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語言障礙

(求下各位手裡的保底月票)

在購買到莊園後,趙無恤便開始對這裡進行改造。

莊園的主要作用不是居住和農稼,而是駐軍和訓練,以及作爲無恤在宋國的落腳點。

所以,他便僱傭周邊農閒的國野民衆,將此地建成了一個土石結構的小型堡壘。

當然,他一個晉國亡人,爲了不讓人生疑,所以牆高有限,但卻非常結實。像上次成鄉攻防時,被人用木頭樁子撞開的事情,可不會再有了。

牆垣外是能跑馬、合軍和蹴鞠的平坦場地,另一邊則是弩兵們訓練用的靶場。

土石結構的望樓在莊園四角樹立,如今五六百人人吃馬嚼,每日都要耗糧五六十石,其餘肉食、蔥韭等無算。所以位於乾燥小丘上的倉稟被各地買來的糧食裝的滿滿的,能保證粟支一年之用。

莊園內低窪的角落裡,還有一個小型匠作坊,可以鑄造少量箭頭、兵刃,編綴和修補革甲,並改進弩機的結構。他讓弓人和鑄工合作,增造了五十把弩備用,青銅機括也被更新,還安裝了可以用來瞄準的望山。

當然,這個莊園的主體,還是那一排排土木結構的兵營,原本空着大半,在新募的宋國人涌入後,頓時擠得滿滿的。

蒙城人漆萬就住在裡面,對這居室,他相當滿意,晚上有被褥,雨天也很乾燥,還沒有漆園裡各種難聞的味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原本他想和自家堂弟一起住,卻被溫縣伍長吏痛斥了一頓。

“此處按卒伍分配居所,不得亂走亂闖,一個大屋二十六張榻。以兩長爲首,我則是汝等的伍長;被褥早起後都得給我疊整齊,別問爲何。別問有何用處,旅帥也是這麼疊的!若是忘了。或者隨意處之,晚上就光着腚挨凍吧!”

“此外,爲了防止疫病,屋內外每日由各伍輪流打掃,內急去公溷,嚴禁隨地溺尿,違者嚴懲!”

於是在這裡,昔日漆匠每天的生活就變成了疊被。朝食,訓練,饗食,睡覺。

最初的半旬,每日做的基本就是分清自己所屬的伍、兩,認清自己的長吏,以及他們喊出的號令。

然而在這個階段,或者說,從宋人募兵們進入莊園的那一刻起,趙無恤就發現自己遇到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關。

語言問題!它有時是交流的媒介。有時卻反過來阻礙溝通。

按照十人學成,教戰百人的模式,趙無恤將對操練和新軍法比較熟悉的成鄉老卒提拔爲兩長、伍長。然而他們喊的口令。宋國人竟然聽不懂!

無恤這才反應過來,春秋之時,晉南地區和淮泗一帶完全是兩個方言區,或者說,從古至今,本來就是不同族羣的聚居地。新絳方言是宗周雅音、戎狄雜語、夏音的混雜,而商丘則是商音和淮夷雜語的混合。

比如老虎,宋國商丘話的發音是“李父”,秦晉一帶則發音爲“伯都”。

雞。宋人謂之爲“繦縵”,晉人稱之爲“雞雛”。

臿這種工具。宋謂之爲“鏵”,晉人稱之爲“喿”。

兩地比後世山西和河南的方言差距大多了。初來乍到想聽懂,根本不可能。

是不是應該用一門通用的語言呢?他沒來宋國前和樂祁、樂靈子說話時用是成周雅音,但雅音僅僅在士大夫中流行,下層民衆聽這門“普通話”也如雞同鴨講,所以不可行。

最後,還是來自溫縣的蘇壽餘提供瞭解決方案。

溫縣和新絳隔着太行山,方言的區別也很大,關鍵是,晉人能聽懂,宋人也能聽懂!

究其原因,溫縣所在的南陽之地,原本就是妲己的故鄉有蘇氏之國,也是殷商遺民聚集的地區,商音有所遺留。

於是,每個新兵的兩中,都放進了一名來自溫縣,參加過棘津之戰的老卒,充當“翻譯”,口令也由他們來喊。

經過這件事,趙無恤卻深深地感覺到,在異國募兵,乃至於行商、統治,語言問題是一道多麼可怕的溝壑。

“看來子貢、封凜這類會說各國方言的人才,必須培養或招攬一些才行,不然日後到了衛、魯之間,又要抓瞎一番。”

語言障礙得到了解決,訓練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止右轉左轉齊焉”,溫縣伍長在四個月裡早已精通了成鄉模式,每一個口令發出,都會示範給新兵們看。

於是,在最初的幾天裡,莊園外的環道上,只見各兩新卒們開始排成橫隊縱隊,一邊跟着軍吏行走、小跑、快跑、立定,一邊傻乎乎地喊着口號。

“碗是左,箸是右!碗是左,箸是右!碗是左,箸是右!”

漆萬分清左右只花了半天時間,因爲他在漆園裡幹過刷漆的職務,左邊是漆桶,右邊是漆刷,這個很容易弄懂。可惜他不小心喊出來時,又被伍長用小杖抽了幾下。

“都說宋人愚鈍,我看你倒是聰明,可君子說了,武卒裡不要聰明人,你給乃公老老實實跟着念口號,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再有下次,關你禁閉!”

“關禁閉”,已經成了新卒間談虎色變的懲罰,那狹小黑暗的空間,是他們的噩夢。

於是漆萬隻敢在心裡念自己的“秘籍”了。

半旬之後,衆人的隊列走得已經有點模樣了,但接下來的考驗卻讓漆萬猝不及防。這一日,他們帶到了一處未能徹底排乾的沼澤邊,這裡也是許多生活污穢排放的地方,嗡嗡飛滿了蚊蠅。

然而,軍吏卻沒讓他們停下。

“走,繼續往前走!一個泥潭就慫成這樣,到了戰陣上,望着對面衝過來的戰車,對面的戈矛,你們還不得調頭就跑?走!”

按照伍長對他們簡單敘述過的軍法。兩長沒讓停,那就得往前走,否則就是違命。

小杖在不停抽打催促。漆萬猶豫片刻後,邁步上前。而身後衆人也多數選擇了服從。於是前排的填坑,後排的走過去。

他們幫人傭耕時,哪天不是踩得滿腳泥?衆人的猶豫其實是捨不得新發下的衣褐,還有結實的葛布履。

接下來幾天裡,這種趟泥潭的事情成了家常便飯,走的時候還得保持隊列,要是靠前衝了或者拖後了,就等着爲全兩的人洗涮衣物罷!

張孟談對這些看似無用的方式有些不解。不過趙無恤稍微一解釋,他就懂了。

無論是疊被褥,走隊列,還是趟泥潭,都是爲了從細節培養兵卒們服從性和紀律性,因爲這些纔是一支軍隊的基礎。趙無恤經過一年多的掌兵,現在明確認識到,有了紀律,纔能有戰鬥力,這是最高效的一套方法。

要做到讓兵卒畏懼軍吏、軍法甚於畏懼箭矢戈矛。才能達到令行禁止,後續的戰技戰術訓練跟上後,“趙武卒”就能在這個戰爭藝術纔剛剛起步的古典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後世所謂孫、吳之兵?亦不過如此!

……

四月下旬。各個兩開始合在一起,組成了新的編制:多達一百人的卒。

新兵老兵混編而成的“趙武卒”被趙無恤分編爲六個正規卒,此外還要加上兩個直屬的兩,以及一個輜重卒,共計七百餘人,相當於一個加強旅。

於是,趙無恤在這名爲“趙丘”的兵營莊園中,不再讓人稱呼他爲君子,而是自任爲旅帥。

除了這時代對主君普遍的忠誠外。他還要將自己塑造成讓兵卒們又畏又敬的最高統帥!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將兵權牢牢攢在自己手裡,也是極其重要的手段。

在他的麾下。有一卒兩札皮甲的劍盾手,由穆夏任卒長;三卒輕甲的戈矛手,由伍井等人任卒長。這數百副革甲和劍戈等兵器,一大半是在棘津之戰裡的繳獲,此外還有部分用子貢貨殖得來的錢帛從樂氏府庫裡購買。

此外還有兩卒無甲的弩手,由蘇壽餘和一位成鄉材士桑繩任卒長。

宋國少馬,所以輕騎士兩隻能保持原有規模,作爲戰術性兵種使用。田賁統帥的悍卒,在補充了那些各有所長的輕俠惡少年後人數見長,他們不參與普通訓練,而是被趙無恤定位爲“特殊兵種”,據說是另有大用。

輜重卒也有百人,多是那些應募的商賈,以及體檢時不夠成爲戰卒的宋人組成,他們負責糧秣和運輸,封凜還去商丘買來了數十輛大車,爲趙無恤北上魯衛做準備。

而這一卒的卒長,卻是前些日子從晉國趕來效命的成摶。

連趙無恤也始料未及,他被放逐後,雖然手下人們也一度思鄉,但卻沒有發生衆叛親離的事件,虞喜、穆夏等新婚不久的人都堅定地留了下來。

少數幾名意志不堅,找藉口離隊的人遭到了所有人的鄙視和白眼,並有人惡狠狠地預言,他們回鄉後也會被千夫所指!

甚至是留守成鄉的衆人,也頗有一些人不遠千里地前來投奔。

成摶和那位材士桑繩帶頭,還有十多名鄉卒是第一批到達的,之後還零散有十多人。羊舌戎、計僑等人也想來,倒是被趙無恤寫信勸阻了。

成鄉目前還是屬於他名下的領地,依然在源源不斷創造着錢帛,同時也是麾下成鄉人不會忘記的故里。他讓衆鄉吏各司其職,等待他歸國或者在趙氏各領邑任職,因爲他們留在那裡比跑來宋國更有用處!

此外,成摶也帶來了國內的消息:晉國新任中軍將知躒,會同中軍佐趙鞅,上軍將中行寅,各帥數師之衆進攻鄭國,以報前年鄭國背盟侵犯周天子的伊闕之役。

這罪名算是炒冷飯,估計鄭國自己都把那件事忘了。

話雖如此,畢竟是知躒出任執政後燒起的第一把火,不過雖然晉軍去勢洶洶,但這場仗卻只是隨意小打。

因爲鄭軍的戰鬥力很強,三卿爲了保存實力,沒有與其硬碰,只是攻擊邊鄙之地蟲牢,圍城數日耀武揚威一番,就當是已經打過鄭國臉了,這也是春秋戰爭的常態。

之後,晉軍便要返回南陽之地修整一番,再東行去進攻衛國,預計五月中旬將抵達衛境!

也就在這幾天,在結束招募新卒任務後,便被趙無恤派去魯、衛一帶熟悉道路的封凜也回來了,他將沿途需要經過的城邑,河流都在地圖上標了出來。

一切具備,只欠東風,趙無恤由此知道,自己北上的期限,也越來越近了。

感謝書友貓妖?,九天炎羽,愛吹牛的泡泡魚,上下下上下上上下,血色卍之殤,丨ans丨,小齊文明奇蹟,小島001的打賞!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ps:先秦方言的內容來自漢代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

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513章 右翼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861章 中山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90章 君子有爲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013章 入秦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010章 奴隸制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89章 無心插柳第1222章 大結局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383章 該怪誰?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1070章 太宰嚭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1017章 馮翊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176章 特赦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096章 濟北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481章 齊魯第783章 雌虎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933章 天災第1133章 中山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