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四照堂點將

那邊三方說曹錕爲賄選總統,這邊吳佩孚則請曹錕明發總統令,任命自己爲討逆軍總司令,討伐張作霖、段祺瑞、孫逸仙的聯軍。

吳佩孚早已經在京多時。賄選總統醜聞一出,直系衆叛親離,他對此怒髮衝冠,匆匆從洛陽趕回北京,戎裝上陣。

這是他爲人稱道之處,也是最大的政治失誤“愚忠”。本來津、洛分歧已久,吳亦有獨領一軍的能力,但他感於曹錕的信任和提拔,始終維護着曹錕的地位,從無取而代之之心。

“蓋北人對長官之忠,非發生於公的認識,全基於私的情感,服從之外,更有報恩的觀念”。《國民日報》去年之言猶在耳,難道就應在他身上?

吳佩孚在軍事上卻絕非等閒之輩,他的直軍雖然只有14個師又2個混成旅,但大都是身經百戰,訓練得當,戰鬥力絲毫不遜於人民軍與奉軍任何一支部隊。

在北臨奉軍、南有人民軍形成兩面夾擊之戰略態勢時,他一面以主力集聚在北方,企圖速戰速決,在將奉軍打回關外後再倚鐵路交通之便回兵黃河以南迎擊人民軍。

他的軍事部署無疑是很正確的。

儘管同比之下,吳佩孚軍隊的戰鬥力媲美奉軍甚至還要高出一着,對人民軍也有老兵對新兵這種心理上的優勢,可是架不住對手的兵多啊。

整個奉系的優勢就是兵多糧廣、後勤充沛,這也是直軍的劣勢。如果雙方在南北兩個戰線進行拉鋸戰,直系肯定要吃虧----黃河以北是平原,一馬平川易攻難守,如果人民軍全面開花他將防不勝防。

所以爲了在人民軍背後形成牽制,使之無法盡全力進攻,他暗中聯絡川、滇、黔、桂諸路軍閥,並利誘寧夏省長馬廷勷起兵,力圖在人民軍控制下的西北、西南、東南方向全面發起戰端,拖住人民軍北上的步伐,給直軍在北方最終戰勝奉軍創造有利時間。

只是盤算容易,實際執行難。不說如此之多的軍隊來回迂動是否如紙上談兵那麼容易,就是集中主力一戰而勝奉軍,這個機會雖有但經過多年充實的奉軍已非吳下阿蒙。關外天津、唐山、秦皇島等地是張漢卿重點建設的地方,是奉系在關內的工業重鎮,自然有重兵把守,是謂生死之戰。

另外川、滇、黔等諸路軍閥在這種關鍵時刻能否做他的膀臂行使圍魏救趙之策還要重重地打個問號。

雲南、貴州遠偏一隅,兩地環側有桂、川諸路列強,且自身孱弱,對直奉大戰誰勝誰敗並無切身之痛,因此對吳佩孚的遊說虛而不答。他們抱定了主意,誰勝了,誰就是正統的中央,當然在名義上就要服從。

桂系自陸榮廷敗退,內部一直陷入紛爭,漸漸地以李宗仁、白崇禧爲首的新桂系嶄露頭角。李宗仁有政治家的謀略,白崇禧有軍事的敏銳性人稱“小諸葛”,他們纔不會貿然出頭。

他們已打定了先平定廣西內部,再視形勢伺機而動的方針,因此對吳佩孚所提的只要桂軍在人民軍華南背後發動攻勢,戰後東南各地均在其榖中的大餅僅抱以道義上的支持----因爲不管如何,曹錕已是合法的大總統----至於出兵,軍餉、裝備均不足,請中央給予補給吧。

馬廷勷在不得已降張漢卿之後,一直念念不忘“回人治回”。雖然張漢卿控制下的人民軍政|府給予了很高的自治權,仍不能滿足其慾望。只是人民軍勢力強大,這個念頭一直隱而不發。吳佩孚所言,正合他意。

只是西北人民軍擁有4個師的強大兵力,他只能冀希望於川軍的率先行動,自己也伺機在背後插一刀。

然而因爲川、滇、桂、黔各路軍都各有算盤,對強大的人民軍力量均懷忌憚,最終反奉之事只停留在構想中。馬廷勷孤軍當然不敢造次,只得觀望風向。

爲防止人民軍從陝、鄂、皖、魯等地在背後夾擊,吳佩孚破釜沉舟,將駐河南各軍全部撤往黃河以北,僅在黃河南鄭州、洛陽安排張福來第24師及一個新編師、蕭耀南第25師及一個新編師分別依鐵路駐守,張及蕭分別爲兩地司令。

他的意圖是在北方集中優勢兵力,在關內速戰速決,打垮奉軍。黃河天險不易渡過,只要有幾天緩衝時間,解決關內直軍不是問題。到時候攜勝利之威,又有中央正統之名,不怕局面不向有利於直系的方面轉化。

本來張福來的資歷尚不足以指揮豫軍,他用張福來是想討個口彩。不過,北京城裡有名的《世界晚報》卻在報道時把張福來變成張“禍”來,害得吳佩孚滿世界通緝其社長成舍我,並且因此疑神疑鬼,總覺得北京城裡不太平。

皖系僅剩的地盤在浙江,因爲各方紛紛表態,浙江督理盧永祥也以反賄選之名向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進攻,從而使江浙戰爭提前了一年多。爲了給皖系打氣,張作霖發電給曹錕稱:“將由飛機以問足下之起居,枕戈以得最後之回答!”

華南人民軍也從側面支援北方的戰事,于學忠以兩師之力組成北伐軍,討伐親直系的福建督軍孫傳芳。人民軍從潮州出發,直逼漳州、廈門,之後將穩打穩紮依次從泉州、蒲田控制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福州。

因爲福建多山,于學忠受張漢卿示意,並不以急攻爲要,而是造成聲勢;同時華中人民軍在江西駐軍已經奉令在撫州集結,準備南北夾擊福建。人民軍將盡可能造成即成事實,爲在戰後多分一杯羹打基礎。

當初孫傳芳懾於張漢卿的兵威,避禍入閩,被棄皖歸直的李厚基收留。但是不久後即被鳩佔鵲巢,素有“歸心”的孫傳芳聯合皖系的24混成旅旅長王永泉一舉將他驅離。之後李厚基抵達上海,雖被直系畀以全威將軍等虛銜,但實力已失,再也不起作用了。

去年直系將領在保定會議提出先恢復法統、統一全國,是孫傳芳發通電爲直系投石問路,提出“鞏固民國,宜先統一法統,召開舊國會,請黎元洪覆位”的主意,接着又致電廣東護法軍政|府,要孫逸仙和徐世昌同時下野。

後來孫逸仙被國內外廣泛質疑“戀棧不去”,是他先開的頭。

皖系大將徐樹錚在國外避禍多年後已被取消通緝,因無地可去,便來到福州安排王永泉等人慾圖以皖系殘存的實力與奉系、孫逸仙聯合,共同反直。然而孫傳芳聯合12師師長周萌人,搞了個突然襲擊,把掌握實權、剛晉升不久的福建軍務幫辦王永泉趕下臺。

至此,皖系除了浙江督理盧永祥外,已再無鐵桿。

而那個時候張漢卿剛剛炮擊了孫大炮,皖系尚在嘆息早期的“三方反直”之中止,因爲孫傳芳的舉動,皖系也沒多少精力來探討雙方孰是孰非。

當奉、皖系正式把孫傳芳作爲對手加以討伐時,孫傳芳壓力倍增。不管北方戰事最終結果如何,以華南、華中兩在司令部的實力,他無論如何不是對手。

他一面密派人與人民軍聯絡,表示不願與人民軍爲敵的態度,並表示願意緩慢讓出南部福建,將主力調往北部向經濟條件更好、守備也空虛的浙江發展。一旦控制了浙江,他將完全退出福建。

于學忠與張漢卿的心思不謀而合:好處當然先佔了,既然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福建,何必讓軍隊大動干戈呢?而且孫傳芳與皖系盧永祥打仗,奉系其實求之不得。

表面上奉、皖現在是盟友,但是對戰後政局的安排,張漢卿已有決斷。最好的安排是扶持段祺瑞重新上位,但要打掉他賴以再度崛起的臂膀,削弱或者打垮盧永祥,他樂見其成。

三方與直系已成水火之勢,曹錕希望孫傳芳能進攻廣東,但孫傳芳卻以“浙江虛弱,易於打通連接津浦縣以北上馳援”爲名執意向浙江發展。

千里之外,真需要孫傳芳馳援嗎?對他的小心思,吳佩孚表示很生氣。他表示齊燮元實力遠雄厚於孫傳芳,在擋住華中人民軍之時,完全能對盧永祥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孫傳芳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擋住人民軍對於福建的染指,並伺機進攻廣東。

孫傳芳也有辦法。在壓力下,他致電曹錕、吳佩孚,一方面大談進攻廣東的戰略,一方面伸手要軍餉300萬元、槍彈500萬發。都這個時候了,曹、吳就是能夠拿出來也運不到他的地盤上啊?這下好了,沒有軍餉、槍彈,進攻廣東的計劃只能作罷。

好在他畢竟還是答應和皖系大將、浙江督理盧永祥交手,也算是間接支援了一下北方的直系,所以曹錕在確定無法指揮動孫傳芳之後也就作罷。

看來打仗指望別人是不成的,關鍵時刻還需自力更生。12日,吳佩孚在四照堂點將。這裡集中的直系全部的頭面人物,曹錕等大佬均出席。

在會上,吳佩孚要求大家以直系全體利益爲出發點,摒棄派系恩怨,全力打好這一仗。他打氣說,只要打敗奉系或者把其打回關外,整個關內的地盤都將是直系的,又何必拘泥於目前一省一城一地的爭執呢?

第276章 賑災(下)第683章 裁兵(上)第115章 借花獻佛第602章 張宗昌治魯第160章 進攻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896章 “無恥”的對手第202章 引狼入室第336章 冒險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752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216章 非常手段第54章 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第109章 恩寵與眼藥第800章 珍貴的選票第693章 精神戰第690章 閱第927章 調笑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552章 交涉第117章 虎口奪食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999章 全面進攻第9章 質子第62章 老司機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529章 通衢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14章 戲文第373章 說客(下)第952章 問計第344章 難言之忍第146章 試探第368章 中俄新局面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245章 收編第92章 後院起火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798章 釜底抽薪第948章 指責第90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742章 一戰後的歐洲第979章 破局與破家第86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1章 鋼鐵怪物(下)第284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上)第411章 請立即退兵第514章 下馬威第673章 軍建狂魔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234章 求賢若渴第418章 亮相第353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第463章 國防科工委的成就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316章 強硬接收第528章 王倒第330章 圖們江邊的血案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597章 意外之喜(下)第823章 給一記重磅炸|彈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806章 去留之辯第146章 試探第815章 敗露第318章 發力第143章 提親第164章 投誠第41章 收斂第622章 直奉大戰(下)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932章 爭風第696章 一種情第668章 會晤第775章 一次浪漫第294章 徐樹錚的計策第157章 動員第210章 殺機第223章 一統第260章 助力第571章 風暴前夕第723章 軟化第209章 囂張的老戴第789章 長臉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634章 訛詐第974章 主導權之爭第670章 將條約的價值最大化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428章 佈局第186章 鄉下人與發明家第797章 分化第106章 帝制風波第526章 同室操戈第257章 改組兵工廠第177章 對峙第675章 向左還是向右第910章 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