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房地產投資

第二天上午。

飛機降落在虹橋機場,走在舷梯上,周亞麗對着陳凡笑道,“來了上海,這裡總沒有你的房子了吧。”

陳凡轉頭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有啊。不過你要是覺得住得不舒服,也可以繼續住賓館。錦江飯店不錯,我在那裡住過,樓下餐廳的菜也好吃。”

“有?”

周亞麗瞪大眼睛,驚訝地看着他,“你在上海也有房子?”

她張開雙臂劃了好大一個圓,“像京城那麼大的?”

住賓館的話她提都沒提,住賓館哪有住老弟家裡親近,何況國內的賓館又不像美國的酒店那麼舒服。

至於飯店的菜好吃,難道還有老弟做的好吃嗎?

陳凡搖搖頭,笑道,“那沒有,就是一棟小洋樓,不大,也就剛好夠住。”

周正東走下舷梯,讓開路,轉過身不解地看着他,“你工作和學習都在江南省城,可是房子卻買在京城和上海,怎麼不在省城買一套?”

陳凡打了個手勢,邊往前走、邊說道,“在京城和上海買房是因爲機緣巧合,正好有房子賣,我又喜歡,就買了。至於省城的房子,目前還在規劃設計,是單位宿舍區,順利的話,今年年底應該就可以入住了吧。”

他笑着聳聳肩,“現在住單位招待所的房間,倒也方便,所以就沒想着另外買。”

學校的那間宿舍他已經退了,沒辦法,找的人太多,根本安靜不下來。

趙婉茹聞言不禁失笑,“你真的很適合去美國。可能在你看來,買這麼多房子是爲了方便、或者喜歡,但是這種行爲在美國有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房地產投資’。”

周正東也輕聲笑道,“房地產投資在美國很火爆,也是我們周家生意的核心之一。當初剛到美國時趁着地價便宜囤了不少地,後來將靠近城市的一部分土地慢慢開發做住宅或商廈,有的租、有的賣,這麼多年下來,已經超過了老本行貿易生意,利潤也非常客觀。”

現在周家的生意範圍很廣,但是核心資產就三類,一個是早期趁經濟危機地價便宜收購的農場和城區的地皮,再就是老本行貿易生意。

農場還在持續經營,藉着靠近大城市的便利,農產品根本不愁賣,在銀行風險評估中都屬於最頂級的優質資產。

至於其他地皮,隨着城市圈的擴大,加上週家也不缺錢,自然而然便介入房地產行業,城市邊緣擴大到哪裡,他們的房地產便開發到哪裡,過得很滋潤。

最早的貿易業務反倒被超越,在家族資產中淪爲第三序列。

只不過隨着周家融入美國社會,早期在國內簡單的坐地開店模式,也轉變成了現代化的貿易公司,並劃分爲國際和國內兩塊,雖說與跨國巨頭不能相比,卻也實力不俗。

別看現在周家只有一億美元左右的資產,可只要不亂來,哪怕只是維持不變,這些資產在幾十年後也能價值幾十、甚至上百億美元。

在互聯網崛起之前,億萬富翁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

談到跟自家核心業務有關的內容,周正東自然感興趣。

說完之後,他又搖搖頭,“可惜,國內是分房制度,房地產根本做不起來,要不然等你說的窗口期到來,我倒想進來試試。”

陳凡在一旁輕輕點頭,事實上我國的商業地產起步很早,從深圳開拍第一塊商業地皮,到80年代下半期政府鼓勵商品房的建設和銷售。

尤其是海南島上的第一次炒房、炒地,讓全國許多人都認識到房產的投資價值。

可是房地產的真正崛起,還是在宣佈結束福利分房政策之後。

福利分房不結束,房地產業根本做不起來。

趙婉茹卻有不同意見,“正所謂‘長安居、大不易’,就算是分房,可是當供求關係緊張時,也不可避免會產生經濟變化。”

她轉頭看着陳凡,笑道,“你在盧家灣和雲湖的房子也就罷了,在京城和上海的房子,應該是值錢的。而且還有大幅升值的空間。”

周正東緩緩點頭,“有道理。”

同時他也在想,要不要進來做幾個小項目試試水?規模不大的話,應該不會賠錢。

現在助理還在美國駐京城聯絡處收集資料,剛好去小本子的飛機是從京城出發、要在上海中轉,等明天他坐飛機過來,與自己匯合之後,再把這個任務加上去。

陳凡看了看兩人,笑着搖頭,“只是自住而已,房價是漲是跌,都沒有關係。”

周正東啞然失笑,“也對。”

他是站在生意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外甥如果不想做房地產生意,確實住着房子就行,房價是漲是跌,又有什麼關係呢,自己感覺舒適就行。

幾人說說笑笑,很快便到了出站口,順着人流往外走,陳凡掃了兩眼,便看見一個青年辦事員舉着寫有“周正東先生”的牌子,視線不斷從出站的人羣臉上掃過。

在他身後,還有兩個幹部模樣的人。

上前一問,果然是上海安排的陪同人員。

寒暄過後,周正東說了要去外甥家裡住,負責對接的陪同幹部也沒多說,直接同意。

又不是第一次這樣,還需要向上級彙報申請。就是可惜了一筆外匯房費。

坐上轎車直奔番禺路,將他們送到地頭,陪同幹部又例行聲明瞭一下出行紀律,也就是未經同意不許自己亂跑,如果要出去一定要他們的人陪同。

然後留下聯繫方式,並約好下午兩點來接他們、去看望那位僅剩的周家故交,便告辭離開。

陳凡昨天往上海作協打過電話,請他們轉告姜麗麗今天自己會回來,所以這時候家裡應該有人在,要不然他沒鑰匙,只能翻牆進去。

爲什麼不直接往紡院打電話?

因爲昨天是星期天啊,學校放假不上課,一般週末的時候,姜麗麗都在家裡窩着,不在學校,自然沒法接電話。

想到這個,陳凡心裡犯起了嘀咕,也不知道能不能找人給家裡裝一部電話?

改開後上海的第一部私人電話,是JA區住宅公司一位離職職工申請安裝的,他辭職之後做了個體戶,門店開在寶山區羅店鎮,主要業務是承接房屋裝修公司和建築公司的維修、安裝輔助等工作。

爲了擴大生意,他在1983年5月,向羅店電話局申請安裝一部電話,安裝費用300塊,另外還有每個月20塊錢的月租,分機號碼自選388,很吉利。

裝了電話之後,業務量果然飛速提升,別人都愛找他合作,就因爲他家有電話。

當年他一個人的納稅額就佔了整個羅店鎮全部個體戶的三分之一,由此拉開上海個體戶爭相裝電話的熱潮,電話局也是積極配合。

而京城的私人電話要稍早一點,在1982年下半年,農豐裡小區開通使用一部小交換機,100多戶居民陸續用上了家用電話。

(1984年4月20日《北京日報》1版)

不過這還是有單位作用在裡面,真正靠個人安裝的城市第一部私人電話已不可考,但是就在這篇報道發佈後不久、1984年5月23日下午,一位農民來到市電話局營業室,掏出一張2000元的支票,申請給家裡安裝一部電話。

營業員在給他開的收據上,寫下了京城市第一個農民自費安裝的電話號碼:815059。

這便是京城第一部農民私人電話,安裝費用2000塊。

比上海貴多了。

不過月租便宜點,只要4塊錢。

陳凡琢磨着,回頭找誰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私人名義申請,要是不行,就跟巴老商量商量,用單位名義拉一根線過來,等以後再轉戶頭。

沒辦法,到現在他還不適應寫信,有事打電話多好,寫信太慢了。

可是要打電話,就只能去附近與電話局合作的小商店,這裡的電話機也同時承擔接電話的重任,有人打電話過來,負責人要將信息記錄好,轉交給相應的居民。

這種模式從50年代就已經開始有,起源於京城,然後很快擴散到幾個大城市。

執行得怎麼樣且不說,至少在遇到一個好人的情況下,還是給附近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

當然,再怎麼方便也不如家庭電話。

陳凡腦子裡算盤打得叮噹響,卻沒耽誤擡手按下門鈴。

不一會兒,院子裡就傳來輕快的跑步聲,隨着吱呀一聲,小門被拉開,一張俏臉出現在面前,正是滿臉微笑、眼裡還放着光的姜麗麗。

她一把抓住陳凡的手,眼睛眨也不眨,卻已笑成兩彎月牙,“你回來啦。”

還沒等她將陳凡拉進門,一個戴着奇怪的帽子(漁夫帽)、長得很漂亮的女生突然出現在陳凡身邊,腦袋差點就擱他肩上,還目不轉睛地盯着她,眼睛睜得大大的,“哇,好漂亮,老弟,這是你女朋友?”

陳凡握着姜麗麗的手,先走進院子,對着剛走出大門的姜甜甜揮揮手,等老舅一家陸續進來,才幹咳一聲,“給你們介紹一下哈。”

然後一本正經地指着周正東幾人,“這位是我老舅,前幾天特意從美國回來看我的。這是舅媽、這是表姐。”

姜麗麗紅着臉,趕緊鞠躬問候,“舅舅好、舅媽好、表姐好。”

話音剛落,她便腦子一懵,我是不是叫太早了?現在是不是應該叫叔叔阿姨?

頓時刷的一下羞紅了臉,不自覺地側過身子、扎着腦袋默默躲在陳凡身旁。

陳凡握着她的手,笑着介紹,“這是我對象,姜麗麗,生薑的姜,美麗的麗。”

隨後又指了指站在門庭前有點手足無措的姜甜甜,“這是麗麗的姐姐,姜甜甜,甜蜜的甜。”

姜甜甜深吸一口氣,迅速調整好心態,輕輕點頭,想了想,決定還是跟着妹妹一起叫。

便微微鞠躬,喊道,“舅舅好、舅媽好、表姐好。”

沒辦法,妹妹都這麼叫了,如果她還叫叔叔阿姨,未免顯得太生分。

陳凡聞言輕輕乾咳一聲,“那什麼,你叫妹妹就行,她比你小。”

姜甜甜臉色微紅,立刻改口,“妹妹好。”

周正東一家人正用探究的目光打量兩姐妹,一個嬌俏可人、一個落落大方,相貌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兒。

妹妹自然不用說,一見面就拉着外甥的手,恨不得粘在他身上。

倒是那個姐姐,明面上保持距離,但以周正東閱人無數的眼光,怎麼可能沒發現有問題。

不過他也沒在意,反正又不是自家外甥吃虧,怕什麼?

等陳凡介紹完,他便輕輕點頭,對着兩人笑道,“麗麗好、甜甜好。”

趙婉茹和周亞麗也各自打招呼。

周亞麗還瞪着陳凡,臉上卻滿是笑意,“老弟,你怎麼不提前說一下,我好準備禮物呀。”

隨即取下自己的揹包翻找,看看什麼東西適合做禮物。

姜麗麗也輕輕捏了一下陳凡握着的手,氣憤他沒有提前跟自己說有舅舅一家人來,讓自己出醜丟人。

陳凡則咧着着嘴哈哈一笑,“那什麼,忘了。”

什麼忘了,就是他不好意思講。

講什麼?

講自己金屋藏嬌,在上海的房子裡還有一個女朋友住着?

那多尷尬!

周亞麗翻了半天,最後翻出來兩隻小盒子,也沒有打開,走過來塞給姜麗麗一隻,笑道,“沒有準備,這個是我自己用過的,不要嫌棄。”

姜麗麗還想推脫,就被陳凡接過來放在她手裡,“都是自家人,給你就拿着。”

被強行塞在手裡,姜麗麗只能紅着臉說道,“謝謝表姐。”

周亞麗又走到姜甜甜面前,將另一隻盒子遞給她,“一點小意思,不要嫌棄。”

姜甜甜比剛纔還手足無措,本能地看向陳凡。

陳凡擡頭笑道,“收着吧。”

姜甜甜頓了兩秒,纔不好意思接下來,“謝謝。”

隨後回過神,趕緊將他們往屋裡讓,“快請進。”

幾人陸續進屋,陳凡給他們分配房間,“舅舅舅媽住一樓,不用爬樓梯。”

隨後看向周亞麗,“你就住三樓,空間大,還有一個大露臺,夠你折騰的。”

周亞麗自然無所謂,“行啊。”

只不過下一秒便將目光投向父母,與兩人對視一眼,視線之中笑意流轉。

二樓呢?當然是被他們三個佔了啊。

周亞麗又瞟了一眼表弟,嘿,看不出你個濃眉大眼的,竟然還這麼會玩?!

陳凡看他們的眼神交流,就猜到他們在想什麼,只不過沒法解釋啊。

國內的人一般不會想歪,可美國那邊不一樣,如果是正統的清教徒家庭的女孩兒,保守得堪比封建時代的大家閨秀,但除此之外,那是一片豪放。

更別說如今的美國,正是嬉皮士、嘻哈、搖滾、朋克等開放文化野蠻生長的時候,玩得好的是文化、玩得不好的就是放縱。

可哪有那麼多的文化人?

說到底就是放縱年代,他們在美國,就算自己不玩,但啥玩意沒見過、沒聽過?

那麼會這樣想,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是真的也就罷了,可惜不是啊。

陳凡覺得很委屈,但是也沒辦法,只能默默拎着行李送進房間,然後帶着他們參觀。

“這裡是客廳,這邊的是茶櫃,那邊是貴妃椅,可以躺着看外面小花園。後面是廚房和衛生間,沒什麼好看的。

啊?幫忙?

不用不用,麗麗廚藝不錯,而且這裡有甜甜幫忙就夠了,我們去樓上看看。

狗狗狗,跟我走,吶,這裡就是二樓啦,三間臥室,嗯,每人一間,都進來看看,對吧,三張牀,都不一樣。”

在這裡拐着彎的解釋了一下,也不管他們信不信,繼續逛三樓。

“三樓是書房和音樂房,也可以是客房,上面還有個閣樓,全都是書。”

周亞麗順着樓梯爬上去,看着三角形的閣樓裡全是一個個滿滿當當的書架,不禁有些咋舌,“這裡比你在京城那邊的書還多啊。”

陳凡看着她順着樓梯下來,笑道,“這裡的書是我自己買的,京城的書除了一小部分舊書,其他的都是張師父找人從書店買回來的,他也不懂,就沒敢買多,等我下次過去,有時間的話,再做補充。”

幾人在房間裡轉了兩圈,周正東走到鋼琴前,揭開琴蓋彈了幾個音符,好奇地問道,“內地還有施坦威三角鋼琴買?多少錢買的?”

陳凡打了個手勢,“不貴,兩百二十塊。”

周正東一聽,眼睛都直了,“多少?這麼便宜?”

陳凡哈哈笑道,“這個是在舊貨店買的,舊貨店的定價規則,不管是大牌子還是小牌子,都是按照品類和成色估價,才讓我撿了個便宜。”

他又介紹旁邊的樂器架,“小提琴80,意大利貨、手風琴60,蘇聯的、吉他30,這些都是進口貨,這邊是國產樂器,二胡只要10塊、古琴50、古箏55,還有琵琶……”

介紹完之後,轉過身笑道,“便宜吧,都是在舊貨市場買的,如果買新的,價格就要翻上好幾倍。”

他說着指向鋼琴,“這個就更不知道要翻多少倍,幾十、上百倍都有可能。我當時聽售貨員說有施坦威鋼琴,而且只賣220塊,想都沒想就要了。

爲了把這個大傢伙弄上三樓,還請人幫忙找來專業工具,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吊上來。”

周亞麗看着架子上的樂器,轉頭看向他,問道,“老弟,這麼多的樂器,你都會?”

陳凡笑道,“不會我買幹嘛?”

周正東抿着嘴,輕輕點了點頭,“你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比你母親還要強一些,她只會鋼琴,你還會這麼多。”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可能也有你父親的原因,我聽說他會小提琴和口風琴,也是個才子,你應該繼承了他們的音樂細胞。”

陳凡笑了笑,沒有說話。

我誰也沒繼承,全靠自己努力,從零基礎開始學會的。

幾人轉了一圈,最後紛紛走上露臺。

站在露臺上眺望遠方,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只在遠處有些十幾層高的大樓,也基本上是建於民國時期。

放眼望去,或密或疏、或高或矮的建築,成片成片地往遠處蔓延,伴着夏日的清風、和遠處傳來的人聲,愈發顯得這裡的幽靜。

片刻後,周正東突然笑道,“感覺在這種地方生活也不錯,鬧中取靜,很有生活的氣息。”

周亞麗轉頭看着他,“那你就搬過來唄,也在這裡買一棟房子,和老弟做鄰居。”

她又轉過臉看向陳凡,“老弟,這裡還有房子買嗎?”

陳凡,“有啊。”

他看着周亞麗說道,“不過不知道外籍能不能買普通居民房,這個還要問一下。”

後世很多人都說,1980年的11月京城誕生了第一座商品樓。據《BJ房地產志》記載:那年“BJ市在團結湖統建的住宅樓房中撥出兩棟出售給個人,每建築平方米售價平均180元。”

然而,嚴格說來並不是。

我國的第一棟商品樓,是始建於1956年、落成於1958年,坐落在上海餘慶路189號的“華僑公寓”。

這座“新中國第一公寓”高8層,建築面積4284平方米,共有住房35套。

工程總投資額70萬,由上海中華企業公司負責興建。創造了當時衆多的第一。

公寓內鋪設了進口木地板,安裝了暖氣片,大樓內部還裝有2部電梯。

這些配置都是當時上海普通民居所不可企及。公寓落成以後,由雙清樓主專門爲大廈題寫了“華僑公寓”四個大字。

這座公寓也不對內銷售,專供海外華僑。

其實就是爲了用高價賣樓、籌集外匯。

但是海外華僑紛紛解囊,哪怕自己不住,知道了這個消息、又有能力的話,也要買一套。而有些華僑則直接買房回國,直至今日,還有許多華僑後人居住在這棟公寓裡面。

幾年後,1962年,京城缺少外匯,也照貓畫虎,興建了“花園村華僑公寓”售賣。1966年,廣州也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華僑住宅區“華僑新村”。

也不知道是墨守成規還是有人發話,反正之後華僑只能買華僑公寓或華僑新村幾乎成了一種慣例,反倒普通住宅,極少有人敢賣給華僑和外國人。

現在不管是真的還是開玩笑,周正東他們想在這裡買房,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371章 廢物利用第608章 蝴蝶自來141.第141章 愛好挺廣泛第19章 新技能第69章 眼睛又沒瞎第494章 等着吃第436章 直購第408章 不急不行第416章 如此膚淺!229.第229章 拋的全是玉195.第195章 再開集市第569章 拒絕第124章 採購第433章 人走茶涼第100章 成了三大員第369章 拿捏211.第211章 打牲口的第64章 太low了222.第222章 久仰大名277.第277章 四大絕活第327章 玩物喪志第33章 合理分配第62章 戶口問題第4章 人在77,勿擾289.第289章 今天加映第592章 畫餅第123章 敬謝不敏第323章 各論各的第117章 絕活頻出180.第180章 有來有往第416章 如此膚淺!第341章 到底是誰?第549章 多贏第417章 開考第95章 氣死他!第451章 優先權第411章 來,給我戴上178.第178章 四小經典第424章 不死心221.第221章 收集素材第68章 收購站177.第177章 團圓飯第88章 有黑幕第57章 這纔是生活238.第238章 不如包身工第604章 很合理第425章 學寫文章先養動物222.第222章 久仰大名第409章 研討會第29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405章 我要複習第446章 質疑?不存在的!163.第163章 我很溫和第128章 自有打算第548章 捐款309.第309章 花糖找人144.第144章 是個狠人第85章 上班(明天中午上架,求訂!)第551章 計劃跑偏207.第207章 給個禮物第606章 賣情懷第494章 等着吃第104章 要揚名了第526章 大戶,城磚169.第169章 不過來了第458章 騎馬跑得快146.第146章 變成了養殖場第27章 初次教學188.第188章 惠而不費第379章 跑一圈第326章 兩個條件第506章 孤陋寡聞第587章 你先頂上第570章 西幻246.第246章 開始改造第581章 自力更生229.第229章 拋的全是玉第329章 紀念品第548章 捐款249.第249章 這段時間用什麼?第73章 不夠用第68章 收購站第24章 漫長的一天第349章 茶話會第607章 月薪三千第21章 拉家常257.第257章 現場教學255.第255章 什麼回執?第573章 我是廢物175.第175章 撿了個人第568章 老表第106章 下次一定第99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228.第228章 正在討論第84章 明天開播161.第161章 他什麼都不懂第465章 黑 真黑第604章 很合理272.第272章 鉚釘和電路板第335章 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