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冬至(一)

感謝書友小牛偉偉,流浪在夢中的打賞!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雞鳴剛過,天色微亮,新絳城裡下起了一場雨,遠方的雲層中雷鳴陣陣,彷彿預示着還有更大的驟雨將要來臨。

但這場雨無法阻止對於趙氏、樂氏都極其重要的大朝會。負責今日接待事務的晉卿趙鞅,早已和侯人一起,在館驛中迎了宋國賓客樂祁,一齊出發前往虒祁宮。

趙鞅和樂祁同乘一輛擎華蓋的駟馬戎車,郵無正爲御戎,在飄灑着微蒙細雨的新絳城中行進。

經過十多天的經營和謀劃,這纔有了今日的結果,兩位卿士心情都很不錯,扶着雕漆的車欄輕聲談笑。在聊了一會雙方兒女媒妁納采的時間後,便由趙鞅指點介紹這一路上的各處景緻。

“新絳又名新田,是一座嶄新的國都,在七十年前,先君景公時才從幾十裡外的舊絳遷來,此城由韓獻子規劃,鞅的先祖父文子也參與其中。”對於十分雍容規整,盡顯霸國風範的新絳,趙鞅還是很自得的。

樂祁放眼望去,此刻正值驟雨初歇,朝陽破開雲層升起,紅光遍灑城中,道路兩邊皆種的有榆樹、槐樹,飄零着橙黃豔紅的冬葉。雨後涼風拂面,他遠望則宮闕如雲,後顧則城門雄闊,兩邊坊、裡、市參差,也是一番壯觀美麗的景色。

沒多久,他們就進入了迎接外賓朝見的中軸道,此道一分爲三,中間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賓路,兩旁築有女牆,各高三尺有餘。這條賓路除了晉侯御駕出行,以及迎接各國卿士外賓時專用外,平時唯獨卿大夫可以着朝服行走,士和國人、野人只能繞道兩側的黃土路。

趙鞅不由得嘆息道:“想當年,晉國在悼公的霸業鼎盛之時,一年中甚至會有三四十個大小諸侯前來朝見,那會賓道上真可謂是車填馬隘。現如今,卻冷冷清清,只有樂伯一人受迎。”

樂祁默然,晉已失霸,只剩下魯、宋等依舊與之來往,而魯國在六月時已經派三桓之一的孟孫氏來入貢過。除此以外,衛國首鼠兩端,齊國、鄭國更是另起爐竈,自成體系,南方的小諸侯陳、蔡等則要麼從楚,要麼從吳,不聽晉國號令。

在賓道上行進了半刻後,雄偉的虒祁宮已經遙遙在望,越過高大的宮牆,隱約可見裡面重樓疊嶂的臺榭。

論起列國宮殿之最,當屬北方晉國之虒祁、銅鞮,南方楚國之章華、渚宮。

趙鞅介紹說,這座虒祁宮是晉平公時修築的,其本意是爲了和南方楚靈王建造的章華臺相比拼,看看誰更富麗堂皇。此舉被不少賢大夫如晉師曠、鄭子產詬病,晉楚兩個霸國的君主鬥富鬥面子,卻讓國野民衆,以及宋鄭魯陳蔡等中小國家吃盡了苦頭,每年貢賦翻倍。

樂祁又不免慶幸,好在宋國是微子之後,二王三恪之首,也是目前僅存的唯一公爵國,周天子尚且待之如賓客而非臣屬。所以晉侯要求宋國提供的貢賦還不算太苛刻,每年來一來,表示對霸主晉國的服從即可,何況還有宋的兩個附庸小邦滕、薛幫忙分攤壓力。

現如今,楚國的渚宮、章華已經在一年多前,被入郢的吳師一把火焚燬,所以虒祁、銅鞮放眼中原,大有顧盼自雄之勢,規格甚至超過了成周王城。

不過樂祁知道,晉侯的威儀,也僅僅在這兩座宮殿內才能顯擺顯擺了,他的號令,早已出不了新絳城,更別說晉國六十餘縣,以及士大夫們,都已經是六卿私屬。

宮殿近了,樂祁看得更是分明:高亢的夯土臺基,城樓的飛檐上蹲着陶、石不一的吉祥神獸,門闕、望樓和兩邊的宮牆上皆見有持戈披甲的衛士守衛。

虒祁宮的正門,兩側是兩頭張牙舞爪的石質雕像“虒”,這是一種頭頂有角的似虎神獸,它們沉默地守衛着緊緊關閉的硃紅色宮門。

當趙鞅和樂祁抵達時,已經有三輛戎車早已等待在此,靜候他們的到來。

三輛車都有華蓋,裝飾得富麗堂皇,由同樣毛色的駟馬駕轅。車的三位主人都是四五十歲的壯年,一身卿士打扮:冕帶朝服,衣黑綬赤,手持玉圭,腰懸長劍,下裳還掛着着琳琅滿目的玉組佩。

見到趙、樂二人靠近,三人便在車上將手籠在深衣廣袖中,微微點頭,向他們拱手致意。

樂祁和趙鞅一一還禮,他放眼看去,只見其中有兩位是他曾打過照面的。

一位是下軍將韓不信,韓氏家主言談舉止不失謙謙君子的氣質,這也是韓氏一族從韓獻子以來繼承的家風。

另一位是上軍佐中行寅,中行寅的面相微胖,看上去不適合動作的巍峨高冠下,玄色的纓勒住了雙層的下巴。此人全然沒了他父親中行穆子(中行吳)的勇武和廉潔,那雙貪婪的小眼睛正不住地朝樂祁腰間那珍貴的玉玦上瞥。

樂祁聽聞此人喜好收集玉佩玉環等物,貪婪程度爲六卿之最,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中行寅名義上是上軍將趙鞅的直系下屬,但樂祁知道,兩人的關係極其糟糕,這會見了面,都只是隨意地拱了拱手,懶得打太多招呼。

兩人十年前在那次鑄刑鼎事件結下的矛盾尚未化解。而兩年前,在自齊桓公首霸起,諸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盟會“召陵之會”,又因爲中行寅的貪婪而破產。

他索賄蔡國不成,竟然向執政範鞅進讒言,阻止諸夏配合蔡國、唐國伐楚,攪黃了晉國最有希望獨霸中原的盛會。逼得蔡國轉而投靠吳國,引吳師入楚,柏舉之戰楚軍一潰千里,幾乎滅亡。

爲此,雄心勃勃,希望讓晉國復霸的趙鞅覺得這是錯過了大好機會,在事後和中行寅發生了劇烈的爭吵,從此結怨。

但此人不僅是強宗大卿,還和執政範鞅親密無間,所以樂祁也不敢輕易得罪。

最後一位是生面孔,想來也是六卿之一,由趙鞅介紹給樂祁認識。原來是近幾年新上任的下軍佐魏曼多,位列六卿之末席。他面含微笑,身材一如魏氏的前代宗主們般偉岸高大,不愧是最初專門從事武職,發明了魏舒方陣的家族。

樂祁和前任晉國執政,玩叟魏舒關係還不錯,此時見到故人之子,不免又嗟嘆了魏獻子一番。

在寒暄幾句後,中行寅卻突然指着樂祁腰間那枚用緯帶懸掛的玉玦問道:“我聽說,西方之美者,有崑山之多珠玉焉。樂伯這枚玉玦的縝密而又厚重,光彩晶瑩,其白如虹,正是崑山之玉吧?何其珍貴啊,讓寅豔羨不已,不知道是從哪裡得來的?”

中行寅這番話將幾位卿士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了,在這等待的間隙,樂祁也索性解下玉玦,捧在手心讓衆人觀賞點評。

他解釋道:“這玉玦,卻是祁的先祖父留下的遺澤啊……”

樂祁的祖父,正是鼎鼎大名的司城子罕,又名樂喜,在他和右師向戎聯合執政宋國的期間,在國內外創造了一個鼎盛的時代。當是時,宋國政寬人和,還主持了諸侯間的弭兵之會,讓老對頭晉楚坐下來握手言和,給中原帶來了四十多年的珍貴和平。

子罕還有一件著名的雅事,那就是“以不貪爲寶”。

宋國有個賈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司城子罕,子罕卻拒絕接受。

獻玉的人說這是寶物,子罕卻道:“寶物?那也只是你眼中的寶物。我以‘不貪婪’這個品德爲寶,而你以這塊玉爲寶。你要是把這塊玉給了我,那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了,你走吧,好讓我們各自繼續擁有自己的寶物!”

獻玉的人哭訴說:“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責,小人身懷此玉,不敢外出。”子罕便把這塊玉放在鄉里,讓玉工爲他雕琢成玦,使這個人將玉玦賣出了好價錢後,纔派人護送他離去。

這件事情很著名,幾位晉國卿士耳熟能詳,他們紛紛點頭讚歎,只有中行寅眼中精光閃爍,急促地問道:“樂伯這玉玦,難不成是那人所獻的寶玉,可爲何又會到了你的手中?”

樂祁回答:“然也,那賣玉人後來成了鄭衛間的大行商,十年前,他自知將死,竟又贖買了此玉玦,送了回來,說是要回報祖父的德澤。祁拒絕了三次,他送來了三次,最後一次讓人擱在門扉處就跑了,讓我孰爲無奈。”

“最後還是我的庶女兒勸我說,不如以重金賈之,將玉留下作爲對先祖父的一個念想。於是我便用了金爰十枚,外加幣帛無數,換得此玉玦。美玉無價,而先祖父的品質和德行更是無價,祁德薄,只是在覲見晉侯時,方敢佩帶此物。”

衆卿士唏噓不已,對司城子罕又讚揚了一番。

唯獨中行寅卻當衆說了這麼一句:“原來如此,這樣一來,玉玦更是難能可貴,樂伯,此物我甚是喜愛,如同君子好逑淑女一般,你可否將它賣與我?”

樂祁聞言臉色一滯,韓不信和魏曼多面面相覷,但礙於身份低於中行寅,不好說什麼。

中行寅以爲是他捨不得,又道:“寅願出十倍之價!”

此時,一旁的趙鞅卻忍不住了,他壓低了聲音怒斥道:“中行伯!你不要太過分!”

求收藏,求推薦……

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1095章 無題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799章 趙魏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54章 造紙術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767章 萬歲!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873章 王孫勝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24章 周髀數字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469章 第藥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539章 巫頌(中)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32章 三裡歸附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996章 楚巫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2章 呦呦鹿鳴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1007章 卸甲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96章 成鄉!第943章 刑人(下)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59章 首禍者死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863章 魏韓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23章 君子如玉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340章 巫頌(下)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546章 墮郈(上)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52章 冬至(一)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654章 大風(11)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