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獲麟

又一次,他夢見自己坐在東西兩階之間,非夏非周,而是位於殷人出殯的位置……

“予始殷人也……卻好周禮。”在夢中喃喃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孔子就被子路的大嗓門吵醒了,同時感受到的還有外面的寒冷天氣。

“夫子,看看是誰來了!”

大聲嚷嚷着掀開車簾後,子路鑽了進來,他慢慢將孔子攙扶起來,別看他性格粗野,可對待孔子卻十分用心溫和——哪怕他自己也是個年過六旬的老人。

子路本在葉公軍中,隨着趙楚停戰,他才得以回到葉地。也巧,倔強了二十年後,孔子終於和趙無恤見了面,一場深談,二人似是將這三十年的事都說通透了,他也終於願意踏上歸途,回到故鄉。

一路上走走停停,算起來,他們已經走了一個月,雖然有趙無恤提供的最爲舒適的四輪馬車,雖然中原的道路今非昔日,午道縱橫,交通方便,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亭驛提供熱水、吃食和歇腳的地方,在趙無恤的特殊關照下,孔子和子路等人,享受到了郡官出行的待遇。

哪怕如此,逆旅依然艱難,更別提這寒冬臘月的天氣,地面開始變得硬邦邦的,大風一吹,馬兒都哆嗦,不願意再走。

但他們一直沒有停下,因爲孔子在車裡說了一句話。

“狐死必首丘……”

他能感覺得到,自己時日無多,只希望能在活着的時候,回到家鄉。

臘月二十八這一天,他們在半道上,遇到了來迎接的人,這纔有了剛開始的那一幕。

孔子在子路的攙扶下,負杖坐了起來,外面有人匆匆過來,在冰冷的地上下拜稽首三次,用帶哭腔的語氣道:“夫子,不孝弟子冉求,來迎夫子了!”

孔子已經老眼昏花,而冉求現在也是趙國的重臣,相貌體態變化很大,幾乎認不出來了,但那聲音卻是沒變的。

他笑了起來:“求,汝爲何會來此?”

“夫子,職守所在,吾不能貿然離開轄區,只能在邊界的亭驛等着。”

冉求擦了一把淚,對子路說道:“都到這了,還是把夫子扶下來瞧瞧吧。”

子路應諾,攙扶孔子下了車,一出來,一陣寒風就撲面而來,好在有弟子們的身軀爲他阻擋,畢竟孔夫子已經不再強健高大,能開三石之弓了。

“夫子,你看,那是什麼地方?”

子路的口氣很興奮,左手按劍,右手指着前方,孔子眯起眼看過去,卻見那是一個即將被凍結的冰冷大湖,周邊環繞着丘陵小山,怕是有上百里之廣……

“這是……大野澤?”記憶中,那片魂牽夢縈的碧綠湖水,一直在他心裡盪漾,孔子認出了這裡,再往北一點,就是他曾經爲官教學過的中都邑啊!

過了這裡,就是魯國地界。

老者舒了一口氣,幾乎落淚。二十年前離家,如今才歸,老妻已死,孫子都挺大了,至於裡認識的同齡人,已經沒有多少還健在了吧?曾經的對手盜跖也已經戰死多年,據說他的兒子都去萬里之外的極西之地走了個來回了。

“我終於回到了魯國……”

孔子如此說,冉求卻有一些尷尬,等孔子平靜了一點,才笑道:“夫子啊,現在,已經沒有魯國啦,這大野澤周邊的地方,和曾經的曹國、衛國一部分一起,都劃歸山陽郡管轄,弟子不才,就在山陽做郡司馬。”

“魯國沒了?”或許是旅途勞頓,或許是因爲年老有些糊塗了,孔子想了好一會,才記起此事。

“沒了,除了山陽郡外,劃分了泰山、魯郡、臨沂三郡,魯侯,只保留了祖陵所在的闞邑……”

“一路上,鄭國沒了,衛國沒了,曹國成了陶丘自治市,現如今,連魯國也不見了。”

孔子悵然若失,苦笑道:“他說的沒有錯,二十年間,中原的變動,堪比太山壞、樑柱摧啊!”

上個月,趙無恤在葉縣對孔子坦言,說他要效仿湯武之事,取代周天子。

他倒是沒強求孔子做什麼,但似乎也有一些期許,期待孔子能夠接受此事,並隨他去見證這一切。

但孔子的回答是:“我做不了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也做不了屈身受辱的柳下惠、少連。既不降志辱身以求進取,也不隱居避世脫離塵俗,既已耳順,伯主所言之事,無可無不可,但現在,我只想從心中所欲,歸鄉終老……”

周禮的世界啊,恢復三代之治的夢想啊,他終於放下了,但終歸還是放不下。

如今故鄉是回來了,但已經被趙氏統治一代人的魯地,竟找不到昔日模樣,孔子焉能不心生慼慼然之感?

就在這時,前方的道路突然喧譁起來,卻是冉求的子侄們姍姍來遲,想要擠過來拜見孔子。

“爲何如此之遲!”

冉求大怒,要不是孔子在,差點要扒了這羣混小子的衣服,當場懲罰一頓了。

那些子侄們訥訥不敢言,只是好奇地看着面前這個高大的白髮老人,按照冉求的要求下拜稽首,口稱師祖……

“汝等乃少年英才,起來,都起來。”孔子的心情平復了不少,這羣大冬天裡,依然騎馬挎弓的年輕人,他們身上散發的昂揚鬥志,是以前的萬馬齊喑的魯國極爲少見的。

或許,這就是趙國統治下的新氣象?

思索間,那些冉求的子侄卻請求孔子,爲他們鑑定一下半路上捉到的一頭“怪物”。

“路遇此獸,忙着追它,故而來遲。抓到後卻分辨不住是何物種,素聞夫子博學,還望一觀。”

別人且不說,子路倒是立刻來了興趣,捋起袖口,與冉氏子侄們一起將那那吱吱亂叫的怪物扛了過來,放在孔子的身前。

卻見那怪物一身棕色皮毛,大小與牛相仿,長着鹿的身子、牛的尾巴、馬的蹄子,頭上還有一單獨的修長肉角,被束縛住四肢,在冰冷的地面上,朝着孔子嗷嗷哀鳴,眼中竟似帶着淚花……

孔子大驚:“麟,這是麟啊!”

……

孔子的反應很劇烈,他先是反袂拭面,涕泣沾衿。似乎是從這頭稀有的祥瑞珍獸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又蹲下來抱着那麟獸,竟放聲哭泣了起來:

“麟啊,你本是仁獸,應該在太平盛世纔出現,爲何會降生於這禮崩樂壞的亂世呢?孰爲來哉,孰爲來哉?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子路、冉求等人不知所謂,只是不敢打擾夫子,任由他發泄自己的悲憤。

過了半響,那頭麟在孔丘懷裡已不再驚恐,而他也恢復了平靜後,卻又面露一絲恐慌,喃喃自語道:“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湯五百年,由湯至文王五百年,由文王至今亦五百年,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今日麟獸現,難不成接下來就是鳳鳥至,河圖出?趙氏代周爲天子,竊鉤者誅,竊國者爲王侯,當真是天命所歸?難不成,我這數十年來,做的全是阻擋天命的螳臂當車之舉,仲尼啊仲尼,你何其可笑,何其可笑?”

他癲狂地大笑起來。

“夫子!”

見孔子又陷入了老糊塗般的迷茫狀態,子路不慍,當頭棒喝:“子不語怪、力、亂、神!更何況,你忘記那日趙侯對你說的話了麼?”

這句話,喊醒了孔子,也只有子路,纔敢這麼對孔子說話,二人的關係,從始至終都是亦師亦兄弟。

“由,能從我到最後的,終究還是你。”從周易天命的圈子裡繞出來的孔子這才清醒過來。

“我在葉地時便覺得,世上再也沒有人能理解我了。但我不怨天不尤人,下學人事,上通天理,能瞭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故而在七十歲之後,開始鑽研周易,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寄託。”

“可是那一日,趙子泰卻當着我的面,說要取代周室,對三代進行揚棄,我本以爲他要以天命所歸自居。但他卻又對我宣稱,這世上並不存在什麼天命……”

因爲年紀大了容易糊塗,所以孔子的腦子裡,許多東西時有時無,可這個時候,他終於記起那日在葉縣廬中,趙無恤對他說過的話了。

“在無恤看來,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趙無恤說,並不是因爲出現了鳳鳥、河圖等吉兆,天下才太平,而是因爲人的努力讓世間變得更好,從而纔有了治世,一些尋常的東西,才被視爲吉兆。

他直言,孔子壯年時,是極其相信人事的,到了晚年,卻寄希望於天命起來,這是走了歧路。

“老朽其實早看明白了,想要復興周禮,迴歸三代之治,找回昔日人人相善,秩序有常的美好,是不可能了……人心,不古,形勢,不許。而有雄心的諸侯,終究會嫌老朽的法子慢,不現實,他希望用自己的辦法,來開闢一個新的時代,對外宣稱天命在己,實則只相信人的力量。”

久久之後,孔子嘆了口氣,這個倔強的老人,終於在某方面認了輸:“雖然無法認同他的一些做法,但這種對於人本的堅持,慎始善終的態度,我不如趙子泰。”

如此想來,再低頭看去,麟獸身上的虛假光輝,也就消散殆盡了,只是一頭臭烘烘嚇得半死的野獸而已。

孔子放開了麟,對冉求道:

“沒錯,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從來就不曾有什麼救世明王,也不曾有預先的徵兆,只是老朽的一廂情願罷了。放了它罷,這並不是吉兆,也不是什麼不祥,只是一頭可憐的畜生……”

ps:此處的麟,並非神話裡的麒麟,而是一種很像鹿的動物,作者曾經在甘肅省博物館見到過化石,或許孔子見到的麟,是這種動物遺存下來的一頭吧。

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768章 當歸 上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196章 成鄉!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636章 中行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352章 將治魯第347章 闞止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番外7 羋月傳(上)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469章 第藥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第470章 醫院第509章 致師第733章 虎狼!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52章 冬至(一)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469章 第藥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960章 銅鞮宮第481章 齊魯第760章 活捉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205章 臣與君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445章 野心第283章 擲矛兵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930章 鄒魯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48章 濟清第324章 亂(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463章 私掠6令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20章 術業專攻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40章 投機者第237章 道路輿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68章 少君魏姬第557章 虎番外8 羋月傳(中)第70章 數典忘祖第434章 傷寒(下)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591章 天道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3章 鼓而成列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985章 韓之戰(中)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873章 王孫勝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742章 暴行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212章 脣亡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