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

“有事招呼小侄一聲便可,豈敢讓姑父登門?”

白公勝本來在與幕僚們商議變法事宜,聽聞鍾建前來拜訪,便立刻迎了出來。

楚國地處江漢,這時代的雲夢澤畔還能跑犀牛大象,哪怕寒冬臘月裡也不顯得特別寒冷,而今年春風來的也早,所以白公穿的也不厚,與怕寒怕冷,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鐘建形成了鮮明對比。

望着神采奕奕的白公,鍾建感嘆了一聲不服老不行,華髮已生,自己早已不再是當年吳師入郢時,揹着妻子季羋,也能在雲夢澤裡健步如飛的年紀了,他笑道:“白公替大王和令尹統領國政,百忙之中,又豈是老朽一個樂尹下吏能招呼得動的?”

此言暗含對白公的批評,楚國早年雖然造了周室的反,自稱蠻夷,自立爲王,然而對周制的學習和效仿上,卻比任何一箇中原諸侯都積極,此時此刻,依然在講究親親尊尊那一套,也十分敬重老人。白公勝做了左尹後,卻沒有先拜訪郢都的王室長者,而是急衝衝地開始推行新法,是爲無禮至極。

白公假裝沒聽出來,對着名義上的表弟鍾子期點了點頭,請父子二人入府邸後,問候了一番姑母季羋身體可還好?

季羋是楚平王的幼女,也是太子建、楚昭王的小妹,當年也是南國第一美人,現如今年逾五旬,身子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例行的寒暄之後,燒着炭火的溫暖廳堂裡陷入了尷尬的沉默,鍾建和王孫勝一個守舊,一個激進,話能投機纔怪了,最後還是鍾子期打破了緘默,說起了今日所見,白公勝“徙木立信”一事。

“如此說來,白公的新法是勢在必行了?”

白公勝立刻糾正了他的說法:“子期,這不是我的新法,而是楚國的新法,是大王和令尹都同意在郢都試行的。”

原本,白公勝去年進入郢都,接近權力中心後,對於是否推行新法是有猶豫的。因爲他明白,只要更制,就必然會有阻力和反對,若是因此讓楚國新舊反目,鬧出亂了來,或會給北方趙無恤南下之機。

然而,也不知發生了什麼,或許真如他的謀臣高赦推斷的,水滿則溢,趙無恤驕奢過了頭,對自己的實力和威望自信過了頭,竟然要北伐海外的陳恆朝鮮國,並且把南方的兵卒船隻漸漸向北轉移,一副大動干戈的架勢。

這下可幫了白公勝的大忙,淮南的壓力減輕了,他也可以乘此機會抓緊變法,力求在趙無恤打完這場註定損耗巨大的仗前,完成對楚國的改造,徹底掌控大權,如此才能領導楚國跟趙國角逐……

楚王熊章才十多歲年紀,尚未親政,楚國的真正掌權者是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這兩人都對當年太子建的死心懷愧疚,尤其是子西,對白公勝比自家兒子還好,說他是護翼在自己羽毛下的鳥卵,視爲楚國令尹的繼承者。

於是白公勝便利用這一點,力勸令尹子西支持自己。

子西早年遷都鄀城時,也曾經“更製法度”,進行過有限的改革,年紀大了迫於形勢才轉爲保守。

一方面是因爲對白公勝的信賴,之前六年裡,白公在淮南的變革效果顯著,將東地擰成了一股繩,強兵富民,拓土數百里,還幫助越國滅了吳國。由此可知,他想要實行的變法已經不是空談,而可以付諸實踐,移植於郢都,推廣到整個楚國。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來自趙國的壓力驟然放鬆,使得楚國有機會治一治自身的弊病了--近年來楚國士人因爲在國中沒有躋身的途徑,北上投靠趙國者極多,而丹陽之地的楚民,也被趙國那邊更爲合理的賦稅所誘惑,全家甚至整個裡跑過去的也不少,國內貴族奢侈腐敗,滿足於現狀。未來趙楚必有一戰,這樣的楚國,如何與強趙匹敵?

以上種種弊政,子西豈會不知?他已經沒幾年好活了,一旦自己閉眼,這間他勉強裱糊好的屋子就會立刻漏洞百出,與其讓楚國慢性死亡,還不如索性在活着的時候,讓白公勝大膽一試,即便出了問題,子西身爲令尹,也能立刻叫停。

於是經過數月籌備,同時也確定趙國的軍事調動不是臨時使詐後,左尹白公勝終於開始頒佈法令,朝着改革的深水區邁出了第一步。

因爲是令尹子西拍的板,鍾建倒也不好直言不可以變法,只是委婉地說道:“我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爲政者,重在不更易制度。要知道,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成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換舊器。仿效成法沒有過失,遵循舊禮不會出偏差,這纔是爲政者該做的事,白公的變法,是否過於激進了?”

“比起北方趙國而言,一點都不激進。”

白公勝道:“楚國的四大弊病,封君太重、宗室太衆、賞罰不公、驕奢之風盛行,侄兒六年前已經說過,想必姑父也恨清楚。如今的新法,是爲了針對以上弊政,這些法令,是在淮南實行過的,效果顯著。如此一來,楚國才能可損有餘而繼不足,磨礪甲兵,與趙國爭雄!”

“與趙爭雄?”

鍾建不以爲然,說道:“白公,治大國與治一地畢竟不同,何況老朽聽說過一句話,兵者兇器,爭者逆德,先前白公在淮南實行此法,是因爲吳國乃楚國仇敵,不可不滅,如今吳國已亡,楚國與越國平分吳土,和睦相處。哪怕是北方的趙國,只要楚國勤修政務,爲政者敦處篤行,不要想着再去爭奪中原霸權,想必也能相安無事,何故處處與其爭強,爲楚國引禍呢?”

他這是在批評白公,趙楚本來可以睦鄰共處,若是白公處處與趙作對,只怕反而會惹來戰爭。

白公勝啞然失笑:“姑父啊姑父,你還以爲,現在是弭兵爭霸之世?時代變了,趙國追求的早就不是所謂霸主地位,而是兼併諸侯,化爲郡縣。何況,楚國有誰還能比我更瞭解趙無恤?他的志向是什麼?是整個天下!”

白公勝起身,一揮寬袖,激動地說道:“楚國在趙無恤眼裡,與魯、衛、中山並無區別,也是一塊肥美的肉,只等掃清北方的敵人後,他便要全力南下了。不乘着他犯糊塗進犯朝鮮之際,讓楚國聚集力量,多點爪牙武裝自己,只怕不到十年,便要被趙無恤一口吞了!當年郢都被吳國攻陷,姑父揹着姑母,與大王流亡雲夢澤的經歷,只怕不想讓子期也經歷一次吧!”

“你!小子狂妄!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果然如葉公所言,你這不是在救楚國,而是在害楚國!”

鍾建說不過白公,氣得站了起來,話不投機半句多,守舊者與革新者註定無法共處,他氣哼哼地帶着兒子離開了。

看着他們的背影,白公嘆了口氣。

他之所以銳意變法,一方面是因爲作爲一個身份尷尬的外來王孫,白公遲遲無法融入楚國的貴族圈子。即便強行靠着軍功和令尹子西的支持,他位居左尹,成了令尹的繼承者,然而楚國王子王孫的公室圈子依舊對他十分排斥,白公覺得,自己就算循規蹈矩,也只能做一個被貴族架空的令尹,甚至會被政敵葉公趕下臺來。與其如此,還不如借推行新法之名,給楚國的體制換一換血,讓自己成爲名符其實的執政者!

另一方面,誠如他之前所說,強大的趙國,一直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

然而楚國的大多數貴族,也如鍾建一般見識,還活在二三十年前呢!他們沒去過趙國,沒有去過鄴城,早已不清楚中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滾滾而來的大勢,但白公卻清楚。

高赦在他身後恭謹地說道:“主君,想必新法推行下去後,如樂尹一般反對者,將數不勝數啊……”

“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

白公勝卻自信一笑:“一羣冢中枯骨而已,不必管他們,這些人都註定要被我掃到漢水和大江裡,滌盪而去!”

……

一月份,白公徙木立信,主持推行新法,在楚國古老法典《雞次之典》的基礎上,頒佈了《墾草令》《軍爵令》《進賢令》《定分令》《算民令》等。以上法令,力求獎勵農耕以富其國,激賞軍功以強其兵,平均功爵而平其祿,統一治權以正其域,化俗齊風以聚其民。從而使楚國強大起來,改變大而羸弱的現狀……

白公勝期望,新法施行後,能如同淮南一樣立竿見影,然而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順利,除卻一些苦於沒有上進渠道的文士、武士拍手稱快外,大部分人持觀望態度。貴族們更是對新法嗤之以鼻,他們明面上不敢直接違抗,但在施行上卻處處拖後腿。

郢都尚且如此,外面的地方上就更不必說了,一時間,江漢平原的縣公抗拒新法之事層出不窮。

比如說,在《算民令》裡,白公以身作則,提供了淮南地區的戶口、稅款、兵賦的詳細數目,將多餘的戶口上交楚王,增加國家的賦稅。這招本來想以退爲進,做一個表率,也讓別人無話可說。然而沒想到的是,早已習慣了封地之內一切自己做主的親貴縣公們,均視新法爲一張空文,甚至有些縣公直接拒絕推行新法的小吏入境清查戶口、兵賦,甚至將他們毆打驅逐!

“新法不能順利推行,全是因爲上層人抵制觸犯!”郢都的貴族都在看他笑話,於是白公大怒,決定拿出在淮南時候的手段來,殺雞儆猴,好好整治一下這批腐朽的權貴,他的目光,瞄準了鄖公斗氏一家……

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480 金布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013章 入秦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942章 刑人(上)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61章 如龍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995章 叔侄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9章 錦瑟無端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996章 楚巫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86章 汔可小康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591章 天道第52章 冬至(一)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383章 該怪誰?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136章 樓煩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235章 晏平仲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45章 兄弟鬩牆第926章 兵家第1085章 徐偃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546章 墮郈(上)第957章 合縱(下)第359章 季嬴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53章 麟之趾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35章 人道彌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915章 叔于田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475章 舟師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767章 萬歲!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55章 冬至(四)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180章 剛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