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當歸(下)

邯鄲城既古老又年輕,土黃色的牆垣聳立於丘陵邊緣,這裡本是一片荒茂密的森林,但近千年來,不斷有人遷徙過來。

最初是有易氏,然後是遊耕遷徙的殷人趕着牛馬途徑此處,一座座茅屋,祭壇和羊圈在這曾經長滿森林和草場的土地上拔地而起,荒涼而泥濘的地面被人踩踏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在他們建立一個大王朝後,邯鄲作爲畿輔之地,還在此修築了行宮。

隨後是周人的邢國、赤狄部落,最後是晉人,邯鄲君趙穿封於此地,不過現如今,邯鄲氏的統治也早已破滅了。城頭大旗變幻,從邯鄲到趙,或許明日,又會換成中行或陳……

四月將盡的時候,陳恆和他的大軍錦旗招展渡過大河,踏過平原,進入邯鄲視野之內。

這個時間點,趙無恤正在圍攻帝丘,衛國只剩下了一口氣。在河北,陳恆也終於打進了晉國腹地,開始執行他“圍邯鄲以救衛”的計劃。

趙無恤去年席捲範、邯鄲領地,但這些地區並不穩固。

陳恆鑽了趙軍主力東去的機會,但他沒有去碰河內,雖然範氏的舊臣在地方上仍有一定實力,自從陳恆渡河入晉後,或主動或被動來聯繫他的便有不少。只可惜趙無恤留下八千重兵鎮壓溫縣、朝歌等地,那些人已掀不起大風浪。

他的目標是邯鄲一帶,在陳恆想來,趙氏剛征服那裡半年多時間,邯鄲族滅太過慘烈,地方上應該有不少邯鄲舊臣心懷不滿。加上中行氏實力猶存,三方合力之下,或許能顛覆趙氏在此的統治,將掙脫開的包圍網再度合攏。

然而叫陳恆沒想到的是,邯鄲人對趙氏不但有畏懼和害怕,也有擁戴,在戰後獲得大片土地的邯鄲兵卒,反倒成爲捍衛趙氏統治的急先鋒,處處與陳氏作對。

此外,邯鄲守將郵無正不愧爲天下名將,給陳恆和中行黑肱好好上了一課。郵司馬只靠手裡三五千兵力,便將合軍兩萬的陳、中行聯軍牽着鼻子走。他從不與他們正面碰撞,總是利用五百騎兵和收編的白狄徒卒偷襲,弄得陳恆煩不勝煩。

來晉國一個多月,他分散在大軍周圍的偏師已損兵一千,輜重也被燒燬不少。陳恆只能改變齊軍一直以來將軍隊鋪開分掠四地的思路,將兵力集中在一起,與中行氏匯合,直接推到了邯鄲城下。

戰爭來來去去,沒有停歇之日,帶給這片土地的傷害是無法計量的。趙軍攻邯鄲算得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陳氏和中行氏的聯軍過境卻毫不留情。

曾經環繞邯鄲城的土地、農田和果園已經消亡殆盡,只剩下泥土和灰燼,以及四處散落的燒焦的房屋和磨坊的斷壁殘垣。廢墟上生長着野草、荊棘和灌木,除此之外,連一點莊稼都沒有。

郵無正善攻,對於守城也表現不俗,他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城內存糧還夠半年,他有的是耐心與敵人周旋,只要給趙無恤贏得擊敗齊國的時間,勝利終將屬於趙氏。

他的應對很得當,和帝丘被圍成鐵桶一般的情況相比,邯鄲城並沒有受到強有力的包圍。陳恆和中行黑肱並無攻破邯鄲城大門或者衝擊高牆的打算,趙無恤有信心月餘破朝歌,陳恆和中行黑肱卻沒有,他們手裡沒有投石機,沒有云梯以及各種匪夷所思的攻城器械,只能靠人命去堆。

這種虧本買賣,精明的陳恆自然不會做,所以只能圍而不攻,他和中行黑肱都不願承擔傷亡的風險。他們在等,等待太行以西的知伯如約派兵過來,一起打下邯鄲,再從北向南推進。

只可惜時間不等人,五月初,在籍秦終於帶着五千兵卒通過知氏控制的壺口關進入邯鄲地區時,中行氏殘部卻已萌生退意。

和陳恆年紀相仿的中行黑肱繼承了他父親的卿位和領地,只是經歷河內的數次大敗後,手裡兵卒已不到一半。

他原本摩拳擦掌準備收復邯鄲等失地,復興家族,爲此不惜出賣地廣人稀的河間地,以獲得陳恆的幫助,卻不料前方邯鄲未下,後面的老家卻失了火……

“中山南下,進攻了鼓、肥二城……”中行黑肱接到這個消息時臉色煞白,將帛書緊緊捏在手裡揉成一團。

……

中山,是一個新出現的國名,諸侯通常仍稱他們爲“鮮虞”或“白狄”。

一百多年前,白狄與秦都在雍州,其最初的分佈區域,主要在秦國北部,後來白狄因爲氣候乾旱,新的戎狄部落威脅,以及秦國壓力下開始了大遷徙。他們越過太行山向東發展,佔據了空蕩的常山和鮮虞水一帶定居下來,建立了鮮虞、鼓、肥、仇由等新部落,並逐漸向邦國演變。

晉國對這些新出現的狄人邦國覬覦已久,尤其是將家族重心放在東陽之地的中行氏。中行吳先後滅鼓、肥等鮮虞屬國,而最終目的則是滅亡鮮虞,全取河北。

然而鮮虞人卻未輕易屈服,他們部民衆多,男人勇敢善戰,在接受了中原先進的農業和文化後,更迸發出驚人的韌性。十年前,鮮虞出兵晉國平中,大敗晉軍,俘虜晉國勇士觀虎,報了晉滅肥、鼓,佔領中人城的一箭之仇。

九年前,乘晉國專注於會盟諸侯時,鮮虞人更在地勢險要的中人城公開建國,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國”,山字旗幟將所有狄人團結到了一起。

從酋邦到中原體制的諸侯國,絕不可同等視之,新興的“中山國”讓中行寅十分忌憚,他爲此不惜攪黃了蔡侯伐楚的懇求,準備專心對付中山。之後幾年間,中行氏兩次進攻鮮虞中山,報“獲觀虎”之仇,也一度成功壓制了鮮虞,逼迫他們納貢稱臣。

可惜這一切在前幾年齊國破夷儀後,便化爲流水了,中山再度恢復獨立,甚至乘着晉國內戰,開始想恢復故土。中行寅和中行黑肱父子不得不換上笑臉,返還中山的貢賦,中行黑肱不久前還讓人送了一大批美女玉帛去,希望這些貪婪的狄人被眼前之利矇蔽,不要給他添亂。

只可惜送去的禮物似乎沒起到好效果,中山君還是毅然發兵南下了。

中行黑肱只能忙於應付,事情的前因後果卻不得而知,不過這次中山南侵,顯然是趙無恤的手筆。

據說去勸說鮮虞君動手的,正是先前效忠中行氏,卻投降趙無恤的鼓人翟封荼,趙無恤讓他給中山君帶去一句話。

“道路遙遠,趙將軍不能親自來拜見中山君,只能讓小人轉告中原的實情。如今中行有內憂外患,中行家主只得改換態度,向中山君贈送貴重的禮物來討好貴國,以求得貴國的援手。可若中行復興,內外無事時,必滅中山而後快!”

翟封荼還宣稱,趙氏願意讓白狄收復仇由、鼓、肥等故土,同時承認鮮虞的地位,他們建立的“中山國”視爲與華夏諸侯等同,得以參與盟會,這讓中山君心動不已,連連稱“謹受教”……

中山君被這麼一遊說,加上與中行氏的百年之仇,便在收到中行黑肱送來的錦繡五百匹,漂亮的女子二十人時,卻發兵進攻中行,大敗其守軍,打到了鼓、肥兩城之下。中行氏領地內的白狄人紛紛響應,一時間,除了柏人外,處處皆是火焰,讓中行氏的處境雪上加霜。

“趙氏庶孽子竟敢與我家的狄奴相勾結!?”雖然不知道事情原委,但也能猜出是誰搞的鬼,中行黑肱惱羞成怒,卻忘了他伯父知躒也引代兵南下,襲擾晉陽,大家不擇手段起來其實半斤八兩。

不管怎樣,中行黑肱的心已經亂了,他手下的兵卒們也歸心似箭,只能放棄邯鄲,撤軍北返。

而與此同時,國內傳來國夏、高無邳在汶水邊大敗的消息,陳恆大驚之下,只能帶兵撤離,如此,邯鄲之圍便順利解開了。

……

到五月下旬時,陳恆的大軍已經離開邯鄲,頓兵於河間地,對在重整旗鼓西進還是掉頭東歸上,他仍有些猶豫。就在這一天,陳氏軍營迎來了一位信使。

來者是陳恆的同族弟弟陳逆,他長期握劍佈滿老繭的手裡握着一封信,汗水順着他的手背流下,他從東阿一路趕來,擔負着家主陳乞交予的使命。

陳恆讓他休息,接過帛書,打開以後又合上了。

“這是第三封信了。”

其實不用看,陳恆就知道信裡的內容是什麼,第一封說明齊國的情況,然後兩封便是催促他回國的,都是同樣的兩個字:”當歸“!

他父親言簡意賅,又意味着局勢的刻不容緩。

隨着汶水之戰結束,東方戰線基本塵埃落定,齊國在喪師四萬後,已經無力發起反擊。齊侯病重,一場風暴正在國內醞釀,陳乞急需陳恆手下的軍隊。

“看來我不得不走了……”陳恆只能苦笑着搖搖頭,比起晉國的內戰,齊國纔是他們家的根基。父命如山,他不能不從,再留在這裡,說不定趙無恤會率軍北上來堵截他,到時候便是欲歸不能了。

在大軍拔營逶迤東行時,陳恆久久在大河的分支“西河”邊駐足,他面色凝重,也不知是在想些什麼。

在陳逆來尋他時,他拍着這位堂弟的肩膀道:“齊國已敗,等趙無恤歸來後,晉國的局勢也會天翻地覆。趙氏若全取晉國、魯國,又有宋衛爲羽翼,這是晉文公霸業肇基的情形啊,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鋒。我此生恐怕再也無法踏足大河以西,再陪我看一眼罷,這大好山河,膏腴之地,終究還是落入了別家的鼎裡……”

年輕的陰謀家嘆了口氣,話語裡帶着深深的不甘,還有不安……

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1013章 入秦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200章 爲君前驅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85章 中原有菽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374章 刺殺!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503章 外援第542章 鳴鼓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475章 舟師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839章 徐國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94章 與子同仇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042章 君莫舞第49章 有女如雲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52章 冬至(一)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582章 鐵與血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193章 楚王勝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35章 豎子敢爾!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237章 道路輿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996章 楚巫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14章 遷都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1193章 楚王勝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836章 復辟第432章 傷寒(上)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