陳豹讓衆人分爲十隊跑散,他自己帶着十乘車輕裝奔馳,在趙騎差點就追上他的時候,有驚無險地回到了他的駐地扶柳城,一個柳木籬笆爲牆,建起的簡陋小邑。

他連一口水都來不及喝,就下達了命令:“都給我聽好了!點燃城邑,然後所有人往東武城撤離,糧食能帶則帶,不能帶則一起焚燬!”

一萬齊軍分散在河間的十幾座城寨當中,野戰無能,守城也不足,光是那支從鉅鹿渡河過來的趙軍,就足以輕易攻破這裡,與其資敵,不如捨棄。

所以,必須將軍隊集中才行,接下來是打是撤,等待高唐那邊的陳恆做出決定吧……

於是,在被齊國人統治了六年後,各個簡陋城塞附近的戎狄發現,齊人開始撤離,而一支支從西面過來的軍隊,則接管了統治者的位置。

……

趙氏的河間攻勢來的很突然。

恰逢農忙時節,稻禾方嫩,田中水深,雖然早已從其他渠道得知趙氏將發動進攻,但趙無恤毅然在春耕期間用兵還是讓陳恆有些的措手不及。

在政變擷取權力後,陳乞坐鎮臨淄,陳恆則在高唐和平陰之間兩頭跑,本來岌岌可危的邊防在他調整下變得有聲有色,至少沒讓趙氏和魯國鑽大空子。

但這一次卻不一樣,陳恆感覺自己簡直是腹背受敵,魯國那邊肯定得到了趙無恤的指示,冉求和柳下跖一直在齊長城邊上打轉,晉國方向,羊舌戎帥在邯鄲集中的武卒逼壓冠氏、東武城。而東陽的陽虎那邊則化整爲零,一萬武卒從西河四處不同的位置強渡,除了一支受阻外,其餘都順利登岸,然後就開始迅速攻城略地,到處都是告急求助,趙軍的前鋒在第三天就打到了東武城下。

在集中兵力後,陳恆手裡能用的也不過萬人,面對兩萬趙氏精銳的進攻,他別說野戰了,連守城也不抱幻想。

投石機與弩砲已經不是秘密,而是趙無恤用來威懾敵人的強大攻城武器,任何薄牆在它們的轟擊下,都像脆弱的陶瓷一樣易碎。

如今唯一的指望,便是陳氏的外交能起到效果了。

但很快,他就失望透頂。

魏氏那邊只敢悄悄通知陳氏趙無恤將圖謀齊國,實質的幫助一點沒有,韓氏更是與趙氏站在一條陣線上,公然出兵協助。

北面,陳恆花了很大心血交好的中山國也不理會陳氏的離間,中山君不屑地說,趙氏能幫中山朝見天子,列爲諸侯,陳氏能麼?更何況他們還在防備燕國呢,怎麼會在這節骨眼上幫齊國火中取栗,直接將陳恆的使者綁了去給趙無恤表忠心。

甚至連齊國固有的盟邦燕國,在趙氏代地駐軍的威脅下,以及對中山國的猜忌下,也無視了齊國”脣亡齒寒“的警告,斷絕了與齊國的來往,還同意代地的趙氏騎兵借道燕國,攻擊河間地區北部……

“鼠目寸光,豎子不足與之謀!”陳恆只能痛罵燕與中山都是傻子,齊國的河間若失,趙氏便徹底將他們包圍,兩國的命運就攢在別人手裡了,他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於是,就在趙騎掀起的煙塵從北向南席捲河間,趙氏兩路大軍也即將在東武城匯合的時候,陳恆都來不及請示遠在臨淄的父親,就擅自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他一邊準備撤離事項,一邊派使者去拜見親到鉅鹿統籌戰事的趙無恤,遞交一篇不卑不亢的國書,請求和平。

趙無恤一打開,就見到陳恆那一手漂亮的齊國篆字:

“昔我先君齊桓公及晉文公,實戮力同心,兩邦若一,絆以婚姻,袗以盟誓。曰:百世子孫,毋相爲不利。其後有靈公、頃公、莊公、平公(齊景公),貪念霸業,不尊祖命,背九世之詛盟,率諸侯之兵,以臨加晉國、趙氏。今齊國新君繼位,思索往事,追悔莫及,罪在先君一人,寡君命陳氏,願與趙氏請平。”

“若可,則願將河間數城全部歸還晉國,又與趙氏歃血結盟,齊爲晉之與國,陳爲趙之東壁,兩家和好,永不交兵,豈不美哉?若否,則齊南有泰山,東有萊水,西有清河,北有少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千餘里,粟如丘山,鹽鐵之富,甲兵之利,不下趙氏。臨淄之中兩萬戶,每戶有三男子,二三得六萬,六萬匹夫奮臂持戟而呼,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趙氏欲伐滅我社稷百姓,亦不易也,屆時困獸猶鬥,傷敵一萬,自損八千,趙氏阻於前,韓魏乘其後,豈不怠哉?”

合上信件,趙無恤哈哈大笑:“與人鬥,其樂無窮,陳恆真是個好對手,這一招壁虎斷尾,比我預料的要果斷多了……”

(~^~)

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886章 少樑砲第957章 合縱(下)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74章 射你一眼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793章 四君子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557章 虎第205章 臣與君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541章 新宋第705章 試探第904章 巨輪第1009章 函首第441章 用人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793章 四君子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09章 魏策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306章 孔仲尼第938章 蟲豸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第470章 醫院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第470章 醫院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911章 沸鼎(上)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204章 君與臣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45章 野心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91章 子產之政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441章 用人第513章 右翼第324章 亂(下)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49章 有女如雲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