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百年之計

?ps:晚上還有一章,12點左右。

軍之所處,必生荊棘,剛剛經歷鏖戰的帝丘城外一片荒蕪,惟有爛泥、瓦礫和遍地墳冢,無家可歸的衛國人已在城牆的陰影下重新搭起帳篷,像牆角的小草一樣頑強地生存着。

“帝丘被圍攻了快一個月,大量難民涌入,民生是個大問題。”項橐不情不願地向計然介紹。

計然頷首,默默觀察沿途的一切,心中有了定計。

雖然看上去民生凋敝,但趙軍已經稱得上是“仁義之師”,攻帝丘兵不血刃,損失寥寥,入城後也未大肆劫掠,反而禁止投機者暴亂,比起南方吳楚爭戰的枯骨遍野好多了。

進入外郭區後,泥濘的道上人潮洶涌,眼窩深陷的戰爭孤兒羣聚在旁呆望,亦或是放聲乞討。趙無恤的手下爲了讓這些人讓路,取出大把趙錢拋擲出去,孩子們旋即展開爭奪,他們中的幸運兒大概今晚能吃上一碗熱粥。

計然觀察到,城內的市集尤其擁擠,戰後趙無恤已經打開帝丘的糧倉,運出來部分補給,但食物的價格仍高得離譜。形容憔悴枯槁的士與女圍滿每一個貨攤,而那些囊中羞澀的人則站在巷子口,陰鬱地觀看。

趙無恤迎接計然的車隊從這裡經過,能感到到無數目光落在身上:麻木,畏懼,甚至淡淡的敵視。不過待遠遠看清趕車的是征服者後,都大爲吃驚,究竟是什麼身份地位的人,才值得趙無恤爲之駕車?

那車上佔據主座的半百老翁相貌平平,衣着簡樸,也不像什麼大富大貴者啊。

途徑魚市時,那半百老者甚至公然讓趙無恤停下車,他緩緩踱步下來,和漁夫們親切地交談,聊家人可還安好,聊市場行情,甚至是捕魚的機巧。他問這問那,最後又什麼都不買地離開了,衆人在趙氏武卒劍戟組成的牆垣之外悄悄圍觀,卻見整個過程裡趙無恤面色如常,並無慍色。

“此人究竟是誰?”

等車隊離開後,衆人便涌到那緊張兮兮的漁夫面前打聽,消息很快就傳了過來,“那老者自稱是來自宋國的普通士人,趙將軍覺得他是賢人,故厚禮待之!”

衆人紛紛咋舌,沒想到舉刀躍馬,讓他們畏之如虎的趙無恤還有寬容的一面。

事情還沒完,到大帳後,趙無恤又領着計然坐到上席,並向來捧場的衛國賓客隆重介紹他。滿堂衛人都十分驚異,等到大家酒興正濃時,趙無恤更是站起來,走到計然面前舉杯向他祝壽,就差將此人捧上天了。

於是,辛文子之名,連帶趙無恤禮賢下士的名聲,就這麼傳遍了帝丘。加上他之前厚葬衛靈公、善待師涓、接納蘧伯玉的舉動。一時間衛國士大夫們開始覺得,這位破城而入的強盜,似乎也沒那麼面目猙獰……

待曲終人散後,營帳中只剩下趙無恤和計然二人,無恤這才朝計然行了一禮:“今日多謝先生了。”

計然避讓道:“老朽初來乍到,未立尺寸之功,將軍何出此言?”

“我雖然愚笨,眼睛卻是亮的,先生今日刻意在魚市停留,是想要爲我博取名望啊。”

計然笑道:“我只是順應將軍的做法而已,老朽是個宋地鄙人,將軍卻委屈車馬,親自在大庭廣衆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該在市場久留,將軍卻願意屈尊陪我。今夜之後,恐怕衛人都會認爲將軍是高尚的人,能禮賢下士。如此一來,不願做蒯聵臣子的衛國士人,恐怕會絡繹不絕地投奔將軍,將軍得提前準備好足夠的印信,不要到時候還得尋桑木來刻。”

“但願如此。”初次見面就心有靈犀,合作愉快,趙無恤對留計然在身邊輔佐又多了一份殷切。不過比起這些區區小道,他更關心的還是計然先前提到的“百年之計”!

計然卻故意賣了個關子:“將軍,魯國尚在齊軍威脅下,只有解決了這個東方大患,纔有整合晉魯的機會。何況晉魯之間,還夾着衛國呢。”

趙無恤不以爲然,搖着酒盞道:“先生也見了,衛國已被我降服。”

“雖降服,卻未歸化,衛國依然是獨立的衛國,而不是趙氏統轄的一個縣。”

趙無恤眯起了眼,自己讓人故意對外宣稱,趙小將軍有爭霸之心,他在學晉文公,雖然降服了衛國,卻不會覬覦這裡的土地。到現在爲止,已經有兩人說破他的打算了,難道自己的目的,真的路人皆知了麼?

也罷也罷,不求讓天下所有聰明人上當,只求能忽悠過蒯聵。

他虛席道:“我正有此意,還請先生說說將衛化國爲縣的計略。”

……

“衛國位於兗州,地平土沃,無大川名山之阻,是東西午道彙集的中心,轉輸所經,常爲南北孔道。其西連邯鄲、河內,正好抵在冀州的心腹上,東走濟西、陶丘,恰是魯國、曹國的之咽喉。過去百年間,齊、晉常角逐於此,晉楚誰得到鄭國,誰就能稱霸,同樣,齊晉誰得到衛國,誰就能統九河而天子致伯!故將軍欲統太行東西,必先在衛國佈局。”

計然洋洋灑灑分析了一通後又道:“但化國爲縣,非一朝一夕之力,得從人和物兩方面同時入手。”

“民爲邦本,請先生先說人事。”

計然讚賞地看了認真的趙無恤一眼:“唯,衛國沒有大的世卿,但大夫勢力卻十分強大,衛侯元舊臣裡精明者不少,民衆視衛康叔子孫做君主爲天經地義,也不會服從趙氏直接統治。若將軍直接滅亡衛國,這桑間濮上恐怕很難控制,衛國的大夫和士會孜孜不倦地捍衛衛國的存在。所以暫不可滅衛國社稷,而是要以衛人治衛土,在扶持蒯聵爲君的同時,在衛國爲將軍造勢。”

“如何造勢?”

“早間的事情就是造勢的一種,今日帝丘的情狀我看在眼裡,損而不亂,正是收攬人心的大好時機!通過將軍的禮賢下士,衛國的士將放下對你的懼怕,再暗中鼓勵蒯聵大肆報復與他有仇者,讓這些人不得不投靠趙氏,如此衛國士大夫之心可得。”

“其次是民衆,趙氏可通過蒯聵間接控制衛國,以後凡是賑濟,救災等事,將軍可以全部攬到自己名下。而徵勞役、加稅等事,就歸罪到蒯聵頭上。有了這些,加上如將軍所說的,蒯聵無德,且無容人之量,假以時日,待他把衛康叔之德統統敗光掉,將軍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助衛人再來一場逐君之變。之後是再扶一位小國君爲傀儡,亦或是直接將衛國變成趙氏的縣,都任將軍選擇。”

“好主意,與我心意頗合!”趙無恤拊掌而贊,他之前已經有意識地在做類似的事情,計然點明後,目標就變得清晰了。暫且先留着衛國,五年,十年,等時機成熟後再兼併不遲……

“那物方面呢?”

計然道:“衆所周知,衛國的風俗、官職,乃至於許多細緻的方面都與趙氏、魯國有出入。將軍可以誘使蒯聵改革衛國的制度,力求在文字、車軌、貨幣、曆法、畝制、度量衡等方面與趙氏和魯國趨同。”

如此熟悉的語句,這是……

“車同軌,書同文?”

趙無恤詫異地看着計然,不由脫口而出。

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54章 冬至(三)第475章 舟師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1217章 獲麟第769章 當歸(下)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55章 冬至(四)第997章 心蕩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516章 訪賢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176章 特赦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513章 右翼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65章 暮春三月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785章 家人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956章 合縱(上)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305章 柳下季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862章 燕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52章 欲殺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46章 墮郈(上)第952章 連橫(下)第865章 大業第68章 少君魏姬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