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宴會中,除了主座朱家是焦點,還有一桌的熱鬧程度不弱於它,這在桌席上是罕見的。一般來說,除非是有意烘托氣氛,否則很少會有人幹喧賓奪主的事,尤其主人是位高權重的內務總長。
偏偏這個人做到了,儘管他是被動的。他長相斯文,面相英俊,西裝得體,舉手投足之間盡顯紳士風度,關鍵是他的年齡不過二十多歲,正是人生得意時。在他的身邊,不時有人敬酒敘話,他都能巧妙應對,讓來者盡興而歸。不但張漢卿早就注意到了,他還注意到滿房間的女眷,包括朱家的幾個姐妹,也都頻頻向那邊瞟視。
張漢卿跟着朱啓鈐徑直來到那人的身邊,旁觀人都主動讓開一條路,讓主賓兩人能有更敞亮的談話空間,想來都知道必有這一幕。朱啓鈐剛一動,那人雖然飲酒之中便已瞥見,急忙站起來告罪說:“怎敢勞動桂老親自過來?小侄早就想過去敬酒,見桂老談性正濃,沒敢造次。”
不但人長得帥,身材也很高大,這讓發育還不充分的張漢卿相形見拙。
朱啓鈐微笑着說:“少川,我們之間還用多禮嗎?我說過,今天的酒宴,既爲小女的生日,也爲少川的美國之旅送行,算起來,你也是此間半個主人了。”
那人也笑着說:“叨嘮伯父一頓飯已屬不安,還敢喧賓奪主,將來還要登伯父的府上嗎?”
兩人寒喧已畢,朱啓鈐指着身後的張漢卿說:“這位是奉天將軍張作霖的兒子學良,字漢卿,你們多親近親近。”又向張漢卿說:“年少一輩中,屬少川爲人中龍鳳,年紀輕輕,就做了駐美公使----只怕是民國最年輕的駐外公使了吧?”
張漢卿突然想到一人,脫口而出:“顧維鈞?”
朱啓鈐微慍說:“沒禮貌!少川也是你可以直呼其名的?”不過雖然表面是訓斥他,還是以長輩的態度說的話,字裡行間還是很愛護的。
那人笑笑說:“名字本來就是給人叫的,直呼也無妨。”隨即斂容說:“顧維鈞,字少川。”
還真的是他!何止是民國最年輕的駐外公使,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外國公使!
他出身就不凡,父親顧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銀行總裁;岳父是是前國務院總理唐紹儀。他在處理對日二十一條談判中嶄露頭角,袁世凱慧眼識人,以他留美背景,讓他在今年起歷任北洋政|府駐墨西哥、美國、古巴、英國公使,幾年後更擔任外交總長、財政總長、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等,二戰後擔任中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
他被譽爲“民國第一外交家”,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連**都說:“我很敬佩顧維鈞先生的外交才華和爲人。”
他親自參與了近現代中國與列強的諸多歷史性條約的談判,如巴黎和會、中日山東問題談判、《中蘇協定》、對比與英租界談判、起草並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等,在外交中爲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若單論外交成就,堪與周恩來相媲美,連周都惋惜說:“顧維鈞之所以沒能夠當得起中國第一外交家之名,完全是時代造就的,但民國第一外交家是名至實歸”。
當然,這時他還沒有後來的成就,但單單一個最年輕的駐外公使的頭銜,足以羨煞旁人了。人家這個好名聲,可實實在在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另外他的英俊也是其在社交界吃得開的原因之一,他本身就是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不讓張漢卿專“美”於前。
此時的他,意氣風發,於躊躇滿志之際要大展拳腳之際,當然懷着一顆包容之心,俯視看着還未成熟的張漢卿。
張漢卿從開始的驚訝中很快恢復常態,他主動向前敬酒說:“顧兄是青年才俊,小弟我對你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啊。弱國無外交,你可是在中日交涉中做了李鴻章都做不到的事,爲此小弟借花獻佛,敬你一杯。”
顧維鈞在二十一條談判中的作用,世人很少知道。正是他,聰明地把消息向他的美國朋友透露,從而取得美國的“關注”,從而在側面給日本政|府施壓,避免了日本全面控制中國的企圖。這一點,在後來的史書中多有敘述,但在當時,外界鮮有清楚的。
因爲二十一條餘波未息,所以知道內情的袁世凱等人也不會大肆宣揚,於是顧維鈞的功勞就要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這種不爲人知的巨大榮耀,對年輕的顧維鈞來說,就像懷中揣着寶而不被世人認知一般。張漢卿一席話,讓他如吃了蟠桃般甜蜜。
只是,這種隱秘的事情,他一個小孩子如何知曉?連朱啓鈐都暗吃一驚。儘管他未直接參與談判,但其中的艱辛和顧維鈞的功勞,他是明白的。
“弱國無外交”,道盡了作爲處理處事人員的苦澀,顧維鈞體會最深。本來心氣極高的他,一下子從鮮花叢中跌落到凡間,外交史上“最年輕”的光環也顯得不再耀眼。
“謝謝!”顧維鈞鄭重地喝下這杯酒,面對這個比他小了十幾歲的年輕人,收起了小覷之心。能這種精煉地總結出中國對外交往的現狀,這眼光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顧兄是天將降大任的人,將來必能爲國家作出一番更大貢獻,這個小弟深信不疑。不過,以兄長大才,究竟能做出多少貢獻,還有賴於國家強弱程度。所以兄長上任之後,公事之餘多關心一下美國經濟界的動向。民國初降,百業待興,美國有許多先進技術設備人才,都是建設國家所亟需的。家父也在準備大力投入實業,以振興奉天乃至東北,其間或許需要借用兄長之力牽針引線。”
“哦,漢卿是想從美國買軍火嗎?據我所知,雖然美國目前國內對華態度友善,但對華出口武器還是很顧忌的。”
在顧維鈞想來,作爲奉天將軍的兒子,所關注點無非是其父親張作霖、也是此時代國內軍閥們所共同的認知:擴軍、買軍火。
本來,在那個臭名昭著的《辛丑條約》的具體內容中,就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國際約定:“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爲期兩年,如有必要,還可再延長若干個兩年禁運期”。1901年開始的西方國家第一次對華武器禁運,後果是嚴重的。該禁運的後果,就是從軍事裝備上使中國完全喪失了武裝抗擊外國入侵的軍事實力,嚴重地危害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辛丑條約》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到底實施了多少年?目前大陸的書籍,似乎沒有具體記載。可以肯定的是,武器禁運持續了不止兩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鑑於西方國家對國民政|府的支持,《辛丑條約》對華武器禁運這才名存實亡,中國可以很容易地從德國、英國等在華買辦手中買到當時最新式的軍火。
但是一戰開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趁列強酣戰之際萌生野心,便以違反《辛丑條約》爲名阻擋各國的對華軍火交易。它的意圖很簡單,就是讓中國無法擁有足夠先進的武器來抗拒日本的威脅,或者,只能在日本的監護下購買日本的軍火。
英德等國無暇他顧,所以只有中立的美國才能夠有機會插一腳。可是,美國會因爲這麼一點軍火交易就貿然從日本虎口奪食?這位年輕的少將軍把國家政治想得未免太簡單了!
張漢卿搖搖頭:“日本一直視東北爲囊中之物,怎會容忍我們壯大?它完全可以拿條約說事。我的意思,哦不,家父的意思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自己提升工業水平,將來自己造軍火不更好?東北實在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鋼鐵有煤炭,是發展工業的不二地方。我們現在缺的,一是技術,二是資本。而這兩項,正是美國的長處。”
“哦,想不到漢卿在東北一隅也對美國有如此瞭解!顧某身爲駐美公使,自當爲國盡綿薄之力,只是顧某能做些什麼?”顧維鈞還不明白張漢卿的抱負竟有如此之大,還以爲他只是需要拉動一些投資。
在張漢卿的計劃裡,就有借重美國人的許多地方。不管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此有何想法,張漢卿已經決定要在經濟上跟進美國、在政治上靠近美國,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期望。別無他法,因爲美國是列強中唯一一個不以實質佔領中國土地爲訴求的,也是目前對華最爲友好的唯一的大國。儘管其國策不乏自己的算盤,但是作爲國家,他們的謀劃有錯嗎?
“能做的太多了!顧兄,美國有龐大的製造業,有先進的工業體系和技術,機械、造船、電子、電力、冶金、汽車、水利、鋼鐵…這些都是東北發展所亟缺的。另外,美國本部人少地多的現狀與東北大體相似,他們的農場建設也能給東北發展以借鑑。
這些項目,我們想自己迎頭趕上要花費巨大的代價,而美國人也很想在中國有更大的影響。如果雙方在這些方面的合作有了突破,對我們自己的發展、對美國在華的利益,都是相當有利的。而且,這些純粹是民間經濟來往,日本人是無法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