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

範氏四散於城中的家臣們被逮捕至此,鬚髮灰白的王生也未能倖免,只是他錯過了範吉射之死。

王生對趙無恤怒目而視,見他回頭,又大聲說道:“範氏不會亡!”

他掙扎着起身,梗着脖子不願下跪,隨即被趙氏武卒在嘴上用劍柄狠狠打了一下,滿口老牙都滲出血來。

趙無恤阻止了衛士,盯着王生道:“我記得你是範氏的第一謀士,想來也能看清形勢,範伯已死,又沒有嗣子繼承,且河內諸縣已經被我攻陷大半,汝等徵召的兩萬兵卒死傷被俘三分之二,不亡待何?”

王生大笑道:“範氏千年大族,百年世卿,這根基豈是汝等牧馬小兒能理解的。太行以西,範氏尚有數縣之地,由士鮒統轄,範氏子孫能繼任宗主者數不勝數!而太行以東,範氏還有朝歌,張柳朔固守在那,尚有十萬民衆,數千兵甲可用!只要朝歌還在,範氏,就不會亡!”

趙無恤點了點頭,但在他轉身離開時,卻只留下了一句話。

“秋收前,我必破朝歌!”

……

乍聞此言,公孫尨愕然擡頭,王生則臉色都白了。

他們再清楚不過,朝歌可不是區區共城能比的。平王東遷之前,天下分成很多個諸侯國,即使是大城邑,城牆也沒有超過三百丈的;人口即使多,也沒有超過三千家的。如果用訓練有素的兩萬軍隊去攻打這樣的城邑,並沒有什麼困難。

如今形勢卻不同了,單單晉國內部,六卿如同六國,朝歌更是在殷商和衛兩代基礎上建造,是一座方圓千丈的大城、戶口上萬的大邑,其名頭和戶口不下晉都新田,就算趙氏能湊齊兩萬兵力去包圍,恐怕僅能圍城一角……

如今是五月末。他們不知道趙無恤是從何處得到的信心,竟然想在秋收的七月便攻破朝歌!

這,這怎麼可能呢?

王生愣了半響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他朝趙無恤的背影吼道:“趙小將軍,你是因爲趙孟之死,而得了癔症麼?”

這句話脫口而出後,城牆人的趙兵大驚,紛紛面面相覷。趙無恤也停住了腳步。

王生卻在繼續說:“以趙孟快意恩仇的性情,一定不會錯過入城,他或許會在主君屍骨前痛斥一番,然後念在過去一度爲友的份上好生收斂起來。但他沒有,來的是你,這意味着,先前高子的突進肯定有了效果,要麼是將趙孟擊殺,要麼是重傷不治!”

所有人都盯着趙無恤,趙兵驚疑。範氏家臣們則從各自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希望卻被趙無恤下一句話打碎了。

“我父自有趙氏列祖列宗護佑,還得了昊天上帝接見,豈會像範伯一樣,輕易間灰飛煙滅?若我父不幸遇難,三軍素縞,共城內的民衆也難免要承受我的怒火,汝等享受的就不是這待遇了。”

王生強辯道:“你擔心喪了軍心,不敢發喪而已,趙孟不死,趙氏此番是大勝。趙孟若死,憑你現在的身份和地位,是難以讓晉國諸卿坐看你繼承東西二趙的……”

“王先生。”

趙無恤有些不耐煩了,語氣突然加重:“我知道你志在尋死。但請勿激起我的怒火……”

他突然命令道:“來人!賜王先生一丈白綾,把他關到屋內自裁!若半刻後還沒動手,就幫他一把!”

“趙無恤,你怕了,你怕我繼續說下去,你怕我將趙氏外強中乾的事實揭露。你……”

王生一邊破口大罵,一邊被帶了下去,範氏那些未死的家臣本就沒有殉主的死志,此刻紛紛駭然。

無恤掃了衆人一眼,“父親略有小恙,故我臨危受命,現在已是趙氏世子,代父親統帥三軍,管理家事國事,汝等的生殺之權,自然也握在我手中……”

他看着公孫尨道:“公孫先生,你也要隨範伯而去?還是願意投效趙氏,爲我管理民衆,避免不必要的軍民衝突,讓城內少流些血?”

公孫尨雖然沒有一死的勇氣,但也不願就這樣屈從,他聲音微弱地說道:“恕……恕難從命。”

趙無恤掃了一眼範氏還活着的家臣們:“從者官復原職,不從者先關起來,若是誰有一死殉命的決心,就快些告訴我,我會送汝等上路!”

結果,從者近半,不從者也有一半。

高臺下的這段插曲過後,走在趙無恤身邊,項橐不解地問道:“虞旅帥昨日已經歸來,中行寅雖然一路潰逃中被斬殺近半兵卒,但還還是有兩千餘人逃入朝歌,加上那裡的守卒和民衆,攻取殊爲不易。朝歌這種堅城,主君想用月餘時間就攻破,是不是兒戲了一些……”

趙無恤笑道:“我自然是有把握纔會說這種話的,那件事是機密,故你不得而知,宋國已經答應發兵爲我守濮南地,防備鄭國和衛國,趙廣德和羊舌戎便能帶着數千人脫身北上,更重要的是……”

他在項橐耳邊說道:“公輸父子和數百魯國工匠就在軍中,他們也會一同前往朝歌!”

……

六月初,昔日繁華的朝歌城一片愁雲慘淡。

壞消息接連不斷,先是範、中行聯軍在凡、共之間的原野上被打得大敗,範吉射退保共城,中行寅則在趙兵一路追擊下,帶着兩千殘兵敗卒逃入朝歌,比起帶去的人,五不存一。

接着,如同晴天霹靂,共城失守,範吉射**而死的噩耗傳來,朝歌城的範氏臣民先是不敢相信,隨後萬人皆哭。

“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哀痛是短暫的,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漫長的惙惙不安。

“趙韓聯軍已經攻破共城,他們折而東進。在南方的棘津,也有數千趙兵再度登岸,旌旗北指,牧邑那點守卒不能抵擋,這兩支大軍不日將聚集到朝歌。圍城猛攻……”

議事的廳堂內,留守朝歌的範氏家臣們面色悽苦,正和中行寅討論未來何去何從。

朝歌司馬劉香訥訥地說道:“範、中行、邯鄲主力在過去兩月裡折損過半,尤其範氏更是損失慘重。而趙韓聯軍死傷不過三四千。實力尤存,與北渡的那數千人合流,便能有兩萬大軍,只憑中行伯剩餘的兩千人,朝歌僅存的千餘邑兵。如何抵擋?這座大城,恐怕是守不住了……”

他偷覷中行寅的表情,繼續說道:“莫不如北上邯鄲、柏人,利用那裡的山地、丘陵據守,何如?”

儘管身形胖大,但中行寅過去從來都是挺胸擡頭,顯得十分自信和奮發,可在經歷大敗,又失去了主心骨高強,他頓時顯得萎靡不振。癱坐在榻上臉色發黑,滿眼血絲。

朝歌本來就不是他的領地,棄了也不可惜,何況中行寅剩下的兵卒不過兩千,而且都被趙氏輕騎追殺得成了驚弓之鳥,他恨不得早點北上邯鄲、柏人。加上當地的戎狄部落,中行氏還能從東陽徵召近萬人,邯鄲也還有三五千之衆可用,更重要的是,回到熟悉的土地。他才能找回與趙氏再戰的勇氣。

中行寅剛想答應,就聽見堂內有人怒聲喝道:“劉司馬乃主君剖符之臣,臨走時以一城託之,數萬生民仰望之。可你卻辜負主君衆望。先大敗於牧野,失了世子和邯鄲家主,這大罪還沒清算。如今趙兵未到,便聞風而遁,豈有此理?”

衆人望去,卻見說話的是朝歌邑宰張柳朔。

張柳朔一副文人模樣大扮。性格卻極其剛烈,他跪坐榻上,挺身向前,一手按在案上,一手握成拳頭,放在胸前,怒視對面。看他的樣子,像是一言不合就要上前與劉香開打似的。

劉香眼神閃爍,滿臉通紅,不敢迎對張柳朔的目光:“不是我不想守,而是朝歌丁壯已被徵召一空,如今剩下的多是老弱婦孺……”

張柳朔大聲說道:“朝歌溝深壘高,城牆堅固,兵卒雖只有三千,但城中戶口繁盛,氏族頗多,合諸位大夫的氓隸、族人,可得千餘人,除此之外,城中百姓數萬,不算老弱婦孺,能協防殺敵的青壯亦有數千。外有堅城高牆,內有近萬能戰的軍民,攻者自勞,守者自逸,何憂之有?”

劉香大約自知理虧,卻也不肯閉嘴,他自辯道:“話雖如此,但張先生沒考慮到,吾等連續敗軍覆將,主君、世子先後殞身,這使得朝歌城中人心惶惶。君者,民之神主也,趙兵若來,朝歌無主,城內一定會恐怖失措,驚懼駭怕,不知何去何從。到時候軍無鬥志,民心又亂,朝歌危矣。”劉香說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心態,也是朝歌城中普遍的態度。

“宗族延續,就如同河水的源頭般川流不息,範氏雖然失了主君和世子,但範獻子的子孫卻還有不少,另尋一位新家主繼位,再將這消息告知民衆,便能穩定人心。”

“新家主!?”

劉香擡起了頭,而中行寅彷彿也被點醒來。

按照位次,範吉射一死,應該由他的庶長兄繼承卿位,但範維也被趙氏俘虜,如此一來,就只能輪到範皋夷了。

張柳朔跪地長拜道:“中行伯,留守吧!朝歌不失,則範、中行還有反擊的可能,朝歌若失,則範氏必亡,邯鄲危哉!只要能撐到秋收後,柏人、邯鄲新徵召的兵卒便能南下解圍。與此同時,還可以派人從北面越過知氏領地去新田報信,請皋夷大夫繼承家主之位……”

中行寅這時候也回過神來了,沒錯,邯鄲距朝歌不過兩百餘里,近在肘腋之間,若棄城而去,那趙兵北上,戰火就要燒到邯鄲、東陽去了。與其這樣,還不如讓朝歌再拖住趙兵腳步一段時間,或許齊國那邊,新田那邊,便能有些變數……

他這幾天裡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頷首道:“不錯,範皋夷不但是在朝中很有人脈的上大夫,他還是知伯之黨……我那位執政堂兄玩了一輩子的權力制衡,這次打算讓範、中行與趙、韓打個兩敗俱傷。結果卻是一邊倒的局面,知伯現在恐怕也發現自己失算了,忍不住要出面制衡了吧!”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941章 他死了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933章 天災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92章 忍第657章 大風(14)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679章 叛臣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9章 大宗小宗第669章 破城第447章 交鋒第67章 大都無防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433章 傷寒(中)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514章 突騎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392章 忍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475章 舟師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899章 計然策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25章 國野矛盾第536章 求婚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83章 雨我公田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316章 公輸第1096章 濟北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22章 贈我緇衣第34章 巡視鄉里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99章 殘城第761章 降 上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193章 楚王勝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65章 暮春三月第47 2章 學校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222章 大結局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71章 封建制度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53章 冬至(二)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79章 叛臣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9章 大宗小宗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743章 想跑?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932章 鹽粒第810章 戰戰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