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厚積

第二天我就收到一個好消息,我們在路上招募的兩團人,從海路,已經安然抵達廣府了,與他們一起到來的,還有在沿途收羅的大批物資。

在這個過程中,前腳伕頭子錢水寧,發揮了頗爲重要的作用,用的他的經驗老道和小心謹慎,很好的完成了這個協助帶隊跟進的任務。

雖然到了廣府後,這些人以各種理由,自發散去了一小半,剩下的人也因爲叛軍威脅的消息,人心浮動的,連夜偷跑了不少。

但是剩下的兩百多號人,還是被帶入了我的產業,暫時安頓下來,或者說被派人內外監管起來了,

當然了,他們大多數人的忠誠和可靠性,需要時間來慢慢培養,但是目前我只能靠強制力來維持和保證住基本人頭再說。

但是不管怎麼來說,這批人力資源,對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補充,雖然還要分一部分,給那隻謎樣生物。

按照我的規劃,這些已經到手的人,優先挑選出有技藝和專長,或是職業經驗的,分爲生活和生產兩大類,

然後打散分遣到我名下的各項營生和物業裡去,有對口的直接做爲新來的幫工、店員,安插進去,不對口的先在物業裡,做個灑掃看門的僕人、雜役什麼的。日後再做打算,然後由本行的老人進行幫帶和監管,算是初步安置下來

這批半路找來的人,職業和特長相當的雜駁,既有木工、五金工、瓦匠,皮匠、郎中、藥師,樂工、驛傳、廚子這樣大衆化的職業,也有釀酒醬醋的師頭,閹割人畜的刀匠、仵作、巫佔這樣偏門或是生僻的職業。

所以安置起來,頗費了些功夫。在帶隊過程中,崔屠子、燕九兒這些人也有了一批手下,雖然他們未必是最合適的人選,也缺乏經驗什麼的,但是我手上可用的人,也就這麼點,只能先將就着讓他們慢慢磨合,然後再視情況作調整。

相比之下剩下的人就簡單的多了。

剩下主要是身體相對精壯的人,則編成幾個輔助隊,去爲訓練營的外圍和港口,提供各種搬運輸送之類,後勤性質的勞役。

能夠保障衣食住宿和勞動報酬的待遇,並且不讓他們有空閒下來,就基本能夠避免和壓制各種胡思亂想的串聯和異動,然後從個人心裡和日常慣性上,將他們慢慢的轉化過來,

這也是我在這個時空的人力資源管理上的一點心得。

當然共同的特點,都是被我威逼利誘連哄帶騙簽下相關文契,或是賣斷前程的。

在這個世道,這種看起來乘人之危的事情,卻是再常見不過了。不要說嶺內那些被海藩抄掠擄賣的沿海百姓,就是來到嶺外的北人,若是沒錢安身的話,也大多數是被當地豪族大戶,招攬投附爲蔭包戶的命運。

只要過段時間做的熟了,由主家到官府打點名籍,纔算是落下戶來,但是更多的就是作爲隱性的黑戶口,在那些私屬的田莊種植園裡終其一生,然後其後代作爲家生子,才能落下土戶。

而作爲羅藩世子的身份,也多少成爲堅定和督促他們決心的催化劑,雖然同樣是賣身投寄,但是寄身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下小土豪,還是投靠一個海藩大領的當家繼承人,關於前程和奔頭的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只要比照普遍水準,稍稍提高一點待遇和期許,就很容易暫時穩住了人心。這樣,在看不到的地方,我的實力又增長了一絲。

查看完各個接收安置點後,我回家的時候,發現門房裡有人候着,

來自的講談社的一份包裹,也被送到了我的手中,作爲創始人的最後一點影響力,在延遲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抵達了我的手中。

也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一些文摘剪報的彙編而已,裝訂成幾個大本,主要着重在我走後這幾年,以廣府爲中心的各種新聞摘要,也影射到一些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變遷和動向。

讓我看的津津有味,

比如在上城羅城子御庭裡,主持幕府大政的當代大相國,近年身體不是很好,因此已經在兩年前通過首山宮,任命他的繼承人寧海公,爲上柱國,車騎大將軍,與諸位平章、參政、僕射一起政事堂奏對,大有提前培養接班的意圖

隨着正當壯年的寧海公,逐漸越來越多以代理身份,出現在五年校閱,御前觀覽等大事件的公衆場合中,一些政治新秀和年輕新貴,也因此逐漸在政壇中嶄露頭角。

比如與陳夫人有所關聯的桂州寧氏,這幾年就相繼出了一位年輕的中書舍人,一位散騎常侍,一位少府卿副,雖然政治立場和派系,不盡相同,但是誰都知道那麼回事。

通過這些履職任事的官帖,也隱隱凹現出,活躍在廣府朝野大小几十個政治家族,與之關聯成百上千的地方世家和豪族大姓,來自不同的地域,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利益訴求,隱約的政治傾向什麼的。

最終匯聚成朝堂中的政治格局,並且隨着幕府當主的態度和立場的細微變化,而產生各種起落消長。

相比之下,我出身的羅氏藩宗家,在名爲八葉的近緣藩族之中,算是最低調的了,這些年除了宗藩院例行第奏外,在廣府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此外就是去年的廣府科選的新聞,其中進士十三人,同進士出身二十二人,備才四十五人。

其中以廣府大學堂爲首的學院派出身,約佔了兩成半,雖然數量有所增加,卻主要集中在同進士出身這個階段,進士只有兩人,這也是歷年來學院派的一次低潮。

兩海道外藩出身,免選舉薦直考的士子,佔據剩下的兩成,其中進士四人,相比龐大的推舉參考基數,卻是受到各海藩嶺內,師資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拖累,此外還有某種地域上政治權衡的綜合考量,

像我所在的婆羅洲大島,更加親熟開化的東婆羅洲路,肯定要比西婆羅洲路更有優勢,但是歷年的比例,卻多少有些相反,想我的身份若是想去考科選,只要拿着保舉書,就可以報考科選八目之一;

然後是嶺外的本土七道,經過鄉試、郡試、部試三級的貢舉出身,約佔了四成,也是歷代科舉的真正大頭和主流,不過比例一直在並不顯著的下降;

而最後剩下一成半,則是各種恩旨清望特例在職等雜選出身的,進士只有一人,同進士兩人,卻幾乎佔據了備才的一半,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類的進士,含金量更大一些。

因爲相比那些專門研讀的考生,他們多少有實務的經驗,或是相關領域的特長,甚至有過從最底層的吏員出身,然後蒙幕府青眼特旨,榮登殿試天子門生的故事。

當然,因爲出身的侷限性,他們的努力所能抵達的層次,一般也就到州郡正印官,或是寺監的實務副職,除了幾個個例之外,要想再上一步的就幾乎不可能,因爲會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上述三個羣體的排斥和壓制。

同年,蔭補五十四人、捐受官一百三十一人,相比過往,又創新高。

蔭補還好,比同進士出身而已,像捐受官就只能擔任一些州下的佐副,或是畿內省臺部寺監的雜佐、員外官。

加上科舉出身的,和自然流轉積累下來待職的現任官員,看起來頗爲可觀了,不過放在南朝近十萬品內官,自然流動產生的空缺中,卻又不算什麼的。

主要是遠近美惡的差別,遠州貧瘠的職位自然是下下等的惡官,就算加職一兩等或是減堪磨也未必有人去,因爲土著衝突禍首蛇蟲瘴疫的橫行,死在任上的概率也不小,

而越是靠近廣南近畿的,富肥之地的上上等美官,則越是炙手可熱到爭相打破腦袋。

像是我本家所在西婆羅洲路的撫遠州,算是一種中等略上的職事,作爲朝廷委任的親民官,只要處理好地方藩領的關係,就可以順風順水的撈完一任,然後想辦法轉職他地,或是就地輟升。

因而謀官,對於那些缺乏背景和政治訴求的普羅大衆來說,也變成一種充滿商業意味的投資活動,各種悲歡離合的故事,也在一刻不停的上演着。

因此講談社的日常業務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向這些數目龐大的投機者或是候補的官員,提供相應的收費訊息,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官場中,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買。

講談社編寫的歷代版本《官紳志》,也是最受歡迎的出版物之一,可以從其中找到讓自己趨利避害,或是抱團取暖的東西。

可惜我潛心閱讀的清淨時光,沒能持續多久。

“藩內來人了?”

聽到門衛的通報,我有些倦怠的揉了揉額頭,想了想,叫上僅有的護衛,站住門廳要害位置,又把手弩放在幾下隱藏位置,然後才把人引進來。

然後我一愣,見到的卻是表情激動的一老頭和一大叔,齊聲喚道。

“少主……”

“大公子……”

隨着他們不同的稱呼,也讓我想起來他們所代表不同的身份和立場,

喊“少主”的禿頂大叔姓蔡名廖,算是我昔日家臣中的鐵桿支持者,前郡司三管之一,士爵中大夫的傳統派。

而那個叫大公子的老頭,則是來自“我”在東婆羅洲的母舅家,一向負責往來的老家人楚伯哀,自小以來探視的次數,甚至比“我”那個身爲藩主的便宜老爹還要多。

依照本能和記憶寒暄了幾句,總算抑制住了這倆的情緒宣泄,讓他們從緬懷過往中回到現實來。

“實在太簡陋了,”

楚伯哀幾乎要從鼻孔哼出聲

“什麼都沒有……”

“之前號稱遊學也就罷了……”

蔡廖亦是贊同的接口道

“我羅藩家的嫡子,怎麼能在這種蝸居陋巷裡久住……”

“我覺得還好呢……”

我悻然的摸摸鼻子。

“少主你實在太良善遷就了……”

“雖然朝中某些人,總是嘲笑我們內藩家的人,缺少禮統……”

“但是作爲基本排場和體面,還是要得的……”

“聞的大公子安然歸還,不由心中大定,”

“我們這些老臣子,也有了主心骨啊……”

“少主的謹慎,我被也能理解的……”

“因此這次只從您的阿翁家,帶了些許人手和財貨過來,希望能派上用場

“您用過的工坊和器物,也一併攜了過來……”

看到他倆握着我的手,有點老淚縱橫,爭相說話的殷切表情,我有不由想起死於非命的楚白,實在感慨良深。

說實話,我雖然接受了前任的大多數資源,卻一直在潛意識的迴避,和前身有關的人和事。

第332章 燕歸來第880章 撥亂20第997章 跌宕7第682章 落盡2第283章 歸心第835章 雲起5第1067章 零落17第35章 逃離第1199章 徐州起9第670章 出援20第573章 決意3第1279章 卷蕩9第1192章 徐州起2第1290章 旋滅10第792章 肘腋2第1076章 立新6第393章 在河北3第638章 悵懷38第225章 街邊、交鋒第571章 決意第414章 兩重(下)第879章 撥亂19第426章 戰局6第310章 淮北紛紛三第1053章 零落3第349章 援濟2第966章 沉驚16第570章 ,營生10第1122章 浪奔2第859章 風動19第531章 經略5第82章 轉變第845章 風動5第1202章 淮動2第441章 天傾5第452章 天傾20第413章 兩重第1005章 夷變5第651章 出援第487章 漸變17第392章 在河北2第76章 史話第1281章 旋滅第766章 憂亂6第822章 啓新12第1211章 平盧第680章 出援30第136 未然第1187章 江寧變第1168章 滄瀾12第185章 隱殺第724章 異夢4第667章 出援17第1148章 潮新18第1041章 殤國第1034章 瀾動14第721章 異夢第931章 驚破11第920章 臨峙20第841章 風動第879章 撥亂19第207章 升官與發財第927章 驚破7第1169章 滄瀾19第578章 決意8第527章 經略第1014章 頹然4第705章 啓東5第742章 思變2第957章 沉驚7第1134章 潮新4第1188章 江寧變2第565章 營生5第581章 變數第1278章 卷蕩8第706章 啓東(6)第1171章 滄瀾15第861章 撥亂第741章 思變第272章 戰了又戰第465章 歸亡13第871章 撥亂11第428章 戰局11第424章 戰局7第1191章 徐州起第518章 兵戎2第649章 後手9第1051章 零落第835章 雲起5第587章 變數7第739章 抉擇9第380章 戰雲2第563章 營生3第400章 歸亦難第647章 後手7第333章 再進第1261章 又決第382章 波黠第394章 在河北4第1089章 立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