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立刻進入傾情模式,在這樣的氛圍下談事情,是張漢卿着意打造的。他把身邊的人逐一向朱啓鈐介紹一番。
副官長朱光沐,大家早已認識,只是當時並不太在意而已。現在的朱光沐,已經是人民黨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執掌人民黨的要害部門的一把手了。
姜化南,少帥侍衛長,朱三小姐見過;汲金純,28師師長、關外奉軍前敵總指揮;劉尚清,擬任的天津市長…朱啓鈐一一見過。
他是見過大世面的,因此說話挺讓人舒暢。年輕一輩的如朱光沐、姜化南,他說是青年才俊;老一輩的汲金純、劉尚清,他讚揚其穩重氣度,不論文武,反正都是少帥良助。朱家女眷也都是接受過新式教育,沒有躲避客人的習慣。
完畢,開始進入正題。張漢卿作出一幅誠懇狀說:“小侄此來的目的,一是跟伯父伯母諸位姐姐妹妹見見面,二來也是想請伯父出山,擔任秦皇島市的市長,給奉系的經營出一把力。”
朱啓鈐擺擺手說:“賢侄,不是我推辭,我已經正式退出政壇,再不想過問政治上的事了。奉系人物多如過江之鯽,何用我這一個老朽?”經過剛纔一番親近,他又重新恢復和張漢卿之前的交情,連賢侄都叫上了。
張漢卿早已抱定不死不休的主意,哪會被他隨便就拒絕?他依舊笑眯眯地說:“伯父,您有所不知。這個秦皇島的開發,是我們決定在關外打造的除天津之外投資最大的地域,也是關內新的工業基地,是舉全奉系之力而建,關係到奉系的興衰。先期計劃投入即有三千萬之巨,後期將以萬萬之數計,敢接受它的非有極大魄力不可,放眼全國,沒幾個人能被認可。
您有一身本事,在民國政壇是出了名的,說實話,請您老出山,還是家父的主意。他說要理順政|府和企業雙層關係,非有得力之人不可。伯父您在政|府裡做過內務部長,又有經營企業的經驗,做秦皇島的市長駕輕路熟。再說,把家當交給您,家父和我都放心。
爲防止伯父認爲是屈就,家父提名伯父兼任擬成立的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全權負責關外的工商業佈局。伯父,學良臨來,家父可是左右叮嚀,要我無論如何都要請動您老出山。如果小侄的面子不夠,我就回東北再請家父出面親自來請!”
說到這裡,他已經笑容滿面。現在,他撒起謊來眼睛都不眨,張作霖只是委派他全權處理關內經濟佈局而已,哪有他天花亂墜的所謂叮嚀?不過他不擔心萬一拆臺的事,以老張的個性,用人不疑,見到朱啓鈐只會比他誇得更猛烈。
能讓如今的少帥花心思卻請不到的人還很罕見,至少朱啓鈐被他的誠意弄得有些意動。朱啓鈐因南北和談的失利而萌生退意不假,但不代表他沒有一顆雄心。很難想象這麼一點挫折會讓曾經在民國政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名宿就此真心思退,他的心灰意冷,未嘗不是因爲情勢和風向的變化導致懷才不遇的頹廢感。
見有門,張漢卿又走起了夫人路線。他對於夫人說:“伯母您看這北戴河的水多麼清澈,空氣是多麼養人!要不然您怎麼一連幾年不見一點皺紋?可是如果胡亂開發一氣,勞民傷財不說,毀了這山山水水,也太大煞風景了。也只有伯父這樣有本事的人才能不讓這樣的事出現,不爲公事,就爲了伯母您保養肌膚,伯父這市長也得非做不可。”
他有些無賴地纏着於夫人,讓於夫人哭笑不得:“你一個少帥,還耍起無賴來了。”不過,正是這濃濃的親情味讓她繳械了:“桂辛,要不你就答應他試試?別看我,大主意還是你拿。”話雖這樣說,其實傾向性已經很明顯了。
衆人划槳開大船,張漢卿又看向朱淞筠:“三姐姐,你也勸勸伯父。我從前說給你建一座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果伯父不待在秦皇島,我就是建了,你一個人住着也孤零零的沒意思。”
衆姐妹都笑起來,難爲他還記得這個事。連朱啓鈐都笑出來,他滿含笑意地說:“也罷,看來你是把家屬團都動員起來了,我要是不答應,你們還不知道會出什麼妖蛾子來。我就先做一做這個市長,若是不滿意,你們再合計着把我換掉。”
他知道做了這個市長,就是徹底和奉系綁在了一起。不過以奉系如今的聲勢,恐怕多少政客伸頭找門子往裡鑽呢。張漢卿親自邀請其出山,確實給了他很大的面子,這讓他很受用。
他不是迂腐的人,張漢卿和他所談的,雖然目的是爲了提升奉系實力,但有如此氣魄通過經濟發展來提升軍事實力而不是一味窮兵黷武,本身就說明奉系所看甚遠、且所求甚大。而且張漢卿吐露奉系的投資數額讓人咋舌,如果是真的,那說明奉系潛在的實力遠比明面上來得可怕。
大家在一團和氣中商定了大事,汲金純本來是順便護送張漢卿而來,現在任務完成,他的師部就駐防北戴河,因此告辭歸營。劉尚清是奉系財經界執牛耳者,和朱啓鈐都是行內人,聞名久矣,又需要在關外和朱啓鈐互通有無,兩人只寒暄了數句便很快進入工作模式。
只有張漢卿無事一身輕鬆。他是個優秀的管理者,抓大放小,一旦決策形成,便會完全交於下邊人執行,自己只做個顧問和監察者的角色。所以,他能有空和朱淞筠聊得熱乎。
兩人經年不見,又是同齡,自然有共同語言,再次重逢,倏覺親切。朱淞筠本來是交際場上常客,慣在男人叢中打轉,現在張漢卿有如此權勢,多年的軍旅生涯也讓他越發英姿勃發,難免稍生親近之感,因此談得甚是投機。
於夫人見狀,也不知是喜是憂。唉,年輕人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做主吧。只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人不能經過同一條河流一樣”,已經潑出去的水,還能夠收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