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卿決心將它變成西北的工業中心以及具有獨立存活能力的完善的軍工體系作爲後方根據地----在奉系壯大的過程中,會不會與日本兵提前刀兵相向很難預料。
東北與西北路途遙遠,軍備及戰略物資運輸不便,正史上中國還有數場大戰要打,西北軍需具備在此地獨立應付局面的能力。
可是要想在西北立足,可是要有莫大的勇氣的。
還在與馬家軍交戰之際,張漢卿就開始考察這裡的風土人情,也見識了它的貧瘠。可是當戰事安定之後,張漢卿終於有機會深入偏遠的農村時,他看到的場景讓人感到絕望。原來,之前攻佔城市和集鎮,所看到的淒涼景象還是好的!
這裡八成的農民都處於貧困狀態,除了擁有50畝以上土地的家庭可以解決基本的溫飽。在農業投入沒有重大改變、畝產量不能提高的情況下,耕地不足直接導致糧食不足,也就限制了其它方方面面的發展。
據來自先期組織的調查團的考察,在三、四月份,農民就要吃野草和樹皮,他們還吃油渣、麩子等。
到五月份,大地上已經沒有什麼草了。收麥後農民們把麪粉摔在野草裡,用水煮成糊狀,叫做伴湯。就是這樣的東西,他們每人每頓吃不到二兩面粉,有時只吃一頓。至於米屑、包穀屑、紅薯塊、巴山豆,都已經成了不錯的條件了。
這裡產棉花,但是鄉村中普遍“冬日得有棉衣者,僅二分之一,十三、四齡男女孩,幾乎全數無褲。”
因爲金融機構門檻難進、條件苛刻,逢欠年災年老百姓都只能向典當、錢莊、地主、富農、商人等借高利貸,這個結果是一定的,加速了貧窮的狀態。
以至於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風吹日曬大雨淋,世上苦不過受苦人:木匠住的破大門,石匠碑上沒碑文,裁縫穿的爛襖褲,瓦匠沒有房屋住。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還穿破皮襖。”
西北人民軍要想在這裡立足,人民黨要想得到人民的擁護,需要下大功夫改善民生。同東北新政一樣,張漢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土地改革,擠出土地資源上的浪費,然後通過工業發展,使多餘勞動力有餬口的機會。
好在他現在有錢了,不需要再用各種手段“賴賬”,直接收購土地即可----既然準備把這裡作爲一個後方的基地,張漢卿又怎麼不捨得下大力氣投入?
他大力使用當地人治理,利用當地水資源豐富的特點,逐漸發展了以電力、機械、冶金等爲主的工業體系。以省城爲中心,計劃陸續建造劉家峽、八盤峽、鹽鍋峽、大峽水電站,與鄰近地區的其它水電站構成近代最大的水力發電中心之一,並開始籌備修築蘭州----天水、平涼、西寧及連接隴北肅州的公路。
作爲軍人世家,張漢卿前生的真正老爸是入伍蘭州的老兵,從他嘴裡,知道位於寧夏北端的石嘴山是“塞外煤城”,建國之初即徵調了許多軍人在這裡挖煤。作爲興建工業的原材料基礎,這樣的煤礦開發起來,不但能夠供應工業之需,還能落實許多就業崗位。
歷史證明,越是愚昧的地方,宗教活動越頻繁,也更容易被煽動。甘肅各民族混雜,人民受教育程度極低,能夠上滿兩三年私塾的都算是文化人。張漢卿入甘後一面要求部隊、黨員、幹部尊重當地風俗,“清真寺禁止駐軍”,一面把提升教育水平提到日程上來。
需要表揚的是馬福祥,他雖是軍閥,卻深知教育興國的道理。於民國七年起就在寧夏各縣倡辦回民小學59所,中高級小學10所,初級小學49所,在校學生達到1230人。民國八年秋又創辦蒙回師範,爲解決辦學經費,帶頭捐銀1500兩,在今臨夏捐款創辦小學5所,共有學生500多人。
張漢卿知人善任,於是委任馬福祥兼任甘肅省教育委員會主任,籌建蘭州工業學校(蘭州大學的前身)。
爲經營甘肅,依東北模式,發動羣衆,廣泛進行土地改革,打壓地方勢力。人民黨相繼派遣了一批幹部進入甘肅,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漢回一家,尊重回民習俗,營造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西北人民軍的擴充如此順利,人民黨的政策是贏得人心的法定之一。
張漢卿在西北搞這麼大動靜,鉅額的開支從哪裡來?沒人知道,反正貧瘠的甘肅在其後迅速煥發出新生的力量,各種基礎設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開工。
沒從東北老爸手裡拿一分錢,張漢卿在短期內即使蘭州成爲大西北的軍事經濟重鎮與後勤保障基地,寧夏也迅速恢復其塞北江南的榮耀。這一點,讓東北不知情的高層人士暗暗納罕,卻又無話可說。
天知道張漢卿在聽着米春霖彙報其儲備的黃金一噸一噸流失是什麼心情!在民國,每一噸的黃金可是摺合900萬塊大洋!但就這樣,硬砸出了個新“絲綢之路”來!
爲迎接將次而來的直皖大戰變故,張漢卿相繼制定了西穩新疆、南和四川、主力置於東部,以準備東進陝西,驅逐陝督皖系陳樹藩的戰略決策。作爲策應,他需要奉軍擇機入關,併爲後皖系政局早作安排,所以,他留下韓麟春代理西北人民軍司令職務,返奉安排大計。
在奉軍安定西北的同時,1919年12月12日,直系首領、前總統馮國璋病死於北京,享壽六十二歲。臨危時他曾口授張一麐遺電,希望“和平早日實現,本人以不能親見統一爲憾”。
北京政|府通令全國下半旗三天,徐世昌和段祺瑞都分別親赴馮寓弔喪,段祺瑞在馮國璋靈前想起了小站練兵、數十年悲歡離合,不禁放聲大哭。作爲現總統和北洋超級大國人的徐世昌則送1萬元爲馮的治喪費。
這位與段祺瑞在“府院之爭”中落於下風的“北洋三傑”中的“狗”終於沒能在有生之年打敗同爲北洋三傑之一的段老“虎”,平靜而去了。身爲直隸督軍兼省長的曹錕,於是被推爲直系新首領。他不像馮國璋以北洋大局爲重、曾努力約束直系對皖系的妥協。有兵有權有將的曹錕,是不甘心被段祺瑞擺弄的。
年後的1月17日,曹錕手下第一大將吳佩孚通電請示從湘南撤防,隨後他與南方的“護國軍”共同組成“救國同盟軍”,計劃在推倒段祺瑞後,驅逐徐世昌,組建南北統一的政|府。
此舉令段祺瑞大爲緊張,也是他最終沒敢支持張廣建的重要原因之一:爲了一個張廣建,得罪風頭正勁的奉系,不太划算。如果因而把奉系推入救國同盟軍陣營,那在戰略上就是一個天大的失誤。
表面上,馮國璋只是一個被段祺瑞鬥敗了的紙老虎,但是如果老段知道曹錕的上臺,馬上給了他致命一刀,他會不會爲當初死命壓制馮國璋而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