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三權分立之雛形

照此發展,人民黨極有可能問鼎中國,成爲民國新的領導力量。但是這留下一個隱患:這種排斥了其他黨派、皿煮團體的政|黨政治,極有可能如歷史上的國民黨一樣獨裁,會給中國的皿煮進程帶來彎路。

如何限制黨與政|府的似乎無窮大的行政權力,再一次縈繞在張漢卿心頭。

美國式的兩黨交替、參衆議會制度其實並不適合中國:中國曆來皇權大於主權,有佔山爲王的傳統,一有機會便會滋生軍閥政治。春秋就是周天子手下的大諸侯玩的遊戲;三國、五代是皇權孱弱遺留的精彩;一部民國史,其實就是一部各個山頭潮起潮落的故事。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正所謂“不知幾人爲王,幾人爲帝”。

硬套西方的國會制度,讓民國的立法機構成了大笑柄。約法之初沒能控制住袁世凱、復辟後再未能成氣候,即使南方搞了個“非常國會”、段祺瑞用“安福系”把國會玩於股掌、後來還有曹錕賄選時國會爲了助紂爲虐。終國民黨蔣介石在大陸,國會沒有任何意義。這樣的國會,不要也罷。

法院也是黨派意志的產物。而且自古至今,中國雖然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言論,終封建社會之末,鮮見王子獲罪之典型。兩千年來只留下包公、海瑞等極少數依法奉公的傳說,但偌大的國家,兩千來的王朝,靠這麼幾個人的“依法辦事”,還談什麼法治的精神!

按照新民行政改革的試點,行政管理確實是上了一個大臺階,但是如何約束行政權力的膨脹,試點並未成功,或者說當時問題還只在於如何獲得並保住行政權力,還沒來得及設計約束它的辦法…

是時候了。在行政權還沒有尾大不掉時,或者在自己還能夠有效控制行政權力的時候,給後人減輕點麻煩吧。按照民國約法的精神,三權分立正式在東北展開。

首先是各級議會。以新民縣議會爲藍本,先在全東北及興安、熱河及蒙古展開。每縣縣議員人數以30人爲基數,每多3000人口增加一個名額。

所有議員通過選舉產生一個縣議會常任委員會,主席即爲議長,爲固定的人民黨縣委書記兼任,另有9人的常委。議長只有召集權,沒有表決權,除出現正反雙方票相同時始能投票。這樣的目的,是既不讓議會脫離人民黨的控制,又不能讓人民黨取代議會的作用。

這將考驗作爲縣一把手的縣委書記的能力,迫使他們對於縣情要極大關心,也能適當地約束其對於民意的重視。

縣議會的任期爲三年,每年年初與年末均召開一次全會。在閉會期間,由常委會負責日常事務,但年初的行政長官任命與年終的縣行政負責人述職,必須由全體議員參加的議會大會過半數通過始爲合格。在議員任職期間,非經常委會決定或議會全體代表多數同意,不得逮捕。

縣級議員無薪資,常委會委員的薪資比照副縣長。

在縣議會的基礎上選舉市議會,在市議會的基礎上選舉省議會,均按人口比例給予名額,但至少爲一人。待遇類似,但任期爲五年。

在六省之上,設立一個“國家統一委員會”議會,議會主席由人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任期爲三年,每年改選。這樣的目的一是儘量讓議會穩定下來,二來也是作爲人民黨執政水平的晴雨表。

各省議員的人數,以2人爲基數,每10萬人增加一個名額。所當選的議員,將常駐瀋陽議會大廈,不再設置委員會。議員們的薪資,與政|府部長平齊。各省籍的議員,都將是各省議會的常委會委員。

在此說明,第一屆議會的主席是吳俊升而非人民黨主席的張漢卿。按照同級的議長都由同級的人民黨黨委書記兼任的原則,議會主席應該是張漢卿。

但張漢卿決定自省以上,黨的負責人不再兼任議會負責人,因爲此時黨主席的工作任務更重,與省委書記負責黨、政不同,黨主席將來例兼軍委|主席,不但工作任務加重,相應的對政權的控制力度也會加強。

省委書記上面還有中|央組織部、宣傳部等矩陣管理着,到最高級職務時負責的面會更強,需要從一身事務中脫離出來(張漢卿已經在爲將來擔任黨主席、政|府主席、軍委|主席打伏筆,因爲皿煮國家不會允許政|府元首出任議會主席一職的)。

規定人民黨中|央統戰部長爲例任的議會副主席,配合議會主席的工作(又是一個鍥子)。

因此在行政上沒獲得職務的吳俊升,在監督行政上獲得了一定地位,這讓他原本對於“散盡家財”支持張作霖、張漢卿的托拉斯計劃中稍有的一點不滿也消失了。此時張漢卿還沒有要求議員們不得兼任職務,所以他的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頭銜仍在。

所有“統一委員會”的重大行政命令、重要人事安排、財政預算,都需經過議會批准。

議會的權力是不是無限大了?不!統一委員會主席的提名,後繼將由人民黨中|央委員會推舉後報議會批准。由於提名選用差額選舉的方式,所以必然是人民黨的中常委當選(主席必須是中常委,已經寫進黨章)。

相應地統一委員會副主席、行政委員會主席(總理的角色)、副主席等的提名均如此。人民黨屬意的人選,稱第一候選人,陪襯的爲第二候選人。

等到皿煮制度確立後,一定會出現第一候選人反而未當選的情況,這就會給黨和候選人提出警鐘:不可以罔顧民意、也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以有機會脫穎而出。盡善盡美的皿煮是存在的,張漢卿能做的就是在儘可以保證人民黨執政地位的前提下,讓國家享有一定程度的皿煮。

同時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特別大法院,即未來最高法院的變種:現在可不能這麼稱,不見未來的國務院叫做行政委員會、未來的各部叫做各總廳?

設首席大法官,這個職務經“國統會”主席提名,由議會批准,爲終身制,擔任事實上的最高法院院長職務,但僅限於行政事務。其下有一、二級大法官,一、二、三級高級法官,一、二、三、四級法官。所有法官,非被彈劾,不被免職。

由大法官們(首席、一、二級大法官)選舉出9人制的最高司法委員會,享有憲法解釋權(違憲判決權)和終審權。任何團體、個人,不得干涉法院判決。

會不會法院的權力太大了、脫離人民黨的控制?不!除非國會彈劾,作爲行政最高長官的“國統會”主席才需要面對最高法院的“最高司法委員會”的調查。而且當主席主動提出辭職時,彈劾審查到此結束,即主席享有司法豁免權。

由於法院的原則是“不訴不理”,對於黨政幹部,非經國民控告或代表黨權的“紀律委員會”或代表行政監查的“司法部及最高檢察院”提出公訴,法院不介入具體的事務。

對於非要在自己的“轄區”內搞一個看起來和自己“作對”的機構,張作霖不解。他問張漢卿:“小六子,你要搞什麼議會,我肯定同意的,怎麼說,議會的頭都是我們的人。不過那個法院,好像權力太大了,將來會不會對人民黨的地位有影響?”

跟了兒子這麼多年,張作霖也大有見識,知道目前權力其實是集中在人民黨手中了。他的疑問,代表着奉系很多人的心思:如何控制法院?法院對未來的國家|主席都能彈劾了,一般的黨政幹部的利益如何保障?

不能這樣想,也不能這樣做,這是皿煮的倒退。黨的幹部動輒干涉法院判案,不是在變相讓黨滋生腐敗?如果司法獨立,作爲個體的人民黨員和幹部還有點怕氣,至少不敢過份地違法,否則法院一旦接到訴求,可以直接判刑的。

黨紀是黨紀,國法是國法,兩者不搭界。這個時代沒有了黨員這個虎皮罩着,對法的尊嚴還真的會產生敬畏情緒。

張漢卿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對張作霖說:“父親,我們需要違法亂紀的幹部做什麼?不犯罪不犯法,畏懼法院的權力過大做什麼?有這些組織在,能夠給我們的執政基礎打牢。人民黨不是對法院沒有制約,因爲按照不訴不審的原則,我們的紀委和司法機關不提供相應的證據和訴訟請求,法院是干涉不到行政人員的。有着老虎在旁邊盯着,他們還不老老實實做事?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紀委是打壓黨內不良傾向的招牌組織,中|央調查部也控制在手,人民黨仍然是張氏父子的囊中之物。老小張要做的,只是拉起志同道合者,控制住中|央委員會和軍隊,足夠了。

所以老張都同意了,別人還有什麼意見?

這樣,在東北,首先出現了能夠牽制行政權力的兩大機構:議會和法院,使民國成立以來的仿照歐美各國的國會制度得以延續和完善,這讓仍處在廣州的“非常國會”議員、有名無實的北京“國會”議員們震動不已。

一個土生土長的軍閥,竟然有這種勇氣和眼光,主動放棄獨一無二的權力,置身於人民的監督之下,這是一個怎樣的胸懷!

張作霖一下子成了中國皿煮運動的中堅!

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第279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上)第156章 出來溜溜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53章 示弱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740章 領事裁判權之爭第209章 囂張的老戴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619章 三方反直第33章 手足亦無情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514章 下馬威第644章 打過長江去第341章 斬首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568章 底氣第343章 後院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678章 收伏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372章 說客(上)第736章 進退第739章 設時間限的談判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413章 分贓第285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下)第779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上)第838章 國殤第468章 言歡第950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第953章 得隴望蜀第705章 三權分立第788章 上門好女婿第376章 鳳凰涅槃第91章 拆臺第76章 秀才與兵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616章 曹錕賄選(上)第971章 啓動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610章 孫文北上(上)第59章 機鋒第791章 熱絡第25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15章 暴風驟雨第299章 投門子第633章 主意打到了紫禁城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652章 病急亂投醫第885章 突圍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266章 施恩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266章 施恩第340章 親密接觸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653章 翻臉不認人第326章 請願第498章 空城魅影第336章 冒險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660章 說客第7章 袁世凱的心思(下)第145章 雅聚第856章 大戰爆發第843章 田中奏摺第876章 戰爭升級第859章 鋼鐵怪物(上)第741章 完美收宮第177章 對峙第544章 挖馮玉祥的牆角第681章 國家大義第423章 又見麗人行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120章 左右手第177章 對峙第137章 軍紀第569章 博弈第338章 將身贖罪第876章 戰爭升級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492章 用兵檄文第170章 閨房之樂第973章 平安夜時不平安第203章 回擊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404章 手段第382章 鐵漢柔情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248章 摻沙子第5章 息亂(下)第53章 民國第一外交家第421章 崑崙壓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