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

所謂的“條約”,其實幾張兩尺見方藤皮紙,上面以魯國篆字寫,字體工整清晰,捧在手裡很輕很舒服。

但在薛國使者手裡,這幾張紙卻重如千鈞,這是一份由魯、宋兩國牽頭的盟約,上面一共有四個條款的內容。

其一,薛爲魯、宋之從,交相見也。意思是,薛將作爲魯、宋的僕從國,對魯宋之君三年一聘,五年一朝。

其二,魯、宋兩國會保護薛國的領土完整,同時免受齊人和蠻夷的侵擾。但薛國也得付出一些“盾牌錢”,每年要向魯國輸送糧食三萬石,輜車百輛,向宋國輸送糧食兩萬石,輜車五十乘。

其三,魯、宋的軍隊可以在不借路的情況下通過薛國。

其四,薛國的市場要禁止使用齊刀幣,改用在魯、曹流通的趙氏孔方錢,魯、宋、薛、曹四國的貨物入境也不再相互徵收關稅。

薛國使者細細看完後心涼了一截,若是答應下來,薛國就徹底成爲魯、宋的附庸了,便道:“這外臣不敢做主,還得去請示寡君。”

趙無恤知道他在遲疑,便微微一笑:“其實不妨告訴尊使,滕國也得到了一份類似的條約,只不過他們僅是魯的附庸,與宋無涉。每年要向魯國輸粟五萬石,藤盾五百張,與薛要付出的相差無幾,但滕使可是拍着胸脯說一定會答應的”

薛使大駭,他們唯獨不能落後於滕,連忙解釋道:“寡君也一定會給大將軍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薛使想來,反正薛國過去就常來朝見魯侯,在弭兵之會後長期作爲宋的附庸,不得與諸侯盟會,直到平丘之會後才依仗晉國的支持擺脫這種低下的地位。他們做小做慣了,重拾舊業也沒什麼不妥,更不會有什麼牴觸的情緒,還是從了的好。

無恤很滿意他的態度:“這就好。既然如此,還懸而未決的只剩下滕薛爭地一事了。此事倒是讓我想起生在殷周之世的一件往事,不知尊使可曾聽說過”

“外臣孤陋寡聞,願聞其詳。”

“當年虞、芮兩國之君爭田。久而不決,聽聞文王昌是有德之人,便一起去到周地,請文王仲裁。二君到了周邊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讓地邊。走路的互相讓道;進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攜;入了周朝庭,更現周人士讓大夫,大夫讓卿,有禮有節。兩國國君非常慚愧,說:小人今日方知何爲君子之國。於是兩國國君不再爭訟,反而讓出所爭之地作爲隙地”

薛使聽出其中有些暗指,便試探着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想讓我兩國停止爭執?”

“然。遠親不如近鄰,滕薛何必苦苦相爭。其實也是因爲滕薛離得太近,村舍相望,對方國都的鳴鼓聲都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容易產生爭端,若兩國間有一個小邑作爲隙地,也許能消弭舊怨,正好,爲了方便與宋國的聯繫,我也需要在滕薛之間有一個建立驛站的地點”

薛國行人很上道地討好道:“大將軍就是文王昌一樣的賢人啊!所以我兩國纔來請大將軍仲裁,如今入魯後見識了這周公之國的禮樂。我再無爭執之心,不管滕國如何,薛國境內的爭議之地,願意獻出來。奉爲大將軍的湯沐邑!”

這正合趙無恤心意,他說道:“可,魯國將在隙地設置驛站,修築營寨,作爲魯國使者、商賈停留歇息的地點。這將作爲第五條款目,加到魯薛之約和魯滕之約上去。於簡牘、帛、紙張上各一份,還要銘刻在鼎上,傳於子孫。”

薛國使節唯唯諾諾,下拜道:“鄙邑願奉社稷以事魯,唯大將軍之命是從”

“真是弱國無外交啊”

等薛使走後,趙無恤望着重新擬就的魯滕之約魯薛之約等不平等條約,吹乾上面的墨汁,心滿意足地笑了。一箇中午就搞定了滕、薛兩國,這效率很合他心意。

其實條約上還有第六條款目的,因爲這場盟約是魯宋一起牽頭的,所以也加進了不少宋國的意見。南子的要求是可以讓她們宋國的巫祝能在泗上諸國任意居住、傳教,甚至建立廟堂。她已經正式成爲大巫,自稱“玄女”,近來在宋人中的聲望越來越高,信徒也越來越廣,甚至將目光投向了國外

趙無恤也是左思右想後,纔將這一條否決了,宗教這東西容易反噬自身,等他大婚親迎時,去宋國一窺究竟再判斷不遲。

他問公西赤道:“接下來還有幾國?”

預感到自己可以再見魯國恢復“淮夷海岱,莫不來亨”的盛景,公西赤也十分興奮,他從抄錄條約的屏風裡伸出頭來說道:“主君,還剩下郯、邳、小邾、邾四國。”

無恤伸活動了下腰肢,扭了扭被高冠壓得有些生疼的脖頸,說道:“繼續派人去傳喚吧,將邾國留到最後,爭取傍晚饗食前搞定郯、邳、小邾。”

做完這一切,他還要後院陪伴懷胎六月的妾室呢!

其實剩下的三個小邦都很容易搞定,也因爲趙無恤對他們使用了靈活的手段。

小邾與邾國同宗,後來分家出來另立一國,被稱爲小邾子。小邾國人口僅有萬餘,因爲已經過了六七代人,和邾國的關係也淡了下來,反而憂心會被邾國吞併,所以對趙無恤極盡獻媚,甚至還主動告邾國陰謀反對魯國一事。

他們願意作爲魯的與國,保持三年一聘,五年一朝,趙無恤也沒有太過難爲這個小邦,每年向魯國提供萬石糧食即可,在經濟上則要接受全面滲透。趙無恤還信誓旦旦地承諾,會保證小邾的獨立,絕不會讓邾國吞併他們。

接下來是邳國和郯國,郯國位於魯國東地和吳國之間,邳國則位於宋、吳之間,與魯國本無聯絡,這次也是害怕宋魯聯盟,纔跟風來朝見的。

對這兩國,趙無恤就得謹慎些了,因爲他們已經是吳國的附庸!趙無恤不想腹背受敵,所以虎口奪食的事情就先不做了,與邳、郯的關係只會停留在經濟層面上。

一個以魯國爲,宋國、曹國次之的泗上同盟就此形成,但趙無恤不會大張旗鼓地召開盟會刺激那些老牌強國,他喜歡悶聲大財。滕、薛、小邾三國會直接加入,充當搖旗吶喊的小弟。

其實春秋時期每個大國的崛起,總有其特有的一套模式,晉國人熱衷的亡國亡社稷容易招惹仇恨,趙無恤還是喜歡玩楚國式的先附庸後吞併,以及秦國式的奉天子而討戎狄

等到子貢組織的魯國商隊滲透進這幾國,驛站和駐防的要塞插入他們的隙地後,這三國就名存實亡,如同趙氏的縣邑了。

暫時無法伸手的郯、邳,只能通過經濟滲透,讓他們的自主性慢慢消失,同時在國內貴族裡培養親趙派,壓倒親吳國派。

宋國和魯國結成了兄弟之盟,地位平等,曹國也被拉了進來,成了同盟的錢袋子,趙無恤也給了曹伯很高的地位,同時忽悠他組織勞役打通聯繫濟水、濮水和大野澤的運河。

未來十年的目標,是要實現泗上各國的外交一體化,經濟一體化,讓這千里山河成爲趙氏在戰爭中富裕而穩定的後院,也是抵禦吳國人北進的前線

可到了第二天,趙無恤的這一設想卻遇到了阻礙,邾國使者在趙無恤召見他時,將草擬的條約看了一遍後,斷然選擇了拒絕。

他不卑不亢地說道:“邾國乃六百乘之國,不可與滕、薛、小邾等同,我不輸粟!邾國用齊刀已有兩百年之久,亦不更改幣制!”

“尊使能替邾子做主?”趙無恤也不客氣,不再稱邾君,而是直呼邾子。

“若是按照這紙上的條款,邾國就和魯國的一個縣沒區別了,邾人死後都無顏再見曹挾、晏安!寡君也會拒絕,他一定會拒絕的!”

無恤冷哼一聲,將筆架扔到了地上,一衆兵卒就登上殿來了,隨時可以把梗着脖子不低頭的邾使押下去萬刃戮殺。

“送邾使出去,兩國交聘,不斬來使,我這次且放你歸去,將此條約呈予邾子,若他夏至前還不答覆,我自會帶着兵車千乘,去邾國造訪!”

邾國使者退出去後,公西赤陰着臉走出來,對面沉如水的趙無恤說道:“邾人不服,主君可要伐之?”

“邾國可不是顓臾,他們相當於魯的兩縣之地,從魯隱公到現在兩百年了,魯國依然無法征服這羣邾婁。一旦開戰,勢必經年累月,甚至會引來齊、吳的干涉。子華,你難道忘了你家夫子教你的麼?禮之設,和爲貴,在魯國存糧勉強夠吃的時候,不必什麼事都用武力解決,對付區區邾國,伐交即可。”

“但邾國態度很堅決啊”

“邾國以爲自己很強大,我就義務讓他們丟掉這種幻想,且看我的手段。”

趙無恤提起筆在帛上寫信:“派使者去宋國,約合樂大司城,這個月下旬在魯、宋、邾的交界舉行狩獵,這同時也是魯、宋的第一次聯合夏苗(軍演),他至少要帶兩師之衆來”

“唯!”

說起宋國,趙無恤就猛地想起那個妖媚的長公女,他不由食指大動,又寫了封手交給公西赤,一臉嚴肅地說道:“按照禮制,狩獵則必祭山川湖河,若是宋國大巫得空,也邀她一齊前來,爲吾等主持祭祀!”

第545 師徒、父子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1039章 和氏璧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951章 連橫(上)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5章 君子六藝第255章 募兵制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020章 分娩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92章 劍名獬豸第44章 始作俑者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733章 虎狼!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456章 盜跖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39章 逼門而入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119章 雙頭鷹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58章 大風(完)第359章 季嬴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710章 陶朱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285章 名與實第799章 趙魏第958章 意外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544章 首誅第196章 成鄉!第26章 猛士歸心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92章 劍名獬豸第第470章 醫院第873章 王孫勝第1053章 麟之趾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436章 醫者心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937章 神蝗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056章 西施(下)第818章 道可道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977章 千乘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