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誇獎+第二百二十九章拜會

bookmark

二百二十八章誇獎

陽光漸漸大起來。雖然春日的陽光遠說不上火辣,但愛美怕把皮膚曬黑了的女眷們都聚集到古樹下或是遮陽傘下吃東西聊天。吃着甜糯的糕點,吹着和煦的春風,看着美麗的景色,聽着偶爾的幾笑脆笑和小姑娘們唧唧喳喳的話語聲,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快到午時,不喜熱鬧,在新園裡賞花品茶聊天的江老先生、林老爺子、鄭院長都走了出來,再是風雅不耐俗物,人情世故還是得要呀。

服務員陸續把酒壺、各色滷菜,涼拌素菜,裝燒菜和湯的小罈子端了上來,喝酒、吃肉、喝湯自取。

兩邊各有兩個燒烤攤,也把各種用竹籤串好的鹿肉、羊肉、魚及一些素菜擺了出來。喜歡吃燒烤的又去吃燒烤。

燒烤攤傳出來的香味飄了老遠,這裡最受年青人的歡迎,都排着隊去取。而歲數大些的官員就喜歡吃滷菜,不僅香,關鍵吃相好看斯文。年齡再大些的,就喜歡燒菜和湯品。

反正,這麼多的口味總有一款是客人們的最愛。

這種新穎的吃法,還有新奇的吃食,及滿嘴生香的味道,讓客人們大飽眼福的同時,又大飽了口福。

小丸子快出去亮相了,江又梅得回去給她拾掇拾掇,李華雲也跟着一起回了南園。她們剛走上正房的臺階,便透過寬大的芭蕉樹葉看見右邊遊廊處珍姐兒、茜姐兒幾個小姑娘在那裡小聲地交頭結耳。

原來南園同新園的側門就在那裡,只見其中的兩個小姑娘快步跑去門口往新園裡看兩眼,又跑回來,相互摟着說幾句悄悄話。然後,另外兩個小姑娘又快步跑去看看,又跑回來說幾句悄悄話。既有看到偶像的激動。又有偷偷幹了點小壞事卻沒被人發現的興奮。

江又梅無奈地笑笑,小姑娘們追星都追到這裡來了。女客們換衣或方便會來南園,這裡專門給她們準備了兩間房。所以珍姐兒幾人便跑了來。

江又梅、李華雲兩人都裝作沒看見。小姑娘的好奇心重,只要守禮就由着她們吧。畢竟這個世界對女孩太苛刻。自由的日子也就這麼幾年。想到這裡,江又梅對小丸子更是有了幾分心痛。

小丸子正站在屋子中央發脾氣,小夏拿着衣裳給她穿她就是不穿。一大大和二大大也跟小丸子同仇敵愾,站在她的身旁對着小夏“嘎、嘎、嘎”地大聲叫着。

“哎喲,女兒咋了?”江又梅問道。

小夏看見江又梅來了終於鬆了口氣,說道,“思姐兒剛纔一直在新園跟老侯爺在一起,看見他們出園子了。也想跟着去。我想着快晌午了,她得換衣裳正式出去了,就沒讓她去。這不,衝我發脾氣不換衣裳咧。”

小丸子衝江又梅點點頭,“啊”了幾聲,倔強地看着她,意思是我就是不穿你能咋地。

這套衣裙上衣是紅色錦緞小短衣裳,裁剪有些像民國時期的女生裝,下身是紅紗及地寬擺小裙子。

江又梅蹲下把小丸子抱着哄道,“寶貝。這套衣裳多漂亮啊,咱們把衣裳穿好,就可以出去玩了。外面有好多漂亮的小姐姐哦。”

小丸子不會說話,只“啊、啊”地叫,就是不穿。

李華雲也蹲下笑着說道,“小丸子都長這麼高了,還認識小姨嗎?小姨領你去看漂亮的小姐姐,還有好大好大的大花傘哦。”

小丸子聽了,很是想出去看大花傘,就沒有繼續折騰等孃親給她換衣裳。

午時正,江又梅牽着一身紅色衣裙的小丸子隆重出場了。她戴着皇上賜的小金鎖,手裡還拿着御賜的玉如意。她們的身後四個男服務員擡着一個美倫美奐的巨大的三層生辰蛋糕。

大凡孩子週歲宴,小壽星都是被抱着出來的。只有這家孩子讓人驚詫。竟是母親牽着走出來。白淨可愛的小女娃穿着奇異卻漂亮的小裙子,還有後面的大蛋糕,有些像傳說中太后過壽時的生辰蛋糕。這樣的組合,又一次考驗了人們的眼球。

“哎喲,好可人疼的孩子。”李夫人陳氏第一個誇了起來。

“是啊,長得多漂亮啊。這麼小就會走路了,真是聰明得緊。”這是李巡撫的夫人,她剛誇了一句,又驚詫地高聲說道,“哎喲,小壽星拿着的玉如意像是御賜之物呢。”

鄭夫人也接口道,“不僅是玉如意,連這金鎖都是御賜之物呢。”

江又梅點頭笑道,“這是的確是皇上賜給小女的,讓她太爺爺帶回來的。”

人們一聽,又是一片讚歎,好聽的話鋪天蓋地砸向了小丸子。小傢伙膽子大,面對這麼多人一點都不膽怯,也聽得出這些人在表揚她,“啊、啊、啊”地回答着。

周夫人幾人離得遠遠的,她笑咪咪地悄聲跟另幾位夫人說道,“這孩子長得可真好,才滿週歲就到處走的小娃我竟是第一次看到,原來聽都沒聽說過,看來我還真是孤陋寡聞呢。”她拿着杯子喝了口糖水,聲音放得更低,又繼續說道,“她比我那一歲半的外孫女還高得多,走得還穩。可惜了,林將軍到現在還在山裡剿匪,林家人都遠在京城,除了纔回來的老侯爺和林侯爺,這麼好的女娃竟是都沒見過呢。”

周夫人也是在誇獎小壽星,可聽起來咋就不那麼對頭呢?幾位夫人相互看了看,都諱莫如深地不言語了。

這邊在誇着小丸子,男人那邊林老爺子正把他的大孫子牽着到處顯擺。小包子和小胖墩、王澈南、鄭侑煦上午跑去村裡看大戲,這纔回來。

小包子本就長得漂亮,加上不怯場,小嘴又會說,也着實得了好一番誇獎。高興得林老爺子捏着鬍子直樂,別看他長得不咋地。他的後人一個比一個漂亮。

生辰蛋糕在女眷這邊看了一圈也不能先吃,畢竟這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哪怕小壽星是女孩。也只有先讓男客人吃後再擡過來吃

生辰蛋糕擡去了東邊,看得男客們又是一片驚歎。

林老侯爺作爲宴會的主人。進行了主題性演講,先是講了一大堆的套話,什麼大康形勢一片大好,皇恩浩蕩,百姓之福,希望各位能在各自崗位上繼續爲朝庭發光發熱等等。接着講了各位在百忙之中,數百里之外,還來參加他林儉重孫女的週歲宴。這份情他記下來了,請各位一定要吃好、喝好、玩好,云云。

之後,林世齊也代表他義妹對客人們遠道而來進行了感謝,並表示他李世齊也記着這份情。

林侯爺也進行了簡短髮言,同樣對各位來參加他孫女的週歲宴表示感謝,並說以後各位到了京城就去鎮北侯府找他,他必會盡地主之誼招待各位。

三人這麼一說,所有的人都深感不枉此行,跑這麼遠來掛個號是多麼的正確。

三位領導講完話。林進就領着人把蛋糕切開,一家一小塊,然後再擡回女客這邊。這蛋糕不只漂亮。還很好吃,關鍵是很少,一家只有一小塊,就更加覺得好滋味美妙無比了。

吃完蛋糕後,江又梅便讓小夏把小丸子牽進南園休息了。她的生物鐘極準,此時正是睡午覺的時間,小嘴已經張開打了好幾個哈欠了。

女客們期待已久的福慶戲班要開始唱戲了。戲臺搭在南園大門正前方,帷幔正是從這裡向北拉開,東邊坐男客。西邊坐女客。四十把大傘也都挪到了這裡,因爲女客多些又怕曬。就從男客那邊調來了十把過來。

戲班唱的第一齣戲是“東方不敗”,這個故事梗概還是江又梅當初寫的。經過戲班的人藝術再創造再昇華,更是悽美絕倫,跌宕起伏。李芳華等幾位主角本就長得花容月貌、丰姿綽約,而且服飾精美奇異,加上他們演繹到位,唱腔柔美、悲聲嫋嫋。看得人肝腸寸斷用,特別是女眷們不停地用帕子捂着臉哭,甚至有幾個哭得快閉得氣去,哽咽聲傳了老遠。

雖然戲臺上的人夠美,但長時間咿咿呀呀的唱腔也快把江又梅唱睡着了,女客中只有她沒哭。連她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只得拿着帕子捂着臉裝哭。

怪不得之前李世齊讓醫官隨時在這裡聽命,原來是怕有人悲傷過度呀。

據說,這齣戲如今是京城最受歡迎的苦情大戲,許多名門閨秀想一睹這齣戲的精彩都無緣得見。

演完後,李芳華帶領幾位主演謝了十幾次幕才下臺。

之後照例是打賞。林老侯爺率先賞了八百兩銀子,林侯爺出的是六百兩,江又梅就得出四百兩。其他的官員、夫人們按官位和品級大小出着銀子,姑娘們媳婦們衝着李大美人也慷慨地掏着荷包。

小包子這回學精了,荷包裡裝了不少銀子。這次跟幾個男孩子一道,都出了五兩銀子。其實幾個男孩子一點都不喜歡這種哭哭啼啼的戲,好在戲裡的東方不敗是個武林高手,經常會耍些拳腳功夫或是刀槍棍棒,讓他們也看得高興。

由於賞銀太多,幾個接賞銀的托盤堆成了小山還裝不下,又增加了幾個托盤。

第二百二十九章拜會

第二齣唱的是“大鬧天宮”,這也是江又梅寫的梗概,經過戲班的人藝術再加工,跟前世的大不一樣,關鍵是人物造型讓江又梅很是不習慣,但那孫猴子依然是妙趣橫生。看得老人和孩子們笑得前仰後合。

李世齊言明爲了給自己的外甥女兒湊趣,還專門化了個妝,扮演一個天將到臺子上亮了一個相,逗得下面的人使勁叫好鼓掌。

據說,這齣戲如今是太后她老人家最愛看的戲。那幾個老太太看了令她們嚮往已久的大戲後,覺得老骨頭就是顛散架也值得了。

演完後又是打賞。因爲這齣戲有李世齊的湊趣,林老侯爺及衆官員、夫人們比剛纔的那出“東方不敗”多出了兩百兩。小姐媳婦們這次可沒那麼大方,但老夫人們及孩子們這次又大方得多。小包子幾個孩子看得極其高興,煦哥兒率先掏了一錠十兩的銀子扔進托盤,另三個孩子也都跟着各出了十兩。

看完戲後,大家就要依次離開了。路程遠些的要先回縣城或清河鎮去住。明天一早再趕路。周巡撫及省城的一些高官包了一條船,所以儘管路途遠但還是可以走。而湖漢省的官員都走的是陸路,所以大都去住鎮上住。

江又梅跟林侯爺商量。是不是請李巡撫一家在南山居歇息一宿,明天再走。

林侯爺點頭道。“兒媳考慮的周到。另外,再把鄭老先生一家也留下住一晚吧。”

李巡撫一家很是高興,這樣既省去了找驛站的辛苦,又可以拉近跟郡王爺及林家的關係。

鄭院長也非常高興,他倒不是爲了拉關係,他一直惦記着江又梅的大畫房。

李總兵一家肯定要住在陳家了,本來王世一想跟着大多數省城官員一起坐船走的,但王澈南不願意。還想跟小包子及小胖墩、煦哥兒玩,所以他家依然住進了陳家,明天再走。

江又梅把在南山居住的那兩家男客安排在了新園,女客安排在了西廂客房,把原先住在這裡的人安排去了另外的地方。

小包子、小胖墩、王世一、鄭侑煦四個小子非得住在一起,江又梅只得叫人又搬了一張牀到東廂睡房,他們兩人擠一張牀。

晚飯前,江又梅讓春桃去江家一趟,禮貌上必須得去陳府拜訪李夫人陳氏,讓李氏準備準備。

飯後。江又梅和拿着禮物的春桃、大福去了江家,看見李氏已經穿着最好的一件秋香色印花錦緞衣裳在家裡等着她了。而且,頭上幾乎把匣子裡的金簪、銀釵都戴上了。關鍵是她還化了一個妝,那個妝化得還不如不化。

李氏這次是真的激動,林親家沒有女眷來過西河村,兩家交往也是男人們之間在相交,沒她什麼事。而孫親家朱氏還不如她,至少她的兒子已經是官身,以後還有可能給她請誥命,所以她的優越感要強得多。

這回是第一次去跟傳說中的高官夫人、誥命夫人結交,很是有些激動和忐忑。李氏的個性比較好強。哪怕原來再窮都要穿得乾乾淨淨不輸於人。所以這次也想不落人後,把自己拾掇好一些。

江大富急得在一旁直搓手。這次是女眷交往,他不可能出面。他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婆娘收拾好些不給兒子丟臉。可是這婆娘一收拾出來,咋看咋不對頭,但又不知道哪裡不對頭。江又山和江又有都在南山居新園陪着那幫高官沒回來,正不知該如何的時候,閨女回來了。

江大富趕緊跟江又梅說道,“梅子,快,看看你娘,她這麼一拾掇,我咋覺得還不如以前的泥腿子看着順眼咧?”

李氏不高興地瞪了他一眼,說道,“咋說話咧?不懂就不要亂說,人家富貴人家的夫人太太們,都六七十的年紀了還要擦脂抹粉的,我咋就不順眼了?”又對着江又梅說,“閨女,你看我化的妝容還可以吧,這是巧兒在的時候送給我的胭脂水粉。”

這種劣制香粉薰得江又梅直打噴嚏。江又梅也覺得自己疏忽了,她送了李氏很多東西,卻唯獨沒送胭脂水粉,總想着她不需要化妝。

江又梅趕緊吩咐春桃快去打盆洗臉水,又對李氏說道,“你想化妝改天我給你買些好的胭脂水粉,這種廉價的東西不好看又不好聞,再說妝容也不是這麼化的,以後我再教你,這次趕緊把臉洗了,省得人笑話。”

李氏不願意了,“閨女,老孃幾十年一直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忙乎,風吹日曬的,麪皮兒本來就比那些享清福的夫人們黑得多,又糙得多。你還不讓我化化妝,這不是讓我去丟人嗎?要這麼丟人,還不如不去。”

江又梅只得吩咐春桃去南山居取一套自己的化妝品來,快去快回。又把李氏按在凳子上,幫她把頭髮攏了攏,只留了一大一小兩根金釵,又拿了兩朵小花作裝飾。又把她右手腕上的一個大金鐲子取下來,只留了左手腕上的一個金鑲玉的鐲子。耳朵上的大金耳環也取了下來,換了個小些的。

李氏又不高興了,“我說閨女。咱們的親家那麼富貴,肯定是滿身金呀玉呀的,你咋給我整的這麼素淨咧?這麼窮酸。得多給咱們有子丟面子啊。”

江又梅道,“娘。人家再有錢,也不會把所有的金子都掛身上啊。很多富貴人家的女人,還不喜歡那些金啊玉啊的飾品,人家專喜戴木頭的,那叫低調的豪華。”

“不喜金的偏喜木頭的,那人腦袋有毛病吧。”李氏說道。

“少囉嗦,閨女讓你咋收拾你就咋收拾。”江大富大聲說道,“說你泥腿子的性子改不了你還不高興。你剛纔弄得像啥呀?噢,我想起來了,就像今兒戲臺子上的媒婆。你看閨女幫你一拾掇,就清爽多了。”

這時春桃氣喘噓噓地把化妝品拿過來了,江又梅就幫李氏化了個淡妝,說道,“這套化妝品就給你用,原來的東西就丟了吧。”又一再囑咐李氏,“去了不要多說,說幾句禮節性的話就成了。有些話我會代你說。”

江大富也是這麼囑咐李氏。李氏不服氣地說道,“當我是那小衛氏咧,敞着大嘴啥都敢說。放心。這次我定表現得像個大戶人家的太太,不會給咱們有子丟臉的。”

江大富眼睛一瞪,“啥大戶人家的太太,也不嫌臊得慌。只一樣,少說話!如果再亂說話得罪了人,這次定把你休回孃家,誰講情都不行。”

幾人去了陳府,李夫人正在家等她們,一聽她們來了。便趕緊請進。李夫人很是熱情地拉着李氏的說道,“謝謝你們。我爹他老你家身體能這麼好,多得益於你們和侄女的照顧。”

李氏是第一次跟高官夫人如此近距離接觸。很是有些緊張。笑容都有些僵硬,說道,“都是親戚了,該當的。”

這句話說得還是比較得體。

之後,李華雲紅着臉來給李氏見禮,李氏原來見過她,也很是喜歡她,笑着點了點頭。

幾人落坐後便聊起了白天的宴會,江又梅有意無意地搶了李氏不少話。李氏緊張的手心都出了汗,牢牢地記住了江大富的話,不敢多說,由着江又梅和李夫人主講。

李夫人本是厚道之人,又感激江家照顧老父親,知道李氏是鄉下婦人見識有限,也就不會爲難她。所以很會做人的主要跟江又梅講話,但時不時的也跟李氏講兩句無關緊要的話,氣氛很是融洽。

江李兩家女眷在熱情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了會談。

都過了碧水橋,李氏還在得意地跟江又梅說,“你爹天天怕我亂說話招惹,咋可能咧?我又不是那二貨小衛氏。你看娘今天的表現還是不錯吧,娘知道啥話該說啥話不該說。”說完又笑了起來,“以後啊,娘也知道該咋跟誥命夫人結交了。”

江又梅此時着急回家,想着等空閒下來再跟李氏好好談談。便說道,“希望你以後都像今天這樣,儘量少說話,特別是跟村裡那些愛嚼舌的婦人,不要拿話讓人編排。爺和爹已經說了好幾次要把娘趕回李家的話了,若你再亂說,給哥哥弟弟招了惹,他們定是不會輕易饒過你的。”

江又梅一回南山居,林進便來告訴她一件大好事,新園中,鄭院長已經收了念哥兒當弟子了,拜師的頭都磕了,茶也敬了。鄭院長說一年中他會抽出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來南山居親授這個關門小弟子。

江又梅聽了也很是高興,又回屋找出了幾個包去了西廂。送給鄭家婆媳兩個新式手包,鄭侑煦一個獅子頭斜挎書包。又送給李夫人一個手包,送給珍姐兒一個唐老鴨斜挎女式小包。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飯,李巡撫一家便啓程回去了,李總兵及王世一一家也直接從陳家走了。當然,江又山陪着李巡撫走了,江又有陪着李總兵走了。(。)

第349章 逼真第172章 摺扇第193章 表妹第1 百四十七章 記情第156章 衷腸第383章 猿娘第194章 獎勵第211章 求娶第8章 不易第133章 大鬧第276章 結束第390章 魅惑第96章 真像第142章 回家第96章 真像第153章 偷窺第146章 妥協第268章 皇子第374章 多事第177章 定位第151章 大郎第374章 多事第159章 執念第262章 小花第370章 生了第118章 起程第31章 圖報第379章 陷害第357章 往事第386章 調教第382章 皮皮第204章 折騰第226章 宴會+第二百二十七章追星第232章 揭短第350章 雙胎第337章 變化第38章 本事第295章 態度第264章 助教第212章 析畫第210章 求情第391章 熱鬧第272章 密旨第128章 想法第363章 吉兆第223章 安排第341章 肚子第275章 誓言第218章 拜見第294章 漸遠第332章 戀愛第79章 撿包第31章 圖報第168章 百日第161章 情迷第121章 朋友第300章 平妻第37章 奪權第151章 大郎第215章 變化第233章 拒收第249章 林府第31章 圖報第128章 想法第306章 發奮第116章 震驚第259章 大爺第201章 活着第67 事成第151章 大郎第157章 兩世第81章 商定第122章 巧遇第375章 生變第358章 和好第41章 省城第325章 生子第47章 回家第373章 爹爹第110章 分紅第297章 堅持第215章 變化第296章 救人第261章 配人第19章 清泉第119章 進京第86章 初二第155 醉酒第378章 落定第377章 謀反第68 買牛第146章 妥協第174章 把關第148章 好事第171章 摳門第308章 鑽營第51章 遊玩第365章 柺子第61章 強娶第73章 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