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韓、郭想得開:衛隊旅良好的開端已經是意外之喜了,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剿匪,身份已經被洗白了。趁着現在休整的時候,該總結一下經驗,並給將士們以獎賞了,特別是犧牲的官兵們,總該有個說法。
張漢卿也決定收擾人馬,他在旅司令部和幾位手下認真討論了今後關於官兵待遇、撫卹等問題的探討,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並決定在今後不斷予以補強。隨後,在白音泰賚召開衛隊旅萬人大會。
雖然張漢卿忝爲少帥,也一直有空就下基層搞官兵融洽,但仍然有一部分士兵不認識他。軍中都說少帥年輕沉穩有魄力,但於真人,卻是少見。當他們看到一身戎裝、年輕的不像話的張漢卿在郭鬆齡、韓麟春、王以哲的陪同下雄赳赳登臺時,不少人都露出各種各樣的表情來。
張漢卿只是微微笑,然後清清嗓子朗聲說:“兄弟便是張學良!”
這一聲兄弟,拉近了與官兵的距離感。當過兵的都知道,同一個戰壕的兄弟情,比什麼都珍貴。
他止住臺下的沸騰,充滿感情地說:“我們衛隊旅成軍後的第一仗,以全殲敵匪而告終。這一戰,讓原先對我們的種種置疑、非議、嘲笑,都一洗了之了!
這一戰,我們旅的全體官兵充分表現了英勇、服從、擔當和訓練有素。有句名言說得好,‘只有服從紀律的人,才能執行紀律’,我們的衛隊旅,充分體現了這種紀律性。平時嚴於訓練,戰時嚴於服從,終於在此次打出了威風。衛隊旅,好樣的!”
臺下的官兵都會心地露出笑容,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勝利者,也都活着。亂世人命賤如犬,相比那些逝去的戰友,他們都是幸福的。
然後,張漢卿用沉痛的語氣說:“帶兵的人不能確保每個士兵都能活着回來,但必須能確保士兵的性命不會白白犧牲。我們這次有數百位兄弟長眠於這塊土地上,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他們的所作所爲,當得上‘軍人’這兩個字!讓我們爲這些逝去的英雄們脫帽致敬!”
在衆目睽睽之下,我們的小張副旅長面容沉痛地起立、脫帽、默哀,已經接受過類似培訓的衛隊旅官兵條件反射般地全體起立。
“一鞠躬…”這是敬畏天地;
“再鞠躬…”這是哀悼死者;
“三鞠躬…”這是撫慰家屬。
按照民國元年頒佈的禮制,三度彎身致敬,爲最敬之禮節。少帥,以少帥之尊,把最尊貴的禮節,敬獻給了原本汲汲無名的戰士們。肅穆**的場景讓一些把當兵看作下等身份的士兵們大受感染,原來,原來,當兵也有尊嚴!
在對衛隊旅的表現進行了充分的渲染後,接着宣讀了張作霖對於衛隊旅的褒揚:
“騎兵連在此次大戰中居功甚偉,他的戰鬥精神充分表明,我們的政工工作很得力,全連官兵在面對遠優於我方的局面下敢打敢拼,爲我軍主力的到來贏得了時間,也承受了慘重的代價。自副連長起以下犧牲一百零九人。
旅司令部及剿匪司令部上報給督軍署,決定騎兵連授集體特等功,其餘所有陣亡將士爲烈士,其家屬將發放一筆撫卹金,並在其後的土地改革中免費獲得一份五畝上等良田並終生免稅。這些將成爲慣例,會寫進土地法中,會後政工團將會逐一登記將《土地證》、《免稅證》分發到戶。沒有配偶的,將按照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順序逐次繼承。
烈士們將會在他們犧牲的地方設立陵園並立碑留念,供後人景仰。將來有條件了,可以依家庭意願,或遷回地方設立的烈士陵園,由國家提供費用,這也將成爲慣例。每年清明和春節,當地政|府都要組織人力向烈屬慰問,並實際解決困難,這將成爲民政工作的首要一條。
烈士們是爲國家的安定而死的,他們有的已經有後代,撫養這些後代的義務就天然地落在我們頭上。我張學良對着兄弟們發誓,有衛隊旅吃的,就有他們的一份口糧!他們的教育、年滿十六歲前的生活,都由我們來負擔。
我已經向省長公署申請了籌建一所遺族學校,無償解決烈士子女們的教育問題。另外,所有的重殘官兵,都根據本人意願,願意繼續留在軍隊的,可以負責看守戰友陵園工作或在軍辦工廠發揮餘熱;希望回家的,也領一筆撫卹金由當地政|府負責照顧。這個辦法,將來要在全奉天落實,不單單是我們衛隊旅,還有27師,還有我們的所有官兵。
對於有功之人,司令部將會逐一覈實,由政治部按紀請功。”
北洋政|府時期,中將以上軍職基本是對應於文官的特任,上校以上對應簡任,中、少校對應是薦任,尉官是委任。所以,衛隊旅營、連級的軍官任免,張作霖作爲督軍有足夠的權力。
會後,張漢卿召開衛隊旅連以上幹部會議,總結了上一階段全旅就戰術謀劃、軍事組織、後勤準備、裝備協調、官兵士氣、作戰手法等等事項。在充分肯定了政工團對於軍隊士氣的鼓舞工作後,張漢卿也作了自我批評:“司令部對敵戰略太過於理想化,若不是前線將士們浴血奮戰,圍殲匪軍將是一個笑柄。”
這不是謙虛,而是真的。想想自己在戰前的一番紙上談兵就搞笑:什麼穿插到敵後,圍三抉一,理論是對的,但是當日本人把自己擋在奉天車站兩天,自己還沒有意識到戰場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還按照既成不變的方案來打,險些讓匪軍溜回草原去。當然也成就了騎兵連的成名。
他這一表態,軍隊中還有一些的腹誹聲都消失了。咳,作爲最高長官的少帥都能勇於承擔責任,敢於解剖自己,大家除了自我批評之外,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無形中,因爲張漢卿獨自被中|央政|府褒揚並明令升遷而帶來的不滿被滅於無形。後來國史、軍史上說通遼會議使全黨全軍形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傳統,就是因此而來的。
根據騎兵連的功勞,敗也蕭何成也蕭何,張漢卿明令全連各官兵因功全體晉升一級,並擴充騎兵連爲營。王文升即在當日晉升爲新建的騎兵營營長,李德標也水漲船高,晉升爲連長。