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

“逆賊殺我父,此仇不共戴天,葉公,請讓小子也一同南下,救大王危難,並殺熊勝,爲父報仇!”

六月底,楚國方城之外的葉縣,樹木鬱郁蒼蒼。葉公沈諸樑的勤王大軍正待出發,在武堂點卯完畢後,戴孝披甲的魯陽守將公孫寬卻突然出列下拜,他兩眼垂淚,希望葉公能帶上自己。因爲被熊勝所殺的司馬子期,正是他的父親,仇人在南方氣焰正盛,他豈能留在北方?

葉公嘆了口氣,走到堂下,將公孫寬扶了起來,對他說道:“子平爲父復仇之心,我豈能不知?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要你來做。”

“還有何事比父仇更重要?”

“自然是國事了。”

葉公說道:“叛賊熊勝自稱僞王,率軍攻鄀都甚急,大王命我調方城外三軍馳援。葉之軍、東西不羹之軍,這三軍我將全部帶走,只留下許、魯陽兩師五千人,國亂兵乏,趙國虎視眈眈,雖說趙侯如今還在北伐,但也說不準會在得知消息後襲擾我邊境,平叛可能要數月甚至半載,北方不可無人,你便要靠這五千人,守住我楚國的北方門戶,子平,你可能做到?”

國難思良將,病篤思良醫,楚國能統領一方的將領不多,公孫寬卻是一個特例,他雖然是公族子孫,卻天生神力,使一柄大戈,作戰起來讓人害怕,是年輕一輩裡的佼佼者。葉公這也是沒辦法,他必須帶着主力南下,這北方,只能交給公孫寬了……

公孫寬是個識大體的,自然清楚報仇和爲國守北門孰輕孰重,他咬着牙思慮片刻,終於點了點頭:“小子將竭盡全力,守住方城之外!一寸土地,也不會讓趙國奪去!”

“不。”葉公卻又道:”我不是讓你寸土必守,而是要選擇一些城邑放棄。”

“放棄?”公孫寬一愣。

“不錯,大軍南下後,汝兵力不足,想要完全守住北境,絕無可能。”

葉公讓人攤開一幅楚國北方的地圖,因爲楚國居南,楚國的地圖一貫是南上北下,與中原相反。

他指着地圖上的一些城邑,說道:“我若南下,方城之外爲之一空。早則秋冬,晚則明年,趙師必取鄭國,鄭國一旦滅亡,趙軍就要進入楚國疆域了。蠻氏、郟城、西不羹,這三座城池位置偏北,與趙國的三川郡、鄭國靠近,首當其衝。但這些地方都不好守,蠻氏戎人更是桀驁難馴,莫不如利用趙軍還未南下這段時間,遷其民,空其地,將戰線收縮到汦、汝水這一線,以葉縣爲中樞,魯陽關爲西臂,東不羹爲東臂,攔住趙軍南侵之路……”

魯陽關乃後世三鴉關,乃一處險要,而東不羹更是一個大城,楚靈王時便能出千乘之賦,葉縣更是被沈諸樑打造得如同鐵桶一般,政平人和,此地百姓,也有爲楚國捍衛疆土的慾望……

“不單方城之外要棄數縣之地,陳蔡之間也同樣如此,大司馬之前派駐在陳國南境的一軍,要全部南撤,同樣是撤回汝水一線,以上蔡、新蔡爲據點,北面只留下沈邑……”

沈邑是沈諸樑的老家,他的弟弟沈尹朱在那駐防,葉公準備讓他與公孫寬在汝水一線構成兩個互爲犄角的壁壘,最大限度擋住趙國可能到來的南侵。

公孫寬恨得直咬牙:“這些地方都是祖輩篳路藍縷,一個邑一個邑奪下來的,就這麼便宜了趙國……”

“此乃壁虎斷尾之策,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堅壁清野,讓趙軍舉步維艱,也比留着人口和糧食資敵,讓他們得寸進尺更好。”

葉公又何嘗不知道這些地方一放棄,就相當於絕了楚國未來的北上之路,可現如今內有叛賊,還是先平叛再說吧。

他最後如此告誡公孫寬:“切記,攘外,必先安內!”

……

交待完失事情後,葉公沈諸樑便上了戎車,帶着葉縣之師徐徐向城外開去。

雖然定下了堅壁清野,收縮防線的計劃,但在葉公心裡,連這條防線能否擋住趙軍兇猛的進攻,也沒什麼底氣。他打算去到宛城後,再請王子閭帥一軍留守方城,憑藉方城和淮河上游,以及楚國勁旅申、息之師構成第二道防線,倘若這第二道再擋不住,楚國,將從此失去大國地位……

“希望不要如我想的那般糟糕罷,畢竟趙侯本人,應該還在遠征北方,趙軍一時半會也沒法南侵,只求儘快平定熊勝之亂,讓楚國少留點血。”

“葉公請留步!”就在葉公的車駕抵達葉縣南門時,這裡卻有一羣寬衣博袖的儒生攔住了去路,正是孔丘的門生,號稱“君子儒”的漆雕開,原憲等人。

葉公正趕時間,見這羣人衣冠整齊地阻礙他前行,心裡有些不快,但基於於孔子個人的尊敬,依然在車上朝他們拱手道:“諸位君子有何要討教之處?”

漆雕開道:“小人等聽聞南方白公熊勝謀反,驅逐楚君,葉公興義兵南下,特來送行。”

“多謝諸位君子。”葉公頷首,便要繼續離去,他平日雖然經常召顏回這等有真學問的人入府問對,此次南下,軍中也帶了子路、公良儒等有勇氣和力氣的孔門弟子做將吏,但對於眼前這羣修容雕飾,不事生產只靠爲人辦喪事爲生的傢伙,是素來看不上眼的。

但那漆雕開卻攔住去路,喋喋不休地說道:“葉公,吾等都覺得葉公此去必勝,斬叛賊之頭,立下大功!”

“哦?”葉公心裡煩,嘴上不好罵,笑問道:“爲何如此篤定?”

漆雕開道:“我聽說,叛賊熊勝貪婪暴戾,他效仿趙國,在領地推行惡法,使民衆謀生的道路狹窄、生活窮窘,然後再用權勢威逼他們作戰。得勝後給他們記功,斬首五級就能擁有五十畝田地,棄禮儀而上首功,此乃飲鴆止渴之道也。加上以下犯上,對楚君不敬,必然人心盡失。”

他又吹捧道:“反觀葉公,聽從了夫子的建議,對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作;葉地的人有忠孝禮信四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此乃仁義之行。”

“是故熊勝之叛逆之師,絕不能用來對抗葉公的仁義之師,倘若交戰,就一定會像是雞蛋打在堅硬的石頭上一般!仁者,無敵於天下!葉公的兵卒,就算拿着草木,也可以戰勝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劍戟的叛軍。”

漆雕開言罷,本來希望能看到葉公又驚又喜的表情,然而沈諸樑卻面色如常,只是淡淡地說道:

“君子說完了?”

“這……”

漆雕開有些尷尬,旁邊的原憲連忙幫他說道:“吾等想說的是,既然葉公必勝,還望能遵循古禮,打了勝仗不要追趕逃兵,拉開弓不要射箭,敵車走人了岔路則能幫助他推車。”

“嗯,本公省得,多謝諸位君子了。”葉公心裡罵着這羣人愚不可及,面上卻頷首,讓御者徑自打馬前行。

見他要走,漆雕開急了,連忙跑過來拉着葉公的馬轡,道明瞭這羣人真正的來意:“葉公,葉公,是這樣,吾等的祿米一直每月按時供應,但這個月的,卻停了……”

“哦,原來如此。”

以往清高的君子儒們爲了鬥米扭扭捏捏,葉公則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解釋道:“楚國內憂外患,倘若有外敵來犯,葉縣的存糧恐怕不足,要優先供應兵士,其他不必要的地方,會稍微收緊一些。當然,孔子、顏子處,供奉是不會少的,只是汝等君子嘛……”

葉公看着這羣吃了他十多年白食,卻屁用都沒有的儒生,終於卸下了禮賢下士的僞裝,輕蔑地笑道:“既然依靠仁義禮樂就能填飽肚子,那祿米,不吃也罷!”

言罷,葉公沈諸樑絕塵而去,只留下一衆“君子儒”在葉縣南門目瞪口呆……

……

七月份,葉公已帥大軍南下,先鋒抵達鄀都,恰逢熊勝傾盡全力,進攻鄀城。被一羣儒生吹捧爲“仁義之師”的葉公前鋒,卻在淮南兵卒悍不畏死的衝擊下大敗一場,連帶着鄀城也失守,楚王章連忙趕着牛車繼續向北遁逃,逃入鄢城,與葉公大軍匯合……

八月初,鄀城之戰的消息傳來,鼓吹“仁者無敵於天下”的君子儒們頓時噤聲。隨着葉公“攘外必先安內”這一計劃的實施,公孫寬也忙着堅壁清野,從汝北遷入葉縣的楚國百姓越來越多,一部分繼續往南方宛城走去,但大多數人留在了當地,如此一來,糧食就越發吃緊了,君子儒們,徹底斷了糧,摸着乾癟的肚皮,再也沒辦法到處去宣揚禮樂仁義了。

與此同時,趙軍也以世人未曾料到的速度南下,八月十五時,趙軍已破數城,逼近鄭國都城新鄭……

ps:李白《日出行》裡的“魯陽何德,駐景揮戈”,說的就是魯陽文子公孫寬,傳說他與韓氏交戰時,戰正酣,眼看太陽就要落山兩軍休戰,他便一揮戈,太陽也怕他的戾氣,只得又升了一些,讓他打完全場……

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4章 單騎走馬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42章 君莫舞第352章 將治魯第817章 河西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794章 壁壘第999章 殘城第21章 四子分封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835章 無私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599章 夙願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834章 石渠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359章 季嬴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1161章 如龍第323章 亂(中)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814章 遷都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28章 涉彼北山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13章 右翼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15章 叔于田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514章 突騎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937章 神蝗第1032章 朝天子(下)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582章 鐵與血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542章 鳴鼓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645章 大風(2)第993章 鳴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