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東北人民軍總司令部精心佈置的陷阱。
在日軍興奮的當晚,人民軍30軍已從開山屯越過圖門江穿插到日軍背後。在抵達朝鮮三峰裡後迅速分兵兩路,一路向東南急行軍至西水羅裡,切斷圖門江口到日本海的通路,以88師執行;一路徑直向南,沿鐵路穿插到向朝鮮東北最大的海港城市清津,由30軍第89師執行。
圍殲佐藤裕二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先期趕到的成都軍區第34軍的頭上。在北起密江河,東至張鼓峰的正面,34軍擺下了鐵桶陣。按照東北人民軍總司令部的部署,利用日軍不慣夜戰的“傳統”,人民軍決定在夜間對日軍發起襲擊戰。
34軍來自蜀中,本來蜀地難行,因此在中日關係惡化的時候先期動身,卻不料後發而先至,比武漢軍區來得都早許多。沒辦法,抵禦外侮,歷來是川軍先行!
兵貴神速,韓麟春的精力已不在圍殲進入中國境內的這股敵軍,而是從戰略的高度嚴格執行了張漢卿之前所擬定的以朝鮮作爲主戰場的決策。佐藤聯隊進入中國境內的同時,正是人民軍30軍前出圖們江、34軍尚未做好部署的空檔。
因爲未料到戰爭的發生是如此突然,荊德文34軍的重武器和主力尚在長春和牡丹江,全軍也是在剛達長春即聽聞日本已大股進犯的消息才臨時急行到部署位置的。
在所轄兩個師中,一個本來就是川軍楊森的嫡系部隊留存的101師,另一個則是從老西北軍調入的新編100師,師長兼副軍長是正史上名聞遐邇的趙登禹將軍。此時,100師離這股日軍最近,也是最先部署到戰鬥一線的。
在如何打響中日第一仗上,荊德文另有算盤。他是張漢卿帶出來的將軍,自然沿襲了張漢卿打仗求穩的風格----其實不是穩,而是張漢卿自知軍事素養有限,戰前要多方考慮。但是因爲屢戰屢勝,他的這種瞻前顧後在下屬眼裡無形中也就成了“穩”,算是意外的驚喜吧?
在他看來,面對這三千餘名日軍,如果不能打得漂亮,則川軍名譽盡失。因而說:“我建議先以多兵的優勢圍住這股日軍,再候重武器到手後予以殲滅性的打擊,會更爲穩妥!出川第一仗,希望中個頭彩,呵呵。”
他儘量用輕鬆的語氣給下屬降壓,這是效仿張漢卿的作法的;作戰集思廣益,也是張漢卿的最愛。只是張漢卿做起來頗有“大將風度”,從他嘴裡出來的卻顯得很是生澀。
這是因爲首先交敵的壓力全部在身上,是成爲民族英雄、還是戰場罪人,都在他一念之間。若非他是軍事主官,只怕要給個形象的名詞“畫虎類犬”了吧?
趙登禹反對:“軍長,日軍連下數陣,驕而不防,正是偷襲的良機。而如果等候重武器及主力的到來,日本人周邊冒出這麼多的人民軍,如何不防?
以日本人目前有重炮等主力武器在,一旦日軍發覺其不利境地,難保不會陷入死戰境地,或者可能急退回圖們江以南朝鮮境內,給我渡江部隊後勤線以威脅。即使最後戰而勝之,初期我軍傷亡必大。反不如偷襲的代價來得更小些,在日軍驚慌失措之際,或可給其以重創。”
這支西北軍是當初爲了均衡川中各派軍閥實力而臨時“滲沙子”的,又遠在蜀中,裝備遠不如其它七個軍區的人民軍,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戰鬥的作風,算是人民軍中比較佼佼的。這些官兵從西北軍到第34軍,平時練兵都以日軍爲假想敵。
當他們奉命從成都調往黑省,防守東北前線,準備對日作戰時,全體官兵愛國熱情高昂,士氣旺盛。
戰前上級認真聽取下級指戰員的建議,是人民軍的優良傳統,由張漢卿一力承襲下來的。對他來說,最早由於年輕帶兵,爲了與軍中宿將們達成一致的意見,不得已採取了這種“傾聽”的高姿態----決策有你們的一份子,執行中就不能掉鏈子。
但是在後來的歷次戰鬥中,他發現這樣做的好處真是明顯:首先軍官們獻計獻策,對於集思廣益、完善作戰計劃都有莫大好處;其實因爲每個人都參與到軍事計劃中來,所以在執行中也能夠從更高的層次領略上級意圖。
而且每次在戰後,都要召集各級軍官討論戰鬥得失,臧否人物,這爲提升各級指戰員的眼界和指揮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長此以往,這已經形成人民軍軍內皿煮的一部分:戰前提意見,戰時無意見。人民軍戰鬥力之所以越戰越強,與此有莫大關係。
所以軍長荊德文在經過軍領導班子的討論後,同意趙登禹的計劃。
因爲主力部隊從炎熱的川中突然進入冰雪的世界,許多士兵不能適應,給養及裝備又未能完全供應上,預計全軍要達到戰鬥狀態需要2天的休整。可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萬一日軍走脫,可是壞了整盤棋的大事!
如果通過一次奇襲,也能大概摸摸日本軍的底----老實說,雖然人民軍對抗日鬥志很高,但能否在戰場上戰而勝之,中日兩軍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大家都沒底。
奇襲成功,挫傷敵士氣,長我軍威,當然是好事;萬一不利,只是損失少量軍人,或能給日軍以錯覺,認爲中國軍隊不堪一擊,繼續留在當地或進攻也未可知。這樣即給川軍進入作戰位置留下充裕的時間。
確定了偷襲的基調後,大刀隊的作用立即顯現。
100師的前身是西北軍某部。在冷兵器更新成熱兵|器的初期,白刃戰還很常見。西北軍用的大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於劈殺。當初馮玉祥還聘請了一批武術高手,設計了一套適合對付敵人刺刀的刀術,讓部隊勤加練習。
結果,當初爲了應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軍的重要武器之一。
100師的總教頭李堯臣從鏢師幹起,教過京劇大師楊小樓猴拳,傳過京劇大師梅蘭芳劍術。因爲原師長佟麟閣對李堯臣有知遇之恩,就是佟麟閣聘請李堯臣爲100師武術總教官的。
習武之人能爲國效力也不枉世上走一遭,在他的盛情邀請之下,李堯臣捲起包裹離開京城,跟着他跑到成都都江堰練兵。一上任,就結合老西北軍將士所使用的大刀本身特點,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了一套100師獨有的“無極刀”刀法。
這種刀法強化了一種理念:刀本是刀,可劈;刀亦爲劍,可刺。
李堯臣認爲應該在100師中抽調骨幹,專門組成大刀隊,由其直接傳授“無極刀”刀法,再由他們傳給全軍官兵。這種想法得到了佟瞵閣的極大肯定,最終實施。數月後,大刀隊就開始將練熟的“無極刀”刀法傳給全體官兵。
他們所用的“無極刀”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的長短與寶劍相仿,長約一米;刀面不像傳統的砍刀那麼寬,而是比劍柄略寬;傳統的刀是一面開刃,無極刀刀頭卻是兩面開刃,接近刀把的地方纔是一面開刃;爲了方便士兵使用時容易用力,無極刀的刀把長8寸至一尺,可以兩隻手同時握刀,砍向對方。
“無極刀”刀法在於:出刀時,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對手脖子。因爲劈、砍是一個動作,對手來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可是沒等到佟麟閣驗證成果,一紙調令就把他調到了南京軍區,後來擔任第一師的師長,在取消旅制後變成了第一軍,成爲人民軍五大主力陸軍軍之一。
他雖然升職走了,但是師裡練大刀的傳統沒有丟,現在是驗證這個結果的時候了。
8月2日晚,因爲急行軍腿上還帶着傷、一身塵土拄着木棍的副軍長兼100師師長趙登禹少將經過短暫討論後,一個醞釀多日的偷襲計劃開始實施。當他得知敵人正在休整,便馬上召集團長、營長們開會,決定乘敵不備,夜襲敵營。
聽說去偷襲日軍,與會軍官都炸開了鍋。自從來了東北,就都存着必死的念頭。只是不能拿軍火和日寇堂堂正正地幹一架,卻硬要拿刀跟他們拼,打得過嗎?
趙登禹要作戰前動員了,他略略說明了軍部批准的計劃,並指出要想以沒有重武器的狀況下打垮敵軍的銳氣,必須使用偷襲的辦法:“我們這支軍隊是秘密到達的,日本人無法預料。如果等待重武器,將會貽誤戰機,甚至將這股敵人放回;如果只憑現有輕武器硬打,傷亡會更多。因此軍部纔想到我們師的優勢,採取偷襲的辦法。”
他激動地說:“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養兵千日,報國一時,只有不怕犧牲,才能爲國爭光。我準備組建一支敢死隊,乘夜衝亂敵人的陣型,打掉日軍的炮兵陣地,併爲主力部隊隨後吃掉他們減少傷亡。這將是一場有死無生的攻擊,誰敢帶隊?!”
“我來!”
“我參加!”
爭先恐後的局面讓趙登禹的眼淚奪眶而出。有這麼好的軍人,中國還怕打不贏這場戰爭?
好不容易挑選了500人的規模:不是找不到人,而是報名的人太多了,根本應付不過來。那時候的中國軍人,以打敗日本爲最大的心願。在人民黨不斷的影響下,人們對日本人是越來越恨了。終於有這個機會可以手刃敵人,焉得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