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包產到戶

張海鵬還是有所準備的,他神秘地湊到馮德麟耳邊,輕輕說:“大帥,張作霖信任兒子,放任他在奉天胡搞,很多奉系高層都看不慣。而且他的什麼奉天改革和土改,已經傷及到很多人的好處,特別是那個湯玉麟旅長,已經明裡暗裡反對了。只要我們暗裡拉攏,不怕這小子不反水。到時候二十七師內訌,我看那個張大帥如何收場!”

馮德麟立刻說:“這事你馬上去辦,缺錢跟我談。媽了個巴子的,定要給姓張的添點堵!”他現在對老小張都是討厭到極點,只要有機會,他絕不會放過打擊他們的可能。

唉,老張有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倒也算了,爲什麼小張那小子那麼能耐、事事也那麼順利呢?

這個時候,離蘇俄國發動“十月革命”還有小一年,至於蘇俄後來的影響到東歐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集體農莊模式還僅僅停留在某些先驅們的靈感中時,張漢卿已經創世紀性地完成他的第一步,土地改革卓有成效了,該開始向第二步邁進了,這步叫做“包產到戶”。

走這一步也是應有之義:張氏父子特別是張漢卿在新民的土改,讓貧苦百姓分得了土地。但是農民能不能經營好他們的土地除了需要政|府的引導外,還需要把他們發自內心的主人翁責任感,也需要他們發揮出智慧。

封建社會以來,土地兼併現象在每朝每代都在進行。雖然在每一次改朝換代或者農民起義之後社會總體能夠實現土地“均分”,但若干年之後,仍然會發生地主和貧民的分化。這裡當然不乏政策的問題,但是憑心而論,地主要比貧民更有經營土地的“頭腦”是不爭的事實。

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失地農民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因爲他們可以進城務工。特別到後來,城鎮化比例成爲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發達的標誌之一。

但是在目前的中國不行。

東北不行。

奉天不行。

新民也不行。

一是工業化的程度很低,目前還沒有產生出一些能夠容納大量工人就業的工廠,對絕大多數勞動力來說,務農還是首選。

二是歷史經驗證明,經營農村、扶持農業、穩定農民還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作爲試點的新民縣只是實現了破,還沒有做到立。用行政手段分田劃地相對容易些,但要讓奉天的上層看到農民們渙發出的務農熱情纔是要務。在這件事情上,“包產到戶”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

擔心被天上掉餡餅砸中的得地農民不珍惜這份財富,將來又走上賣地乞討或淪爲僱工的下場,張漢卿於法令中明文禁止耕地買賣,並宣稱一切土地歸於政|府,歸於集體。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作爲張氏父子的重要智囊,劉尚清、莫德惠等人對於太子張漢卿的此類改革抱有十分強烈的關注,也給予不少建議。對於“新民土改”後的中國農村發展局面,很多人只停留在紙上和理想中。即使沒有共產主義理念的劉尚清等奉系財經界人士,也認爲在民間財力還不足的時候,由國家引導工業的發展,要遠比私人更有力度,這也是他贊成並欣賞張漢卿成立招商局、並以此爲紐帶拉動四方投資的原因之一。

按照這種發展順序,以此類推,他們的觀點是:既然無地的農民靠政|府才分得土地,實行國有化可能更能促進農業的發展。那麼,是不是該搞個類似農業集體化性質的東西呢?

張漢卿及時地說“不”。

現階段,農民的素質比之後來“***”時代人的積極性差之甚遠,多年以來形成的農民的劣根性在中國表現得特別明顯,“吃大鍋飯”已經被證明是行不通的。張漢卿的本意可不是完全爲了養活農民,作慈善不能改變中國孱弱的現狀。他的目的在於通過土地,賺取相當的報酬,作爲刺激工業的基礎。因此,要從中拿錢,而不是貼錢,纔是現階段的最重要目的。

僅僅一個“新民土改”已經夠讓奉天躁動的了,新民百姓爲此能夠吃飽飯,達到孫逸仙所描繪的“三皿煮義”中最簡單的民生的初級階段,在這個年代已經夠牛X的了,不需要再在這個上面玩大的,張漢卿的事情還多的很呢。

要知道從土改委員會行政處的信息,新民縣摸底有約105萬畝可開墾的耕地,簡單按照十抽一的比例,按照一畝地每季200斤的收成,單單政|府即可獲得兩千萬斤的糧食,就是考慮到每年只一季,按七成成色就有一千四百萬斤純糧。何況還有一些不止十抽一的較高稅率呢。

歷史上1920年前,大米平均每石6元,按178斤/石計算,合3.4分/斤,考慮到地區差異和年份差異,以4分/斤計算是比較合理的。換算成銀元那可是相當於96萬大洋的收入!根據新民縣預估的秋糧收成結果,如果奉天每個縣都按這樣的做法,張作霖只怕睡夢中也能笑醒吧?

按照馬克思《資本論》的提法:資本主義在此一階段遠未達到《資本論》所宣稱的腐朽甚至滅亡的時間,不但如此,後史上社會主義的中國還要在經過多少年的農業集體化後重新認識到這樣做的弊端,然後重回包產到戶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上來。既然如此,爲何還要走彎路?爲什麼不把更先進的、被證明是激發了農民務農的積極性的“包產到戶”拿出來用呢?

“包產到戶”的政策是調動農民積極性的張漢卿所知的唯一的辦法:試想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大地上農民對此政策的擁護和產生出的對土地巨大的熱情,用第二次解放來形容絲毫不爲過。

其實這樣做的好處是巨大的:一方面農民的生產熱情被充分調起,生產力得到巨大解放,不但保證國家的,私人家庭還有大量贏餘----付出越多,獲益越多;當廣大農民手有餘糧後,政|府再適當地予以商業上的引導,經濟上便可充分活躍並有機會促進貿易的發展,於國於民是兩利的。

也爲了打消農民對於政策的朝令夕改的懷疑,新民地區政|府以頒佈土地令的形式昭告全縣,“包產到戶”的土地承包期爲20年,並且在合同到期後原承包人享有優先的承包權。

真的無法想象,在中國廣大的農村,蘊含着多少未被使用的創造力!

農民們被壓抑兩千年的激情在新民地區得到徹底的渲泄。到1917年9月的一年後,新民地區在還掉第一年的土地收購利息後,實現政|府財政收入比上年度同期增加30%,同時糧食產量巨增五成以上。這一半是因爲農民對於多勞多得的迴應,對自己的土地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另一半也是因爲清出了許多暗藏的土地,導致稅收及產量的雙增加。

“手有餘糧,心中不慌”,終於可以喘口氣的農民們在豐收後對於此項政策的擁護和對於政|府的感激,以及新民土改的經驗給將信將疑的奉軍高層,特別是張作霖、張作相、郭鬆齡等人以巨大的震憾。農民們衷心擁護土改制度,從而對咱們的小張縣長有着說不清的膜拜心理----這是上天降下的不世人傑、少年英雄!

是他,救人民於水火,讓人民過上了好日子。

是他,讓這個好日子有機會得以延續。

甚至於當張漢卿離開新民、走上更高職位後,新民百姓不約而同地給他行“脫靴”之禮,這是古代百姓對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們最好的褒揚。此外還有“萬民傘”更是收了無數,此是後話。

更難得的是,困擾遼西各級政|府多年來無法肅清的匪患,基本上在當地絕跡了!

因爲就連土匪們也知道,新民的百姓熱愛政|府,他們在這裡沒有生存之所;新民的駐軍是赫赫有名的衛隊旅,他們剿匪很有一套。不久前還張牙舞爪的巴布扎布匪軍,即使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也沒能討好,剩下的一千多活着的匪軍在衛隊旅的看押下義務地進行水利橋樑道路的建設,熱火朝天的場景,期待着他們加入呢。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要腦袋不被抽過,沒有土匪不想離得遠遠的。

慕名而來的各地開明官員們也在聽取新民的經驗後紛紛要求奉天省政|府將此方法推廣到各地。因此,當張漢卿提出要在全奉天推行“新民土改”和“包產到戶”的經驗時,得到奉系高層一致的贊同,以農業進步爲先導的東北新政首先在奉天省拉開序幕。

作爲對先行者和掌舵人張漢卿的扶持,在張作霖與張作相的力挺下,張漢卿一躍成爲“奉天省土地改革委員會”的主席;水漲船高,對張漢卿有絕大輔助力度的郭鬆齡、王以哲都榮升副主席;而婦女運動主任韓淑秀則成爲兼任的秘書長。以此爲標誌,少帥系的人馬開始登上了奉系政治舞臺的中|央。

第83章 喝花茶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176章 血泊上的演講第800章 珍貴的選票第776章 激情四射的夜晚第534章 大勢第143章 提親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65章 衝突第931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291章 搶械 (下)第717章 註定艱難的交涉第932章 爭風第816章 豔福就是豔遇後得福第836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56章 結義第173章 恥第774章 露骨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132章 折服第818章 天網第864章 海上烽煙起第188章 母女情深第23章 亮劍精神第378章 請尊重司法獨|立第366章 奉系初長成(下)第701章 招降第90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86章 英雄冢第615章 如夫人第907章 危急時刻第94章 聽黃調第493章 決戰前夕第20章 高低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146章 試探第20章 高低第493章 決戰前夕第240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第569章 博弈第56章 結義第583章 沙龍第606章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第395章 鞏固西北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581章 婚禮內外第432章 別情第488章 對決第147章 明心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94章 聽黃調第417章 兩顧茅廬第538章 英日同盟的瓦解第536章 武漢軍校第876章 戰爭升級第101章 禍兮福所倚第973章 平安夜時不平安第60章 錯裡錯弟弟姐姐第446章 筷子的哲學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327章 陰謀與陽謀第378章 請尊重司法獨|立第298章 冷槍第325章 間島問題背後第909章 難啃的骨頭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966章 一個女人產生的風波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569章 博弈第3章 各有所思第341章 斬首第568章 峰迴路轉第654章 浩浩大勢不可擋第701章 招降第828章 監視第525章 倒王運動第441章 誠意第634章 訛詐第405章 定心丸第341章 斬首第469章 統戰第411章 請立即退兵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699章 大義所在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844章 對比鮮明第1004章 更大的天地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921章 諜中諜第836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675章 向左還是向右第984章 恩威並施第303章 接班人(下)第106章 帝制風波第726章 英國人要掀起金融戰第484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