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徒變2

開義城東門內,臨時的聯軍所在。

我居然被一衆諸侯給圍觀了,

“還請軍上/鎮帥/大帥/制使,成全一二”

看着他們異口同聲一片殷切的表情,我仿若聽到了虛空中有個聲音在咆哮着

“買買買,不買就砍手。。”

“八箭八星,有沒有有沒有,只要398”

當然,這一次羅藩卻是看上了在攻克城戰鬥中,發揮了不小作用的火炮。

雖然爲了讓我的炮隊食言,加入到攻打城區的序列中去,對方已經開出了每天至少兩千緡的額外軍費。

但顯然他們更有興趣自己獲取和使用這種大殺器。於是,我只是使人稍稍露了下口風,就激起如斯的反響了。

當然我也可以想象和理解她們的心情和興趣。起碼在遼東、遼西之地,乃至平盧道北部,最多的就是山地和丘陵,乃至綿連的山脈,以及歷代依照這些地形勝勢,所沿襲和建立起來的大小城寨關隘。

要知道,就是這些綿連不絕的山城體系,曾經拖垮了大部分隋煬帝三證高麗的大軍,也讓唐太宗兩度東征的戰果,最終都是未竟全功,就不得不在嚴酷的冬天面前止步而退。

而作爲安東最大的一股勢力,羅藩有了火炮這種這種武器之後,無論是用來攻克和拔除險要,或是架上幾門在牆頭上把守要衝,無疑都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因此,哪怕是一門只能發射散彈的斤重小炮,也他們也可以出到一具八百緡的高價,換成銅錢的話就是七十六萬文。

要知道隨着材料、工藝的逐步摸索和提高,這種內膛容易磨損的全鐵質小炮,已經被管身更堅實耐用也更薄更長的,軟鋼夾層內膛的散射小炮所取代了。

而原本用來發射鉛子的轉輪小炮,也改名爲零式轉輪大銃。

因此,具體的生產成本還不到這個報價的十分之一,這就是工業基礎下標準化規模產能的優勢。

而馬馱山地版的銅胎鐵膛的四寸短野炮,則可以出到足足兩千緡的天價。如果是帶炮架的長管標準版,或是減重的騎兵版,則是三千緡。

雖然這個價格,放在南朝大梁那個滿是貓膩的官方報價裡也有些偏貴了,但是如果加上海路的運程,以及在國朝內部獲取的難度,卻也不算貴到那裡去了。

或者說,在宿敵薛氏敗亡之後,同樣實力嚴重損耗的羅藩爲首安東諸侯們,在短期之內就沒有較強的敵手了,將進入一段消化學時留下的統治空白,休養生息或是勵精圖治,生聚實力的階段。

在此期間,如果能夠以相應數量的火炮爲依託,那就可以以較少的兵力和其他投入,重新建立起相對穩固的外圍防線來。這一加一減的增益,卻不是購買火炮所需的巨大花費,所可以比擬和取代的。

他們很有些不計代價的味道,直接拿真金白銀來作爲訂金,其中一些用來稱重的金銀物件上,明顯還是帶着羅氏的銘刻或是窖藏多年的成色。看起來就是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來了。

當然了,火炮方面或許可以考慮賣掉一些老舊的貨色,反正這東西不形成足夠的規模和數量,是很難體現出優勢來的。而對方買回去在僧多粥少之下,肯定不會特別集中起來使用的。

而且相應的炮兵操條和規範,戰術理念和軍事技藝,使用經驗和技術參數等細節,乃至配套的兵種協調,就不是隨便可以用錢買得到了。

畢竟,

這同樣也是初級工業基礎支撐的大背景下,近代軍隊建設難以割捨的一部分,不是羅藩這種封建色彩十足的傳統勢力,可以輕易掌握和運用好的。

隨後,我有單獨見到了明顯身體有些不豫,難掩疲色卻臉色潮紅的藩主羅湛基。

“需要我作爲第三方的監督和見證。。”

“給城中的薛氏最後一個降伏的機會?。。”

我有些驚訝的看着對方,很難想象經過了這麼多事之後,他還有足夠的決心和魄力,力排衆議做出這種決定來。

當然,其中的條件林林總總的很多。最根本的就是一條,作爲世代鎮撫安東的頂級守臣之家,

完好的交出歷代大都督的金印和旗鼓儀仗,在內的所有一切爲代價,給予薛氏上層主要家族成員,飲藥自殺保全屍身下葬家族墓地的體面。

需要保證除了三代以內主要家族成員以外,剩餘的全體薛氏族人、部屬、親眷的人身安全;然後在羅藩的看押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體流放流鬼國的窟說洲(庫頁島),由骨嵬部就近監管。

wωw✿ TTKдN✿ CΟ

當然了,雖然從長遠上看有所後遺症,但對於現階段的羅藩來說,作爲宿敵的薛氏徹底降服的意義,肯定是大於舉城殉死或是戰鬥到最後一個青壯,而給那些四散的薛氏附庸懷念的理由和口實,之類的結果,

另外,羅湛基還繼續表示,戰後有意割讓給我代表的淮鎮勢力,位於遼西的南部兩州之地,作爲後續的償付;

只是這兩州乃是位於遼西走廊北端,雖然有大片的沿海平地和相對密集的人口聚居區,距離淮東的海路也很短;但我真要派人佔下來的話,那就真的變成羅藩的外圍屏障,和麪對平盧道的擋箭牌了。

這可是堂堂正正驅使以利的陽謀,委實讓人一時之間有些難以取捨,而沒有那麼好做決定了。

我在出兵之初,可沒有打算跳進遼西這個大坑,而只是想獲得一些港口和權益上的便利而已。

最後,他又順口提了一件事。

“有薛氏來人,奢求見我一面。。”

這又是怎麼回事,我頓然有些糊塗了。

“這關我屁事啊,我就來打醬油敲邊鼓的,又不是可以決定大局的韌。。”

如此疑惑着,我還是決定有條件的見一見來人。

只是在回到本軍的駐地之後,一份相當厚實的材料,被擺在了我的面前。

這是一份關於安東諸侯的初步評估報告,包括了物產、資源、人口和動員潛力等方面的大概數據。

也是日後研究和判斷,以羅藩爲首的安東之地諸侯動態與反應,的重要依據和基礎資料。其中比較重要有收集最全面的,無疑就是羅藩爲代表的統治架構和政權組織情況。

從大體上看,安東羅氏爲首的藩牧體系,與位於新羅藩的那些諸侯小藩們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有些一脈相承的淵源。

比如,比照內地的縣、鄉里/集鎮、村莊的簡單層次,在領下分設城主——鄉社長/鎮管——地頭/莊頭。

城主以上依照規模大小和戶口多寡,大者稱城小者稱邑;

以數城十數城爲(大)州/?(小)郡,則比同國朝內的制度,以規模大小分別代領(州)刺史、(郡)太守、長史、別駕、司馬、及主簿、通判、參軍、參事諸頭銜;

而在城主以下的這些地方,或由藩家直接委派的代官直管,或是層層分授給親族和家臣,作爲食邑性質的附庸存在。

以享用數量不等的具體出產分成爲代價,換取對方戍邊守要,開拓邊荒,乃至在本家徵召下,提供兵員和武備的相應義務。

比如作爲最底層的代官,哪怕是最小的地頭,每年也要出丁役二十人,奉事與藩家;而最大的地頭,不但要出丁役,還要按照一比三的成分,出自備武裝的正兵、輔卒若干。

而且,因爲長期的動盪和戰亂的狀態下,相應的田賦也很重,幾乎達到了土地出產的一半,這還是直接交給地頭的部分,不包括地方上的各種特產和土供。

因此,再加上層結構的諸多復古稱謂和制度,很有些嚴格遵守和重現了春秋時代的若干古風。

只是處於地緣上的鄰近關係,歷史上這些身爲北方邊地屏藩的諸侯們,更容易受到大唐朝廷中樞政治變化的影響和波及。

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被流放的宗室或是政治失敗者,被強行就封爲名,變相監管囚禁於邊角之地的例子。

比如,被朝中任命的刺史和軍尉給看的死死的,以至於只能在自己後宅裡花天酒地的拼命造人的宗室別脈。

也曾出現朝廷以區區邊疆軍鎮一隅,鎮壓和平復發生在諸侯之間的紛爭,或是諸侯領地上難以遏制的變亂,或是對某個拒絕接受調停的諸侯,進行弔民伐罪之徵。

因而在那個大唐威加海內的全盛時期,

就算是就藩多年的老牌諸侯大藩,也不得不在中央王朝的龐大陰影下瑟瑟發抖,而小心翼翼的用終年不絕的朝貢和派出嫡親子弟侍奉的方式,來討好和維持這種藩屬關係。

因此,反而是天高水長皇帝遠的南海諸侯們,要更加逍遙自在的多,理論上他們可以像土皇帝一般的在自己的領地內作威作福,窮奢極欲的極盡享受之能。

只要不要做得太過分,把家臣和國人搞的怨聲載道,以至於起來反亂的話,基本上國朝也沒有多少干涉的口實和理由,或者說需要勞師動衆遠涉海外的動機的。

至於領下的哪些土族和番奴,就算死的再多,也和朝堂上的大人物們有一毛錢關係麼。

儘管如此,在從南海都督府到大梁開國以來的經營和佈置之下,當初號稱海外八百家的諸侯們,經過歷代的分家裁撤廢並消減,到現今以五脈八葉爲首的,零散分佈的兩三百家。

特別是永嘉大進軍中,因爲在西軍東進的數千裡潰敗之路上死掉或是失蹤,而導致海外各洲絕嗣和陷入內亂、紛爭的藩家,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五脈八葉爲代表的頂級大藩,也被以世代分享政治權益爲代價,吸收進了朝廷中樞的政治層面,而變成諸多廣府的顯赫勳貴門宦之一。反倒是原本的領地和老家,被逐步的淡出和邊緣化。

由此,面對來自朝廷中樞的擠壓和進逼,海外諸侯們也數度聯手對抗和反彈,最終才促成了宗藩院,這個海外諸侯與朝廷中樞進行角力和協調的特殊存在。

雖然歷代變遷下來,在大多數時候的宗藩院,都是類似擺設和過場的所在,以至於被人當作待遇優厚的混日子和養老所在,戲稱爲“養老院”和“屍積餘氣院”,但是有一點關鍵,卻是始終不便的。

就是任何與海外藩家有關的詔旨和諭令,非經宗藩院的衆議程序,否則在領地上沒有任何的效力與大義。

因此,在南朝真正意義上的世家門閥,大致只有兩種。

一種是受國爵而蔭澤的勳貴世宦體系,代表了政治上撕逼的資格和在經濟等領域上的諸多特權,主要集中在以廣府爲代表的權力中樞。

另一種,則是在廣大的外洲海藩之中,形同半個土皇帝的分藩諸侯們。就算廣府的貴胄們,再怎麼看不起他們也不得不對他們的某種權益和便利,在私下保留某些羨慕妒忌恨的情緒。

當然,也有兼長這兩種屬性和色彩的存在,不過那只是極少數可以走到頂端的存在,而且被幕府當局所深深忌諱和限制着。

至於缺少了這兩種屬性的其他地方上的所謂郡望大族,在他們面前也只能算是土鱉豪強,也就是簡稱的土豪。

第533章 經略7第277章 交困第1071章 立新第585章 變數5第1171章 滄瀾15第570章 ,營生10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1099章 立新29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569章 ,營生9第88章 在家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128章 浪奔8第1092章 立新22第1209章 淮動9第400章 歸亦難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801章 淪沒第581章 變數第614章 悵懷14第1081章 立新11第386章 迴轉第267章 戰淮南三第47章 一路向南第623章 悵懷23第309章 淮北紛紛二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253章 再決3第806章 淪沒6第1072章 立新2第665章 出援15第231章 了卻第837章 雲起7第182章 因故第887章 反動7第319章 兩河風起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373章 再戰2第560章 根本7第471章 歸亡20第336章 告捷第865章 撥亂5第329章 猛進第400章 歸亦難第88章 在家第1205章 淮動5第1206章 淮動6第577章 決意7第1052章 零落2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922章 驚破2第47章 一路向南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737章 抉擇7第277章 交困第635章 悵懷35第787章 萌動17第518章 兵戎2第931章 驚破11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679章 出援29第855章 風動15第1029章 瀾動9第1267章 又決7第976章 浮夢6第946章 破釜6第360章 戰雲3第1173章 會江寧3第1208章 淮動8第440章 天傾6第546章 風雨10第206章 諸事第35章 逃離第982章 浮夢12第1266章 又決6第398章 在河北9第178章 再臨第1281章 旋滅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1110章 歸遠10第1146章 潮新16第180章 途變第156章 該來的第742章 思變2第196章 離去第932章 驚破12第930章 驚破10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546章 序間6第1011章 頹然第171章 漏網?第1290章 旋滅10第166章 交代?第514章 根本9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1204章 淮動4第871章 撥亂11第738章 抉擇8第1171章 滄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