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存滅繼絕

當時的話,趙無恤對他三個最信任的下屬,又挑着重點複述了一遍。

他之所以先罰而後言賞,也是爲了表明一個態度:自己貼身的親近之人違背禁令,哪怕有難言之隱,哪怕有大功勞,也要受罰。

至於所謂的不祥……

他坦然一笑道:“若這種不祥還能隔代相傳的話,那我趙氏,豈不是也沾上了莊姬的不祥之氣了?”

談及趙氏的黑歷史,計僑、王孫期、羊舌戎作爲臣者,頓時無言以對。

三人面面相覷,將一肚子的勸諫收了回去,君子本可以將此事隱瞞,卻開誠佈公地對他們說了出來,正是對他們的信任。這說到底,還是君子的私事,平日君子也從未因沉溺於女色而忘了政事,他們非要贅言的話,反倒不美。

最後,趙無恤又撫摸着寶劍少虡嘆道:“子靈兩次出使吳國,晉國稱霸,他功不可沒,其後人若是流散民間,讓邢氏斷絕了香火血食,就太過分了。那對姊弟私出鄉邑,我已經懲戒過了,但獻劍之功,卻未賞之,三位可有何建議?”

卻是王孫期首先站出來建言道:“君子何不效仿趙成子扶持韓厥之舉。”

此話讓趙無恤心中一動。

韓氏本爲晉國曲沃一系的公族,封在韓地,卻因爲在晉文公歸國時站錯了隊,開始走向低谷。

家主韓輿早喪,兒子韓厥尚在襁褓,家道中衰,甚至一度丟掉了封地。但比起同一時期徹底衰落的胥氏、狐氏等,孤苦無依的韓厥卻是幸運的,他被仁慈寬厚的趙衰扶助,名爲趙氏家臣,實則等同於養子。

趙韓兩家的親密關係,由此而始,數十年後的下宮之難,韓厥投桃報李,反過來拯救了趙氏孤兒,被世人傳爲美談。

對王孫期這個“存社稷,繼絕世”的建議,趙無恤再同意不過。

“然也!名士之後,不能埋沒在廄苑當中,我定要將敖培養爲一個精通六藝的士人。”

這也算是對薇和敖十多年苦日子的一點寬慰。

“至於其姊,我自有安排。鬼神之言,敬而遠之,此事到此爲止,諸位想說的話,我已經知道了,會謹慎而惜身,凡事皆會保持一個度的。”

三人又讚歎了一番君子仁慈,扶助名士後裔,是仁德的舉動,必有回報。至於對薇的處置,他們不再多嘴,而且,這意思不是明擺着麼?

在他們告辭後,趙無恤也回過味來了,今天自己說的這番話,在旁人聽來,好像一副要收薇做滕妾的架勢……

但是,他無奈地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骨,雖然長得如成年人般高大,但仍然是個十四歲的少年,太早了些吧,在一個月的懲戒之後,先恢復她邢氏淑女的身份罷。

……

時間進入了四月底,和趙無恤說的一樣,薇身上所謂的“不祥”沒有發揮半點作用,反倒給他帶來了連續不斷的幸運。

麥子豐收後,隨之而來的是長達半旬的晴朗,溼潤的麥粒被曬得乾燥金黃,成邑處處散發着陽光和麥子的芬芳。這是豐收的味道,國人野人們忙着用工具“連枷”打穀,累得滿頭大汗,卻仍然一臉的笑容。

“託君子之福,今年,不會有人捱餓了!”

那個固執的桑羊翁,經過對冬種期間代田法的觀察,徹底服氣了,他的那幾十畝“對照田”的小麥畝產量,只是代田法的一半。他既然服軟,甘心爲無恤驅使,趙無恤便投桃報李,授予他力田之鄉吏職位。

這一職務是他新設立的,專門負責改善代田法和漚肥技術,指導國人耕作,並研究改造農具,爲五月時的夏種粟米做好準備。

計僑也應了趙無恤的要求,願賭服輸,在鄉寺外開了一間學堂,專門教授識字和數科。趙無恤雖然急需培養出一批能夠協助計僑的數科人才出來,但他也知道,搞教育,沒有兩三年是不可能見成效的。

當然,目前僅僅招收士和國人子弟,只第一天,拜師的束脩就收了滿滿半屋子,趙無恤踱步進去一觀後,笑着說足夠計僑及其家人吃到臘祭了。

不過,各里雖然都有孩童送來,但從人數上就能看出,各里對於識文斷字和學習籌算之術,熱情程度不一而足。

其中以竇裡的孩子最多,竇彭祖作爲名義上的鄉司徒,實則是被計僑架空的。但他也參與了大大小小的事務,深知數科對於君子事業的重要程度,是一個容易受到拙拔的好門路,便鼓勵自己宗族的少年們入學。

甲裡作爲開化僅有百年的狄人,嫺熟弓馬射獵的少年們對整天跪坐在學堂裡興趣不大,反倒是擠破了頭,想要加入趙無恤的輕騎士兩。

雖然他們人數不少,熱情很高,但可供騎乘奔馳的戰馬卻沒那麼多。所以無恤乾脆新組建了一個材官兩,專收身材高大修長,擅長射箭的人。

桑裡則比較傳統,世世代代致力於耕田種地,對漚肥代田更感興趣。

而佔了全鄉人口一半以上的成氏四里,在三老成巫的默默滲透下,加上麥子豐收帶來的好處,大多數國人早已倒向了趙無恤。只有成氏大宗的莊園依然封閉自守,與鄉寺若即若離。

之前的冬種被成氏大宗抵制,如今報應不爽,全鄉麥子豐收,成氏莊園外的私田在春天種的粟米,卻依然是青黃不接。聽說莊園牆垣之內,早已是一片怨聲載道了,一些地位較低的族人十分不滿。

趙無恤覺得,在拖了這麼久後,將成氏的問題徹底解決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而突破口,還是要在成巫身上。

成巫作爲鄉三老,負責掌控祭祀神權,昔日成邑固執的國人們,現在對趙無恤言聽計從,也有他不斷洗腦,將趙無恤的各種行爲神化的功勞。

什麼,汝等說趙氏君子連種地、糞田這種小事都要管?還對陶、木、石等工匠們的技藝指手畫腳?

汝等知不知道農稼之術,還有百工所制的器物,都是神農、陶唐、后稷這些聖賢的創造?

上古之時,有智慧的賢人創造器物,心靈手巧的人循其法式,守此職業世代相傳,叫做工。熔化金屬而製作帶利刃的器具,使土堅凝而製作陶器,製作車而在陸地上行進,製作船而在水上行駛。

趙氏君子,也是生而知之的大賢!

成巫對趙無恤的吹噓,成邑的許多國人,還真就信了,看待無恤的眼神也從敬畏迅速升級爲崇拜,畢竟半年來,他們見證的奇蹟和享受的好處太多太多。

而成氏大宗,則被成巫黑化成了邪惡的勢力,一如當年阻擋黃帝的蚩尤,敢同虞舜作對的三苗,阻擋夏后氏行家天下的有扈氏,遲早會被碾碎!

……

求收藏,求推薦,求三江票,第三更在晚上21點以後

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839章 徐國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16章 公輸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602章 知瑤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995章 叔侄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495章 墮四都!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516章 訪賢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1096章 濟北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94章 醫扁鵲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774章 搬山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34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912章 沸鼎(下)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410章 會師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98章 眉間赤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648章 大風(5)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54章 冬至(三)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410章 會師第658章 大風(完)第504章 夫差第1161章 如龍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48章 請君憐惜第83章 雨我公田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678章 三線第423章 雪橇第352章 將治魯第55章 冬至(四)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876章 版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