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名法,義利

鄧析和籍秦的佐吏鄧飛一樣,原本是鄧國公族,鄧國亡後,他們的祖先向北逃到了新鄭,成了鄭國士人。:。

鄧析在鄭國地位不算高,但名聲卻極其響亮,趙無恤在新絳時偶有聽說,到了宋國後消息來源廣了,雙耳就時不時會被這個人的各種事跡包圍。

當年子產鑄刑書,開創了諸侯成文法的先河,鄭國也成爲後世法家起源地之一。子產的做法已經是首創,還遭到了晉國大夫叔向的極力批評,然而,鄧析卻比子產更激進!

趙無恤聽說鄧析欲改舊制,對子產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很是不滿,年輕時便“數難子產之政”。子產對民間的輿論是很寬容的,曾經“不毀鄉校”,所以並未利用權勢讓鄧析這個反對派永遠閉嘴。

子產去世後,子大叔執政,繼續實行子產的政策,鄧析依舊對子產鑄的刑書多有批評,於是自編了一套新的成文法,將其刻在竹簡上,人稱“竹刑”,據說比子產刑書要更好更全面。

當然,對鄧析負面的評論也很多,老實質樸的宋國人就很不喜歡鄧析的“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詞”,視之爲詭辯。

“這鄧析的名字,我在後世似乎也聽過,從目前的消息看,他可以稱之爲法家,也可以稱之爲名家……”

趙無恤有在濮北的甄、廩丘建立一套律法制度的想法,但卻極其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對鄧析頗有關注。但聽說他最近在新鄭炙手可熱,這區區兩邑士師的職位,不知道能不能吸引他……

如今鄭國子大叔已死,七穆之一的駟歂執政,鄧析也蹦躂得越發歡實。

他最近在新鄭聚衆講學,向人們傳授法律知識和訴訟方法,並當起了“律師”,幫助別人訴訟,大獄要求一件上衣作爲報酬。小獄則要一條襦裙。鄭國民風開放,商賈遍佈大街小巷,所以爭執也比較多,鄭人獻衣而學訟者不可勝數。

所以趙無恤只能先派人去新鄭打探消息。和鄧析搭上線,想辦法弄幾卷《竹刑》來觀摩觀摩,但卻沒法立刻把他誘來這兒。

“更何況,鄧析曾公然宣稱不法先王,不事禮義。和儒家的根基全然相悖。他要是來了魯西鄙,法先王、重禮儀的孔子肯定會憤怒至極,我手下子貢、子有、子華三人說不準也會有顧慮,此事還得從長計議啊……”

趙無恤沒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大無私理念,他想要的“法”,至少在數十年內,必須是爲他這個統治者的意志服務的。要是來了一個桀驁不馴的刺頭帶着民衆鼓譟,他只能儘量向子產學習,忍着不下手將其幹掉。

……

在邑宰、司馬、士師、長老這四個各自擁有官署和佐吏的職位外,趙無恤還因地制宜。設置了城門吏、計吏、倉吏、廄吏、農吏、醫吏、工吏、市吏等,俸祿從斗食到百石不等。

計僑的數科學生們學以致用,做了計吏、倉吏。小公輸班的父親公輸克做了工吏,統轄魯國新來的匠人,扁鵲的徒弟子豹則是醫吏。他們基本都能各司其職,發揮自己的特長。

甄氏在之前被趙無恤帶走的不少子弟都被加以任用,但基本都集中在廩丘。而廩丘氏族子弟則被安排到了甄邑上任,這種異地任職的方式也讓當地氏族和邑吏勾結變得困難。

那百名趙鞅留下的趙氏家臣子弟也被他抽出部分,打散在各職守裡作爲監督者。

新政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但這套班子只能算勉強湊合。

“現如今的甄、廩丘。要將衛、齊、晉、魯四個不同國籍,口音的官吏們捏合成一個緊密的集團,可謂任重道遠。別說一年兩年,甚至得花費數十年才能消弭他們的界限!區區兩邑三萬之衆尚且如此。何況九州千倍的土地和人口,由此可見,一天下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細細想來,秦朝爲什麼統一後十多年就分崩離析,也就不足爲怪了。

雖然艱難,但只能咬着牙做下去。誰讓趙無恤拼死拼活,就到手了這麼一個不上不下的開局之地呢?

創律法,謀鄧析並不是目前至關緊要的事情,可以慢慢經營,趙無恤手頭最重要的,還是“從采邑到鄉亭什伍”這一項。

實際上,西周早期是比較集權的,周王畿的六鄉六遂基層制度分爲“比”、“閭”、“族”、“黨”、“州”、“鄉”,他們與“伍”、“兩”、“卒”、“旅”、“師”、“軍”一一對應。村社居民行政組織與軍隊的軍事編制兩兩相應、互相統一,這就是兵農合一的古制。

西周的王畿漸漸分割,鄉遂和井田制度一起崩潰了,到了後期南國之師喪盡後,只能依靠王畿大夫的領邑私兵徵召作戰,防禦犬戎入侵,鄉遂漸漸被采邑製取代。

各級卿大夫的封地名爲采邑,邑有萬戶,千戶,有百戶,有十室,原來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點。凡此種種,散佈在中原各地,屬於不同的封邑主或氏族,他們世代傳承,根據宗族血緣抱團而排外。

到了春秋,甄和廩丘雖然實行衛、齊兩套基層制度,但大體上也是這種采邑制的延續。

如此一來,就會造成行政分散而低效的情況,肉食者能統治駐紮在大邑,但其他小邑聚的控制,只能指望各邑氏族配合。

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將一個地區的民力和資源高效化利用,遇到戰時就得面對和地方勢力扯皮和相互妥協的情況。

焚券市義和秋收後,趙無恤如今已經在甄和廩丘建立了絕對的威信,兩地新的職守確定,新政便可以從上到下鋪展開來,隨着一封簡牘傳遍了各小邑,新的基層制度也開始推行了。

“合小邑聚,集爲亭、裡,裡中則設什、伍!”

甄和廩丘兩邑之下,趙無恤設置了亭和裡,亭控制道路治安,有亭長,由趙無恤親自任命,下屬有求盜、亭父、亭卒,來往行人和商賈都要接受亭的盤查問話。

裡是基本單位,所轄百戶左右,有各氏族長者或老者兼任的里正,還有專注於農事的“力田”。居民以五家爲“伍”、十家爲“什”,將什、伍作爲基層行政單位,也是徵召時的作戰單位。規定裡中的民衆無論國、野、貴、庶,按氏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一一載入戶籍,稱之爲“編戶齊民”。

“料民”等前期工作已經在之前兩個月內,在張孟談的主持下陸續完成,雖然這種人口普查方式自從周宣王以來頗受詬病,但現在已經是諸侯間尋常的事,衆人也見怪不怪了。想要了解一個邦國、城邑的力量,就必須知曉戶口幾何,田畝多寡。

“裡”在無恤規劃中的是民聚空間,戶籍的管理與民戶的組織是其核心,里正和什伍則是統治的基層單位。

“亭”則作爲趙無恤政權得以滲透到基層的單位,沿着塗道路徑形成線式分佈,將作爲行政中心的邑和裡串聯起來。

這一點一線,就把甄和廩丘的基層徹底變成了一個“網”,一個趙無恤可以籠盡兩邑力量的大網!

這便是他所說的“從采邑到鄉亭什伍”!

說白了,既是對西周,乃至於較爲集權的諸侯齊、楚兵農合一,政軍合一制度的效仿,也是戰國秦漢那一套地方制度的先聲,很適應目前濮北的情況。

百餘年前的管仲改革,幾十年後的魏國李悝變法,後世的商鞅變法,無不如此。將集權灑向鄉亭里閭,想盡辦法增加對基層的動員力度,就能富國強兵,就能拔得頭籌。

……

在這些簡牘寫就,準備潤色後發往各亭裡的時候,年輕的公西赤曾擔憂地詢問道:“大夫如此大張旗鼓地更改制度,就不怕各邑聚的氏族們不滿,羣起反對麼?”

趙無恤卻笑着反問道:“反對?”

“誰敢反對!”

他目視身邊的成摶,讓他回答公西赤的疑問。

成摶的父親成巫身體漸漸不行了,無法遠行,所以此次留在了成鄉。趙無恤也懶得理會這是真是假,畢竟成鄉在趙氏內部依然是他名下的食邑,就讓成巫和竇彭祖等人繼續經營,雖然不指望他們能更進一步,但維持住成鄉的富庶應該沒什麼問題。

不過成摶卻是有些忐忑的,對趙無恤也更加畢恭畢敬。

但趙無恤授予他廩丘假士師之職,卻又讓成摶心中稍安,於是他分析道:“甄氏乃是全邑各族之首,如今在邑內服服帖帖,其他各小族又哪敢冒頭?不滿之前,得先想想每日訓練不休的武卒,還有如林的戈矛。至於廩丘齊人,在甄之役裡是被完全打怕了,那些昔日強悍的齊卒如今都成了順民。”

“更何況,新設立的裡中,里正通常由當地的舊氏族族長、老者擔任,原先的權力並沒有少,只是多了受邑吏直接管轄而已,沒有理由與大夫爲難。”

聽了成摶的分析後,年輕的公西赤的三觀受到了巨大沖擊。

ps:雖然“子產殺鄧析”這個謠傳比較流行,但看過左傳就可以知道,直到這一年,鄧析依然活蹦亂跳着。

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956章 合縱(上)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26章 猛士歸心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208章 成之誓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1176章 特赦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137章 三箭第413章 獵國(下)第591章 天道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865章 大業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993章 鳴條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1085章 徐偃王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28章 涉彼北山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280章 父與子(上)番外8 羋月傳(中)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809章 魏策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433章 傷寒(中)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557章 虎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561章 大將軍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793章 四君子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513章 右翼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56章 西施(下)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993章 鳴條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55章 公輸紙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158章 周德已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