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韓庚不幸死於敵軍入城時的混亂裡。”
死了就好!得知這個消息後,趙無恤鬆了口氣,他就怕韓庚降知,再爲知氏勸說他父親和兒子,那樣的話,意志薄弱的韓氏在遭受打擊後能否堅定地站在趙氏這邊就是個問題了。如今韓庚既死,韓氏與知氏的仇就結大了。
不過他面上卻擺出憤怒的神色,口稱“舅父”,甚至涕淚滿面,還得部衆反過來勸他節哀順變。
是夜,趙氏主帳裡,軍議再次召開,陽虎、楊因、穆夏、項橐、段規等人匯聚一堂,討論在平陽失陷後西線的戰局,等趙無恤來時,他們轉身便要行禮,擡頭後卻都同時一愣。
原來,趙無恤因爲趙伯魯身死而剛脫下不久的喪服,如今再度披上了,這次是熟麻布製成的“小功”。
“我在爲韓舅父服喪。”無恤解釋道:“我與子寅乃結義兄弟,彼父,猶吾父也!父子之仇不共戴天,我必與子寅共滅知氏,分其城邑子女,爲舅父報仇!”
雖然明知道趙無恤是在做戲,可看上去真情流露,段規感動之餘下拜道謝。不過如此一來,作爲義弟的趙無恤都能如此表態,韓虎作爲韓庚的親兒子,除非想受世人唾棄千夫所指,否則就算族兵敗盡,也得留在趙無恤這邊與知氏戰到底了。
段規心裡酸澀地想道:“老家主不知道能否從喪子之痛裡撐過來,君子將成爲嗣孫,也許再過幾年就能做韓氏宗主。他名爲義兄,實際上背靠趙氏才能在此戰裡倖存。只希望此戰趙氏能勝,希望戰後趙無恤能兌現承諾。多分韓氏一些好處……”
……
依舊是等段規告辭後,軍議才正式開始。
“兩場小負並不能決定整個戰爭的成敗。”力主先東後西的陽虎堅持,“雖然西線陷入被動,但還遠遠沒有戰敗。”
建議先西后東的楊因卻有不同意見,他看了陽虎一眼,展開皮地圖,將之攤平。
“韓氏和竇犨的失敗留給吾等一個爛攤子。平陽既陷,敵人被束縛大半年的手便抽出來了,從溫縣送來的消息看。大致分爲三部:士鮒、範夷皋的範、中行兵有一萬之衆,肯定會尾隨進攻樓縣,樓縣與晉陽距離有數百里,恐怕難保。而籍秦所帥的公室軍也有一萬,匯合知氏的軍隊整裝待發,這兩軍或逆汾水北上晉陽,或東進與知瑤那萬餘人進攻銅鞮、上黨。”
“樓縣已經沒什麼抵抗力量了,上黨附近,趙韓能湊出五六千人來。晉陽那邊則有七八千,都只能處於守勢。據說知氏還說動了代君,若代國南下,晉陽就危險了!”
陽虎反駁道:“夏屋山不是那麼好翻的。句注塞也不是那麼好破的。晉陽和上黨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以董子和尹大夫(尹鐸)的統籌調度,撐上幾個月應該沒大問題。”
趙無恤點了點頭:“晉陽是懸在知伯頭上的一把劍。晉陽不失,他便不敢越過太行攻擊河內河邯鄲。董子老成穩重,晉陽應當無憂。相較而言。我還是對被知瑤盯上的上黨,以及太行各條隘口道路更擔心些……”
趙無恤思量了一會後道:“派信使去朝歌,調伍井帶着一千人,去助尹大夫一臂之力。”
項橐也道:“除此之外,邯鄲那邊也要注意,陳氏的一萬餘人已渡河而去,他們瞅準了我大軍在衛國,無暇回師,守住邯鄲沒問題,可週邊縣邑只怕會有反覆,若陳氏打通邯鄲,向西在釜口道和知氏接上頭,就麻煩了。”
見衆人都有些憂心忡忡,趙無恤便拍了拍手道:“壞消息很多,可好消息也不是沒有,就在剛纔,從朝歌又有消息傳到楚丘。信中說,妄圖染指邯鄲的陳氏剛登岸就被郵子良司馬發現。他也是膽大,派百餘騎兵虛張聲勢一陣襲擾,竟讓一萬陳氏兵大驚,損傷數百。陳恆疑心有埋伏,便從登陸點北移百里,看樣子是想進入中行氏領地,再慢慢蠶食邯鄲各縣……”
衆人鬆了口氣,皆笑:“子良司馬用兵晉國無能出其右者,陳氏這次恐怕要做一場虧本的買賣了。”
不過趙無恤心中亦有隱憂,當年雪原大戰,他正是被在最恰當時機出現的陳恆賺了一次便宜。此人狡詐如狐,狠辣如蛇,偏偏還頗通軍政,郵無正兵力僅有五千不到,還得留人守城,能嚇唬陳恆一次,卻很難有第二次。若中行氏的殘部南下與陳氏配合,也是件麻煩事。
剛因爲鄭國按兵不動而出現破綻的包圍網,忽然之間又開始收緊,西面和北面處處起火,趙無恤卻沒時間和兵力去救。
不過此事就不說出來了,必須讓將吏們看到勝利,纔會有繼續追隨他的信心。他故作樂觀地說道:“就讓知瑤和陳恆再得意上幾個月吧,等解決完齊軍,我很樂意與他們在戰場上親自較量較量!”
衆人一愣,“將軍,要放棄圍攻衛國了麼?”
“這樣拖下去不行,吾等得在韓氏再度崩潰,丟掉整個太行防線前前解決掉齊軍!既然山不過來,那我便主動過去!”
“那帝丘怎麼辦?”
“帝丘這邊我不擔心,在孔圉做表率後,衛國大夫們陸續來降,衛侯元的兵力所剩無幾,而且王孫賈是個謹慎的人,想必這連續失敗會使他更謹慎,因此只要城外還有兵圍困,他便不敢出擊。”
“將軍的意思是,留下部分兵力假意圍困,主力則潛行東進?”
“然,這項虛張聲勢的任務,可以交給宋人來做。”
未慮勝,先慮敗,趙無恤雖然下定決定東進,但衛國這邊也得留後手。若與齊軍大戰勝了還好,可若敗了,陳氏的軍隊離此不遠,隨後可能調頭南下。而鄭國在進攻蠻氏延誤了幾個月後,這會也應該回過味來了,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朝衛國進軍,從背後捅趙無恤一劍。
所以他需要在衛國留一條後路,這項任務同樣需要盟友協助,比起韓氏那羸弱的軍隊,宋國人更讓趙無恤放心些。
宋國在這次的戰爭裡算盡心盡力了,不顧國內的困難,先派了一師入魯協防,再發兵五千,由樂氏的司馬陳定國率領,來衛國給趙無恤助陣。他們就潛伏在濮水以北,只等齊軍一進入衛國,就配合趙軍與之決戰。
只可惜趙無恤計劃的“圍衛救魯”之計齊國人沒入套,既然山不動,那便只能人動了,正好讓宋軍接替趙軍的營地,同時爲趙無恤守住後路。
這樣下來,滿打滿算,在留下作戰沒太大用處的輔兵後,趙無恤只能帶萬餘人東進,可齊國在魯國,卻放了整整五萬!
所以他需要宋國再幫一個忙。
也不用人代筆,寫得越來越好的篆字筆走龍蛇,在竹紙上寫就。
“數年未見,甚是想念,還望子明能率軍入西魯,與我同榻夜話,共伐謀劃刺殺樂伯的罪魁禍首,齊侯杵臼!”
……
孟夏四月,宋國商丘,泗邊上楊柳依依,宋城外的桐樹葉子也變成了深綠色。
幾匹輕騎從北方的塗道絕塵而過,一邊疾馳,騎士還不斷抽打馬兒,催促它快一點。
宋國人對此已經習以爲常,在內亂結束後,執政便開始在重要的交通線路上設置亭驛,負責傳書的也不再是輕車,而是趙氏派來的單騎。
過去幾年裡,雖然在公治長匪夷所思的馴鳥術下,魯國內部的曲阜、鄆城、費縣三處已經實現了信鴿的相互通信,此外還有曲阜通商丘的,曲阜通溫縣的。可除此之外就沒有了,所以趙軍的信使只能騎着快馬跑,在沿途驛站換馬不換人,花了三天多時間,便從帝丘跑到了商丘。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信送到一刻後,宋國宮室之內,執政樂溷讀完趙無恤的信後,將“與子同仇”唸了數遍,隨即嘆息了一聲,轉身對端坐在君榻上,一臉懵懂的宋君糾,還有在側穿着大巫服侍,垂簾聽政的南子道:“君上,公女……不,是大巫。您看以宋國如今的局面,還要發兵去西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