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中牟之降

和歷史上六卿之亂趙氏長期頓兵於朝歌城下,直到內戰第六年才攻下那座大城不同,如今趙無恤旬月便下朝歌,給世人的震撼是極大的。如今兩萬大軍停駐中牟城外,殺聲震天,在沒有大戰經驗的佛肸看來,覺得難以抵擋。

所以歷史上極爲頑強,服而復叛,直到趙襄子繼承家業後才徹底解決的中牟佛肸,就在與他經歷相似的陽虎一通勸降和恐嚇下,表示願意收拾刀兵,重歸於趙氏了。

盟誓只是個過場,趙無恤與佛肸隔着護城河見了一面,以少牢祭祀本地神主和山川,佛肸立誓不再反叛,而趙無恤則立誓保全他的性命,乃至於中牟宰的位子。

次日,趙無恤縱馬從中牟南門入,在通告全城中牟歸趙後,佛肸肉袒負荊出降。

卻見三縷長鬚,形容清癯的佛肸****上身,面如土色,他揹着代表願意接受懲罰的荊條,跪伏趙無恤馬前,三稽首道:“世子威略如神,今果見之,佛肸愚蠢,受範、邯鄲兩家蠱惑,做出叛主之事,如今幡然醒悟,中牟願降!”

趙無恤姿態做得很足,他下馬將佛肸扶起,“你若是真心歸附,我自當盡棄前嫌,日後趙氏依然是中牟之主,你依然是趙氏之臣。”

不過他對佛肸還是不能放心,入城後第一件事就是讓穆夏等人去接管守卒,讓成摶等人去掌控制府庫,自己則帶着佛肸安撫城內民衆。

中牟城比朝歌要小,但比一般縣邑卻更大,而且有不錯的人口基數和農耕基礎,難怪後來戰國初年時,趙國曾在這裡定都半個世紀,隨後才遷到北面兩百多裡外的邯鄲。

佛肸披上衣物後,看上去很老實地跟在後面,將城內情況一一道來:“中牟城加上週邊小邑里閭。原本有戶五千三百,口三萬六千,近來有不少鄰近縣邑的民衆涌入,口數接近四萬……”

“不錯。幾乎是戲陽、雍榆兩地的總和了,由此可見,你的治邑才幹的確了得。”

誇了他一通後,到了縣寺外,趙無恤又問起最關切的事情:“兵甲呢?若就地徵召。中牟能徵兵多少?”

“按照每戶出丁一員計,現在城內維持着一師正卒,一師餘卒,如今農事已過,世子在入冬前帶出去四千人是沒什麼問題的。”

“善,你且下去將中牟的父老、長者和氏族族長邀請來縣寺,我要見見他們。”

等佛肸走後,趙無恤回頭對恢復神秘裝扮的陽虎讚歎道:“佛肸的確是個人才。”

陽虎望着佛肸的背影,陰陰地說道:“然,但他越是有才。我越是覺得,應該儘快殺了此人!”

……

隨行在趙無恤身旁的項橐打了一個寒顫,不自覺地將腳步往外挪了挪,想要遠離陽虎。

進城勸降中牟的是此人,信誓旦旦擔保佛肸性命的是此人,現如今剛剛賺到城池,卻又建議主君殺之的,也是此人!

趙無恤也是微微詫異,低聲道:“你建議殺了佛肸?爲何?”

陽虎道:“世子可看到城內民衆看趙兵的神色了?他們臉上絕非攜壺漿以迎主君的喜悅,而是帶着一絲陌生和猜疑。和吾等進朝歌時差不多。畢竟這裡幾乎成了佛肸的私邑,世子若想將這當成北進邯鄲、柏人的基地,就要儘快洗去此人留在這座城裡的影響,殺之。盡滅其族,這纔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子!”

趙無恤微微沉吟,陽虎性情狠辣,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悍然殺掉剛剛歸附的佛肸也有壞處。

殺,還是不殺。猶豫中的趙無恤踏入了縣寺,卻遇到了一副未料到的情形。

一位白髮老嫗定定地跪在前面的青石地板上,任由縣寺裡的豎人怎麼勸也不走,而趙無恤的侍衛們則如臨大敵,紛紛拔出了兵器。

“且慢!”趙無恤踱步向前,詢問道:“這位老嫗是何人,爲何在此長跪?”

那些進入縣寺整理文書和搜查危險的隨軍小吏連忙解釋道:“她是中牟宰之母,住在縣寺附近,中牟宰方纔讓小人等帶她遷出去,她卻不願離開……問其故,她就說除非見到世子,乃言;若強行帶她出去,就威脅說要撞牆尋死。”

陽虎斥責道:”她要死便死,若是讓世子出了危險如何是好?“

趙無恤制止了陽虎,又走過去幾步,卻見那老嫗滿頭銀髮,年歲大概六七十,一臉皺紋,但氣色還算好,而且那雙眼睛十分有神。

聽到有人過來,她擡起頭來,目光定在趙無恤身上,發聲問道:“敢問可是趙氏世子?”

“正是小子,嫗可是在此住習慣了,不願遷出縣寺?若是嫗願意,我可以讓你留居原室。”趙無恤回到這時代養成的一個習慣,便是尊敬年長者,雖然列國有一定的文化差異,但凡是華夏文化圈裡的邦國,都跑不了一個尊老,尊老的主君是容易賺取仁愛之名的。

何況,這位老婦不就是現成的人質麼?

老嫗搖了搖頭,再稽首道:“非也,妾在此,只是想懇請世子戮殺我兒時,不要株連到我這半死之人,他先前反叛趙氏,與妾無干……”

……

趙無恤微微一驚,這老嫗沒有聽到他和陽虎的對話,卻猜到他們起了殺心?

陽虎則在他背後冷笑道:“母不能教子,才致使他反,怎麼說與你無干?”

佛肸母笑道:“籲,這位先生想必就是向世子建言,要殺吾子及我的人罷。妾在教子方面已盡職盡責了,他變成這樣,責任應在趙氏。”

“是汝子叛亂,錯爲何在趙氏?”

佛肸母正色道:“孩童年少傲慢,年長後沒有才幹,這是父母教導無方的錯。但吾子年少時從未怠慢過求學,及冠後在縣中頗有賢名,妾將他撫養成人,是趙氏選他爲宰,又放任他見逼於範、中行、知、邯鄲的包圍下。不予援助,他只能背趙而事範。所以趙氏有反叛的宰臣,我卻沒有忤逆不孝的兒子,他反叛與我無關。故我不當死……”

陽虎詞窮,而趙無恤則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口齒伶俐的阿嫗,你放心,之前的事情我決定既往不咎,你的兒子。我還有大用,請留在縣寺裡,也教教我你是如何教子的罷。”

等那老嫗千恩萬謝,在豎人攙扶下顫顫巍巍地退下後,趙無恤心中暗歎道:“這中牟老嫗真是不俗,算是一個奇女子,就憑她今天這番爲兒求免的措辭,都足夠進《列女傳》了。”

吃了癟的陽虎卻不這麼看,他憤憤說道:“果然是奸猾的長舌婦人教出了背主之人。”

趙無恤瞥了他一眼,暗想你跟佛肸一樣。都是亂邦之叛臣,治邦之能臣,半斤八兩,罵他不就是在罵自己麼?

陽虎還是力主殺了佛肸,徹底清洗中牟。

不過趙無恤最後否定了這一條建議,而是命令以佛肸母爲人質,以此讓素有孝順之名的中牟宰不敢妄動。

他不殺佛肸,也有自己的考慮。

正如佛肸母所說的,佛肸在這種情況下不聽趙氏號令,的確有幾分被形勢所迫的意味。範、中行若勝,他大概很樂意脫離趙氏統治,可如今二卿將滅,他也不臉紅重新歸附乞活。是可以爭取過來的。

在趙無恤的中線戰略裡,中牟是重要的一環,這裡的器械和糧食都可以補充趙軍,人口更是極佳的兵員,他要保持這裡穩定,以便有強大的後勁北上邯鄲、柏人。在入冬前完成戰略推進。

佛肸在此城威望極高,若悍然殺之,反而會起到反作用,讓城中民衆對趙氏生出恨意來,這對他以後控制中牟、擴充部曲會有消極的影響。

與其如此,還不如奪其兵權,留其性命,待時機成熟後遷到別處去爲吏,既能用其才,又能避免他在這裡繼續賺取民心。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趙無恤記得,後世的曹操就幹過好幾次招降納叛,盡棄前嫌的事情。尤其是降而復叛,甚至殺了他兒子和侄兒的張繡,終其一生都沒有下手殺他,究其原因,不是心慈手軟,而是以此爲馬骨,吸引更多敵人投降。

無恤發現他如今面臨的情形,和征戰中原的曹操十分相似,甚至在大義名分上還差了許多,挾晉侯以令諸卿的,反倒是知氏。

邯鄲氏雖然已經接近崩潰,但包括邯鄲在內,還有三個縣沒有攻下,加上小邑十餘,如果一個個地攻過去,費時費力。可有佛肸作爲表率,引誘那些縣邑投降就好辦多了。

佛肸也沒讓趙無恤失望,下定歸趙決心後,他就將知氏的使者獻了出來,幫助趙氏僚吏掌管城邑也盡心盡力,雖然一些地方還是留了些力。

等他得知自己母親在縣寺裡發生的事情後,便又一次來肉袒負荊,連連叩首,說道:“多謝世子寬容之德,小人願爲趙氏效忠,自知有罪,願戴罪立功。”

趙無恤心中一動,說道:“你如何戴罪立功?”

佛肸道:“中牟雖下,但洹水以北邯鄲氏死而未僵,依然控制着三個縣。其中寒氏縣宰與我相熟,他對中行氏接管邯鄲,擅立新主十分不滿,也想歸附趙氏久矣,小人願爲世子前驅,勸說他獻城歸降!”

趙無恤立刻讓人拿地圖來,卻見寒氏在中牟以北兩百里外,中間隔着洹水和漳水兩條河。

寒氏再往東六十里,就是中線戰略的關鍵點邯鄲了!

若能奪取寒氏,便能進一步接近邯鄲,同時掐斷知氏支援邯鄲的道路……

無恤拊掌道:“善!你速速寫信去寒氏,勸寒氏宰歸附,邯鄲叛趙,一切罪責都是邯鄲稷的,與他人無關,寒氏宰可以和你一樣,維持原職!”

佛肸應諾而走,他歸附趙氏,可以避免被碾爲粉末,自然也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凡事不能再自己做主了,而兵權也盡數被接收,自家母親也成了人質,以後做事要萬萬小心。

他走後,趙無恤依然在看着地圖,他的目光被漳水以北,中牟和寒氏之間的一個地名吸引住了。

那地方名爲“鄴”……

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52章 冬至(一)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394章 圈套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469章 第藥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134章 東胡第96章 莫如兄弟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54章 造紙術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958章 意外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29章 威風凜凜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28章 涉彼北山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007章 卸甲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番外8 羋月傳(中)第899章 計然策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355章 公輸紙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933章 天災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392章 忍第649章 大風(6)第760章 活捉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519章 漁父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355章 公輸紙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701章 當國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