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騂騂角弓

八十步!

衆少年聽罷,議論紛紛,上一次呂行與人比射時,他只是挪到了七十步外,這一次,居然是八十步,是呂行的射術又有了進步?還是說,他上一回只是隨意扣弦,並未顯露真正的本事。+

趙無恤聽後也略略吃驚,八十步,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距離了。

周代以八尺爲一步,而一尺合後世23.1釐米,也就是說,一步大概是185釐米,八十步則是將近150米!

趙無恤前世也對弓箭着迷過,但只是玩票性質,水平不咋地,這一世繼承了身體的天賦,纔有了起色。

他知道,弓箭有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的概念,以春秋時代初具發展的弓種情況看,諸夏軍中通用的反曲角弓,最大射程一般在110步左右,有效射程則在70到80步這一範圍。但實際上,哪怕是前世,能在50步內箭無虛發,就已經是玩弓的佼佼者了。

而呂行要在八十步外施射,說明他的射術已經達到了常人的頂峰,再往上,恐怕就能觸碰到養由基、潘黨、呂錡這類天才的領域。

當呂行的侍從將他專用的大弓取來時,趙無恤頓時明白了,難怪這廝如此託大,敢到八十步外開射,原來是自持有一把好力氣啊!

春秋時,諸夏使用的多數是反曲角弓,也有部分竹、木材質的單體直拉弓。

趙無恤聽成邑的匠人說過,製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幹、角、筋、膠、絲和漆,正所謂“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準備好了,纔有可能合製成弓。

對於六材的選用標準,匠氏們有較詳細的規定,如弓幹,就有七種原材料,並排定了它們優劣的次第,“凡取幹之道七:拓爲上,穩次之,犀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爲下”。認爲七種樹木中,以拓木製弓是最好的材料,而最次的是竹材。

呂行手中那把,正是一石二斗的拓木角弓。

周秦時代,一石約合60公斤,普通人缺乏拉弓發力的技巧,魯莽去拉弦不但拉不開弓,還很容易傷到臂膀。開春時,趙無恤在成邑主持過一場鄉射禮,那些未經訓練的成年國人,大約只有一半人能張開一石弓。

所以,呂行用的一石二斗角弓,摺合72公斤,是軍中虎賁的標準制弓,這個份量的強弓想要開弓如滿月並不容易,但若能開滿,甚至可以用來射殺皮糙肉厚的犀牛和大象。

在去年冬狩時,趙無恤用來射黑熊的,僅僅是一石角弓,能做到五十步內箭透二甲而已。至於一石二斗的弓,他也曾試過拉成半滿施射,但每次只能堅持釋放五十多支箭,到了最後幾矢,他的手和肩膀肌肉便會痠痛顫抖,發箭的準頭已經完全沒有了。

由此看來,呂行的氣力要遠比無恤大上許多,要知道,他也就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身體還能夠繼續成長。待他成年後,恐怕世間又將多出一個勝似潘黨、呂錡的恐怖射手。

令狐博輕咳一聲,宣佈了這次射術勝負的規矩:“射者,其儀容體態合乎禮的要求,其射箭節奏合乎樂曲的節拍,而且射中得又多,則勝!”

趙無恤知道,射箭時講究“循聲而發”,也就是聽着樂章的節拍來,這並非花花架子。而是因爲在兩軍交戰時,弓手們開弓射箭,也得聽着金鼓聲的節奏齊射,而不是亂放一氣,若是那樣,就會被算成是“亂行”,罪當貶爵,無爵者罰爲城旦舂。

這一回,居然是趙廣德自告奮勇,請求讓他來擊打節奏,說完便拿着鼓錘敲起了陶缶(fou)。缶,是一種盛酒的陶瓦器,也可以作爲樂器,在秦地最爲流行,歷史上戰國的澠池之會,藺相如逼秦王敲的,就是這玩意。

無恤乍一聽來,他敲得居然還不賴,果然,聲樂犬馬,美酒飲食纔是小胖子的強項。

周禮規定:射禮,其節,天子以《騶虞》爲節;諸侯以《狸首》爲節;卿大夫以《採蘋》爲節;士以《採繁》爲節。

趙廣德敲打的正是《召南.採蘋》這首詩的節奏,是用來讚美卿大夫遵循法度的。

呂行走到八十步的位置,站穩後,他一手提弓,一手朝腰上揹着的皮革箭囊摸去,抽出一支箭。隨後彎腰坐馬,力沉下盤,輕喝一聲後,貫通長長的雙臂,一把扯開一石二斗的牛筋拓木角弓,搭上了青銅簇的羽箭。

伴隨着擊缶時發出的渾厚節奏,弓弦連續響動。

“嘣!嘣!嘣!嘣!”

呂行射出一箭後,又循着節拍,以飛快的手法從箭囊中再抽一支,搭上,再開弓,射擊,一連四次。

趙無恤看見遠處蒙着虎豹紋布的靶中央,已經插上了五支箭,而且箭箭都幾乎透靶而出,只剩下羽毛和箭桿還露在外面。

“好!”令狐博忍不住爲堂弟的表現叫了聲好,他帶着笑意,望向了趙無恤,卻見他臉上居然沒有絲毫畏懼和怯意,反倒像是……興奮?

在令狐博想來,此子即便再精通射術,也不會是堂弟呂行的對手,可他爲什麼能如此鎮定,難道說,還留有什麼後手不成?

有個少年跑過去想要抽出呂行射透箭靶的箭支,卻使盡了力氣,漲紅了臉都無法拔下。

大夫子弟們相視點頭,紛紛翹起了大拇指。這五箭連發,與節奏相和,而且勢大力沉,呂行的確是算得上擅射的能手,冠絕泮宮。

在他們看來,這場比試,勝負已定。

方纔那名爲“樂子”黑衣錦服少年一拍大腿道:“休矣,這趙氏君子今天必輸無疑。輸了,罰酒不要緊,關鍵是他初來泮宮,就被魏氏的小宗呂行擊敗。從此趙氏一黨大夫家的子弟就更擡不起頭來,唉,吾等看來還是得跟着魏子、韓子混。”

白衣少年張子卻不急,口中依然是那句:“再等等,很快便可以見分曉了。”

另一邊,呂行長出了一口氣,對自己的射藝十分得意,他朝趙無恤揚了揚下巴,驕傲地說道:“行獻醜了,趙子看我能有先祖武子幾分能耐?”

他本意是炫耀和挑釁,可趙無恤居然就這麼不慌不忙地點評開了:“在無恤看來,呂子的射術,不像傳說中呂武子之箭那般刁鑽精奇,倒是有幾分潘黨的風範。”

呂行先是一愣,隨即點了點頭:“沒錯,射師說我的氣力,適合學習潘黨的射術,如今已經能在五十步**穿三層皮甲!”

趙無恤心裡默默算了一下,他五十步內,只能開一石弓,穿透兩層皮甲。

也就是說,他的氣力,大概只是呂行的三分之二。

拉強弓要循序漸進的加碼,以趙無恤的身體基礎,想要雙憑兩臂開弓,做到呂行的程度,沒有數年的磨練是不可能做到的。

無恤嘴角露出了微笑,他的確低估了呂行的本事,可惜,在他帶來的那件利器輔助下,這三分之一的差距,會被無聲地抵消掉!

“好!看來可以向國君祝賀,我晉國出了一位潘黨般的射手。然而,潘黨再強,也只是世間第二射手,養由基一出,便能將其剋制!”

呂行被誇了一下很高興,隨即卻又大惑:“趙子這是何意?”

趙無恤緩緩說道:“無恤擅長的射術,倒是和養由基有些類似,不在剛猛,卻有精準,雖不敢說百步穿楊……”

他手一揮,指着呂行身後十步的位置說道:“但在九十步外開弓,我還是可以辦到的!”

……

求收藏,求推薦,第三更會稍晚,在晚上12點左右。

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956章 合縱(上)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911章 沸鼎(上)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701章 當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396章 鴛鴦陣!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30章 鄉中三吏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444章 叛徒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83章 雨我公田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61章 姍姍來遲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433章 傷寒(中)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816章 秦人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6章 亂序者死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926章 兵家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860章 古史辯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9章 姑布子卿第804章 三家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039章 和氏璧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769章 當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