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

中都邑給趙無恤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到處設立的粥棚,也不是歸之如流水的鄆城、大野澤民衆,而是這裡的一種氣質.那就是多數人的尊卑有序,以及守禮、鞠讓。

冉求介紹說,孔子門下的“升堂”弟子們都被放到了各地的百戶小邑中管理里閭,而在中都之郊負責接待流人的則是冉雍,字仲弓。

冉雍同樣二十出頭,他是冉求的同族,但已經血緣疏遠,淪爲卑賤的庶民,連士都不是。他長着一張憂鬱的長臉,頭上是圓圓的髮髻,籠着寬袖讓人將冉求運回的粟米搬運下來。

在得知冉求因爲兵卒帶的太少而在塗道上遇襲後,冉雍出言安慰他道:“大野澤的羣盜也是活不下去的民衆,我幼年卑賤,故知其苦痛,若是能以德化民則可以解決,以兵甲進剿卻收效不大。”

他倒是一眼看穿了羣盜肆虐的緣故是部分魯國領邑大夫的殘暴不仁,但卻主張非暴力不對抗,顯得有些迂腐。

趙無恤與之見面後想:“這大概就是他以德行聞名,而不以政事見長的緣故罷。”

不過把出身卑賤而有憐憫之心的仲弓安排在這裡是很有效的,他一會親自攙扶老者,一會又低聲勸說他們不要慌亂,安撫了流民們驚懼的情緒。

於是民衆們進入這裡後,彷彿放下了爭心,因爲孔子以犧牲軍備爲代價,換取粟米維繫着流民們的生活,並儘量撥出土地安置他們。離秋收也還有半月時間,鄆城和大野澤的流民源源不斷進入,但孔子似乎想不到拒絕他們入境的理由,也想不出能廣增糧食的法子,所以才讓冉求去汶西、宰予去曲阜借糧。

冉求雖然運了十來車粟米,但面對千餘徒然涌入的流民,依然是杯水車薪,只能熬粥勉強維持幾天。

就在此時。趙無恤出面了,他對冉雍說道:“甄城和廩丘雖然也不富裕,但撐到秋收是沒問題的,餘可以將廩丘府庫裡的部分粟米運抵中都邑。也算餘身爲子貢之友人,爲孔子做些事情。”

冉雍憂鬱的臉色一鬆,拱手行禮道:“謝過趙大夫,不過此事還需夫子應允,且非爲夫子一人。是爲千餘黎民也。”

趙無恤微微點頭,據他觀察,仲弓雖然有些迂闊,但也不失爲一縣之才。

進入中都邑外郭後,趙無恤則發現這裡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行人相撞也不爭吵。田畝恢復了原始的西周井田制,國人在完成私田裡的勞作後,不用兵卒、鄉老來催促就會自發前往中央的公田開耕。一位身穿葛麻粗布衣物的中年儒士帶着一位弱冠少年攜壺漿來犒勞。朝他們行禮表示感謝。

“子騫師兄,赤!”冉求站在路邊,遠遠朝那中年儒士和少年招手。

“子有師兄!”

少年扭頭一看面帶喜色,而中年人則先與農人們說了幾句話後才走了過來,他目視長達數十步的趙無恤車隊,一看就知道是貴人經過,便正了正衣襟,帶着少年一絲不苟地拱手行禮。

原來中年人名爲閔損,字子騫,他三十餘歲。屬於孔子年紀較大的弟子。他穿着簡樸,面容淳厚朴實,以孝而聞名,據說孔子曾稱讚他:“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而那個年歲比無恤還小一些的少年,則名爲公西赤,他頭上還留着發鬟,眨巴着眼睛朝趙無恤的旌旗和戎車,還有威風赫赫的武卒猛看。他是冉求母家的孩子,也被送來向孔子求學。因爲天資聰慧,很有希望成爲升堂弟子。

當趙無恤問孔子如何治民時,閔子騫答道:“夫子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民衆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故有所成。”

公西赤則如同背書一樣搖頭晃腦地說道:“夫子曾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衆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話雖有一定道理,但趙無恤卻不認可恢復井田這種呆板的做法。

井田的維持是與宗周的歷史特點相結合的,到了春秋時已經極其不適應,魯國曾初稅畝、作丘甲,齊國相地而徵衰,晉國也有作州兵,都是一種對現實的改革和適應。私田稅畝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儒家懷舊的情懷和復古的執拗也無法阻止這種情況浩浩湯湯發生。

趙無恤暗暗想道:“所以孔子此人的爲政也有些複雜,他一方面知道亂世裡兵甲的必要,足食的重要,卻依然把恢復周禮作爲根本**,想以井田爲經濟基礎,尊卑有序的禮樂爲綱來治民。來到中都後,我便看到了他所建立這個‘烏托邦’的侷限性。”

當是時,早期儒家還沒有完全脫離實際,他們大多數出身草根,對時代的適應性還是很強的。

只是心裡想和嘴上說是一回事,但實際貫徹起來又是一回事。就和後世墨家批評儒家的,說這些人能高冠儒服坐而論道,但站起來做事卻無從下手。比方孔子和其弟子冉雍都知道富民是必要的,但若是仔細追問如何“富之”,具體要怎麼做,他們恐怕又說不出太多的策略。

早期儒者有一個質樸的理想,知道理想要到達的彼岸是“致堯舜”,卻因爲不會游泳,不會造舟楫,只能站在河邊給別人出着主意。

“過河!”

“敢問如何過河?”

聊到這裡,儒者們便只能顧左右而言他了,後世典型的儒者如孟子就是這樣,能對魏惠王侃上洋洋灑灑一大堆,卻不會涉及具體措施。若是換了秦法家,就會規劃出無數條詳細到令人髮指的舉措,並將其變爲推廣到全社會的法令。

更別說現如今趙無恤把子貢籠到了自己的袖中,讓中都邑少了一位能理財開源的貨殖專家,所以沒什麼開源頭緒的孔子只能往節流和拆東牆補西牆上想辦法。

而對殘酷現實的不滿又幻化成了對宗周時代的懷念,將復古作爲一種救世的良方,渴望恢復聖王、周公之治。至於這種法子靠不靠譜,後世的王莽同志已經以身作則實驗過了……

“其中的種種隱患,治理千室之邑或許還不會顯現出來,反而給我一種從亂世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可若是治理一國,因爲孔子也不能事必躬親,而閔子騫等一邑之才就會遇到瓶頸,善政也就變成與現實脫節,一意孤行的苛政了……”

所以孔子之政適合用之於維持小鄉小邑宗法社會的穩定,卻不能用於富國強兵,這或許就是孔子一生搞政治沒太大建樹,最後卻只以私學教育和記述《春秋》出名的緣故吧。

不過面對諸多孔子門徒,趙無恤說出的卻是這樣一番話:“善哉,比起高魚、鄆城的苛政來說,卻是強太多了。”

事實的確如此,中都邑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民衆雖然溫飽守禮卻不夠勇猛強大。若是遇到外敵,在亂世中,這種虛幻的假象不知道能持續多長時間……

但它依然和甄、廩丘一樣,是魯國西鄙的兩座燈塔!

而在這個物慾橫流,禮樂崩壞的時代,趙無恤也在此窺見了一些名爲“理想”的東西,比起貪鄙的卿大夫們,孔門各有性格的弟子們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現在有些明白,爲什麼儒家能夠在春秋戰國成爲顯學了……”

於是趙無恤言道:“我曾聽聞孔子有言:年十五而志於學,餘虛歲十六,正是向學的年紀,如今途徑中都,欲借宿一夜,也想正式拜訪一下孔子,向他請教學問。”

但閔子騫聞言後卻無奈地說道:“卻是不巧,夫子前幾日去了泰山之陽,親自向那些城邑的大夫、邑宰借貸糧食,以賑濟饑民,歸期不知……”

……

“《魯頌》曾言,泰山岩巖,魯邦所瞻,此山亦曰岱宗,我年輕時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忽焉特起,博厚崇隆,拱衛魯國北鄙。自此羣山翼帶,直抵海濱,爲天下之奧區,羣山之至尊者也!”

時值仲秋,泰山南麓**變幻,羣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一個小小的車隊正在山陽道上行駛,正是閔子騫所說前來向各邑大夫借貸粟米的孔子一行。

身材高大,面容謙和的孔子坐於安車之上;眉直眼闊,神情樸實可親,衣物卻頗有些陳舊的顏回爲御;留了一臉濃須,腰間還彆着長劍的勇士子路手持長戟,安步當車行走於車側。

孔子的弟子雖多,但出門總喜歡帶顏回和子路兩人,有顏回則到了野地裡也會被妥善照顧得如同在家一般舒適。有子路則惡音不聞於耳,子路有萬夫不當之勇,能力搏泰山的虎豹,拔劍嗔目,甚至能嚇退數十盜寇。

不過此時此刻,耿直而忠勇的子路卻梗着脖子,臉偏朝一邊,氣哼哼地踢着路上的石頭泄憤,倒像個耍性子的未冠少年,不像四旬中年人。

聽到孔子的話後,子路氣呼呼地說道:“此次前往山陽求粟米,諸邑大夫無一人願借,夫子卻還有興致說什麼‘泰山忽焉特起’?”

第966章 熵第942章 刑人(上)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993章 鳴條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626章新婚夜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204章 君與臣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934章 天道遠第904章 巨輪第20章 術業專攻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54章 冬至(三)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87章 邯鄲九月(上)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545 師徒、父子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835章 無私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362章 大禮議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939章 嘎嘣脆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952章 連橫(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162章 大道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482章 戰和第45章 兄弟鬩牆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441章 用人第1137章 三箭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