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季嬴

按照傅叟的料想,如此一來,韓氏或許能對未來更放心一些。

..

但爲時已晚,且不說當時趙無恤尚無賢名,韓氏嫡孫女哪能看得上他一個賤庶子,往後的事情誰也料不就。

現如今,這一計策的實施條件已經完全不存在了,若是下出來,反倒會成一招爛棋。

他清楚趙鞅的脾性,雖然去魯國那一趟在無恤的勸誡下性情收斂了不少,與韓氏、魏氏的關係穩固發展,對知氏也不再公然牴觸。但趙鞅卻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從不毀諾!

何況此計更可能一次性得罪韓氏、司城樂氏兩家人,結果還討不到好。

趙伯魯與韓姬的婚約雖未正式公開,但在晉國卿大夫圈子內已經人盡皆知。而趙無恤與樂靈子的關係因爲那場羊腸阪的風雪夜刺,以及他扶樂祁棺槨歸宋,爲其守靈一事更是無人不曉。

一旦反悔,晉、宋的卿大夫們會對趙氏不齒,伯魯以後也再無顏面立於世了。說不定,對人頗講究情義的趙無恤也會怨憤他……

於是傅叟立刻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事後之論吞回肚子裡,集中精力應對趙鞅關於另一件事的詢問。

在趙無恤、董安於、尹鐸等人的共同建議下,趙鞅這些時日一直在籌謀一件大事。

那便是遷家!

儘管有許多反對意見,但趙鞅卻意志堅定:“三年之內,要持續不斷地往大原、狼孟等地移民開拓,待到那數縣之地人口多達十萬後,便可以將趙氏的家廟遷到晉陽了!”

無恤在魯國與三桓、陽虎鬥智鬥勇之餘,與晉國本土的消息來往也從未斷掉,晉國內部聽聞了他的事情,他也通過趙氏如飢似渴地瞭解晉國國內發生的各自變化。

在上次建議趙鞅“高築牆,廣積糧”後,又陸續寄來了不少簡牘,闡述自己對趙氏未來的想法和謀劃。

有了對趙氏領地經濟、人口十分熟悉計僑。還有聰慧的張孟談輔佐,無恤對形勢的分析愈發中肯。比如趙氏的田畝政策、大本營轉移計劃、對各小宗和領邑的集權手段等等,許多事情都戳中了趙鞅的癢處,他對無恤是越發的滿意了……

如此一來。小兒子雖然不在身邊,卻依然能向趙鞅進諫,拾遺補缺,不差於他的三個兄長!

但有一件事情趙無恤是不方便說的,那便是關於世子之位的歸屬。雖然趙鞅上次會面時許下了允諾。但他作爲當事人。若是在簡帛裡一個勁的叨叨,言多必失,失了趙鞅歡心反倒不美。讓那些已經意屬無恤的趙氏的家臣,如董安於、郵無正來諫言效果反而更好。

“小子在與人博弈時,聽說過一句話,叫金角銀邊草肚皮,遷都晉陽,可以避開敵對卿族的主力,又可放心開拓戎狄,經營好一角。其形勢彷彿當年獻公時的晉國!”

這是趙無恤在一張“公輸紙”上寫給趙鞅的親筆信,也是他認爲趙氏想要化國爲家,必須經歷的歷程!

無恤在信中分析道,趙氏在新絳附近處於絕對劣勢,太行以東的大片領土卻又歸屬邯鄲氏,其餘諸邑四散,唯獨在晉陽一代比較集中,而且山河形勝之地,易守難攻,可以作爲軍事要塞。只可惜。那裡十多年前還是“豺狼所嗷,狐狸所居”的荊棘叢生之地,若是想要遷徙宗族中心,還需要長時間的開拓和改造。

一如他所說的狡兔三窟。現在趙鞅依然年富力強,父子兩人一人一邊開拓反倒是更好的戰略,雖然,無恤選擇的地方恰恰是“草肚皮……

開局不佳,不過能下成怎樣,能不能一舉翻盤。還得看下棋人段位如何!

……

與傅叟等人談完公事後,趙鞅回到了居室,臥在榻上,一手撐着頭,一手捏着自己的眉宇,想着與趙無恤有關的事情。

趙鞅也煩惱啊,做晉國次卿可不容易,一面要考慮宗族,趙氏內部,兒子們、小宗、家臣,紛亂的事情已經數不勝數。此外還得應付國內五個敵友,一面又要顧慮邦國,着實心累。

但趙氏第一家臣董安於在晉陽主持大局,身邊的尹鐸和傅叟雖然各有所長,但卻也各有所短,三個兒子並不足以依靠,他身邊需要一個輔佐之人。

就在此時,門扉處卻傳來輕輕的敲擊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趙鞅性格剛強,對下嚴苛,他在處理政務或者休息的時候,無人敢擾。

他皺着眉頭大聲問道:“何人在外吵鬧?”

“是女兒。”

趙鞅的怒氣憑空消散,來者正是他的養女季嬴。

門扉推開,一朵紅雲飄了進來。

季嬴穿着紅色深衣,在門口脫下魯縞織就的鞋履,只着潔白足衣推門而入。

過去一年裡,或許是唯二值得依靠的弟弟遠行,季嬴也發生了她發生了極大的蛻變,從一朵含苞的花骨朵變成了初開的繁花。

雖在門外等候了許久,她卻依然神氣嫺雅,姿態輕盈,不見有一絲一點的紛亂,舉止間落落大方,文雅而自然。

但也有不變的地方,比如那份發自內心的溫柔和細膩,她腳步輕盈得像一片蘆花,在廊檐下的木板地上躡足走過時,幾乎不發出一點聲音。

隔着十步,她便朝趙鞅襝衽行禮,道:“父親安好。”

趙鞅微笑着擡手:“免禮罷……”

他忙於外事,知氏夫人身體不佳,魏姬不受寵愛,居於新絳趙府。所以下宮家事很大程度上被季嬴默默接了過去,凡是女子能負責參與的祭祀,全都一手包辦,從未讓趙鞅操心過。

這也是讓他頗爲欣慰的一件事情。

“父親,臘祭的享祀已畢,接下來可還有事情需要女兒去安排的?”

趙鞅想了想道:“也就剩下明歲開春的各種祭祀了,迎來送往方面,韓氏的阿虎已經成年,給韓氏的禮物要加倍,感謝下韓伯今日來拜訪的好意。等到三月份時,伯魯便要與韓氏女成婚了,那些賓禮之類。還須你多多操心……”

季嬴應諾,又垂首道:“父親,女兒還有個不情之請。”

“何事?但說無妨。”

“瓷器本出於成鄉,技藝掌握在那些魯國陶匠手中。去歲以後收了不少值得信任的趙氏陶匠爲徒,在下宮也有建造瓷窯,如今銷行天下的瓷器,七成產於下宮,三成產於成鄉。分別被稱爲趙瓷、成瓷,所獲的金玉錢帛頗爲可觀。”

趙鞅原本還面含微笑,現在卻慢慢嚴肅起來了,自己這女兒,居然對趙氏的支柱產業如此瞭解,她的確和無恤一樣,時不時就能讓他另眼相看。

“父親政務繁忙,或許未曾發覺,自從今年**月間,半數魯國陶匠去魯國西鄙投奔無恤後。或者說,從無恤離開晉國後……”

說到這,她面上有了一絲罕見的感傷,但轉瞬即逝。

無恤的遠去雖然讓季嬴一度傷神,但她本就堅強,很快就振作了起來。這一年多裡倆人書信往來也沒斷過,季嬴親手做的春服、夏蟬衣、秋服、冬裘,鞋履一一寄了過去,無恤凡是有什麼新穎的出產,也會讓人送回來。

比方說前幾天。從魯國寄來了不少似絹非絹,似麻非麻的東西,名爲“紙”,質量好的可以用來書寫。比沉重的竹簡方便多了,質量差些的則可以用來做些不能爲人道之的事情……

想必宋國樂靈子處,也收到了一份罷?

她臉色微紅,輕咳一聲後繼續說了下去。

“從那以後,雖然下宮、成鄉出產的瓷器不減反增,但質量和外觀卻再無改進。連在新絳、溫縣等地的售賣也有些萎縮。匠人們不得其解,女兒在開窯時去看過一眼,發覺大多都是青瓷,全然照搬原先的樣式,成色雖無多少變化,但看着卻索然無味。”

“爲何會覺得無趣無味?”

“工匠們沒有用心去做,只是在模仿無恤和魯陶匠留下的工序而已。世人已經對此物見怪不怪,女兒聽無恤說過,這類工藝,重點在於用心研製,推陳出新,才能長盛不衰。所以想懇求父親,讓我試着管一管瓷器燒製,何如?”

說罷,她擡起了頭,殷切地看着趙鞅。

說到用心,說到對瓷器的喜愛,誰人能勝過她?

季嬴眉清目秀,眸子清澈宛如水晶,頸項纖細溫柔,肌膚晶瑩細嫩,絕美的臉上自有一種安閒的態度,無法形容,只讓趙鞅感慨不已。

她與其父、其母長得越來越像了。

季嬴已經十六歲了,但趙鞅卻遲遲未爲她舉行及笄之禮,她也不着急,反倒專注於未趙鞅分憂解難。

於是趙鞅接受了這份好意,手指敲了敲案几,曰:“可!”

季嬴欣喜,再拜道謝,卻聽趙鞅提出了一個條件。

“瓷器已經是趙氏柱石之一,無恤帶着魯陶匠創造此業,其中自有它的規矩,雖然你說得頭頭是道,可不能由着喜好亂來。這樣罷,你先代管成鄉那幾個小瓷窯,看看半年後,會有怎樣的成效……”

……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翌年夏五月,繁花似錦,魯國西鄙已經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

那是田間粟苗的顏色,是青蛙野草的顏色,也是濟水、濮水的顏色,岸邊的楊柳,水中的荷葉,還有盪漾着綠色青苔的水花,一條條狹長的船隻從上游駛來,呈百舸爭流之勢!

船上站着些着短打,腰間別短劍,手持兩丈酋矛、長戈、長戟的兵卒,看這樣子,似乎是在修習水戰之法。

岸邊,穿着輕薄夏衣的魯國小司寇、三邑中大夫趙無恤卻大搖其頭。

他對身邊的張孟談等人說道:“雖然這些武卒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已經初始水性,在快走的船上也能漸漸站穩腳跟了,但想要進入大野澤,與那些在水泊裡活了半生的羣盜抗衡,還差得遠呢!”

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649章 大風(6)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539章 巫頌(中)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545 師徒、父子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557章 虎第912章 沸鼎(下)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66章 熵第479章 孔方兄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51章 大風(8)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76章 一步之遙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94章 圈套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053章 麟之趾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81章 收之桑榆第650章 大風(7)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785章 家人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434章 傷寒(下)第794章 壁壘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94章 醫扁鵲第996章 楚巫第445章 野心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5章 東門館驛第255章 募兵制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839章 徐國第442章 天逐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653章 大風(10)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1217章 獲麟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88章 叛國罪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1011章 國殤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48章 濟清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