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孔子,制度

話說田風退朝回到後宮望着案前堆滿的竹簡,很是頭疼,但是也不得不批閱,批着批着自己竟然睡着了,也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迷迷糊糊的聽到有人說道“王上,門外有人要覲見,

田風打了個哈欠問道“誰呀?”

那人道“此人自稱孔丘,從陬邑昌平鄉來的。”

田風聽了一驚,“孔丘?孔子?”

頓時連衣服也不換了,向大門外跑去,一干衆人皆愕然,一臉茫然,王上什麼時候如此失態過,一聽此人竟然如此失態,此人莫非是王上至交或是故友?

正當衆人紛紛猜測此人和王上關係的時候,只見更令人吃驚的事發生了。

田風恭敬的跟在那位老者身後,像個小學生似地,聽那老者說話,老者旁邊還跟着一位跟王上年齡相仿的青年,也恭敬的站在老者旁邊,正當衆人紛紛猜測這位老者身份的時候。

田風轉身對衆人道“這是陬邑昌平鄉來的孔丘,衆人不必猜測,這是我的恩師。 衆人這才明白魯王爲何對這老者這麼敬重了,原來這老者是魯王的老師啊,說着,田風已經把孔子迎進了屋裡。

“老師請坐”田風道,孔子對着田風拜了拜,便坐下了。

田風惶恐道,學生何德何能受老師給學生拜禮。

孔子道“爾今爲一國之君,不拜豈不是壞了我魯國禮數”。

“老師快快請坐,來人,快快搬張椅子給這位師兄坐下,沏茶”,田風道。

“老身聞王上要把魯國發展壯大,有凌雲之志,老身帶學生顏回特來助王上一臂之力。”

孔子道,“好好好,有老師和師兄相助,我魯國壯大指日可待。”

孔子道“王上,如今天下形勢很混亂,各國諸侯都在搶奪地盤,我魯國地窄人稀,依老臣只見可以先把周邊的小諸侯國平定,擴展我國實力,然後發展內政,到了可以與大國平起平坐的時候,先去楚國,楚國離我國最近,對我國虎視耿耿,必先取之,爾後平定楚國周邊之小國,便有與大國相抗之實力,我王便可坐看天下之虎鬥,爾後必有一大國崛起,我國已兵精將廣,糧草充足,趁那大國休養生息之時一舉拿下,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天下便是我魯國一人的。

孔子果然不愧爲春秋第一人,真是深謀遠慮啊,天風暗自想道。

對孔子說“好,就按老師說的辦,能得先生相助可謂是如虎添翼啊。”

孔子道,王上不必如此,老臣只是爲王上排憂解難,學生還有一事不明,望老師相教,田風說道,如何才能讓臣民更好的生活。”

王上果然是個仁德愛民的好君王,天下諸侯要是都如王上一樣愛民,那天下就不會再有戰亂髮生了,孔子道。”

“聽說王上免除了三年的賦稅,這個還不夠,王上,如今魯國人民還有吃不上飯的,我建議不打仗不訓練的時候,士兵可以下地幫農民幹活,一旦打仗或訓練的時候的時候再把這些士兵聚集起來。”

天風不禁大喜,此招妙啊,不過多久便魯國人民便可富裕起來了,還有王上一定要爲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一定要愛民如子。

“如今的魯國不比以前那,實力可能還沒有周邊的小國強,我們當前任務就是把訓練我們這些士兵,開墾荒地,以保證所有的魯國人民吃飽飯,穿暖衣。老師,我認爲當前魯國制度不足以壓制羣臣百姓,羣臣安逸了太久了,百姓也受了太多的苦,我覺得應該約束羣臣,放寬百姓的賦稅。”

“老師,我看當下朝上人心渙散,先王留下的魯國制度,不足以制約這些羣臣,現在官官相護,沒有一個嚴厲的措施是不行的。”

孔子聞言也是吃了一驚,“王上是想廢除先王留下的制度,自己更改朝制?”

“正是,不懂之處,還望老師教我,”田風面無表情的說道。”

“王上如此行事,恐怕莽撞了些,雖說此制度先王的約束力不怎麼樣,但那畢竟是先王留下了的,王上如此廢除,恐羣臣心理難以接受啊。”

“是,我知道是先王留下的,可是先王已經駕崩,歷史總是要前進的,不是麼?”田風問道。”

“ 既然王上如此堅持,那老臣也不便多說,不過還望王上慎重,畢竟現在各國都沒有這樣的先例,一旦我國出了這樣的先例,恐怕會引起別的國家的注意的。”孔子面色擔憂道。

老師不必擔心,關於此事,我自有定奪,請老師前來,只是要和老師商討一下如何制制度的問題。田風道。”

“制國之制度,首先要爲民着想,其次爲國着想,再其次便爲君臣,制制度要讓天下百姓信服,爲天下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孔子道。

“王上,您曾經對當今政事不管不問,每天只是沉迷於酒色,那一日您的突然醒悟,大臣們清清楚楚的看在眼裡,從您突然醒悟的那一天,您爲魯國做的事情,大臣們也都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裡。”孔子道。”

可是魯國的百姓呢?他們不知道您的突然醒悟,在他們眼裡您還是以前那個只知道沉迷酒色的昏君。”孔子道。

所以您首先要改變百姓對您的印象,做一些對百姓有利的事,這樣,才能讓百姓更加的認可您,纔會慢慢的改變您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孔子道。

“您要知道,一個人在另一個人心目中的形象一旦落下,就很難改變的。”所以要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孔子道。

“我魯國之所以有了今天的地位,因爲魯國雖然實力薄弱,其主盟不若齊、晉之強,地勢不及秦、楚之大,但滕、薛、曹、邾、杞等國皆勤贄,修朝禮;即使遠在方域之外的谷等國也不憚僕僕,至魯來朝。小國親魯,皆因魯乃周禮所在”。孔子道。

“昔日周公以周禮平定天下,周公旦還制定子一系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制度,以調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的關係,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制度,昭公,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可惜他們都不能理解,空有一身的抱負也不能實現。”孔子道。。

這使田風想起了自己的前世,自己絕望的時候,不正如孔子這般落寞麼。所以他非常理解孔子此時的心情,奔波於各個諸侯,而不能得到重用,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那種懷才不遇的心情只有當事人才能理解。

我魯國之所以以一個小國的身份,可以維持到現在,皆是因爲“禮”,所以我建議王上不如以周禮爲我朝制度,這樣更能讓底下臣子信服。孔子道。

“就依老師所言,以周王的周禮爲我魯國的制度”,田風道。

“我王聖明。。。孔子一聽魯王終於採納自己的意見,激動的眼淚都快出來到了,老臣肝腦塗地,難報我王知遇之恩”。孔子激動地說道。

待孔子退下,田風想麒麟送給自己的劍法自己還沒看過,有空一定要去練練。

田風在練劍的時候看見了一個詭異的事情,他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第四章 孔子,制度第六十三章 夫差到底想要什麼?第六十六章 戰車第三十九章 捉鬼(一)第三十七章 逃入大山(二)第四十七章 森林起火第十八章 中計了 衛國被圍第四十四章 逃入大山(十)第四十章 捉鬼(二)第五十九章 苦肉計第三十二章 酒仙vs田風第五十二章 綁票第三十三章 醉拳第三十二章 酒仙vs田風第四十五章 逃入大山(十一)第四十五章 逃入大山(十一)第十七章 奇計退軍 孔子離開第八十一章 吞併吳越第五十七章 刺客的命運第四十二章 水淹楚軍第十五章 神秘的戒指 出征第五十章 越王勾踐第三十五章 雲城淪陷第十七章 奇計退軍 孔子離開第六十六章 戰車第二十一章 三桓叛亂第六十九章 田風的陰計第四十二章 水淹楚軍第三十七章 逃入大山(二)第三十六章 逃入大山(一)第五十一章 夫差來襲第二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二章 捉鬼(四)第五十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二章 逃入大山(八)第八章 奸細 陰謀第十二章 六路大軍 戰場遇仇人第四十八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六章 戰車第九章 暗殺 往事第十六章 開雲城 開倉放糧第六十一章 血戰刺客第二章 微服私訪第五十章 越王勾踐第四十三章 楚國的陰謀第十二章 六路大軍 戰場遇仇人第四十九章 吳王夫差第六十七章 戰車被破第三十四章 醉拳(二)第五十章 越王勾踐第十一章 鄰國來犯 一戰成名第十四章 奇病 魯國的報復第七十七章 破陣之法第四十一章 捉鬼(三)第二十一章 三桓叛亂第六十九章 田風的陰計第五十八章 搶人計劃第三十六章 衛國內亂(一)第七十三章 三桓迴歸第十四章 奇病 魯國的報復第三十四章 醉拳(三)第八十章 勾踐之死第三十八章 逃入大山(三)第六十六章 戰車第六十二章 不是偶然?第四十章 逃入大山(五)第六十六章 戰車第十八章 中計了 衛國被圍第八十一章 吞併吳越第三十四章 醉拳(二)第九章 暗殺 往事第五十四章 高手刺客第六章 狩獵,長公主第六十四章 文化爲主軍事爲輔第三十九章 捉鬼(一)第四十六章 逃入大山(十二)第五十八章 搶人計劃第七十七章 破陣之法第五十章 越王勾踐第八十章 勾踐之死第七十三章 三桓迴歸第五十六章 殺還是不殺?第七十九章 奪回來了第二十九章 如此練兵第六十一章 血戰刺客第三十五章 雲城淪陷第六十七章 戰車被破第五十二章 綁票第七章 狼師歸來 春秋第十一章 鄰國來犯 一戰成名第一章 魯定公第四十章 逃入大山(五)第二十七章 雲城初戰第三十八章 逃入大山(三)第十六章 開雲城 開倉放糧第三十九章 逃入大山(四)第四十三章 逃入大山(九)第七十二章 魯國的歸屬第二章 微服私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