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道可道

這個冬天,趙無恤是在溫縣與季嬴、妻兒一起度過的,他們向趙鞅供奉祭品,告訴他趙氏已再度成爲晉國執政的消息。

“趙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次年(公元前494年)春暖花開的一月初,他馬不停蹄,又再到銅鞮來晉國的新“都城”行使上卿職責,並等待第一批絳地移民前往鄴城。不想在此盤桓期間,卻遇上了一位拜訪者,一個老熟人。

“知伯死了。”

信件從趙無恤手中被遞給了一位披着灰色深衣,仙風道骨的長者,他是姑布子卿,消失了將近十年的相面者。十天前突然來到銅鞮拜訪,讓趙無恤喜出望外,未穿鞋履,只着足衣就跑出門去迎接,直道自己找遍了天下,卻沒找到姑布子卿之所在。此人在自己少年時的分量很重,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那句“此子乃真將軍也”影響了趙鞅擇嗣,開始對趙無恤加以矚目。

如今預言成了現實,趙無恤身爲晉國上卿,讓姑布子卿也名聲大振,只不過他已經改行,視相面爲小道,再不接活。

於是趙無恤將姑布子卿引爲上賓,每日殷勤招待,但宴饗都被姑布子卿以清淨修爲爲由婉拒了。

但趙無恤還是時常過來,與其閒談,到了他這個位置的人,需要一些契機讓精神和哲學層面發生躍進,而不是永遠停留在原來的程度。

在這方面,姑布子卿是個很好的談話對象。

將信遞過去後,趙無恤嘆息道:“雖然想過無數次,但今日知伯終於死去後,我心中卻無悲無喜。知伯死前會想些什麼呢?對自己抉擇的懊悔?對失敗的可惜?亦或是詛咒我沒有好下場?他畢竟是我的前任,也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曾把趙氏逼到角落裡,現如今卻就這樣在少樑悽慘死去,真是發人深省,人的性與命,真是無從參透,先生能否爲無恤解惑?“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性與命此兩者就是楷式,此兩者的變化萬千,以其深遠之不可測,不是我這種擺攤子餬口的相面先生所能參透的。”

姑布子卿的話玄之又玄,卻又讓人不明覺厲,趙無恤笑道:“先生亦不能解,那何人能解?”

白髮爬滿鬢角的相面者微微一躬:“老子能解。”

“老子?”趙無恤收斂了笑容,問道:“聽說在知伯死前,老子曾現身少樑,與他見了最後一面,衆人皆言知伯乃老子弟子,學上善若水之法,不知是真是假?”

“那時候,老子還在周室做管守藏室的太史,他從陳國入周室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爲太史期間,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無所不知。故諸侯卿大夫、士庶聞其名而往者,如過江之鯽。魯之孔丘,宋之辛文子,周之萇弘,皆向其求學,雖未拜師,但猶如師徒。知伯也在其中,只是其所學……”

姑布子卿面上露出一絲不認可的意味,舉着小拇指道:“僅僅是老子之學的皮毛而已。”

“願聞其詳。”

“知伯把老子的道,簡單理解成了爭權奪利的術,以功利爭強鬥狠之心,假行不爭之法,此乃敗亡之徑也。”

據姑布子卿自稱,自己是在太華山拜訪老子,向其學習“道”,幾年下來頗有所得,在外行走時便頗以老子的真正傳人自居。

這也是趙無恤將他敬爲上賓,常常過來的原因之一,雖然還未有機會見到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子,但姑布子卿卻是他了解老子,瞭解道家的一面窗戶。

於是趙無恤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敢問老子真正的學問。”

姑布子卿等的就是這一刻,當即說道:“老子之學,道也。”

“道?”

“然。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雖然與後世的《道德經》有些許出入,但大致是相同的,趙無恤心中竊笑,這一段話耳熟能詳,他也能背出來。

“我聽聞在宋國有巫創建了天道之教,言萬千鬼神皆是天道所化,不知與老子之道可否一致?”

姑布子卿嚴肅地說道:“不同,有一物混混沌沌、無邊無際、無象無音、渾然一體,早在開天闢地之前它就已經存在。獨一無二,無雙無對,遵循着自己的法則而永遠不會改變,循環往復地運行永遠不會停止,它可以作爲世間萬物乃至天地來源的根本。我不能準確地描述出它的本來面目,只能用道來籠統地稱呼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道非鬼神之道,而是法自然之道。”

趙無恤拊掌而笑:“雖有差異,但亦有相似之處,大可兩相互補證,先生若是有機會,何妨去與宋國大巫交流一番。”

在宋國流傳的天道教本來就是趙無恤以道家思想爲核心,結合宋國當地的鬼神觀塑造的泛神教,在蠻夷之地,此教的傳播要強調的是鬼神的一面,在思想較爲先進的中原城邑,需要強調的則是哲學的一面,不過因爲中原士人和理性,平民的功利尊神,此教一直很難流出宋國境內,僅向宋國與楚、吳的邊境有一定傳播,影響侷限一隅。

只看姑布子卿的臉色,大概是認爲天道只是道的一種異端而已,也不知老子聽說後是何表情……

一念及此,趙無恤認真地問道:“敢問,老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姑布子卿捋了捋鬍鬚,心懷嚮往地說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這就是老子,如神,如龍,在他身邊呆了數年,我依然未能參透其百分之一。”

真是華夏數千年第一神秘的人物啊……趙無恤心生好奇。

“俗言道見賢思齊,我一直想傾聽老子教誨,卻不知他身在何處,是否尚在人世。如今既然他在河西現身,不知是否會來晉國,先生能聯繫到老子,向他告知無恤的見賢若渴麼?”

姑布子卿面露難色:“老子之學以自隱無名爲務,之前就在太華山隱居數年,傳出他在那裡的傳言後,求問者不絕於道,故老子這纔再度雲遊,他年過八旬,來去無跡可尋,連我也不一定能再度找到,能否相見,全看他想不想見。”

趙無恤略有些失望:“老子既然能去少樑見垂危的知伯一面,卻吝於與小子相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爲道所化,萬物皆有聯繫,當時候到時,老子肯定會來見將軍。”

姑布子卿頓了頓,誠懇地說道:“畢竟將軍是數百年來難得一出的人物,將軍對老子感興趣之餘,老子也會對將軍好奇不已,我相信不久將來,必能相見!”

趙無恤點了點頭:“但願如此吧……”

姑布子卿等了一會,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便又問道:“敢問將軍若見老子,會問他什麼?”

趙無恤所有所思:“天地大道我只怕不能參透,要問的,應該是爲君之道和治國之道吧。”

姑布子卿眼前一亮,上前一步道:“老朽倒是有個人能推薦給將軍。”

這纔是姑布子卿來此的目的麼?趙無恤曉有興趣地問道:“不知是何人能得先生推薦,以先生識人之明,一定是少見的大才?”

“豈敢,是老朽在鄭國收的徒弟,跟着我學老子之學,名爲任章!雖然年輕,但假以時日,卻也可以老子之道上佐君主,下安黎庶!”

ps:開始寫後發現老子簡直是一團霧,不知其形,不可名狀,根本無法下筆,翻了幾遍老子五千言和解老、釋老還是無法參透,廢了幾次稿後放棄了,暫時還是從側面來理解老子吧,省得破壞這朦朧的神秘感,等對他的理解更深刻後再嘗試不遲,第二章在晚上(~^~)

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7章 車騎之爭第548章 濟清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54章 冬至(三)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861章 中山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432章 傷寒(上)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37章 神蝗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906章 水力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839章 徐國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09章 魏策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448章 爭流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937章 神蝗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561章 大將軍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912章 沸鼎(下)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32章 三裡歸附第591章 天道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657章 大風(14)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913章 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