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濟清

“夫子,離濟水尚有半時辰的行程……”

孔丘疲憊地看了一眼弟子子羔,點了點頭,隨即又回過頭去看身後的大排場到了沒有。+,

在他和一衆弟子所乘的車馬之後,數不清的煙柱斜斜地向天空飄去,彷彿一片被點燃的狼煙烽燧。

那其實是魯國三卿大軍懸釜造飯燃起的營火,隨着他們拔營啓程,各種聲音陸續飄過阡陌、田畝和郊野洶涌而來。最初朦朦朧朧,有如遠海在呼喚,隨着孔子的馬車在小丘上停下,身後的聲音也變得清晰,能分辨出雜亂的腳步走動、車軲轆轉動、金鐵交擊和馬嘶聲。

從這兒看去,在前方一字排開的駟馬戰車便綿延數裡,爲製造承載旌旗的長杆,魯國人將一整座樹林砍伐而光。

豔陽下,無數的兵卒在戰車捲起的煙塵裡前進,咳嗽聲如雷,揮汗如雨、孔丘和弟子們能看清那些拿矛的方陣、持劍的族兵、戴胄穿甲的虎賁,腰上掛着箭袋的弓手,以及在各個部隊間傳送信息的斥候。

巨大的攻城器排列在最後,有臨車、衝車、攻城錘,曲阜工匠極多,製作的器械也比較大,光車輪就比一個徒卒還高。

對孔門弟子而言,儘管他們就是從大軍裡先行出發的,可在軍中不知人數之衆,一旦離得遠了,卻不由自主地爲眼前的大軍張口結舌。

“真是不可思議……我從來不知道魯國有這麼多軍隊。”陳國人公良孺目不轉睛地看着前進的大軍。

“子正你這就不知道了,正如《魯頌》所言: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早在魯僖公時。魯國便是一千乘之國了,所以如今公室、季氏、孟氏、叔孫。以及其餘大夫的兵力加一塊,有三萬之衆不足爲奇。”

對魯國認同感較深的子路則有些淡淡的驕傲,魯國的確很少能集中起如此衆多的兵卒,多虧了夫子的振臂一呼,多虧了這次公室和三卿能齊心協力,爲了解決困擾魯國數十年的邑宰大夫坐大問題而合作。

他又想,若是與齊國作戰時也能徵召這麼多人,力氣往一處使,外以他仲由爲將。內以夫子爲相,那魯國早先“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的尷尬境地便能一去不復返了!

只可惜這次要針對的對手,是子路不願爲敵的,他不由嘆了口氣。

弟子們見識不夠,故有如此想法,孔子對身後的大軍卻不以爲然。

是啊,魯國舉國之力。湊出了三萬人來。季孫斯代君出征,打出了代表魯侯的龍旂旗,除西魯幾邑外,幾乎所有的魯國大夫都響應了季孫斯的號召。這些人的旗幟麇集到季孫斯周圍,爲的是要在這場”墮都“的大戲中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其中甚至有屬於西魯大夫之盟內部,秦邑大夫、範邑大夫等派來的使者和兵卒。

樹倒猢猻散。他們似乎覺得,趙無恤真的已經大勢已去了!

……

時間回到十月初。在成功墮郈後,魯國也得到了宋國內亂勝負已分的消息。

若是趙無恤大敗。那孔子能確定,自己的墮四都之策一定能成功,已經樹大根深的西魯便能一舉拔除,趙氏君子那顆熊熊燃燒的野心便能被關到籠子裡。

那樣的話,倒是皆大歡喜了,可現在的問題是,趙無恤勝了!他奇蹟般地戰勝了素有善戰之名的鄭國次卿遊速!

衆人愕然之後,孔子卻立刻下了決心。

“我聽聞吳國也介入了宋亂,如今宋國叛黨未盡,又有吳國爭衡,想必趙小司寇一時半會也無法回來。《易》雲: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周書》又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應當挾墮郈之威,渡濟水,從須句入範邑,趕在趙小司寇前抵達鄆城,逼迫西魯解除所謂的互保之盟,並自行削減兵力。”

然而真正控制軍隊的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卻猶豫了,他們藉口兵卒需要休整,在郈邑一呆就是五天。期間不禁劫掠,叔孫州仇彷彿沒把這兒當成自己的領邑,他對過去十來年的郈邑“叛逆”大肆清算。直到季孫斯也帶着一支軍隊前來匯合後,三桓才壯着膽子朝西魯進發。

“聽說趙無恤在宋國損兵折將,雖然獲勝,但僅僅是慘勝矣!”

三桓得知這個據說是來自宋國內部的消息後,選擇了相信,他們膽子頓時大了起來,氣勢洶洶地撲向了中都邑。

中都的情況再度證實那個情報是真的,這裡人去邑空,投靠趙無恤的邑宰宰予棄城而逃,西魯方面也沒派人來抵抗片刻。

三桓越發志得意滿,料定西魯經過宋亂後已然空虛,不足畏懼了。

但讓孔子有些不安的是,中都民衆卻絲毫沒有被光復的覺悟,他們看向魯師的眼神充滿不善,只有瞧見孔丘師徒,纔有點好臉色。但那些年紀稍大的老者仍然止不住抱怨,說好容易過上的情景太平日子又被擾亂了。

大軍繼續向西進發,準備渡過濟水,直插鄆城,將禮法上不屬於趙無恤的城邑統統收回,便有了今日的這一幕。

待他們終於瞧見陽光下閃耀的清澈濟水時,第一次,對岸終於有了一支稍微像樣的軍隊,作出了抵抗的架勢。

“看,看那面玄鳥旗,是趙小司寇親至!”

……

越過細細冬雨浸染的田野和平坦的濟水河岸,孔子遙遙望見南面十餘里外,巨大的大野澤像一面銀鑑似的,靜靜地躺在大地上。在對岸那些稀疏的樹林外,趙小司寇的軍隊看起來如此渺小和無助,活像舉着旗幟的灰毛碩鼠。

“只有三四千人而已,看來情報是對的。趙子泰在宋國損失慘重,主力喪盡!”

季孫斯站在戎車上。容光煥發地駛到孔子身邊,他像一個守倉庫的小吏似的。把對岸對手的數量數了一遍,頓時喜形於色。

“而在這裡,我有八倍於彼的軍隊。”季孫斯環顧四周,他覺得,在經過早期的陽虎專權、趙無恤割據後,他這個魯國執政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一天。只要墮了鄆城城牆,趙無恤便威風喪盡,那些依附他的大夫,將會一一叛歸季氏。

但孔子卻沒這麼樂觀。三萬人,聽起來熱鬧,可實際上,這裡面能戰的可有萬人?只要靠近了仔細瞧瞧,就會發現裡面有許多還沒長矛高的少年,有齒髮動搖的老叟,還有一臉不情願的商賈、工匠。這些人多半是沒怎麼經過訓練的民衆,被三桓強行徵發來湊數的。

所以他憂慮地嘆息道:“兵不在衆寡,在精。在能齊心協力啊……且不說最好的時機已錯過,就說趙小司寇似也在對岸軍中,他素有善戰之名,而且每次都是以少敵衆。雪原之戰,四萬齊軍束手,孟諸之戰。名將遊速落敗。如今夾濟而對,很容易出現半渡而擊的情況。不可不防。因爲此次若敗,則魯國國內空乏。再無一戰之力了,無論是外患還是內寇,都能任意魚肉這周公之國,盤踞朝堂之上。”

在孔子心裡,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有暴亂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不一定要靠武力來解決問題。郈邑侯犯,那是背信棄義,殺害義父的卑劣叛臣,所以可以鳴鼓而攻之,但趙小司寇,卻是可以用道理勸說的。

這番話說得季孫斯沉吟了,他方纔的自誇只是在壯膽,雖然現如今一切看似順利,但真要他撕破臉和趙無恤戰場上見,他卻也不敢。且不說趙無恤深厚的趙氏背景,就說他的曹國盟友、宋國盟友都是不能輕易得罪的。

對季氏來說,趕快逼趙無恤讓步,要他立下永不擴張的盟誓,再回頭去解決費邑纔是最重要的。費宰公山不狃就是孔子所謂的“內寇”了,他如今被孟氏家宰公斂陽偏師看着,應該不會出什麼岔子,但季孫斯心裡總不太踏實。

就在季孫斯猶豫要怎麼談時,對岸卻來人了。

遠遠望去,那整齊而渺小的趙兵營壘裡出現了一隊人,打的正是趙氏玄鳥旗幟,他們緩步到了岸邊,開始登上那艘早已備好的中翼大船。

“那應該是趙小司寇本人……”

季孫斯大喜:“他莫不是要過來請平?”

他心裡已經飛快思索起答應趙無恤求和的條件了,恩,季孫斯覺得自己是個寬容的人,歸屬趙無恤的四邑可以全部留下,其餘各邑則由三桓瓜分,把最小的高魚邑算成公室領地即可,如此便能應付一心想尊君的孔丘了。濮南三邑有晉國插手,暫時不敢去碰,此外鄆城的牆垣必須墮毀,據說正在大野澤內打造的舟師要解散,軍隊控制在一師以下……

白日夢結束,公良孺又道:“咦,中翼開到河中心,拋錨停了。”

“又有一艘小舟從大船上朝這邊開來,舉着旌節,是使者!”

季孫斯和趕上前來觀望的孟孫何忌,叔孫州仇面面相覷。

“看這架勢,趙子泰是想在濟水中的大船上與吾等會談,既然他親至,肯定也會邀請這邊的卿大夫前往。二位堂弟,汝等誰去爲好?”

季孫斯此話一出,孟孫何忌和叔孫州仇的臉頓時黑了,相互看一眼後,竟齊齊盯着季孫斯,認爲他以執政之位去和趙無恤面對面談比較妥當。

“世上豈有執政在前冒險之理?不行,這絕對不行。”

就這樣,以往在爭奪領邑、民衆、財貨時從不相讓的他們突然變得孝悌起來,相互間推讓不已,場面難看透了。

孔子別過了臉,懶得見這膽怯的一幕,這三人在夾谷之會上對齊國卑躬屈膝,已經丟盡了魯國顏面,如今對內也是如此不堪。子路也怒髮衝冠,要不是他身份不夠,就主動請纓自己上了。

當對岸來船停下後,公良孺又發出了一聲驚呼,原來那高冠博帶的使者,竟是……

“子貢?”子路咬牙切齒,他不明白好好的同門師徒兄弟,現如今爲何要各爲其主?相互視爲敵人。

“賜……”孔子目光復雜地看着消失多日的愛徒緩緩走來,他亦步亦趨,全神貫注,手持君命,在履行使者的指責。

幾年前,戎山之上,那個素衣少年豪邁的志向猶在耳畔:“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相親如兄弟!用賜者興,不用賜者亡!”

善哉,這是辯士之志啊……

三桓還在相互推讓,但子貢已經通過了層層盤查,走到了他們面前。他沒有理會三桓,只是淡淡地鞠了一禮,徑自走到孔丘面前行了一禮。

是使者見敵國大夫之禮,而非弟子見師傅尊長之禮!

他比前幾日消瘦了,也更加成熟了,聲音比以往深沉了許多:“趙小司寇在濟水中的船上擺下了宴饗,特請大宗伯一晤!”

一時間,衆人皆驚,三桓則像傻子一樣愣在當場,尤其是季孫斯更是氣得渾身發抖。

“趙氏子怎敢如此,不敬,太不敬了!”

趙無恤無視了他們,他沒有邀請三桓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直接邀請了孔丘!

第649章 大風(6)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82章 鐵與血第966章 熵第56章 “民主制度”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1章 四子分封第799章 趙魏第1176章 特赦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957章 合縱(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514章 突騎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479章 孔方兄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347章 闞止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89章 無心插柳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352章 將治魯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722章 公孫勝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886章 少樑砲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53章 麟之趾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536章 求婚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434章 傷寒(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00章 阿姊(上)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956章 合縱(上)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97章 不棄親暱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220章 !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893章 階下囚第306章 孔仲尼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84章 蹴鞠練兵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447章 交鋒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