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碧血丹心

ps:今天就這一章了,明天有兩更。

站在船頭,沉重的鐐銬縛身,望着愈來愈遠的河南成周之地,萇弘心中百感交集。

如今的周室就像是脆弱的大河浪花,被趙氏的船尖輕易破開,萇弘只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努力,全化作了泡影。

他是泰山邊上一個名叫”蜀“的小邑人,出身不高,僅僅是個窮士,少小離家四處遊走,到處做人家臣,只爲求一卷竹書觀看,好增長見識,最後來到王城,做了劉獻公的家臣。他剛剛來到成周之際,正面臨諸侯坐大,不尊天子的局面。爲極力輔佐周王和劉公,維護王室的尊嚴,萇弘巧妙地運用自己在齊國海濱學到精通的“方術”,設射“貍首”,爲周王尋找統率天下的依據。

不過也因此被老子笑話爲“小術”。

“那應該怎麼辦?”眼見周室江河日下,萇弘憂心忡忡地詢問老子。

老子當時哈哈大笑:“怎麼做?什麼都不必做。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見素抱樸,少思寡慾,則絕學無憂。你越發試圖挽回,周室就越發墮落衰敗,人心也越發不再安定,天子遲遲不立太子,只怕諸位王子爲了一丁點的權勢,自己內部就要大打出手啦!”

果然不久之後,周景王暴死,王子朝之亂爆發,周室一分爲二,前後三位王子,周、召、甘、毛、單、劉,新舊各族在這片蝸角之地打得昏天黑地。這段時間,萇弘是讓周王匄和劉氏在王子朝之亂裡獲勝的關鍵,是他說服晉國六卿出兵,讓戰局有了關鍵性的逆轉。

王子朝事件持續了十幾年,僅全面內戰就進行了五年之久,是周王室爭儲之亂中最大也是最後的一次,他使得周王室殘存的最後軍事力量在內耗中完全喪失,沒有了牙齒,又被諸侯們認爲得位不正的周王室徹底淪爲一個傀儡政權。

王子朝雖然南逃了,但經過數年的戰爭之後,周室白骨露於野,百里無雞鳴,連典籍也被帶走大半,無數大夫城邑毀於戰火,戰後建設無從入手,諸侯也越發不敬周室。

萇弘有些失望和灰心,但這時候準備離開周室的老子又和他說了一番話……

“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萇子勉之,勉之。”

於是萇弘重新振奮起來,他和劉公商定,在瀍水以東的狄泉附近擴建成周城。由於周王室財力匱乏,萇弘四處遊說,爭取到晉國執政魏獻子和其他諸侯的支援,合諸侯之力,最終完成了這一工程,讓成周完成了戰後恢復,經過一代人的時間,戶口滋生,商賈復興,漸漸恢復到大亂前的狀態。

萇弘是有雄心的,不說恢復宗周的鼎盛,至少也要讓成周重新回到平、桓時期,諸侯尤尊周室的情形。可惜眼見一切漸漸步入正軌,卻又被外來的強力打斷了,他們在晉國的內戰裡站錯了邊,以至於被勝利者清算,自己也落到了這副下場……

有腳步聲響起,萇弘回過頭,晉國的上卿,三軍元戎趙無恤已經換上了一身常服,朝他緩緩走來。

此子,就是萇弘一生見過最大的意外,從流亡別國的卿族庶孽子,不斷借勢造勢,一直到了今天的位置,其人生經歷,比晉文公重耳還要傳奇!

也許在這個殺氣騰騰的虎卿眼中,赫赫成周,只是已經可以隨手砍掉的老槐樹吧……

萇弘心有不甘,握着雙拳,兩眼圓睜,怒不可遏,宛如擋車的螳螂,撼樹的蚍蜉,盯着趙無恤。

但無恤走到他跟前,讓人解開萇弘的枷鎖腳鐐,隨後竟朝他鄭重地一拜:“先前小子多有冒犯,還望萇子見諒。”

從飛揚跋扈到彬彬有禮,趙無恤的變化讓萇弘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憋足的不屈氣勢頓時泄了大半,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

趙無恤一改前態,對萇弘恭敬有禮,這倒是讓萇弘摸不着頭腦了。

“元帥這是何意?”

“萇子曾爲孔子師,我也與孔門有些交集,勉強算孔子的半個弟子,更是其婿,遇上萇子,自然當以禮相待。”

萇弘冷笑:“以元帥近幾年做事的手段,只怕孔子不會認你,無論是弟子還是婿。”

趙無恤笑道:“是麼?再過不久,孔子只怕要多一位趙氏外孫了。所以無論認與不認,既成的事實無從更易,就像成周的現狀,就像是已經沉沒的大船,無論船上的人如何吶喊拉拽,都止不住下沉之勢,徹底被泥沙掩埋,只是時間問題。”

談及成周的未來,萇弘不由自主地習慣性地勸誡道:“元帥初登上卿之位,頗有會合諸侯之志,何不尊周以正名?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鄭已數次叛王,唯獨晉室尤存,趙成子說過,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趙宣子、趙文子也曾多次扶持周室,元帥可以效仿之……”

趙無恤在船頭大笑:“先生自身難保,還記着周室和劉公的安危,果然是一片丹心,只可惜啊……可惜先生心中的明月卻照到了溝渠裡。”

他將手裡的東西遞了過去,遞到萇弘手邊。

“先生好好看看吧,天子和劉公是如何歸罪於你的?”

天子的詔書是用上好的帛寫成的,帛書中大讚趙氏歷代家主勤於王命,乃人臣典範,希望趙無恤能再接再厲,忘掉先前因爲臣子糊塗導致的小誤會。這帛書內容典雅,寫的卻盡是推卸責任之辭,鍋被甩到主張助範氏的劉公,以及劉公的家臣萇弘身上。說萇弘幹成周之政多年,王子朝之亂之所以持續這麼多年有他的責任,戰後成周遷都,重修王城,也是萇弘的主意,以至於府庫空虛,內戰裡站在趙無恤的敵人一邊,更是萇弘一手抉擇的,並非天子本意……

至於劉公的信中,則更加卑躬屈膝,他以各種誇張的詞彙逢迎趙無恤,說他年輕有爲,不亞於趙武子,更聲稱大河以北屬於劉氏的田地一概不要,請趙氏笑納,還有錢帛錦繡無算,男女奴婢百人,工匠織工百人,氓隸三百戶作爲劉氏助範的賠償。還保證說,劉氏一族中凡是範氏女子所生的後裔,盡數驅逐出國,保證以後劉氏一定與趙氏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先生,你已經被天子和劉公作爲替罪者捨棄了。”

萇弘看完之後,半響以後,過了一會才仰天長嘆道:“難道我主張遷都是爲了表功?引晉師來援反倒成了罪過?真是荒唐至極。”

趙無恤說道:“成周早就是舉朝污濁而先生獨清了。”

“當年衛國大夫彪傒就說過,周朝自從幽王昏亂以來,至今已歷十四世了。我萇弘還想復辟,一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如今果然如此。天子和劉公若縱然歸罪於我,將我殺之於鬧市之上,我並不悲哀,只是痛惜我去之後,成周的衰敗只怕會加劇!唉,可憐文王、武王的廟堂要越發凋零下去了!”

他轉過身,指着自己的胸口道:“辛苦三十年得到這樣的結果,我心已死,元帥若要殺我威懾天下人,那便殺罷!”

趙無恤看着眼前悲憤交加的六旬長者,心情有些複雜。

在歷史上,萇弘之死是他父親趙鞅一生中幾個數得過來的污點之一,萇弘忠於周,忠於劉氏,六卿內戰後趙鞅執政,一如趙無恤今日一般開始對周室加以清算。

於是周天子歸罪於劉氏,劉氏歸罪於萇弘,萇弘便被驅逐回故鄉蜀邑。他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性情剛烈的他便在半路上剖腹開膛自殺,以證自己的丹心。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三年後掘土遷葬,打開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璀璨奪目,光照人間……

這就是碧血丹心的故事,萇弘一片忠心,卻落得如此下場,常讓後世的文人墨客扼腕嘆息。在這個時間線上,趙氏比原本要強勢得多,別說萇弘,就算是劉氏,只要想扳倒,也能輕易做到。隨着趙、鄭、韓三方包圍成周,尤其趙氏已經通過這次威脅控制了孟津渡口,周室又得回到過去唯晉國是從的時候了……

趙無恤會繼續保持周天子地位,天子也投桃報李,爲了避免趙氏伐周,承認趙氏爲卿的合法性,在王城清洗晉國反趙勢力的殘餘,趙無恤則承諾反過來讓周王避免王子朝餘黨反撲,提防鄭國危害侵吞周室領地。

周室已定,但對於萇弘這個替罪羊,既然趙無恤的志向在於天下,與其殺了萇弘讓自己名聲變壞,還不如把他也當成一根馬骨,以千金市之……

於是趙無恤解下大氅,披到萇弘單薄的身軀上,說道:“人必有一死,或輕於泰山,或重於鴻毛,若先生僅僅如此便命殞於此,滿腹學問未免太可惜了。”

萇弘看了趙無恤一眼,似乎有些明白了:“元帥此次向周室索要我,莫非不是爲了殺我泄憤,而是想讓我爲趙氏做事?”

“然。”

萇弘大笑道:“縱然天子和劉公拋棄了我,但我的心仍然屬於成周,元帥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

趙無恤卻信心在握:“這既是懇求,也是交換。”

“何意?”

“以趙氏之強,逼迫天子和單氏剿滅驅逐劉氏也不算困難,但若先生爲趙氏服務一天,我就能讓成周保留劉氏一日。”

萇弘臉色有些鐵青:“元帥是在威脅我!”

“不是威脅,是交易,願與不願,先生請便。”

萇弘狠狠地盯着趙無恤,半響之後才泄了氣,無奈地說道:“劉公迫於形勢,棄我如路人,但我比較已經服侍了三代劉公,卻不能不記掛着劉氏。元帥說吧,想要我這把老骨頭做什麼?趙氏行政有董安於、張孟談,律法有鄧析,經營貨殖有辛文子,他們做得無不比我出色……”

“但論起對文獻典籍,對禮樂的熟悉,這世間除了隱居不出的老子,總是在躲避我的孔子外,就數先生爲翹楚了。”

號稱“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的萇弘頗有些灰心地說道:“如此禮崩樂壞的亂世,學問,還有什麼用處?”

“在成周無用,在趙氏卻有用!”

靠岸後,趙無恤當即邀萇弘上馬車就坐,對他敘述起自己的計劃來。

……

“先生也算半個魯人,還記得從泰山附近的蜀邑時,讀過幾卷書麼?”

萇弘嘆了口氣:“故鄉里閭中只有一卷竹書,在當地豪長手中,被他視若珍寶,輕易不肯借人觀看;鄉中三老掌握的竹簡亦不過四卷,老朽就因爲在鄉射禮上比較突出,被三老相中,靠這四卷書啓蒙識字。我大器晚成,離開鄉中後,入魯國官學就學,二十六歲纔開始學《詩》、《書》,誦二萬言。二十九歲時至齊國海濱,遇方士,學《易》和各種方術,亦誦二萬言。又至成周,最初爲天官小吏,學習天官書四萬言。最後靠着劉獻公的關係,得以進入守藏室,在老子指點下閱覽千卷藏書,頓時愛不釋手,花了數年時間沉迷其中,這纔多學了些東西,前後亦不過百萬言。”

趙無恤點了點頭,這在他預料之中,一百萬字的閱讀量,這就是這時代頂尖大學者的程度,老子、孔子、計然等人也不過如此,不會比後世的一個高中生多。當然,他們也有天分和人生閱歷、口頭敘述來彌補。

但那些普通的士人,一生的閱讀量能有萇弘三十歲前的八萬言,就足以被稱之爲“聞人”了,除了像成周、商丘、曲阜等藏書成百上千的守藏室,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獲得海量知識,就連孔子教學生,多半也只能口頭敘述。

所以在大戰之後,趙無恤心裡冒出了一個念頭,一個讓天下士人趨之如騖的主意……

他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成周守藏室毀於王子朝之亂。”

萇弘遺憾地說道:“不錯,藏書大部分被王子朝帶走,守藏室殘留的不過十分之三四。”

無恤笑道:“就連這十分之三四,天子和劉、單二公也答應給我了。劉公在向趙氏賠償一部分田地、錢帛、人口之餘,也將王城守藏室的不少典籍交割。”

萇弘痛心疾首:“唯名與器,不可假人,這些典籍,也是成周的神器啊,怎能當做禮物送人呢……元帥打算如何處置它們?”

無恤道:“這些典籍,加上從商丘、曲阜、濮陽、絳都、臨淄、莒、陶丘、薛各地或購買,或獲贈,或抄錄得到的共計萬餘卷殷周和諸侯各國的古籍文獻,將匯聚在鄴城,我要在那裡建立一個新的守藏室,能藏書兩萬卷!”

“藏書兩萬卷……”萇弘始料未及,爲趙無恤這野心怔住了,驚訝程度不比他聽聞此子遷都銅鞮,囚禁晉侯要小。

“我想請先生作爲鄴城守藏室的祭酒,與史墨、史趙、左丘明和部分孔門弟子一起,將其收編整理,編訂成紙張書籍,造福天下士人。”趙無恤胸有成竹,他不信作爲一個愛書的博學之人,對政治有些灰心的萇弘會拒絕他。

他根本就沒有拒絕的可能!

果然,萇弘猶豫了,重新審視了趙無恤一番,比起之前此子全副武裝逼壓周王卿士,現在衣冠常服,文質彬彬的他更爲可怖。

當年周公旦入朝歌,在他的兄弟和族人們忙着到處搶佔金器,爭奪人口時,他第一個進入殷商的毫社裡,將大巫打算銷燬的甲骨和金文、盤銘全部截留,由此深刻學習了殷禮,加以損益,創制了完善的周禮!

在獲得顯赫武功的同時,也要粹於文教,這纔是中原大國與戎狄蠻夷以力奪取的區別,也是王道與純粹霸道的區別!

萇弘好奇地問道:“元帥你……究竟想在鄴城做什麼?”

趙無恤望着廣闊的大河笑了。

“我想要以鄴城守藏室爲中心,建立一座可以容納千人萬人的學宮!”

“我想要讓天下自由身的士人,盡入吾彀中!”

“我想要請先生助我,繼三代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

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482章 戰和第513章 右翼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91章 子產之政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423章 雪橇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52章 冬至(一)第654章 大風(11)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539章 巫頌(中)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306章 孔仲尼第769章 當歸(下)第439章 靈鵲(上)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935章 人道彌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557章 虎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337章 小司寇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865章 大業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658章 大風(完)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441章 用人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283章 擲矛兵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432章 傷寒(上)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34章 巡視鄉里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47 2章 學校第410章 會師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23章 君子如玉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475章 舟師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